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婚俗文化
29500900000068

第68章 共享喜悦同欢庆——分喜蛋风俗

我国一些地方自古以来就流行着结婚时分红喜蛋的风俗,这种风俗不仅历史悠久,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含义。

在古人心中,鸡蛋是一种吉祥之物,染红的鸡蛋经常被用于婚嫁之中,俗称“红喜蛋”。

关于结婚时送红喜蛋的起源,民间有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三国时期,东吴都督周瑜想出了一个计谋。他打算用招亲的计策,等到刘备到东吴来时就伺机扣留他,要挟他交出荆州。这一计谋早就被机智的诸葛亮看穿,诸葛亮设下了一连串的妙计来跟东吴斗智,“红喜蛋记”就是其中之一。诸葛亮在让刘备去东吴时,带上了很多涂了红色的鸡蛋。到了东吴以后,刘备拿着喜蛋逢人便分,上至朝中高官,下到宫廷外面的百姓都拿到了红喜蛋。并且对外宣称这是宫廷礼仪,拿到红喜蛋的人听了十分开心。没有分到红喜蛋的还会亲自跑到刘备住处讨要。刘备把喜蛋分给了前来讨要的每一个人之后,他与孙尚香即将成婚的消息也就流传开了,家家户户都知道了这个消息。最后,弄假成真,周瑜陷入了“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窘境,刘备则抱得美人归。从此,江南添了个婚俗习惯,每逢结婚便分红喜蛋,人人都可以讨红喜蛋,象征着新婚人家“龙凤呈样”。

民间传说固然包含虚构的成分,送喜蛋风俗的出现确有其历史因素。很多民俗学家认为,结婚时派送红喜蛋的风俗是原始社会人类生殖崇拜的遗留产物。鸡蛋能孕育出小鸡,对子嗣的渴望使得民间习俗认为吃了鸡蛋就能早得贵子。我国民间自古以来就有送红喜蛋习俗。

婚礼举行之时,不论是前来贺喜的亲友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都可以跟新娘子要喜蛋,小孩子就更不用说了,有时老年人也会来凑热闹,这种习俗被称为“讨红喜蛋”。这种风俗在江南一带尤为盛行,作为新婚人家,对前来讨喜蛋的人当然是笑脸相迎,不敢拒绝,凡是前来讨红喜蛋的人都会达到目的。民间风俗认为,红喜蛋赠送得越多就代表越吉利,吃下的红喜蛋越多新娘的祈孕祝福就越多。这种有趣的风俗在浙江一些地区至今流行着。现在,很多地方送红喜蛋的习俗逐渐由送喜糖代替。

许多地区在给出嫁女儿的嫁妆中也有放红喜蛋的风俗。在前面提到的“子孙桶”中,里面就可以放上煮熟并且涂红的鸡蛋。嫁妆送到男家时,前来贺喜的宾客都能讨得红喜蛋,并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新婚夫妇早生贵子的祝福。

在我国很多民族都有着以蛋为媒和以蛋传情的传统。可见,小小的鸡蛋在我国的婚俗文化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延伸阅读

各地与鸡蛋有关的婚俗趣谈

在云南金平县境内的哈尼族,新娘婚礼时要带着两个糯米煮成的饭包,这饭包其中一个还要放进一个鸡蛋。到了新郎家,族中有威望的老奶奶会将饭包打开,再由老爷爷将鸡蛋分为两半,在两个饭包上各放一半。然后摆在新婚夫妇面前让他们享用,吃之前要将新郎新娘各自面前的半个鸡蛋重新合为一个,最后让新娘吃掉。这种分蛋、合蛋的过程,是二性合为一体的象征。侗族中也有着“抢红喜蛋”的风俗,当新娘盛装打扮之后来到新郎家之后,就开始布置新房。装饰新房所用的花被里会藏着事先准备的用糯米包着的喜蛋,喜被抖开之时,众位围观者会争相抢要裹在花被里的红蛋。当地人们认为,抢到红喜蛋会祝福婚后没有怀孕的女子生育,会使老年健康长寿,会让小孩子健康成长。在桂黔交界的南丹一带,当地一些少数民族中有着“埋蛋择婿”的风俗。如果向女孩求婚的人数太多,姑娘父母就会事先准备好十个做着记号的鸡蛋,并且悄悄埋在山头,最后告知求婚者前去寻找。谁找到的鸡蛋越多,就代表着谁在这场新娘争夺战中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