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女人三养
29484900000013

第13章 产妇产后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产后是女性的特殊时期,经过分娩的陈痛,女性在这个时期极易产生疾病。因此,需要积极地采取防治措施,确保产妇身心的健康。

1.谨防产妇产后大出血

一般情况下,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都有一定量的出血,大约60~150毫升(相当于一茶杯水的量)。由于产程的进展,宫颈、阴道的扩张,使部分毛细血管破裂而出血、胎盘组织剥离的出血,这些正常的失血量不影响产妇的健康。因为在怀孕6周起,全身血容量逐渐增多,至32周时达高峰直至分娩,所以产妇对生产时一定量的失血有耐受性,经得住分娩时少量出血。如果从分娩结束后24小时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400毫升以上,医学上称为产后大出血。产后出血是紧急而又严重的产科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可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很快引起产妇休克、昏迷,甚至于死亡。有的即使抢救过来却留下终身后遗症,产后出血的发生可直接影响产妇的生命。

(1)产后大出血的原因

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产后子宫收缩乏力,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75%。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胎盘就与子宫分离,使血窦开放而出血,这时依靠子宫肌肉强烈的收缩,使子宫壁上血窦受压而关闭,并使血流逐渐缓慢而形成血栓使出血停止。由于某种原因使子宫肌肉收缩不良而引起出血,如产妇临产后精神紧张、过度劳累、进食不佳、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处于衰竭状态导致子宫收缩无力、失去止血功能而出血。

因胎盘问题引起出血发生在第三产程,胎盘剥离不完全,一部分与子宫分离,其他部分尚未剥离;或大部分排出还有一部分尚未排出,滞留在子宫腔内,均可影响子宫收缩而出血不止。有时部分胎盘和子宫壁粘连,或部分胎盘绒毛长到子宫肌肉中(称为植人性胎盘)导致胎盘不能全部剥离排出,而从其他已剥离的部分出血,这种出血量往往很大。

分娩过程中软产道撕裂引起产后大出血,主要因胎儿过大、急产或产钳助产时使产道发生不同程度的撕裂,严重时发生大出血。如果在会阴切开时不注意止血,也可造成出血过多。

在分娩过程中应用过多的镇静剂或麻醉剂可导致子宫收缩乏力而出血。

子宫肌肉水肿、严重贫血、妊高征、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分娩次数过多过密使子宫结缔组织增多,肌纤维减少,或子宫壁间肌瘤等,均可影响子宫收缩而出血。

产妇本身凝血功能障碍,如果产妇患有全身出血倾向性疾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均可引起产后出血。重症病毒性肝炎也可引起产后出血。

胎儿过大、羊水过多或双胎,使子宫过度膨胀,子宫肌纤维伸展过度,胎儿娩出以后,子宫失去收缩力而致产后出血。

(2)预防产后大出血的措施

综合上述情况,对有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性应预先作好补液和输血的准备,产后使用宫缩剂,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是可以预防的。孕妇在妊娠期间定期作产前检查,积极防止各种疾病。分娩时产妇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要过分紧张与劳累,注意休息,以充沛的精力渡过分娩这一关。在产门未开全之前切莫过早屏气,以免造成产门水肿,影响产程进展。在产门开全的情况下与医务人员密切配合,正确使用腹压,促使胎儿娩出。产后及时排空小便,以免影响子宫收缩而出血。胎儿较大或双胎,分娩结束后及时应用止血药物,或采取其他止血措施。胎盘排出后,须认真检查有无缺损情况。如果在家中分娩,胎儿娩出半小时后,胎盘尚未排出,称胎盘滞留,这时应及时找医生,酌情就地或转送医院处理,切忌乱揉子宫或强拉脐带或在脱出的脐带上系以重物等,以免造成胎盘剥离不全而出血。

总之,在分娩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观察,积极防治,才能有效地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2.产后多汗的的自我处理与治疗

无论气温高低、天气冷热,产后最初几天产妇出汗较多。特别是睡眠时,常见衣服、被褥被汗水湿透。医学上称为“褥汗”,一般数日内自行好转,勿需处理。

出汗原因是,怀孕后体内激素变化,特别是雌激素在体内含量随孕期延长而增加,可使组织中有较多的钠、钾、氯,相应地发生了体内水分的潴留。分娩后,体内雌激素水平很快下降,身体各系统及内分泌功能也都逐渐恢复到非孕状态,体内多余的水分及电解质也随之排出体外,其排泄的主要途径是肾脏和皮肤。故产后最初几天出汗量明显增多。产后14小时内,汗量可多达2000~3000毫升。皮肤排泄功能也特别旺盛。所以,产妇多汗并非疾病,也不是身体虚弱,而是正常的体内生理功能。由于分娩后体重即刻能减少8000~9000克;再加上1周内大量出汗、利尿、子宫复旧,体重再减少数千克。这种体重减轻,是产后复原的生理现象。

出汗多怎么办?要随时用干毛巾擦汗,预防风寒感冒;最好每晚用温水擦1次澡,勤换衣裤。如果出汗过多,长久不好转,多是产妇体虚表现,那就应当积极治疗。可用黄芪20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的同时要加强营养,避免过度劳累。如果是产后盗汗属阴虚证,应请医生检查确诊,进行处理。

3.产褥期发热的原因和治疗

产褥期发热有多种病因,应根据不同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产褥期发热,一要看发热出现的时间,如果产后1~10天内发热,应多考虑产褥感染。二要看其他疾病,如乳腺炎、泌尿系统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产褥期中暑等,均可引起发热。一旦发热,就要查明原因,针对病因治疗才是上策。

