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隔代教育须注意的100个细节
29482200000054

第54章 善于借助外力、情景点化孩子

孩子涉世未深,如果我们给他讲很多大道理,他也许不能理解;孩子较敏感、脆弱,如果我们直接批评教育他,效果也未必好。我们不妨借助外力、情景点化孩子,从而让他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这样做既可以保全孩子的自尊心,又可以增进彼此的情感交流。

案例再现

一天,王爷爷发现昨晚上放在茶几上的30多块钱不见了,便问老伴有没有拿,老伴说没动过。由于家里没有其他人,他就断定是8岁的孙子偷偷拿走了。

当孙子放学回来之后,爷爷没有直接质问他。等他写完作业之后,王爷爷和孙子下起了五子棋。在下棋的过程中,他们闲聊了起来。王爷爷说道:“我们小时候,还有公社。我父亲也就是你太爷爷,每天都要和别人轮流看守村里的枣树林。那时候,我们就整天到枣树林玩。有一次,我看到落在地上的红枣,嘴里都流口水了,就想拿起来吃,没想到你太爷爷说:‘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是不可以随便拿的。’”

孙子好奇地问:“枣不是已经掉在地上了吗,为什么不能拿?”

“对啊,我也觉得奇怪,便说:‘它都已经掉在了地上,如果不吃也许就烂掉了,还不如吃了呢!’”

“那太爷爷怎么说?”孙子追问道。

“你太爷爷很严肃地说:‘不管是什么情况,公家的东西都不能随便拿来用。’听到父亲这样说,我很受启发,从此之后,凡是不属于我的东西,我都不会随便拿,即使有需要,也会通过正当的渠道获得。”

孙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随后,王爷爷又和孙子聊起了其他话题。第二天,王爷爷发现那30多块钱“失而复得”了。他知道,肯定是孙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把钱悄悄放回了原处。

此后,王爷爷家里再也没发生过“丢钱”的事情,而孙子也从没有再偷拿过钱。

感悟反思

王爷爷没有直接指出孙子偷拿钱的事情,而是借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事情,告诉了他“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随便拿”的道理,从而让他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试想,如果王爷爷直接指出孙子偷钱的事情,并严厉指责他的行为,他可能根本就听不进王爷爷的教诲,甚至会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如“今天走得匆忙,忘记告诉你们了”、“谁让你们平时不给我零花钱了”等,甚至根本不承认自己拿了钱。如果孩子是这样的态度,他就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自然也不会接受我们的教诲。

可以说,这种借助外力、情景的教育方式,比直接批评教育更有效,更会让孩子受益匪浅。

我们与孩子的沟通,仅靠就事论事是不够的,这样的沟通方式可能会显得苍白无力,也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厌倦。但是,如果我们借用我们遇到的事情,或刚刚发生的事情,甚至是以前发生的故事等等,去点化孩子,更容易引起他的思考,也更容易让他接受。

方法引导

平日里,我们要学会借助外力、情景点化孩子,从而让他自觉地进行反省,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第一,善于抓住点化孩子的最佳时机。

我们借助外力、情景点化孩子,一定要善于抓住最佳时机。因为,只有在恰当的时机内,我们所要表达的想法才会更有针对性,才会令孩子根据我们所描述的情景进行联想、思考,才更容易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让他积极地改正错误。

如果错过了点化孩子的最佳时机,我们再借助外力、情景与孩子沟通,就会缺乏针对性,而且还容易引起孩子的排斥情绪。

因此,我们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错误性质等,选择最佳的点化时机。比如,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敏感,我们就不要急于找孩子沟通,而是等孩子的情绪恢复平静或戒备心慢慢放下之后,再找机会借助外力或情景点化他。

第二,借助的外力、情景要恰当。

我们在借助外力、情景点化孩子之前,要衡量一下,借助的外力、情景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孩子的理解能力,是否能起到点化孩子的效果。如果我们没有考虑清楚就随便借助一些外力或情境点化孩子,可能无法引起他的共鸣,自然也不会起到教育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尽量选择并借助一些能触及孩子心灵的外力或情景点、教育孩子。

第三,点化孩子要自然,不要牵强。

很多祖父母在借用自己经历的事情点化孩子的时候,总害怕起不到点化他的效果,便会拐弯抹角地牵连上他。这样一来,孩子可能会有一种我们对他“指桑骂槐”的感觉,不但不会接受我们的教诲,反而会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我们在借用外力或情景点化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在自然而然的情况下进行,先做一些铺垫,然后再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方向加以引导。就像王爷爷一样,他在和孙子一起下棋的过程中聊起了过去的事情,让孙子在轻松的氛围中懂得了道理,从而达到了点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