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巧妙地辅导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29488500000001

第1章 孩子好成绩,离不开父母的精心辅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对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促使孩子学习成绩好的重要条件。汉代的“三班”,三国时期的“三曹”,宋代的“三苏”,他们所具有的文武韬略,都是与他们父母的辛勤教育分不开的。如果你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正确的学习辅导,相信你的孩子也会和他们一样有所作为。我们每一位父母,都应该担负起辅导孩子学习的重任,采用科学的方法,使孩子的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地取得好成绩。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所有的家长都疼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人才。而要实现这样的愿望,就离不开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古今中外,举凡对人类社会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物,在他们人生成长的经历中,都刻下了成功的家庭教育的烙印。

一位欧美著名的家庭教育家认为:“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

教育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教育决定一个民族的前途,教育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这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我国在总体认识上重视教育的同时,还存在着局部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和偏差。其中,就包括了家庭教育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一部分家长对子女教育不重视,视教育为学校的事、老师的事,以为自己付了学费,把孩子送入学校,自己的责任就尽到了。二是部分家长虽然也重视子女教育,重视家庭教育,但在目标认识、价值取向、方式方法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不少欠缺。这些欠缺,不仅导致与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初衷相去甚远的结果,而且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还有可能导致令人痛心的悲剧发生。

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单位,把孩子教育成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从来就是为人父母者的一大职责。由于家庭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和第一重要的场所,因此,“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的职责是神圣的。不仅因为在“家长”这一称谓中,包含了为人父母者肩负着的使命庄严而又崇高,而且还因为要完成这一使命,任务非常艰巨,也极具有挑战性。

首先,在教育孩子的领域(内容)方面,家长要远比学校的老师宽泛得多。其次,家庭教育还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从做人方面、智力开发方面,或者劳动锻炼方面,家庭都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场所,家长,是在做家长的过程中才成为家长的,他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这个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放在家长面前的课题也永远是独一无二的,对家长而言始终是个未知的挑战。

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进一步地说,在很多情况下,父母甚至还是孩子的终身老师。

西方有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颇给人启发,说的是一个“儿子眼中的父亲”: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说得也不对……”

20岁:“爸爸有些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要和‘老头’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人当他们人到中年,当他们步入晚年时,会更多地想起父母,回味父母曾经给予的爱,感念父母对自己人生的巨大帮助与鼓舞,以至在自觉不自觉中,模仿着当年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转而教育自己的孩子。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家长对子女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又绵延到多少子孙后代。

一个人在漫长的岁月里,都会从自己的家长那里学到一些东西。这种现象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一个负责任的家长,将必须在孩子成长的很长一段时期里,始终要努力做好这个“第一任老师”的工作,他不仅是用语言,而是要以行动,要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来完成这一职责。

2.父母以身言教,才能教子成才

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贝特尔海姆夫妇迁居到加利福尼亚州,他在那里开始撰写《当一个不错的家长》一书。他说,这部书是“我毕生为发现和试验成功地培养儿童必须涉及哪些方面和需要做哪些工作而努力的经验总结”。布鲁诺在这部书中讲述了他作为家长的经验。他承认,他也不是一位完美的家长。

培养负责的、自信的孩子的最好办法,是父母自己首先要成为敢负责任、充满自信的人。孩子更多的是学习他们父母的榜样(有时候这甚至意味着观察他们的父母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他们的父母告诉他们的事情。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可连柯曾经讲过:“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行为举止的注重,就是对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因为孩子出生以后,首先接触的就是父母及其家庭成员,其最初形成的行为习惯几乎都是从模仿家长而来的。

美国波士顿大学青少年教育专家,曾考察了伊里诺依州81名优秀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并采访了他们的家长,在随后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专家们指出,优秀学生都毫无例外地把家庭当作学习的中心,其家长为自己的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17岁的约翰逊·帕里斯的双亲都是外来移民,父亲通过艰苦奋斗终于逐步创立了自己的房地产公司,而母亲是一名普通秘书,尽管家务繁忙,却一向忠于职守,十几年来从未请过一天假。从父母那儿,小帕里斯学到了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老师们都认为,他是学校最优秀的学生,他不仅担任了校数学、化学竞赛队队长,而且还是校运动队的骨干成员。