(1)针对乳腺炎的发热治疗

产褥期如果处理不当,常易发生乳腺炎。急性乳腺炎多发生在产后2~6周,经常引起产妇发热,重者伴有寒战;患侧乳房红、肿、热、痛,并有硬结,触痛明显;血常规白细胞数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早期用青霉素治疗,炎症即可消退,体温也随之下降。

(2)针对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热治疗

也有发热伴发冷,同时有尿频、尿急、尿痛和腰痛症状。根据症状及尿化验检查不难诊断。经过合理治疗,卧床休息,3~5天后体温可降至正常,尿液改变恢复。

(3)针对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热治疗

产妇分娩后过度疲劳,身体抵抗力下降;产后着凉,易患上呼吸道感染。除了发热外,常伴有鼻塞、咽喉肿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肺炎。应到医院检查治疗。

(4)针对产褥中暑的发热治疗

多发生在酷暑季节。气温高,室内不通风,体热散发不出去。症状:颜面及周身潮红、高热、无汗、皮肤干燥、身上长满痱子,重者可发生昏迷。治疗:应立即室内通风,地上洒凉水及采取一些降温措施。如用湿毛巾或乙醇擦浴,轻者体温很快可以下降,感到舒服;重者或已出现昏迷时,应一边治疗,一边急送医院抢救。

4.产褥期中暑的预防措施

如果产妇是在夏季生产,那么就一定要认真预防产妇产后中暑。为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破除迷信,相信科学

过去妇女坐月子要把门窗堵得严严的,说什么是“避鬼邪”、“防风寒”。鬼邪肯定是没有的。炎热的夏天关起门窗防风寒,往往是引起中暑的重要原因。因此,一定要相信科学,产妇住的房间、门窗应敞开通风,但应避免穿堂风,必要时,可到室外阴凉处乘凉。室内空调不宜太凉;电风扇不宜直接对人吹。

(2)产妇衣着应宽松

产妇穿着应以吸汗且透气的棉织品为宜,不要穿贴身不透气的化纤织品。

(3)要勤擦洗、勤更衣

以温水淋浴最宜或用温热水擦洗,应避免盆浴,以防产褥期细菌感染。洗好后更衣。

(4)及时补充含盐水分

产妇产后皮肤排泄功能旺盛,出汗多。出汗带走了体内盐分,应及时给予淡盐水补充,以免引起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5)多吃清热解暑食物

产妇尤其是哺乳产妇,除了应多吃些汤食(冬瓜汤、肉汤、骨汤、稀粥、牛奶)外,还应多吃些西瓜、绿豆汤和新鲜蔬菜、水果。

(6)注意休息,保证睡眠

产后要精神愉快、注意休息、保证睡眠,以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5.产后背、腰腿痛的预防措施

(1)产后背痛的预防措施

背痛是妊娠期、产褥期最常见的症状。孕期体内产生大量弛缓激素,使韧带变软而富于弹性,容易伸张。其主要作用是使骨盆的关节扩张并分开,以分娩胎儿。产后3~5个月,弛缓激素才能复原。这段时间要爱护背部,不干重活,以免受伤。

轻微不适可能与坐姿有关,要适当调整。背痛原因很多,韧带的收缩、分娩时神经压力等常可引起背痛。背痛是避免引起身体伤害的预警信号,提醒应当停止做一些会引起身体受害的动作。

预防产后背痛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坐时应尽量靠在椅背上,最好用小枕头垫在背部,以维持背部下方良好的姿势。当婴儿还小时把他放在自己大腿的枕头上,可避免肩膀过于紧张。

②站立时无论时间长短,都会使背部感到疼痛。轻轻抬起一只脚可以减轻背部下方压力。如果家中灶台很低,在刷碗、洗盆时可以把灶台垫高,减免因弯腰而导致的背痛。

③如为孩子系鞋带时,最好把他抱到一定高度或跪下来操作,以避免弯腰。为孩子洗澡时应跪下来,并鼓励孩子配合。

④带孩子时最好用背袋背,然后放在胸前,而不是一手支撑其臀部,以免背部因用力而扭伤。

⑤购物时把所购物品分袋装,一手提一袋。推车购物,购买东西太多时,最好多带1个背袋。手推时其位置应在腰下5~7厘米处。

⑥换尿布时最好有尿布工作台,高度适宜且方便。工作台要选择与婴儿车把手高度相同,这样操作起来比较方便。

(2)产后腰腿痛的预防措施

产后腰腿痛的原因是:

骶髂韧带劳损或骶髂关节损伤。

①产后休息不当,过早持久站立和端坐,使产妇妊娠时松弛的骶髂韧带未能恢复或造成劳损。

②产妇分娩过程中引起骨盆各种韧带损伤,加上产后过早劳动和负重,增加了骶髂关节损伤机会,引发关节囊周围粘连,妨碍骶髂关节正常运动。

③产后起居不慎,闪挫腰腿或腰骶部先天性疾病,如隐性椎弓裂、骶椎裂、腰椎骶化等诱发腰腿痛,产后加剧。

产后腰腿痛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产后腰腿痛多以腰、臀、腰骶部日夜酸痛为主,部分患者伴有一侧腿痛。疼痛部位多在下肢内侧或外侧,可伴有双下肢沉重、酸软等。

预防产后腰腿痛的主要措施是:妇女在产期要注意休息和增加营养,勿过早久站、端坐、负重或劳动;避风寒,慎起居,每天坚持做产后体操,可有效地预防产后腰腿痛。

6.产后排尿困难的预防与保健

产后部分产妇会发生排尿困难。有的是膀胱胀满,积尿已达500~1000毫升,而产妇并无胀满需排尿的感觉。另一种情况是产妇感觉膀胱胀满,急欲排尿,但苦于努力无效,不能自行排出尿液。这两种情况均属排尿困难,都会影响子宫收缩复旧,增加产后出血及泌尿系统感染的机会。

