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可谓博大精深,利用切脉诊治疾病,是中国诊断学中的一项独特方法。古往今来,无数的病人通过切脉而得到了准确的施治,转危为安。
医学家们认为,人的脉象因随心脏搏动而产生,与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与否和气血的盈亏息息相关。而人体的血脉贯通全身,内连脏腑,外达肌表,运行气血,周流不休。所以,脉象就成了一项反映全身脏腑功能、气血和阴阳的综合信息。经验丰富的中医师,通过静心地切脉,往往能相当准确地判断病人患病的部位和性质,推测疾病的进退和预后,窥察体内邪正盛衰等情况。
我国人民很早就发现了这一规律,有关情况在《周礼》、《内经》
等古籍中得到记载。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着名医学家扁鹊总结前人经验,创立了脉学。
有一次,扁鹊带着弟子路过虢国,听说太子死了,虢国正忙着办丧事。一路上,人们都在谈论太子的病,扁鹊留心听着。根据大家谈论的病情,他迅速进行判断,认为太子可能害了尸厥(假死)病。于是,扁鹊急忙赶到王宫,要求给太子治病。
经国王同意后,扁鹊被带到灵堂。他仔细观察太子的脸色,又摸了摸太子的脉搏。然后,又解开太子的衣带,摸了摸太子的胸口。最后,他吩咐弟子取来针,在太子的头顶和身上有关穴位进行针灸,并且给他热敷。大约过了几个时辰,太子终于完全清醒过来。扁鹊救活太子后,人人都夸他是起死回生的神医。通过此事,也可以看到扁鹊在切脉方面造诣很深。
扁鹊之后,我国脉学知识经过多年经验积累而越来越丰富,但也十分繁杂、零散,需要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总结,并使之规范化,以便于学习、掌握和临床运用。令人欣慰的是,汉末晋初产生了一位医学家,他担负起了这一光荣的使命。此人就是在我国医学史上首次总结脉学的王叔和。
王叔和出身寒门,对医学特别喜爱。他刚行医的时候,因为家贫,穿得破破烂烂,人们都瞧不起他,也不相信他的医术。有次他来到河南洛阳,想寄住在药铺里行医,可是门面较大的药店掌柜见他那副穷愁潦倒的样子,都不肯收留。后来他到一家小药铺,说了许多好话,才得以寄住下来为四方过客治病。由于医术精湛,他33岁被聘为太医令。
王叔和对脉象一直保持浓厚兴趣,他治病非常重视切脉,每次看病总是仔细分辨不同病情的脉象,记下来后认真加以研究,久而久之便总结出许多经验。做了太医令后,他更是有条件阅读到许多医学典籍,潜心钻研。在对医学史上有关脉学的资料进行认真鉴别和整理的基础上,他撰写了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脉学专着《脉经》,对脉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它的问世,对我国和世界医学都有很大影响,使中医诊脉、脉学成为一门系统科学,奠定了脉学诊断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