所以,在日常的具体生活中,家长要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事事起模范带头作用。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做一名好学生,父母首先要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出一番成绩来;要求孩子在思想品德上和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家长自己首先要与邻里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不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计较,不占小便宜,公正无私。

如果家长能始终如一地这样严于律己,就会给孩子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会赢得孩子的信赖与尊敬,因为家长本身的言行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巨大的教育力量。

汤川秀树是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理论物理学家。1949年他获奖时,年仅42岁。

汤川秀树兄弟五人,都是学者(年长他三岁的二哥茂树是著名的中国文学学者)。这不能不归功于他们的家庭教育。

外祖父驹橘在明治之前是每日守备和歌山城的武士,汉学涵养丰富;明治以后学习西学,一直到晚年都在购读英文的《伦敦时报》。

汤川家的孩子从五六岁起就随外祖父读汉书。每晚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四书五经,这对儿童确是件苦差,但当他们精通汉字后,读起大人的书就毫不费力了。

汤川秀树的父亲琢治,是地质地理方画的专家,多次访问欧洲,兴趣广泛,也喜好书画,几次到中国研究古书、古董与石佛。琢治的特点是,一旦对什么热衷着迷,就要收集其所有的文献,否则绝不罢休。迷上围棋,就买尽围棋方面的书。汤川家中随处可见各学科的书籍。“家里泛滥的书抓住了我,给了我想象的翅膀。”汤川秀树在自传中这样写道。泛读了许多文学书使汤川秀树成了一位文学少年。琢治从未强迫孩子学习,并认为为名次学习最为愚劣。他尊重孩子们的独立人格,希望孩子们可以深入研究适合自己素质与爱好的学问。

汤川秀树母亲的教育原则是对孩子们公平,并希望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学者。父亲一度对内向性格的汤川秀树是否上大学表示怀疑,很少反驳丈夫的母亲开口说:“这样做不公平。我要公平对待每个孩子。”

母亲的话不多,不爱对幼年的孩子说教,但无论她手里做着什么,只要孩子一问:“这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她一定会停下手里的活,耐心地回答孩子。汤川秀树评价说,他的母亲是女性中少有的思考力细密的人。母亲就学于东洋英和女校,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学过英文的女性。在东京时,她每周一次出外参加烹调学习班,并喜爱文学。到京都后,随着孩子的增多,她也和京都的主妇们一样,不多抛头露面;但她仍长期购读《妇女之友》等代表先进思想的杂志。

一般的家长,往往只会要求孩子的考试成绩要达到某种水平,但是,却向来都不要求自己对孩子的学业负多少责任。其实,此二者常是成正比的,只有多一些关心孩子的学业,才可以要求他们有较好的成绩。

要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并非只是将孩子送往学校读书,就完成了父母的责任,因为孩子在学校是否做功课,老师们也管不了。如果没有父母的合作,那也不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3.为孩子寻找一位学习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孩子有了榜样,他就有了前进的目标,这使他勇往直前。踩着榜样的脚步,他们分明能感觉到成功的气息。

物理学家赫兹的母亲在赫兹很小的时候就把他送到了叔父那里学习。赫兹的叔父是19世纪有名的电磁学家。每天叔父在繁忙的研究工作外,总是抽半个小时对小赫兹进行教育。小赫兹从小就把叔父当成了自己心中的榜样。

在赫兹8岁那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年仅37岁的叔父英年早逝了!

出殡那天,许多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不远千里前来吊唁,甚至连国王和王后也来了。母亲拉着赫兹的手,指着长长的送殡队伍对赫兹说:“你叔叔献身科学事业,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无限敬仰,你一定要向你的叔父学习呀!”

赫兹深深地铭记住了母亲的话。后来,赫兹拜读了叔父遗留下来的全部书籍和日记。每当遇到了挫折和困难,他总是用叔父的日记来鼓励自己。后来,赫兹真的成功了!