(1)排尿困难的原因

产妇排尿困难的常见原因为:

①产程中膀胱受到胎头的压迫,膀胱黏膜充血水肿,膀胱肌肉麻痹、张力减弱。

②腹壁松弛,腹压降低,产妇难以使用腹压。

③如有会阴伤口疼痛,则疼痛反射影响排尿。

④不习惯卧床排尿。

⑤如有手术使用麻醉剂者,受麻醉的影响,加重排尿困难。

⑥排尿困难未及时发现致尿潴留量愈来愈多,进一步加剧膀胱张力的恶化。

(2)预防排尿困难的保健方法

①产后2小时内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排尿,如不能自行排尿,可以采用热敷、温水擦洗局部、针灸等方法诱导排尿。

②排尿后仍应定时检查耻骨联合上膀胱是否胀满。应鼓励产妇定时排尿,不可凭尿意,靠感觉来决定是否排尿。因产后腹壁与膀胱松弛,产妇对膀胱容积的变化不敏感,如仅凭感觉可能会造成膀胱过度膨胀,进一步加剧排尿困难。

③排尿困难较严重,诱导排尿无效或反复发生者,必要时应置人持续性导尿管,保留一段时间,至膀胱功能恢复。

④注意会阴部清洁卫生,多饮水,在医生指导下用抗生素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7.产后大小便异常的防治

(1)产后便秘的防治

产后头几天,大多数产妇都有轻重不等的便秘现象。原因是产后腹壁和骨盆底肌肉松弛,排便力量不足;或胃肠功能减低,蠕动缓慢,肠内容物停留过久,水分过度被吸收所致;也可因摄人维生素、纤维素不足,长久卧床引起便秘。对此不必紧张,消除思想顾虑,多吃蔬菜、水果,适当多进些饮料,尽早,下床活动。治疗上,可给予缓泻药,如酚酞、蜂蜜,开塞露,以上治疗无效时,可以用肥皂水灌肠。

(2)产后尿潴留的防治

一般产后6—8小时产妇就能自行排尿,但有时也发生尿潴留。

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不习惯于床上排尿。

②产后会阴部有撕裂伤或有伤口,因疼痛,反射性地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造成排尿困难。

③产程较长,胎头压迫膀胱,致使膀胱黏膜充血、水肿而暂时丧失收缩力,导致尿潴留。

④产后腹压骤降,腹壁松弛,膀胱张力减低,排尿不尽,逐渐形成积尿。尿潴留必然使膀胱充盈,影响子宫收缩复原,甚至引起产后出血。

产后尿潴留的治疗措施如下:

①产后多饮水。

②鼓励起床自行排尿,排尿时采取半蹲半立姿势。

③用温水冲洗尿道周围,便盆内放热水坐熏,以松弛尿道括约肌;让产妇听流水声,以诱导其排尿。

④在下腹部放置热水袋,或炒盐热敷,或艾灸刺激,以刺激和诱发膀胱收缩。

⑤针刺疗法。穴位可取关元、气海、三阴交、阴陵泉,使针感向尿道处传导。

⑥肌内注射新斯的明o。5毫克。

⑦中药治疗。蝉衣9个,水煎250毫升,顿服。

⑧上述疗法无效时,应在严格消毒条件下导尿,并留置导尿管,以后每隔3~4小时排尿1次,1~2天后拔除导尿管,多能白行恢复。

产妇在刚恢复排尿时,要注意膀胱内有无残余尿。检查方法是,产妇排尿后立即在耻骨上方稍用力压小腹部,体会一下是否还有尿意。如果仍有尿意,说明有残余尿,可用上面列举的针刺或用药方法治疗一个阶段,直到恢复正常排尿为止。

(3)产后尿失禁的防治

产后尿失禁的原因是尿路损伤所致。张力性尿失禁是指分娩过程中,胎儿先露部分对骨盆底部组织过度扩张和撕裂,或某些产科手术(如产钳术、臀牵引术等)损伤了骨盆底组织,或产后体力欠佳、咳嗽及其他增加腹压等因素,造成尿道膨出,尿道周围组织及尿道括约肌松弛,从而影响正常排尿功能。由此可见,一些产妇平时无遗尿,而当站立腹压突然增加时,即发生尿失禁。

产后尿失禁的治疗方法要因类型而异。中医学把尿失禁分为两型:①肾气亏虚型可用桂花附地黄汤加减。熟地黄24克,山药12克,丹皮、泽泻、茯苓、桑螵蛸、益智仁各9克,肉桂、制附子各6克。②脾肺气虚型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5克,党参12克,当归、白术、桑螵蛸各lo克,五味子9克,陈皮6克,升麻、柴胡各3克。因皆系汤药,遵医嘱服用即可。也可以用针灸疗法,取中极、关元、足三里穴。

8.产后阴道松弛的预防方法

生育之前,夫妻性交时阴茎与阴道紧贴,愉悦感油然而生。生育之后,阴道显得宽松,夫妻性生活都有一种不够紧贴的感受。这种情况往往会影响到夫妻性生活和谐,造成丈夫的不满足及妻子的性压抑,甚至使夫妻关系破裂。

(1)产后阴道松弛的原因

产后阴道松弛的主要原因是耻骨、尾骨肌功能下降。耻骨、尾骨肌是提肛肌,是阴道和尿道括约肌群作用范围最广的肌肉之一,它能托起盆腔内脏,保持盆尾阴部软组织张力,它与近端尿道壁括约肌相互交错,并延伸到阴道括约肌的1/3.因此,它能收缩直肠下端和阴道,完善排便动作,有阴道“紧握”功能。

