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门”在婚礼中是很隆重的,这种风俗虽然在各地的具体形式不一,但总体来说主要可以归纳为:婚礼过后几天,新人带着礼物,相偕回女方家,女家大摆宴席,款待女儿、女婿。
回门的形式主要是新郎新娘一同自行前往女家,也有女家派彩车或花轿由新娘的哥嫂或弟弟等人前去男家接回新娘和新婿的情况,在河南西北部地区,大都于婚后第三天由新娘的哥嫂去接,禁忌与新郎一同回门。
关于回门形式,并无一定规矩,均由各地各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处理,或按当地风俗习惯进行。在先秦时,礼俗还对回门用的交通工具做了规定:天子、诸侯、大夫等人的女儿出嫁不坐男家的车马,而是坐自家的车马。女家可以通过这种礼俗向男方表示:如果夫家不满意,让她骑着马回家,以此来表示自谦;如果满意,归宁时即将马送还,以表示新婚夫妇感情和谐,故称为“反马”。
回门的内容主要有三个:其一,新娘向父母家人介绍自己在夫家的新生活。其二,新娘向自己的家人介绍女婿的人品和性格,女婿对自己的态度,夫妻是否甜蜜和睦等。其三,新女婿认识并拜见岳父母以及女方的其他家人。因此,回门之时女家也是高朋满座,大宴亲朋,新郎在女家要受到隆重的接待。
因为这是女婿第一次正式会见岳父岳母,所以新郎在见女方家族成员之前,也一定要做一些准备。为了讨岳父岳母欢心,一定要准备新娘家老人喜欢的礼品,礼品一般包括四件,形式一般比较简单,大多数以精致美味的食品为主。有些地方,讲究新娘离开婆家时带上一只包袱,包袱越大越好,象征日子越过越发,所以有的新娘干脆把自己的棉袄包进去。
回门时间一般在上午的九、十点钟。新郎新娘应像参加婚礼那样认真妆扮,保持婚礼上俊美的形象。回到娘家,新婚夫妇首先要问候老人。这时,新郎就应改口,跟随新娘一样称呼岳父岳母为父亲、母亲,对待女方的亲友和邻居也应有亲切和热情的态度,见人先打招呼,以礼相待。就餐时,新娘要陪着新郎向父母、亲友和邻里敬酒,感谢大家前来赴宴和贺喜。筵席过后,也不要着急回去,应再陪父母聊一会儿天,听听他们的教导,然后再告辞回家。并应该主动邀请二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里做客,也可邀请亲友、邻里。岳父岳母对待女婿有热情,自然也有考验。回门之时,也是新郎家人再一次戏新郎之时,因而在一些地区至今仍然盛行着回门谑郎习俗。更有甚者,乘回门之机,女家眷属肆意捉弄新郎,使之处于很窘迫但只能笑脸相迎不能发脾气的尴尬境地。这些有趣的风俗使新娘回门又有了浓厚的喜剧效果。
按汉族习惯,新娘回门不准留宿娘家,大都于当日即要返回男家,若有特殊情况必须留宿时,新夫妇也不能同房。除此,各地还有不少特殊习俗。在有些地方,甚至落日之前一定要赶回男家,据说回去晚了会使婆婆眼瞎。
通过回门礼,新郎在女方家庭中的女婿身份得到了确认。等夫妇再返夫家时,岳父母照例还要送点礼物托女儿女婿献给亲家,这些礼物虽然无具体的规定,随各地风俗而异,但是婚姻“合二姓之好”的意义由此得以体现。
延伸阅读
中国古礼中的“蜜月”
在古代婚俗中有“满月”的讲究,俗称“弥月”、“伴房”、“守亲”等。大意为:新郎新娘在拜堂举行完合礼之后,必须一起在洞房内住满一个月,在这期间内禁止在外过夜,这段时间过后才可以允许新婚夫妇进行如妻子回家省亲、丈夫外出求学等活动。明传奇《酒家佣》:“不若择吉成亲,弥月之后,同去展墓更好。”尤侗《北红拂记》:“吾吴张伯起,新婚伴房一月而成《红拂记》,风流自许。”四川《县志
礼俗志》称,当地男女婚嫁后,即使新婚夫妇于婚后三日之内行回门礼,“例不留宿,谓之一月不空房”,即一月之内必须在新房过夜。很多人不知道地道的中国古礼中也有“蜜月”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