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变化不定、波诵云诡的政治军事环境中,曹操能够扫荡群雄,争霸天下,需要的是自信天将降大任于己的强烈责任感和傲视一切的霸气。纵观三国,曹操独占一份凛然霸气。
曹操的霸气,最为显著的表现是他在误杀吕伯奢一家八口后,竟仍昧着良心将吕伯奢也杀了。而吕伯奢乃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可叹他尚未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的灵魂就归那世去了。此时的曹操非但没有悔意,还大言不惭道“宁教我负人,休教人负我。”这句话,也最能体现曹操的霸气。 曹操不但如此之想,如此之说,也如此之做。纵横江湖,扫荡群雄,傲视天下,虽说也曾“煮酒论英雄”,虽说也曾慨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其实在他心里只有一句话:天下英雄,惟曹孟德一人耳。这才是真正的曹操,这才是真正的王霸之气魄。 曹操做事善谋,但为人在谲诈,多疑、嗜杀的基础上多了份他人少有的霸气。他的“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争霸信条贯穿了其一生。他动辄数万、数十万的杀人,却又时时表现出极大的宽容。他对杀了自己儿子的张绣也能重用,却又睚眦必报,对痛骂他的名士弥衡设计借黄祖之手杀之。 他能够借别人的人头来缓解军士对自己克扣军粮的不满,他甚至设下圈套,杀死亲兵来证明“人欲危已,已辄心动”的信念。他能够礼贤下士,却也能够痛下杀手,防止威胁到自己。 杨修作为丞相主簿,深受曹操的喜欢和信任,“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杨修成为曹丕、曹植兄弟二人争夺的对象,最终跟随了曹植。但是,曹操在选择接班人曹丕后,面对杨修留与不留的问题,他在心理做了一番衡量。杨修力挺曹植争王夺位,留杨修就相当于威胁到了自己的接班人曹丕,威胁到了曹丕就相当于威胁到了自己的江山。一想到此,他心中就明了了自己的选择。公元219年,曹操以杨修泄露了机密为由将其杀死。 杨修是自己的谋臣,是自己较亲密的人,是为自己和自己的江山都作出了贡献的人。但是,无论多么伟大,一旦有可能威胁到自己,那么就留不得。这就是曹操宁愿自己负了天下人,也绝不叫他人有负自己的可能的争霸信条。 为了自己的霸业,曹操时刻将政治利益放在首位,任何人,可以帮助自己成事,可以为了自己的霸业做出牺牲,但是自己绝对不允许背叛和反抗,否则只有死路一条。纵观三国,曹操霸气卓然。曹操生性阳刚,阳至极,霸也。以袁绍之实力,吕布之枭勇,尚不是曹操的对手。正是曹操的以霸制霸,天下几乎无人可与之匹敌。 要成为真正的霸主,在群雄中脱颖而出、达到制高点,就是需要一种傲视一切的霸气,一个激励自己上进无止境、鞭策他人不可阻挡自己的信条。释放出这种霸气的信号,不仅自己身心有动力,奋斗有激情,做事有底气,他人也会被自己的凛然气势征服,从而赢得更多的关注和机遇。
“成事之道”不给他人阻挡自己的机会 天下间,成大事者、能成大事者都有很多。他们共同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傲视对手的勇气和魄力,做事绝不给他人阻挡自己的机会的作风。所以,他们的成就一般也都不凡。 曹操就异常果断的说过“宁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句话,而且一生多次加以实践。李宗吾说:“三国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长,全在心黑:他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杀董承伏完,又杀皇后皇子,悍然不顾,并且明目张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心子之黑,真是达于极点了。有了这样本事,当然称为一世之雄了。”
同样的,毛宗岗评点《三国》时也认为这是曹操的过人之处:“试问天下人,谁不有此心,谁复能开此口乎?”“则盂德犹不失为心口如一。”毛宗岗快人快语,将曹操言语中隐隐透出的王者霸气给予揭露。 成事本来就需要大量人才的辅佐。如果有人不帮自己,反而还帮倒忙,或者说有这个可能性,那么这样的人对自己来说就毫无用处。高明的做法就是尽快为自己清除障碍,不能让他人有阻挡自己成事的机会。如此,才更有可能逐鹿群雄胜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