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的出现,使“顺风耳”的神话真正变为了现实。
今天,在美国波士顿法院路109号的顶楼门口,挂着一个特别显眼的青铜牌子,上面醒目地写着:“1875年6月2日,电话在这里诞生。”当年,年仅28岁的发明家贝尔和他21岁的助手沃特森,就是在这间实验室里发明了电话。
有一次,贝尔在做聋哑人用的“可视语言”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电流在流通和截止时,螺旋线圈会发出噪音。
“啊,电可以发出声音!”思维敏捷的贝尔马上想到:“如果能够使电流的强度变化模拟出人在讲话时的声波变化,那么,电流将不仅可74以像电报机那样输送信号,还能输送人发出的声音。这也就是说,人类可以用电传送声音。”
贝尔和沃特森在波士顿近郊的破旧公寓里租借了两间房子,作为实验室兼卧室。两个发明家整天关在这间简陋的房子里,一边学习《电学常识》,研究电声转换理论,一边反复设计方案,加工制做电话机。
斗转星移,光阴如梭,两个春秋过去了,他们不知实验过多少方案,有过多少次失败,终于制成了两台电话样机。为了验证样机的通话效果,他们把导线从实验室架到公寓的另一头。贝尔和沃特森各自对自己的装置大声呼喊,可是,电话样机丝毫没有反应。实验失败了,问题出在哪里呢?
一天夜里,贝尔站在窗前遥望星空苦苦思索。忽然,从远处传来悠扬的吉他声,那声音清脆而悠扬。贝尔侧耳凝神地听着,忽然从中得到启迪,“对了,沃特森,我们应该制做一个音箱,提高声音的共鸣和灵敏度。”于是他们连夜制做音箱。
1875年6月2日,他们又开始新的通信实验。贝尔在试验室里,沃特森在隔着几个房间的另一头。贝尔一边试机,一边对着送话机呼唤起来。沃特森屏息静气地专心听着,受话器里的声音十分微弱。
正在调试时,突然清晰地传来贝尔的高喊声:“沃特森先生,快来帮我一下忙!”原来贝尔在操作机器时,不小心把硫酸瓶子打翻,硫酸溅在了腿上,由于一阵难忍的巨痛,他情不自禁地对着话筒呼唤求助。
这是电信史上人类通过电话机传来的第一句话。“贝尔,我听到了,我听到了!”沃特森高兴地从那一头冲过来,他顾不上看贝尔受伤的地方,把贝尔紧紧地拥抱住。贝尔此刻也忘了疼痛,两人欣喜若狂地拥抱在一起。
1878年,他们在波士顿与纽约之间相距300千米的两地首次成功地进行了长途通话实验。1880年又正式成立贝尔电话公司。从此,电话这种新型通讯工具很快风靡世界。1880年,美国已有4.8万台电话机在使用,到1910年,达到700万台。目前,全世界约有2亿多部电话机在工作。
如今电话已成为人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伙伴,成为方便快捷的重要通讯工具,使“顺风耳”的神话真正变为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