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改变历史的科学发明·实验·预言
29474200000182

第182章 合成氨的实验

氨的人工合成,不仅解决了农业所需的大量廉价肥料,而且书写了人类化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氮肥对农作物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19世纪前,农业上所需要的氮肥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花生饼、豆饼等。

空气中五分之四都是氮气,但这些氮气无法被植物直接吸收,人们迫切需要利用空气中的氮气来大规模廉价生产氮化物,氮肥中最主要的就是氨盐氮肥。

氨是由氢和氮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空气中存在大量的氮气,水中含有大量的氢,如果能利用空气和水为原料合成氨,则可生产出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氮肥。为此,许多国家的科学家进行过不懈的探索和研究,但一直到20世纪初,仍未如愿以偿。

1902年初,德国化学家哈柏去美国科学考察,参观了一个模仿自然界雷雨放电来生产固定氮的工厂,产生了浓厚兴趣。回国以后,哈柏一头扎进实验室,开始了漫长而系统的探索研究和实验。

他先是按照传统的做法,让氢气和氮气在常温下进行反应,怎么也得不到氨气。他又给混合气体通电火花,结果有微量的氨生成。虽然只有很少量的氨气,却给哈柏极大的鼓舞,这说明合成氨并非是不可能的。

随后,他又在高压条件下反复进行实验,但结果还是很不理想。

哈柏又一头扎进图书馆里,荷兰化学家范霍夫和法国化学家勒夏忒列等人的着作使他如获至宝。

1904年,哈柏对合成氨进行了大规模的实验。他在常压和1000℃的温度下,用铁粉作催化剂,让氢气和氮气进行反应,得到了0.12%浓度的氨。这表明合成氨的反应已初露曙光。

在寻找合适温度和气压条件以及最佳催化剂的探索中,他经过了6500多次压强和温度的改变实验,选用的催化剂材料达2500种之多。

终于在1909年7月,他和助手在500℃—600℃的高温和175—200个大气压的高压下,用锇—铀为催化剂,进行合成氨反应的实验。最终液态氨的浓度为8%,实验取得了实用价值的突破。

1910年,第一座合成氨实验工厂诞生了。哈柏提出了“循环”新概念,为的是不使绝大部分氢气和氮气白白浪费掉。即将8%的氨冷凝后分离出来,而将未反应的氮气和氢气重新作为原料循环使用,就能提高原料气的利用率。于是,他按照这条思路成功地设计了原料气的循环工艺,这就是哈柏发明的氨合成方法。直到今天,人们仍在使用这种合成氨的方法。

世界上第一个合成氨厂于1911年开始建造,1913年在巴斯夫公司建成并投产,年产量达到9000吨。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从此发挥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间,哈柏和他的同事们历经数载,做了2万多次实验。

氨的人工合成书写了人类化学史上的重要篇章。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使大气中的氮变成生产氮肥的、永不枯竭的廉价来源,从而使农业生产依赖“大自然”的程度大大减少,而且极大地推动了相关科技的发展,从这点上说,哈柏开创了化学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