榜样是生活中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非常出众的典型。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总是喜欢拿自己与优秀的人相比,希望自己能够像优秀的人一样。父母可以抓住他们的这种对偶像的崇拜心理,帮孩子选择一些合适的学习对象,让孩子比照着榜样来激励自己。

有一只高傲的鹰王,在他年老的时候,选择了最高峰作为住所,并在那里独居多年。一天,他感到死期将近,就把所有的孩子叫到自己身边。等他们聚齐了,鹰王一个一个地看过他们,说:“我养育你们,目的是为了让你们从小就有能力看太阳。我把那些视力低下的孩子——你们的兄弟们都饿死了,因此,你们有资格,也有能力比其他鸟类飞得更高。所有不愿意送死的鸟,从来不会靠近你们的巢。”孩子们恭恭敬敬地听着鹰王的教诲,不断地点着他们高傲的头颅。停了片刻,鹰王继续说道:“所有的野兽都应该惧怕你们,但是,你们不能伤害尊敬你们的野兽,并且应该把你们吃剩的食物让给他们吃。”“是的,我们遵命……”所有的鹰一齐低声回答。“我马上就要离开你们了,”鹰王说,“但是,我绝不会死在巢里,我要飞向那辽阔的苍穹,飞到双翅能把我带到的天空,我要飞向那万能的太阳。假如能飞到那里,就让太阳的光焰焚烧我的羽毛,我再飞速地冲向地面,跃进大海。在大海中,我会神奇地复活和恢复青春,获得新生。这就是鹰的天性,这就是我们高贵的命运。”

讲完之后,鹰王就开始飞行。它庄重、威严地先围绕孩子们居住的高峰飞了一圈。接着,他猛然向高空飞去,以便让太阳的光辉焚烧那一双疲劳的翅膀。

故事中的鹰王选择最高贵、最勇敢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他用自身的行动为后来的山鹰们树立了一道丰碑,成为它们的楷模。而且,鹰王的故事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从很古很古的那个时代起,鹰王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价值、尊严和权力的标志。它的形象被波斯人、罗马人、波兰人、德国人、奥地利人和西班牙人等民族的人们当做自己的象征。

山鹰们都能为自己寻找榜样,何况是充满无穷智慧的人呢?同样,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可以把山鹰作为我们的榜样。

但在生活中,有些偶像作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并不是非常的合适。因为他们身上有自己的优点,但也有自己的缺点,特别是在某个时候,当那些缺点表现的更加突出的时候。因此,父母为孩子找一个合适的榜样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当孩子发现自己学习的对象竟然有那么多的缺点的时候,幼小的心灵会受到极大的伤害,甚至会影响他们世界观的形成。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黑暗中,一只色彩绚烂的流浪汉——蝴蝶,没有目标地乱闯。忽然,它发现远方有一点点火光。“那是什么啊?”被火光迷惑的蝴蝶好奇地问。它想都不想就向火光快速地飞去。它靠近了火光,兴奋地绕着火焰飞翔。啊,多么美丽哟!不过,蝴蝶不满足于只欣赏一下火焰,它还想品尝一下,就像吮吸田野上的花蜜一样。它姿势优美地停在了半空,准备落在火焰上。啊!多么可怕的教训!它惊恐地一跳,逃开了。在火光的照耀下,蝴蝶发现,缺了一条腿,还有非常漂亮的翅膀尖儿也被烧焦了。“这是怎么了?我遇到了什么事?”蝴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切的发生。这么美丽的“光亮”还能令人感到遗憾?真是难以想象!蝴蝶带着这种疑虑,休息了一会儿,等恢复了力气,又重新开始“品尝”。被火光迷惑的蝴蝶,眼睛紧紧地盯着蹿跳的火焰,怀着占有它的决心,一头扎进了火焰。蝴蝶没有遇到任何东西的阻拦,一下子跌在油灯的油盆里。生命弥留之际,蝴蝶低声地嘀咕:“可恶的火焰!我渴望你给我带来光亮、带来幸福,而你却只给我死亡!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为自己疯狂的梦想哭泣!可惜,我明白得太晚了,是你使我遭遇不幸!”火焰听见蝴蝶的抱怨,心平气和地回答道:“可悲的蝴蝶,我可不是你想象的太阳!我是火焰。你知道么?火焰!不谨慎的人不但不会使用我,而且还会自焚!”

