书城亲子家教好孩子成长金禁句
29472600000006

第6章 询问孩子时应该说的话(1)

16一个人的成长和他所交的朋友有很大的关系

洋洋上初中了,可是最近父母发现,洋洋经常放学不按时回家,电话也多了起来,节假日更没影了。那么洋洋究竟在忙些什么呢?原来洋洋在学校认识了一些高年级的朋友,和这些孩子组成了一个名为“霹雳小子”的团体,这群人是学校的“小霸王”,平时老是欺负同学,假如这些被欺负的同学要告状的话,那么他们会“倒更大的霉”。

洋洋人长得很高,也很壮实,而且特别迷恋电影《蛊惑仔》的情节,一直希望自己能做一个“行侠仗义”的人,所以,当“霹雳小子”“招募”他的时候,洋洋便一口答应了。每天放学后,洋洋都和自己的“哥们”到学校附近集合,或是一起去网吧玩游戏,或是去找一些同学的“麻烦”……总之,洋洋的初中生活就像江湖电影一样展开了。

洋洋的反常情况,引起了父母的关注,他们很担心洋洋,怀疑孩子是不是在外面交上了不三不四的朋友。洋洋的爸爸心想,光是猜测是得不到任何结论的,不如找机会和孩子好好谈谈。

这天,当洋洋再次晚归的时候,爸爸和他展开了一次开诚布公的谈话:

“洋洋,你还能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吗?”

“当然,简直是太适应了。”

“嗯,那么你也一定交到了很多新朋友了?”

“对呀,还有不少是高年级的朋友咧。”

“那么,我们现在来聊聊你的朋友,如何?”

“嗯,可以,那说什么呢?”

“你和新朋友们放学都是这么晚回家的吗?能告诉爸爸,你们都去忙什么吗?”

这下爸爸问到重点了。洋洋迟疑了一会儿,回答道:“我们就去玩了呀,还有就是……”“就是什么?放心说给我听,今天我们是平等交谈。”爸爸以缓和的语气鼓励孩子把话说完。洋洋继续道:“我们还去‘教育’一些同学。”

爸爸沉吟道:“你觉得你和你的这些朋友这样做好吗?而且你和他们学到有用的东西了吗?”

洋洋挠挠头说道:“我也觉得他们这样做有点过分了,不过,大家还是蛮讲义气的。”

爸爸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你们对生活还没有更好的阅历,并不知道什么叫‘义气’,而一个人的成长和他所交的朋友有很大的关系。

你能明白爸爸的意思吗?”

洋洋点点头,接着父子俩说了很多关于朋友间的故事,洋洋感触很大,他答应爸爸一定会认真交朋友,此刻他心中已确定要远离那群“霹雳小子”的“朋友”了……

孩子上初中以后,孩子的“知己”多了,特别看重友情。但是,由于孩子涉世未深,同龄人又都是“半幼稚”的少年,因此,在择友和交友时常出现偏差,甚至会交上坏朋友,并由此而走上邪路。因此,指导少年期孩子择友,就成为家庭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那么,家长应该怎样指导孩子择友、交友呢?

首先要了解孩子与他人交往的情况。要了解孩子与什么人往来,活动内容是什么,友谊活动对孩子有什么影响。这就要靠平时留心观察,与孩子和谐相处。在正常的状态下,孩子是很容易表现出他们在交友中的喜悦与苦恼、顺利与挫折的。引导孩子通过研究讨论,认清择友中的一些难于划清的界限,弄清交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并通过交友实践提高社会交往能力。要教育孩子学会尊重别人,讲究礼貌,使用文明语言,学会克服自己,善于以理服人;在学校,交友要以关心集体为基础,共同支持老师和干部的工作,不搞小团体活动;在交友过程中,应当真诚相待,勇于从爱护朋友的角度去开展批评。坚决反对那些为朋友包庇错误甚至过失,互相护短,互相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犯了错误共守同盟的错误作法。

家长要有开放的观念。就像故事里面的父亲,他会采用平等的交谈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引导孩子说出自己所交朋友的类型,然后再对此和孩子进行分析教育。父母要记住,不要禁止、限制孩子交友,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使他们变得孤僻,郁郁寡欢,不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而且,因为家长的限制,孩子把公开的交往转入地下,一切向家长“保密”,那就谈不上任何指导了。

