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子女有些什么错误或不当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会不分场合、不分时机地教育他。而这一切都可能被不具备是非判断能力的孩子看在眼里。更可怕的是,孩子可能会记在心中,学着我们的样子“教育”他的父母。
案例再现
张奶奶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孙子在一旁玩积木。不一会儿,儿子点起了一支烟,张奶奶说:“跟你说了多少遍了,少抽点烟。”
“和客户见面、吃饭,这抽烟、喝酒样样都少不了。我要是不抽烟了,以后还怎么谈生意啊!”儿子不耐烦地说道。
“难道这不抽烟的人就谈不了生意了?”
“问题是,我现在抽烟,要是以后不抽,人家还不得把我当成异类?再说了,这烟瘾哪那么好戒啊!”
“戒不了也得戒啊,你抽烟,首先是对你身体不好。还有,我们每天都在吸二手烟,你也得考虑考虑我们啊!”
“那我以后抽烟的时候,您就离远一点。”
听到儿子这样说,张奶奶很生气,上前就把儿子手中的烟夺了过来,严厉地说:“哪有你这么跟妈说话的啊!”说完,张奶奶就气呼呼地回自己房间了。
又过了几天,张奶奶的儿子在客厅抽烟,孩子看到后,走到爸爸身边,一把夺下了爸爸的烟,一本正经地说:“跟你说了多少遍了,少抽点烟!”
看到这一幕,张奶奶的儿子愣在了那里。
感悟反思
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的确,在这个案例中就可以得到答案。
张奶奶教育儿子以后少抽烟,这看起来只是一件很多家庭都会发生的事情,但是由于她没有注意教育的场合,把原本应该在私下进行的教育搬到了孙子在场的地方,结果让孙子学会了“教育”自己的爸爸。慢慢地,孙子可能会变得没大没小,然后是没老没少,最后很可能发展到难以管教的地步。
而且,如果我们经常在孩子面前教育自己的子女,势必会导致子女在孩子心中渐渐失去威信和地位。那么,当我们的子女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还愿意洗耳恭听吗?他可能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甚至像子女顶撞我们一样去顶撞他的父母。
我们肯定不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没教养、不懂得尊重父母的人。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教育自己的子女,而是懂得尊重自己的子女,并教育孩子学会尊重父母。唯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良好美德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方法引导
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而言,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给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因此,我们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教育自己的子女。
第一,尽量在私下与子女沟通。
教育子女的目的,是为了引导他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帮助他不断完善自我。那么,我们在孙辈面前教育自己的子女,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吗?有点难。因为,子女要面子,要维护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形象和威信,所以,当他觉得在孩子面前失去面子、没有尊严的时候,就会反抗而不会顺从我们。因此,我们要学会维护子女在他们孩子心中的形象和威信,尽量在私下里指出子女存在的问题,并就此进行深入的沟通。
第二,注意教育子女的态度和方法。
如今,子女已经长大了,已经为人父母了,我们不能像教育一个几岁或十几岁的孩子那样教育他们了。所以,在教育子女的时候,我们不能对他大声嚷嚷,也不能怒气冲冲地指责、命令他,而是要注意态度和方法。
《弟子规》中提到:“怡吾色,柔吾声。”意思是说,劝谏人的时候,态度要和颜悦色,语气要轻声细语。有的祖父母可能会说:“我在教育自己的子女,用得着这样低三下四吗?”其实,这不是低三下四,而是对子女的理解和尊重。而且,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容易使子女心甘情愿地接受我们的教诲。
比如,面对抽烟成瘾的儿子,我们可以用温和的态度对他说:“儿子啊,我很担心你老抽烟对身体不好,你可是家里的顶梁柱,你的身体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这一家人可怎么办呢?以后少抽两根,好吗?”相信任何一位有孝心的子女听到我们这样的劝导,都会好好思量一下是否应该少抽烟。而这就是“怡吾色,柔吾声”的力量。
第三,当着孙辈的面严厉教育子女,事后要及时弥补。
如果我们没有及时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还是当着孙辈的面教育了自己的子女,甚至是争得面红耳赤,我们一定要及时进行弥补。
就拿上面的案例来说吧。当我们听到孙子以同样的方式“教育”儿子时,要心平气和地对孙子说:“提醒爸爸少抽烟,是为了他的健康着想,但是你不能用这样的态度跟爸爸说话。”如果孩子说:“那奶奶以前不是也这样说爸爸吗?”那我们就要告诉他:“奶奶是因为太担心你爸爸的身体才会那样冲动,现在看来,这种方式并不能起到好效果。那我们以后好好劝你爸爸不要抽烟,好不好?”这样一来,孩子就会理解我们教育子女的行为,自然不会对父母产生不尊重的心理,也不会像我们一样去“教育”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