盲目崇拜偶像,可能会跟蝴蝶一样跌跟头。所以,作为家长,要告诉孩子们无论在学习,还是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要选对榜样,不能像故事中的蝴蝶一样,错把火焰当作自己的偶像,结果送了性命。选对榜样并且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才能离目标越来越近。

孩子的年龄越小,榜样的感染力就越大。因此,家长要特别重视榜样对孩子的巨大影响作用,自己也要时时处处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4.永远鼓励和激励孩子成长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在这个年龄的角色,注定在很多方面没有大人想象的那么聪明。因此,做父母的无论如何要记得避免在孩子身上运用“你真笨”这句话,它是非常伤害感情的一句话,比你能够想象到的后果还要严重。

我们的家长总是抱怨说自己的文化水平低,不能给孩子以必要的辅导,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了;有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上的不是重点学校而是普通学校时,就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希望了;有的家长只要发现孩子的学习成绩哪怕只是一两次不如别的孩子就觉得孩子有大问题了……

孩子学习是很累的,负担很重了。做家长的有时不但没能给孩子松绑,而且还“投井下石”,做出适得其反的事情来。一个最浅显的道理就是,给孩子信心,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孩子身上的潜能。这就需要做家长的能正确对待孩子。

美国的安·古德里斯曾经写过一篇《妹妹的角色》的文章。

为了募捐,学校准备排练一部叫《圣诞前夜》的短话剧。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报名当演员。定角色那天,妹妹到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是。”她丢给我们一个字。“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问。“因为我的角色!”《圣诞前夜》只有4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你的角色是什么?”“他们让我演一条狗!”说完,妹妹转身奔上楼,剩下我们面面相觑。妹妹有幸出演“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全家不知该恭喜她,还是安慰她。饭后爸爸和妹妹谈了很久,但他们不肯透露谈话的内容。

总之,妹妹没有退出。她积极参加每次排练,我们都纳闷:一只狗有什么可排练的?但妹妹却练得很投入,还买了一副护膝。据说这样她在舞台上爬时,膝盖就不会疼了。妹妹还告诉我们,她的动物角色名叫“危险”。我注意到,每次排练归来,妹妹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然而,直到看了演出,我才真正了解那光芒的含义。

演出那天,我翻开节目单,找到妹妹的名字:“珍妮——危险(狗)”。偷偷环视四周,整个礼堂都坐满了,其中有很多熟人和朋友,我赶紧往椅子里缩了缩。有一个演狗的妹妹,毕竟不是很有面子的事。幸好,灯光转暗,演出开始了。先出场的是“父亲”,他在舞台正中的摇椅上坐下,召集家人讨论圣诞节的意义。接着“母亲”出场,面对观众坐下。然后是“女儿”和“儿子”,分别跪坐在“父亲”两侧的地板上。在这一家人的讨论声中,妹妹穿着一套黄色的、毛茸茸的狗道具,手脚并用地爬进场。但这不是简单地爬,“危险(妹妹)”蹦蹦跳跳、摇头摆尾地跑进客厅,她先在小地毯上伸个懒腰,然后才在壁炉前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一连串动作,惟妙惟肖。接下来,剧中的父亲开始给全家讲圣诞节的故事。他刚说到“圣诞前夜,万籁俱寂,就连老鼠……”“危险”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仿佛在说:“老鼠?哪有老鼠?”神情和我家的小狗一模一样。我用手掩着嘴,强忍住笑。男主角继续讲:“突然,轻微的响声从屋顶传来……”昏昏欲睡的“危险”又一次惊醒,好像察觉到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太逼真了,妹妹一定费尽了心思。很明显,这时候的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几百双眼睛全盯着妹妹。因为“危险”的位置靠后,其他演员又都是面向观众坐着,所以观众可以看见妹妹,其他演员却无法看到她的一举一动。他们的对话还在继续,妹妹幽默精湛的表演也没有间断,台下的笑声更是此起彼伏。

