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改变历史的科学发明·实验·预言
29474200000164

第164章 “会说话的机器”的实验

一个创造性的思想往往会产生一种奇迹般的发明,一个伟大的发明往往会改变人类的生活。

“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中最重要的发明除了白炽灯就是留声机。

1877年,爱迪生在改进电话机的实验时,却有个意外收获。在研究电话发话器的过程中,他发现发话器的薄膜在声音震动下会产生颤动,相反,受话器上的薄膜也因为颤动而能发出声音。只要它们的颤动相同,产生的声音也完全一样。

那么,能不能把这种细微的颤动记录下来,把声音“留”住呢?

他又找来一根较短的细钢针,一头固定在碳质薄膜上,让钢针尖接触手指。当他对着受话器讲话时,他的手指感觉到针尖随着声音的频率和强度也相应地振动着。这一偶然的发现,使他沉思起来:假如把声音的颤动变成机械的振动,并且用针尖记录下来,一定能把人的声音贮存起来。反过来,如果用针尖带动薄膜重新再振动,它也一定能发出原来的声音。

1877年8月15日,爱迪生将反复构思、精心设计的一张机械设计图纸交给了助手克瑞西。克瑞西不敢耽误,日夜加班,按图施工,用了30个小时制造出了一台由大小圆筒、曲柄、两根金属小管和模板组成的机器。爱迪生告诉他:“这是一个会讲话的小机器!”朴实的克瑞西憨厚一笑,他怎么也不相信,这个怪东西会说话。

爱迪生的这台会说话的机器,中心是一只包着锡箔的圆盘,用手摇动曲柄让它转动。在锡箔上浮着一根钢针,钢针固定在一个带长管的喇叭上。

这样,当圆盘转动时,钢针就会在这层比较软的锡箔上滑动,刻下深浅不一的纹路,并且使这些纹路不重叠,上面记录着喇叭膜片振动的频率,声音就“留”了下来。反过来,当圆盘按一样的速度旋转的时候,钢针在锡箔上的颤动也会带动喇叭膜片的振动,声音也就重现了。

经过数天数夜的苦战,实验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世界上第一台“会说话的机器”诞生了!爱迪生给它取名为“留声机”。

1877年8月20日,爱迪生当众公开试验自己的新发明。爱迪生胸有成竹,笑着走近那台样机,一边转动曲柄,一边对着喇叭声情并茂地唱起了一首儿歌:“玛丽有只小羔羊,羊毛白得像雪一样,无论玛丽上哪儿去,都会把小羔羊带上……”一曲唱毕,爱迪生把圆筒转回原处,换上另一根小管子,慢悠悠地摇起了曲柄。

这时,大家都屏住气,在四周一片寂静中,这台怪机器传出“喀喀”几响后,竟奇迹般地唱起来:“玛丽有只小羔羊……”好像爱迪生又在引吭高歌一般。虽然这声音不太大,而且有点含糊、失真,但在场的人都万分兴奋,围绕这台机器欢呼雀跃,“上帝啊!难道这是真的?”

爱迪生发明留声机的消息很快传开了,第二天,许多报纸都在显着位置刊登了这条惊人新闻:“当代最伟大的发明——会讲话的机器!”

人们称赞这是“19世纪的奇迹”,是一个对人类的生活有重大影响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