(2)防治产后阴道松弛的原因

防治产后阴道松弛的根本措施是锻炼耻骨、尾骨肌功能。其方法如下:

①常做“提肛功”

即吸气时用力使肛门收缩,呼气时放松,反复20~30次,隔1—2分钟再进行1次,每日清晨练5~6次,日间锻炼2~3次。锻炼时可采取慢速收缩、快速收缩或两者交替进行。

②练“盖格尔操”

a做“开关水龙头”操。患者坐在马桶上,两腿分开,开始排尿,中途有意识地收缩阴部肌肉,使尿流中断。此时收缩的肌肉即是耻骨、尾骨肌。如此反复排尿、止尿,排尿、止尿,就像反复开关水龙头一样。

b波浪状操练与收缩。坐在椅子上,由后向前缓慢地收缩耻骨、尾骨肌,在收缩状态下从l数到10,然后由前至后逐渐放松。此时脑子里可想像海边的潮水,渐渐涨潮又渐渐退潮,反复操练,反复体验。

c结合垫上或床上运动锻炼腰、腹、臀、腿肌肉。即仰卧床上,以头部和双腿为支点,抬高臀部,同时收缩耻骨、尾骨肌,放下臀部,同时放松耻骨、尾骨肌,反复数次。这样做,可使腰、腹、臀、腿部肌肉与耻骨、尾骨肌都得到有效的锻炼,提高耻骨、尾骨肌的活力。

只要在月子里能坚持做耻骨、尾骨肌群锻炼,待产后6~8周性交时,阴道肌便不会松弛了。夫妻性生活会更加甜蜜而富有情趣。

9.产后子宫脱垂的预防措施

正常分娩胎儿通过阴道,盆底肌肉和筋膜被牵拉,并向两侧分离,肌纤维常有撕裂。这些改变和损伤,产后虽然能够恢复,但很少能恢复到孕前状态。分娩时会阴部常发生裂伤,使阴道口扩大而松弛,阴道壁也失去了原有的紧张度,变得松弛而容易扩张。上述改变,均使骨盆底部比孕前变得薄弱。如果产后不加强锻炼,且过早地参加重体力劳动,不但盆底组织不能早日恢复,反而使其更加松弛和薄弱。以后就可能发生阴道壁膨出,甚至发生子宫脱垂。

预防子宫脱垂的措施是在产褥早期即做简单的康复体操,加强产后锻炼,并且逐渐增加运动量,以促进盆底组织早日恢复;在产褥期间不要总是仰卧;以避免子宫后倾,因为后倾的子宫更容易脱出;做家务时,最好是站着或坐着,避免蹲位,如蹲着洗尿布或择菜;产后尤其应防止便秘、咳嗽,因为这些都能增加腹腔内压力,使盆底组织承受更大的压力而容易发生子宫脱垂。

产妇,尤其是初产妇,虽然容易发生子宫脱垂,但若按照上述方法做,再加上进行耻骨、尾骨肌锻炼,子宫脱垂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10.产后脱肛和痔疮的处理办法

孕产妇在怀孕过程中患有痔疮,经过分娩后往往加重。因为分娩时产妇要向下用力,盆腔充血,胎头下降,娩出时肛门部血管扩张、充血,因而导致痔疮恶化。

孕期患有痔疮的女性,当胎头拔露和着冠时,接生医护人员应用手保护会阴,同时用力压迫肛门,以防止肛管脱出——脱肛。如果已经发生脱肛,在胎儿娩出后,即要将脱出的部分立刻整复回去。然后将药棉团搓成鸡蛋大小的硬球,压于肛门处,并用会阴垫紧压,以防再度脱出。如果大便后再度脱出,在清洁外阴及肛门后,将脱出的肛管送回,再用同法压迫,便会逐渐好转。

痔疮出现在分娩后2~3周内,表现为红、肿、疼痛,因怕痛而不敢大便,由于便秘、排便困难使痔疮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注意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吃些粗粮,可防便秘。产后痔疮在产褥期后可用坐浴药或软膏治疗。痔翻出过大而发生水肿时,应将其纳回。方法是在痔的表面涂些油膏,用手指将充血水肿部分慢慢推送入肛门内,待水肿消失后,病情就会减轻。30天左右,红肿、疼痛便完全消退。

11.预防产褥期感染的保健措施

产褥期感染至今仍是产妇产后最常见的疾病。产妇在分娩以后,宫颈口扩张,原来在阴道中寄生的大量细菌(包括需氧菌、厌氧菌、真菌及衣原体、支原体等),均可经宫颈进入宫腔,或经宫颈处伤口进入盆腔。产后的子宫基本上很难保持无菌。当产妇的免疫力下降到一定的程度,而细菌的毒力大、数量多时,会导致产褥期感染。孕期卫生不良、胎膜早破、严重贫血、产程延长、产科手术、产后大出血等,会削弱产妇的抵抗力,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剖宫产是容易导致感染的最常见危险因素。

(1)产褥期感染的原因与类别

几乎所有的产褥期感染,都是由原已存在于孕妇阴道内的细菌引起的。血液和恶露是阴道内向上行的微生物极好的培养基,大部分产褥期感染是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产褥期感染的表现包括所有因病原微生物经生殖道侵入局部或全身的感染。

产褥期感染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症

会阴及阴道内伤口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患处红肿痛热,有触痛、脓性分泌物,伤口可裂开或有脓肿。

②子宫炎症

微生物由子宫壁的胎盘剥离面侵入并扩散。子宫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经阴道排出,有臭味。子宫复旧不良,子宫较大且有压痛,患者还可能有高热、头痛、白细胞增多等症状。