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却抢了整场戏。后来,妹妹说让她改变态度的是爸爸的一句话:“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40年后,那句话我仍然记忆犹新。命运赐予我们不同的角色,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再小的角色也有可能变成主角,哪怕你连一句台词也没有。

这位爸爸的智慧就在于,他没有责怪老师为什么没能给自己的女儿安排一个好角色,他更没有撒气让女儿不要去演这个不太雅观的角色,而是适时鼓励女儿要正确对待自己的角色,并让她全力以赴去演好自己的角色,只要态度端正,踏实去做,就能取得成功。

家长们应该能明白这个道理:当孩子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我们应该设法帮他们找到解决的途径和办法,而不能只是一味地训斥孩子,责怪孩子。一个孩子从小到大,都会在某种环境里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严格意义上讲,所有的角色都是一种需要,就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演”它了。

爱因斯坦在他的回忆录《我曾是智障者》一文中,讲述了自己求学的经历。他最不能忘记的是他上五年级时遇到的一名叫赫伯特·默菲的老师。

由于生理原因,爱因斯坦遭遇了严重的学习障碍,尽管他尽了最大努力,可仍不断遭受挫折的失败,他自认比别人“笨”,就退却消沉,并开始装病逃学。默菲老师没有因他的“笨”而轻视他,相反,还满腔热忱地鼓励他。有一天课后,老师把爱因斯坦叫到一边,将他的一张考卷递给他。那上面,爱因斯坦的答案全错了。“我知道你懂得这些题目,为什么我们不再来一次呢?”老师挨个问考卷原题让爱因斯坦回答。爱因斯坦每答完一道题,老师都微笑着说:“答得对!你真聪明,我知道你其实懂得这些题目。我相信你的成绩会好起来的。”他还一边说一边把每一道题都打上钩。

可以想见的是,默菲老师的适时鼓励和帮助,使得爱因斯坦战胜了自卑。假如老师对爱因斯坦只是冷眼相对,骂几句“笨”,爱因斯坦能够成为世界知名的医学博士吗?所以说,我们要相信孩子,帮助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角色”,引导他们战胜眼前的困难,向成功大踏步迈进。

5.向犹太人学习家庭教育的方法

为了解释在智力取向的活动中犹太人的优势之谜,人们提出了无数的理论。其中,国外一位作家在书中写道:“犹太人家庭是学问受到高度评价的地方。就是这一个因素,构成了其他一切差异的基础。”那么,犹太家庭教育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1)书是甜的

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古时候犹太人的墓园里常常放有书本,这种做法有一些象征的意义,即生命有结束的时候,求知却永无止境。犹太人家庭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传统,那就是书橱要放在床头;要是放在床尾,就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而被禁止。

犹太人爱书的传统由来已久,深入人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8年的一次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全国的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1000多所,平均4500人就有一所图书馆。在有450万人口的以色列,办有借书证的就有100万人。在人均拥有图书和出版社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以色列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为世界之最。

(2)抢不走的宝贝

犹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谜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犹太人一心追求知识,并以不同寻常的方式运用知识来谋生的特点代代相传。

在20世纪初,美国工业管理委员会发现,犹太母亲的就业率低于其他民族,她们留在家里照看孩子,确保孩子上学。而当时同为移民的意大利人对美国的教育疑虑重重,特别是来自西西里或意大利其他贫瘠地区的人,他们把孩子当做田里工作的好帮手,认为教育是一种人力剥夺。由于看不到孩子上学的重要性,结果他们的孩子逃学多、辍学早、成绩差、少年犯罪率高。而犹太儿童则因学习成绩好、听话和总的行为良好,被老师所喜欢。

(3)学者比国王伟大

当其他民族将王侯、贵族、军人或商人的地位放在学者之上时,犹太人却认为学者比国王伟大。犹太人历来尊崇学者,传授知识的教师和有智慧的人得到极高的声望。在古代的犹太社会里,凡是被称为“他尔米特·赫里姆”,即精通犹太法典者,都不必缴税,因为大家认为他们已经付出了很多心力。对整个社会有着莫大的贡献,所以不但不让他们缴税,而且要以整个社会的力量去帮助他们。