此外,家长应创造条件支持孩子通过正当的交往发展真正的友谊。

当孩子在交友遭受挫折时,应耐心地加以引导,帮助孩子明确择友的基础、原则,学会交友的技能。

专家建议

家长要创造条件,满足孩子的交往需要,让孩子在健康向上的活动中发挥友谊。比如支持孩子的旅游活动,热情地帮助他们一起筹划;支持孩子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他们介绍可以联系的单位和场合。

在活动中启发诱导孩子们认识真诚的友谊与“哥儿们气”、小宗派、小集团的区别,引导孩子认识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以维护集体利益、社会利益基础上的互助互爱,共同进步。并通过支持孩子们参加集体活动,有益于社会的友谊活动来体会这些道理,掌握正确的择友、交友标准。

17朋友交往要信任坦城

琴琴和佳佳是一对好朋友,她俩亲得就和姐妹一般,而且她们从幼儿园到初中都是同班同学呢!拿琴琴妈妈的话来说,她俩比亲姐妹还亲,两人好得跟一个人似的。

可是,这样要好的朋友,这天却发生了争吵,两人闹得挺不愉快的,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话要从这里说起:新学期伊始,班里面要重新竞选班干部,经过同学们的投票选举,结果出来了,琴琴和佳佳居然获得了相同的票数,不过,老师认为班长只需一位就够了,所以,希望两人再进行一次竞选演讲,让同学们再来评判一下谁更适合当班长。正在这个时候,佳佳站了起来说道:“我认为琴琴更适合当班长,她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和亲和力,我觉得她比我更适合班长这个职务。”就这样,琴琴“不战而胜”了。

但是,佳佳的做法却让琴琴很不开心,她觉得佳佳这样做并非“大公无私”,而是有点故作姿态,让同学们知道她是一个不重名利的人,倒是让自己置于尴尬的位置上。琴琴越想越气,她跑到佳佳面前,大声地说道:“谁希罕你‘让贤’了,哼,你这样做想过我的感受吗?”说完,便转身离去……回到家后,琴琴气鼓鼓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而且还一直重复着这么一句话:“今天佳佳太过分了,她以为自己是谁!”

妈妈没有对这件事做任何评论,只是亲切地说道:“和朋友闹矛盾一定很难受吧?有什么办法让你心里舒服一些呢?”

琴琴听了妈妈这句话,一天的委屈终于爆发了,她抱着妈妈哭了起来:“我真的有点气佳佳,她都不想想我的感受。”

妈妈拍拍女儿的肩膀说道:“你为什么这样想呢?朋友交往要信任坦诚,无端的猜疑会伤害彼此的感情。”

琴琴听罢妈妈的分析,止住了眼泪。正在这个时候,佳佳来到了琴琴的家里,两个好朋友什么也没说,便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一切误会都烟消云散。妈妈站在一旁欣慰地笑了……当孩子和别人闹了矛盾,回到家里闷闷不乐,或者满肚委屈地向父母倾诉自己和朋友闹矛盾的事情,父母在此刻,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对孩子说一句:“和朋友闹矛盾一定很难受吧?有什么办法让你心里舒服一些呢?”来表示了解和接纳他的感受,这样可以暂时缓解孩子心中的郁结。接着和孩子分析一下和朋友出现矛盾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

父母要引导孩子正确处理矛盾。在孩子对待人处世的态度有正确的认识以后,再鼓励孩子正确地处理矛盾,如果自己有错,就要勇于改正,如果对方有错,就要学会宽容。为了取得好的和解效果,让孩子学会容纳对方的缺点,又让对方能接受自己的道歉。可以先让孩子多反省自己的不足,多想想对方的优点,把它写下来,并写一写自己认识到矛盾对学习和生活产生的影响。然后让孩子寻找机会向对方说声“对不起”,并把自己所写的认识给对方看看。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孩子因为看到自己的不足而诚心道歉,而对方则因为孩子心诚而容易接受道歉。这样就会取得良好的和解效果。