③急性盆腔炎

微生物可以子宫为门户,沿淋巴管扩散,波及输卵管、卵巢甚至达到盆腔各处。患者持续高热、寒战、腹痛、腹胀,下腹部紧张,按压时有明显压痛,盆腔内检查有肿块。化验白细胞升高。

④感染导致的并发症

上述感染病情如未能有效控制,可进一步发展为腹膜炎、血栓性静脉炎、脓毒血症和败血症,患者出现反复高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病情危重。

产褥期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病情较重者应住院治疗。

(2)产褥期感染的保健方法

孕期应接受健康教育,做好孕期保健工作,注意阴部卫生。具体要求:

①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②分娩前2个月内避免盆浴、禁止性交。

③积极纠正孕期中存在的贫血、内科疾病及各种感染病灶,如疖肿、龋齿、牙周炎等。

④提倡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分娩,以便得到消毒严格、服务规范、合乎标准的产科服务。

⑤如无医学指征,应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干预,提倡自然分娩,有利于增加免疫力,减少组织损伤与出血。

⑥产褥期应十分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次大小便后可用消毒液或温开水擦洗,难以做到时应每天至少2次。所用卫生巾(垫)最好能适当消毒或经日光暴晒后再用。

⑦恶露排出期,每日注意恶露的量、色、气味,如有不良气味应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

⑧每日注意子宫复旧情况及有无压痛,注意体温。

⑨存在一种或多种感染的高危因素者,如手术分娩、严重贫血、早破水等,在医生处方下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12.产后尿道炎的预防与治疗

(1)产后尿道炎的病因

有淋菌性尿道炎和非淋菌性尿道炎。产妇尿道炎多为后者引起。而在非淋菌性尿道炎中40%~50%由沙眼衣原体所致。

(2)产后尿道炎的症状与体征

潜伏期1—4周,起病没有淋病急,症状比淋病时轻时重。50%产妇有尿痛、尿道痒症状,易漏诊。有时宫颈伴有炎症或糜烂。检查时可见少许分泌物从尿道溢出,有的病人有症状无分泌物,有的有分泌物而无症状。常与淋病同时感染。处理不当有1%的女性可引起宫颈炎、宫颈糜烂、前庭大腺炎、阴道炎、输卵管炎、盆腔炎、膀胱炎等。

(3)产后尿道炎的治疗

主要是用抗生素。判断治愈标准是,临床症状消失1周以上;尿液澄清,沉渣镜检阴性;尿道标本衣原体、支原体检查阴性。

(4)产后尿道炎的预防措施

产后保持会阴部清洁,防止病原菌污染;产褥期未满前不可性交,杜绝不洁性交;不洗盆浴,衣服要单独存放;配偶一方患病,另一方也要检查,以防互相传染。

13.产后膀胱炎的预防与治疗

产后膀胱的肌肉暂时比较松弛,容易积存尿液;妊娠后期体内积聚水分,产后主要通过肾脏排泄,从而增加了膀胱的负担,降低了膀胱的防病能力。此时,细菌最容易侵入尿道而引起尿道炎;侵入膀胱可引起膀胱炎。

膀胱炎有上行性的——由尿道传人的,有下行性的——由肾脏而来的细菌性感染。女性多于男性,多见于新婚、妊娠期和产褥期。特征是起病突然,尿频,严重者10分钟排尿1次,尿急、尿痛,排尿完后出现烧灼感。可有终末血尿。急性膀胱炎时可出现全程血尿,感染严重者可出现脓尿,但全身症状多不明显。女性注意阴部卫生,性交后排尿,可减少本病发生。

急性膀胱炎治疗原则:适当休息;多饮水;服用碳酸氢钠(小苏打),碱化尿液;膀胱热敷,热水坐浴;服用解痉药以缓解膀胱刺激症(尿频、尿急、尿痛等);口服或注射抗菌药;也可口服清热利湿中药,以控制感染。待症状消失后持续用药7~14天,以防复发。

预防膀胱炎发生的主要方法是:产后多排尿,不要使尿在膀胱里贮存过久,以免细菌繁殖;要经常清洗外阴部,保持其清洁卫生;不洗盆浴;防止脏水流人阴道;产褥期不性交,待身体完全恢复后再同房,以免感染。

14.产后慢性盆腔炎的预防与治疗

盆腔炎是妇女常见病,其患病范围包括盆腔生殖器官(即子宫体、卵巢、输卵管)及盆腔腹膜与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

盆腔炎的致病原因,一是通过不洁性交将病原体带给女方,引起炎症,此为特异性盆腔炎。二是由于在流产、刮宫、分娩、手术等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或器械消毒不严,或经期、产褥期个人卫生条件差,将病原体带入机体引起,此为非特异性盆腔炎症。除此之外,沙眼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也是近年发病的常见病原。

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疼痛为主。常见下腹部或腰骶部胀痛,性交时或行经时表现明显,同时可伴月经失调、白带增多、输卵管黏膜粘连或管腔阻塞,造成不孕。甚至形成慢性输卵管卵巢炎性肿块或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囊肿等病理改变。

对慢性盆腔炎应采取防治结合、中西医结合、内外治结合、因人因病辨证施治。

(1)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包括:①做好妇女保健,抓好四期卫生。尤其要重视经期、产褥期卫生,切忌在此期同房。②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杜绝婚前性行为及婚外恋,严禁嫖娼卖淫活动,阻断性病传染途经。③严把手术、分娩、流产刮宫的消毒关。

(2)治疗措施

治疗产后慢性盆腔炎的措施如下:

①抗生素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措施

常用0.9%生理盐水250ml,加丁胺卡那霉素0.2g,再加灭滴灵液100ml,静脉点滴,每日1~2次,5~7天为1个疗程。本法适用于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时。