有一条犹太格言是这么说的:“为使女儿嫁给学者,即使变卖一切家当也值得;为娶学者的女儿为妻,纵然付出所有的财产也在所不惜。”在犹太社会里,教师甚至比父亲还重要。假如父亲和教师双双入狱,而且仅能救出其中一人的话,孩子一定会救出教师,因为在犹太社会里传授知识的教师非常重要。以后,当学者的声望从宗教学问转移到世俗学问上时,大学里的学位特别是高学位便成了犹太学生追求的目标。对一个犹太家庭来说,没有比家庭中有一位或几位博士更为荣耀的了。其结果是在犹太人中产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学科领域中的代表人物以及各种专业人才,其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他们的人口比例。

(4)发问和答案一样重要

犹太人不仅非常重视知识,而且更加重视才能。他们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才能的人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他们认为,一般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而没有任何的创新,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思考是由怀疑和答案所组成的。学习便是经常怀疑,随时发问,怀疑是智慧的大门,知道得越多,就越会发生怀疑,而问题也就随之增加,所以发问使人进步,发问和答案一样重要。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犹太人家庭特别注重与孩子的思想交流,孩子一直受到成人的教诲和指导。孩子们可以同成人谈话并讨论问题,偶尔成人还会同孩子们缠个没完,意在引导他们投入到学习与研究上去,无疑,犹太人出名的口才和智慧测试中的高分同这一点不无关系。

6.像比尔·盖茨父母那样培养孩子

众所周知,比尔·盖茨是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企业家,他所创办的“微软帝国”,称雄于世界。他个人也因杰出的经营成绩而多年蝉联世界首富。现在,比尔·盖茨又创办和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机构,从而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家。

然而,比尔·盖茨的成功的源泉来自他的父母和家庭的良好教育,他的聪明智慧是他的父母从小对他进行智力开发的结果。

比尔·盖茨出生于律师和教师之家,他的父母从小就非常注意对小盖茨的智力进行开发和培养。

比尔·盖茨从小就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在他出生后,母亲就放弃了做教师的工作,全身心地操持家务、教育孩子。由于丈夫很忙,她和儿子经常在一起,担负起开发孩子智力的任务。

家族里的每一个大人都非常重视小盖茨智力的开导和培养,他们知道,未来世界是一个充满智力竞争的世界,而人的思维素质和悟性是竞争的关键,外祖母每次上街都要从书店给他买很多的书。

外祖母还经常以一些游戏的方式来开导盖茨的心智,他们常在一起玩纸牌,尤其是玩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思维敏捷的游戏。因此盖茨从小就爱动脑筋,思维方式也与普通的孩子不一样。

母亲闲暇时从事一些社区自愿服务工作,其中就有为西雅图历史博物馆做讲解员,工作内容包括到各所地方学校为学生们讲解世界各地的人文历史。这时,由于个子小的原因,盖茨总是坐在全班最前面,尽管盖茨是个好动的孩子,但他在上课的时候表现得比其他学生还要专注、认真。

盖茨从小喜爱读书,涉猎的范围也很广,他从不喜欢连环画、卡通画之类的儿童读物。

小盖茨7岁的时候,母亲给他推荐的书目是《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他经常几个小时坐在那里阅读这本大书,一字一词地从头读到尾。

小盖茨的父母还尽可能为他创造学习与锻炼的机会。当他9岁时,父母主动报名让他参加童子军的野营活动,小盖茨从与其他孩子的交往中得到了个孩子应有的乐趣。

由上可见,比尔·盖茨成为当代世界最杰出的企业家、成为多年蝉联世界首富的人绝不是偶然的,而是他的父母和家庭在他孩童时代,对他进行精心培养的结果。我们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都应该向盖茨的父母和家庭学习。说不定你的孩子将来也能成为像比尔·盖茨那样杰出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