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改变历史的科学发明·实验·预言
29474200000209

第209章 震撼世界的实验

杂交水稻实验的成功,开辟了稻谷培育的新纪元,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稻谷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以上。建国初期,我国水稻产量较低,一直徘徊不前。

中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他要培育出一种高产优质的水稻新品种。从1960年起,他开始了艰苦的征程。

袁隆平知道,要培育杂交稻种,首先必须找到水稻雄性不育的植株。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植物,即一朵花里既有雄蕊又有雌蕊,自行授粉结实。只有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才能实现异花授粉,从而培育出杂交的水稻种子。

了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袁隆平在每年的水稻扬花季节里,都要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一样在几百万株水稻中搜寻。

一天,袁隆平突然眼睛一亮,眼前的这株水稻稻花内雌蕊发育正常,而雄蕊没有花粉,已呈干枯状。这个“鹤立鸡群”的不育株“母稻”

正是他几年来苦苦寻觅的稻株啊!后来,他又找到了5株。袁隆平把它们视为珍宝,小心翼翼地把它们移栽到实验盆里,亲自灌溉、施肥,定期观察并认真记录。前后整整花了6年时间,用1000多个品种作杂交组合3000多个,但实验没有成功。

袁隆平不灰心不气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又提出利用雄花败育的野生稻(简称野败)与栽培稻远缘杂交的设想,并创造了“三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的选育方法。

1970年,袁隆平和助手李必湖到海南岛寻找野生稻。一天,李必湖在一片野生稻丛中发现一颗雄花败育株。他们把它栽到实验田里,精心培育,又进行了人工授粉,成功地获得了一代雄性不育的稻种,为“三系”的选育打开了第一道缺口。

接着,他们使用上千个品种,与“野败”进行了上万个组合实验,于1972年冬育出了第一批不育系和保持系。

1973年,袁隆平又带领大家选用中国南方、东南亚、非洲、美洲和欧洲等地的上千个品种进行测定,从中筛选恢复系,找到了100多个具有恢复能力的品种。

袁隆平10余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他试种的水稻只需用一般稻田十分之一的种子就能亩产达500千克,而晚稻亩产达600千克。

1979年4月,袁隆平出席在菲律宾召开的国际水稻科研会议,发表了题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的论文,向全世界正式宣告了这一伟大科研成果。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

杂交水稻实验的成功,开辟了稻谷培育的新纪元,不仅改写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水稻耕作的历史,使中国农业开始了第二次绿色革命,而且对解决世界人口增加、耕地锐减而引起的粮食短缺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