②手术治疗措施

对于慢性盆腔炎手术治疗并非是主要手段。但在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因炎症肿块、输卵管积水、输卵管阻塞造成不孕,患者求子心切,均可以经手术治疗来取得满意效果。

③中医药治疗措施

一是中药针剂:鱼腥草注射液1ml,肌注,每日2次×60天;或胎盘组织液2ml,肌注,每日2次×60天为1个疗程。若与中药内服同时进行效果更佳。

二是内服中药:按中医辨证分型,本病有湿热内蕴、气滞血瘀、痰湿蕴结等类型,临床以前二型多见。初起多见湿热内蕴型,宜疏肝理气,清利湿热,常以丹栀逍遥散加减屡见良效。病程日久,将导致气滞血瘀、湿热瘀滞、经络不通,形成炎症肿块。此时宜活血化瘀、利湿清热、消痛散结,以化瘀消症方治疗,屡见奇效。

④外敷中药

以透骨草、追地风、白芷、艾叶、血竭、冰片等20余味中药组方的药包,隔水蒸后热敷下腹部,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个月1个疗程。本法尤对炎性肿块效果佳。

⑤红藤保留灌肠

以红藤、虎杖、黄连、黄柏、黄芩等为主的中药煮沸后待稍冷。每日保留灌肠1次,15~30次为1个疗程。其抗菌消炎、祛除炎症肿块的作用更为直接。

15.产后急性乳腺炎的保健与治疗

急性乳腺炎是产褥期常见疾病,大多数发生在产后的3~4周,初产妇容易罹患此病,所以尤应注意预防。本病给产妇带来很大的痛苦,还影响宝宝的母乳喂养。

(1)急性乳腺炎的发病原因

①乳头皲裂:细菌(通常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可由此处入侵,再沿淋巴管扩散到乳腺各个部位及组织,造成乳腺蜂窝织炎,而乳头皲裂往往是因为怀孕期间乳头擦洗不够,乳头皮肤弹性差、柔韧性不够,当宝宝吸吮方式不当时,极易损伤乳头皮肤,造成皲裂。

②乳汁淤积:主要由于哺乳时,宝宝未能将乳汁吸尽,乳汁淤积于乳腺小叶。在淤积的乳汁中细菌繁殖极为迅速,极易引起乳腺小叶的感染。乳汁未能吸尽的原因有,乳头皲裂,吸吮时引起疼痛,影响产妇充分哺乳;或是产妇乳头凹陷,影响宝宝的吸吮;剖宫产术的腹部伤口因产妇恐惧疼痛而影响婴儿充分吸吮;若宝宝体重较轻或是早产儿,其吸吮力较弱,不能将乳汁吸尽,其食量往往也较少。初产妇由于缺乏经验往往在哺乳时未能尽量排空乳汁,乳汁中所含较多的脱落上皮细胞很容易聚积引起乳腺导管堵塞,引起乳汁淤积。

③来自宝宝的致病菌:宝宝鼻咽部一般隐藏有致病微生物,哺乳时这些致病微生物可经乳头皲裂处进入乳腺组织,也可直接经乳腺导管进入乳腺小叶,在淤积的乳汁中繁殖、扩散致病。

(2)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

患侧乳房体积增大,局部红肿、变硬,有明显触痛,常有寒颤、高热、周身不适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患侧乳房病灶处,由发硬突然变软,有波动的感觉则是炎症已形成脓肿,检验患者血液其白细胞明显增高。

(3)保健方法

①保护乳头,防止皲裂

从妊娠后期开始,每天用温开水擦洗后涂以少许油膏,如维生素E霜之类。凹陷的乳头可用手法逐渐矫正,如以两手指分别置凹陷乳头的两侧,两手指以相反方向向两侧绷紧,使中间之乳头前突,每天可反复多做几次,随着妊娠进展,乳头可逐步得到矫正。其他的方法还有用小口径透明的吸引器盖在乳头上,轻轻抽负压,可看到吸弓1器内乳头前突即可,保持数分钟,停止吸引放出气压,松开吸引器。每天可做2—3次,至乳头完全矫正为止。

②早开奶

鼓励产妇早开奶,多吸吮排空。

③不要让宝宝含着乳头睡觉

不可让宝宝咬住乳头睡觉,这样容易损伤乳头,同时应注意宝宝口腔卫生。

④对症处理

急性乳腺炎早期,感染常在乳腺管外,并非乳腺管内发炎,所以可以继续哺乳。最好用胸罩将乳房托起,尽量使乳汁排空,避免乳汁淤积使疼痛与发炎加重。乳房疼痛、肿胀部位视疼痛程度与天气情况可用冷敷或热敷,如天热,疼痛剧烈可用冷敷;天冷,疼痛不太严重可用热敷。用中草药如蒲公英局部外敷也有效果。用吸奶器吸空乳房,避免乳汁淤积。

⑤充分休息:急性乳腺炎治疗期间注意充分休息,补充营养。

(4)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措施

①抗生素治疗:急性乳腺炎发热、疼痛较明显时,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②切开引流:如果急性乳腺炎未被控制,最终形成脓肿应切开引流。

该病预后较好,绝大部分病人经正规治疗均能痊愈,但有少数可因治疗不及时,手术不恰当,引流不充分,药物选择不敏感,以致本病迁延时日,最终形成乳房局部瘢痕和乳房囊肿。

16.产后抑郁症的危害与治疗

由于分娩、产后恢复及哺乳婴儿等一系列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的改变,这些身心变化对于她们来说都是一种应激。产后几天或几星期内,相当一部分产妇会经历一段短暂的忧郁时期,这是十分正常的。一旦产后恢复过程中,某些改变的程度和性质超越了正常变化的界限,则成为病理性的改变,可能会导致一些身心疾病。