父母面对孩子苦闷、委屈,不要批评,也不要怜悯。批评会使孩子更加难过,更加困惑;怜悯会使孩子无法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会使矛盾加深。应该跟平常一样和孩子谈心,可以以一些孩子熟悉的事,说明团结意义的重大。也可以引导孩子设想工作后和同事不团结、生活中和邻居不和睦,一起相处时的尴尬以及由此造成的影响,再引导孩子回想和同学不团结后,给学习、生活带来的烦恼,使孩子认识到闹矛盾是不好的行为,从而产生和解的心理动力。

专家建议

当孩子和朋友闹矛盾或是有误会的时候,父母要要求孩子头脑冷静地分析误会产生的根源,找到症结之所在。如果责任在自己一方,不妨“有则改之”;如果不在,那也不必着急,“时间是澄清误会的明矾”。

父母要配合孩子与朋友及时消除误会,解除矛盾。其实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比如,让孩子与跟他产生误会的人平心静气地面谈,也可转托其他人作解释。若这些方法仍不能消除误会,则可请老师或让家长出面解释问题。

18只有合适的,才是美丽的

慧慧正在念初中二年级,是个性格活泼外向的孩子。人虽聪明,但心思却不放在学习上,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中下,喜欢交朋友,爱打扮。为此老师和父母没少批评她,但她总不以为然,讲多了,她甚至干脆对着干,令父母大伤脑筋。妈妈通过细心的观察,发现慧慧之所以老是和父母对着来,多半是源于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妈妈打算找个机会和孩子好好聊聊。

这天,慧慧上街买回了一件吊带的小背心,并且很兴奋地对妈妈说道:“呵呵,这背心真性感,明天我就穿它去上课了。”慧慧的口气似乎是故意对妈妈“宣战”,似乎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你一定不喜欢我穿这样的衣服去学校,可是我偏不,看你气不气。”

妈妈非但没有生气,还微笑地指着背心说道:“嗯,看起来不错,对吗?”

慧慧回答道:“是呀,这样多时尚呀。”

妈妈没有立刻再对这件衣服做出评价,而是把话题一转说道:“你想听听妈妈的一句话吗?”

慧慧点点头。妈妈继续道:“美丽源于合适,一件衣服再美丽,如果不合适穿着的人,就会让人感到别扭。你或许很喜欢这样的打扮,不过我认为这样的衣服不太适合中学生,或许你到大学时,穿起来会更有韵味的,你觉得呢?”

慧慧想了想,接受了妈妈的建议。

在这以后,妈妈和慧慧之间的交流渐渐多了起来,妈妈总是尝试着站在慧慧的立场考虑问题,后来,慧慧明白了父母的苦心,她渐渐变得懂事起来了。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多半会出现逆反的心理,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办事,有些逆反心理强的孩子,甚至喜欢和父母老师“对着干”,那么我们的父母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教育这样的孩子呢?

生活中,有的父母或老师认为自己是长辈,就应该摆出居高临下的架式,与孩子说话也常用训斥的口吻。但是,已经进入青年期的孩子不会再简单地服从和遵守命令,他们希望并且需要父母以不同于以往的、同志式、朋友式的平等态度对待他们,而不是仍然将他们只当成“乖孩子”。即使你被孩子的固执和反抗气得头昏眼花,也不能够像过去那样命令强迫他们服从,而只能以说服教育为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叛逆心理强的孩子往往具有“服软不服硬”的特点,所以对他们应少发号施令,多讨论交流。父母务必记住要像对待成人一样对待孩子。

当孩子有了逆反的苗头时,要与他做一次诚恳的交谈,明确地告诉他逆反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家长、老师包括同学都不喜欢,会影响他的人际交往,长期下去会变得蛮横无礼,胡作非为,不利于身心和谐正常发展。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对孩子的逆反,做家长的有多担心和顾虑,让他感受到他的逆反给亲人造成的感情负担。对于孩子的意见,家长要尊重,不要对孩子发号施令,以免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对孩子尽量用商量的口吻:“我认为”、“我希望”,这样就可改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减少孩子的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