产妇在产褥期所发生的心理上的疾病虽不很常见,但仍有一定的发生率。据流行病学研究证明,产后12个月内是妇女一生中发生精神疾患的高危时期。与未孕时相比,妇女患精神疾患的危险程度,在产后的第一个月可增高20多倍,直至分娩后的第二年,危险度仍保持在3倍以上的水平。

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是一种精神疾患。1968年由皮特(Pitt)首次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后,产后抑郁症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重视,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然而由于研究设计、测量工具、样本大小、抑郁诊断标准,以及研究的时间不同,即缺乏概念上和方法上的严密性,从而造成报道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异。皮特最初的研究报道为10.8%,目前认为占3.5%~33%。我国这方面资料尚不多见,发病率报道差异也很大,为3.8%~18.48%。因纵向研究极少,对产后抑郁症的持续时间相对知之更少。有人提出,大多数产后抑郁症患者可在3~5个月恢复正常。一般认为,产后抑郁症的预后较好,约2/3的患者可在1年内康复,如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

(1)产后抑郁症的症状

产后抑郁症症状独特,病因不明据观察发现,2/3的产妇在孩子降生后的一段时间内会有一定程度的焦急、不安、情绪低落,但大多程度较轻,而且对产妇的生活及哺育婴儿等方面没有什么影响。因此,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

而产后抑郁症则不同,它的程度比较重,涉及的人群也相对较少。临床观察发现,产后抑郁症多在产后2周左右发病,产后4~6周症状明显。临床表现与一般抑郁症状相同,包括悲伤、经常情绪低落、哭泣、失眠、精力不足、脾气急躁等。有的还伴有一些躯体症状,如头昏头痛、恶心、胃部灼热、便秘、呼吸与心率加快、泌乳减少等。重者甚至绝望,出现自杀或杀婴的倾向,有时陷于错乱或昏睡状态。

(2)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

发病原因可能与以下情况有关:

①分娩前后的心理紧张

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产妇都觉得日子非常难熬,觉得手忙脚乱,精疲力竭,尤其是觉得睡眠不足。如果孩子再难带一些,或缺少家人的情感支持,那么就非常容易出现情绪困扰或抑郁症。

②产后体内激素的骤然变化

在怀孕期间,孕妇体内的激素水平很高;一旦分娩,激素水平就会有明显变化。这种突然的改变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也有关系。怀孕期间孕妇体内的内啡肽类物质也有增加,这些物质与人的愉悦感有关。一旦分娩,体内的内啡肽类物质骤然下降,使产妇患抑郁症的危险增加。

③不良的分娩结局

如死胎、死产、畸形儿及产妇、家庭对婴儿性别的反感等,是产后抑郁症的诱发因素。在我国广大农村,传统的封建意识根深蒂固,对生女孩的产妇来说,心理压力极大,是引起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④孕期及分娩前后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发生

诸如失业、夫妻分离、亲人病丧、家庭不和睦等,是引发产后抑郁症的重要诱因。

⑤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

特别是缺乏来自丈夫和上辈的帮助,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在日本,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仅为3.1%,这与其家庭的支持和保护性环境有关。

⑥产妇此前曾经有过抑郁症

观察发现,产后发生抑郁症者,约1/3此前曾出现过抑郁症。

(3)产后抑郁症的危害

产后抑郁症危害多多,不可忽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给产妇本人带来痛苦,她们情绪低沉,郁郁寡欢,有时则觉得有乌云压顶之感,严重者甚至觉得生不如死。

②一旦出现产后抑郁症,产妇往往不能很好地履行做母亲的职责。我们知道,养育孩子即使是对一个健康产妇而言,也是一件非常繁重的工作,若产妇患了抑郁症,则往往难于应付,很多人有力不从心之感,有的则根本无法照顾小宝宝,从而影响了宝宝的生长发育。与此同时,由于母亲终日情绪低落,也会对小宝宝的心理发育产生无形的影响。

③产妇一旦患了抑郁症,对夫妻关系也会产生不利影响。研究发现,产妇一旦患了抑郁症,就很难与丈夫进行有效的交流。

(4)产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产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两类:

①心理治疗

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心理治疗可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提高自我价值意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给予患者足够的社会支持。

我们不仅要重视围产期婴儿的生理、生长发育的变化,还应十分关注孕产妇的个性特征,分娩前后心理状态的变化。根据不同的情况,运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以期解除致病的心理因素,减轻心理负担和躯体症状。对具有抑郁倾向的妇女实施孕期干预,可明显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首先,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在产前检查中,不仅要向孕妇提供与分娩相关的知识,帮助孕妇了解分娩的过程,还要教给孕妇一些分娩过程中的放松技术,以减轻孕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紧张、恐惧心理。应积极处理孕期异常情况,尽可能消除不良的精神、躯体刺激。积极开展孕产妇的心理卫生保健,了解孕妇的个性特点、既往病史,及时消除孕产妇所存在的不良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对于不良个性的孕妇,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减少或避免精神刺激;对既往有精神异常病史或抑郁症家族史的孕妇,应定期请心理卫生专业人员进行观察,并令其充分休息,避免疲劳过度和长时间的心理负担;对高龄初产及纯母乳喂养的产妇,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指导和帮助她们处理、减轻生活中的应激压力;对于有焦虑症状、手术产的产妇,存在抑郁症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提供更多的帮助,使其正确认识社会和处理生活难题,树立信心,从而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其心理素质。同时,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尤其是对丈夫进行教育和指导,改善夫妻、婆媳关系,改善家庭生活环境。其次,妇女在怀孕、分娩期间的部分压力,来源于医护人员的态度。因此,医护人员在与产妇的接触中,应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用友善、亲切、温和的语言,表达出更多的关心,使产妇具有良好的身心适应状态,安全度过分娩、产褥期,降低抑郁症的发生率。

②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的病情严重,可以考虑药物治疗。约1/3的患者需予以药物治疗,主要是抗抑郁治疗和针对有感染、贫血的产妇,及时给予抗生素、铁剂、维生素等,增强机体抵抗力。对于轻度抑郁症患者,可予安定类药;重度抑郁症患者需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治疗。现在可供选择的药物品种很多,患者可到专科医生处就诊,获得系统的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母亲害怕一旦接受治疗就会被迫与自己的宝宝分开,还有的人害怕药物会通过乳汁进入孩子的体内,因此贻误了病情的诊断和治疗。专家指出,现在的治疗抑郁症药物虽然可通过乳汁分泌,但其含量极其低微,不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

17.产后每年应做体检

以前,常把妇女生育宝宝称为过“鬼门关”,听起来让人不寒而栗。如今,现代先进、完善的医疗技术已经让绝大多数年轻妈妈能够顺利地完成生育宝宝的重任。但是,此后仍会有许多疾病悄悄侵袭妈妈们的健康。为了尽早发现和治疗疾病,经历生育后的妇女应该定期到医院进行一些健康检查。

(1)妇科检查的项目

即使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也应该每年到医院进行一次妇科检查,检查的基本项目有:

①盆腔检查

由医生用肉眼来观察外阴、阴道、宫颈是否有异常,并触摸盆腔里的子宫、卵巢有没有异常。这种最基本的检查可以发现外阴和阴道炎症、病毒感染(如尖锐湿疣)、宫颈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脱垂等常见的疾病。这种检查简单,没有什么痛苦,费用也很低。

②白带(阴道分泌物)的检查

取少量白带,在显微镜下检查是否有阴道炎症,可以准确地诊断阴道炎,以便指导治疗。还可以将白带送到化验室检查衣原体、支原体、淋病等性传播疾病。这种检查的费用也很低。

③宫颈刮片检查

说到“刮片”,好像很可怕,其实被检查者什么感觉也没有,就是用一个小木板或塑料刷在宫颈上轻轻刮一下,许多宫颈的细胞就会被刮下来。这种检查是用于检查宫颈癌的,因为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而且宫颈癌与常见的宫颈糜烂难以用肉眼区别。刮下来的细胞经显微镜检查后可以确定有没有宫颈癌。

④B超检查

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项非创伤性检查。做B超口可以发现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常见的妇科盆腔内病变,比盆腔检查准确多了。通常做妇科B超要先憋尿,让膀胱充盈,这样子宫和附件(输卵管和卵巢)才能看得清楚。很多人就害怕憋尿,不过,现在多医院有经阴道做的B超。如果能憋尿,最好还是做普通B超。

上面说的这些就是最基本的妇科检查,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常见的妇科疾病。

如果有的年轻妈妈担心会患上性病,比如接受过输血、经常在公共场所工作等等,可以检查一些性病的项目。除了上面提到的性病检查外,艾滋病和梅毒的检查需要早晨空腹抽血化验。

(2)一定要检查的情况

如果已发现如下的症状,更应该尽早到医院检查:

①月经不正常比如月经延期,就一定要检查是不是怀孕了,别太迷信自己的避孕方法。月经量多可能是内分泌异常,这常常是子宫肌瘤所致。

②肚子痛可能是盆腔炎症,也可能是卵巢囊肿所致。尤其要警惕可能是宫外孕。所以如果肚子痛,别自以为是痛经而不以为然。

③白带多常常是阴道炎、官颈炎和盆腔炎症引起的,而且许多性病也有白带增多的症状,要尽早去检查。

④外阴长了东西可能是皮肤疖肿,也可能是外阴的囊肿,也说不定是子宫脱垂,总之,自己难以判断是什么,还应该由医生来检查。

⑤乳房的异常熟悉自己乳房的正常形态及触摸的感觉,一旦有异常就很容易引起警觉。检查的最佳时机是月经结束后,这时乳房较软且没有肿胀感,有利于获得敏感的触觉。如果母亲或姐妹有人患有乳腺癌,就要做乳房的X线透视片。

(3)常规检查项目

此外,年轻的妈妈还需要做一些常规的健康检查,具体项目是:

①全面体检

每5年做1次。医生会详细询问个人病史,相关的家族病史以及个人生活习惯方面的一些问题,然后抽血化验。此外,还应该做肝脏、脾脏检查,以及尿液化验、血常规化验等。通过这些检查可排除一些没有自觉症状的疾病。

②皮肤检查

每年做1次。凡看到面积超过6平方毫米(约一支铅笔粗细)的痣或痣表面呈凹凸不平状,应去就诊。皮肤原有的色素区域变大或颜色加深,也是危险信号。如能及早发现异常,也许做个小手术就能痊愈。因此,对全身的痣或色素斑做一次专业检查很必要。

③牙科检查

每半年进行1次。应当坚持每半年去看一次牙医,清除牙斑、牙石,防止牙齿疾病。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因血液中雌激素水平较高,更要常去看牙医。

④视力检查

每2~3年进行1次。别以为你的视力达标,很多影响视力的疾患是无声无息缓慢发生的,一般没有明显的感觉或痛苦。如果有糖尿病、高血压或有青光眼的家族史,或者工作用眼较多(如长时间看计算机屏幕),则发生眼疾而影响视力的危险性大于常人。定期由眼科医生进行详细而规范的检查以及早发现异常,采取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