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叙事长诗的概念、特点与类别
民间叙事长诗又称长篇叙事诗或故事歌,是民众创作和传唱的一种篇幅较长的叙事性歌谣。它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形成时期晚于史诗,没有远古时期的生活内容,也没有庄严的风格和宏伟的篇幅,这使它与史诗区分开来。它篇幅较长,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并致力于刻画人物形象,这使它与抒情诗区分开来。
民间叙事长诗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爱情婚姻叙事诗,通过爱情婚姻故事特别是悲剧故事的讲唱,反映封建社会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性,并通过主人公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对爱情、如意婚姻的追求,塑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如古代著名的汉族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傣族的《娥并与桑洛》、彝族的《阿诗玛》等。第二类是社会斗争叙事诗,反映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引发的斗争与反抗,如《钟九闹漕》写湖北崇阳县农民由抗粮到武装起义的过程,《嘎达梅林》讲述蒙古牧民武装起义反抗达尔汉王的黑暗统治与军阀暴政的故事。
中国民间叙事长诗概况
中国民间叙事长诗的演进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些代表作品:
1.先秦时期的雏形阶段
先秦时期的一些诗篇,如《诗经》中的《谷风》、《静女》、《氓》等已有简单情节的叙述,但格调仍以抒情为主,它们可说是叙事诗的雏形。
2.汉代以后趋向成熟的时期
汉乐府时期流传下来的叙事诗,如《妇病行》、《东门行》、《十五从军征》、《孤儿行》、《陌上桑》等,已初具叙事诗的规模,并有生动的细节描写。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是叙事诗趋于成熟的时期,其标志是产生于建安年间的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其后较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歌唱形式的叙事诗出现或流传下来的较少,而说唱形式的叙事诗成绩较多,如唐代民间小赋《燕子赋》、《韩朋赋》,宋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等。
3.明清至现在的繁荣时期
明清以来,各民族的叙事诗出现了繁盛的局面,汉族有湖北地区的《崇阳双合莲》、《钟九闹漕》和“四游八传”等。所谓“四游”,指《东游记》、《南游记》、《西游记》、《北游记》,分别讲唱王母、观音、唐僧和真武到远方取经的故事;所谓“八传”,指《黑暗传》、《封神传》、《双凤奇缘传》、《火龙传》、《说唐传》、《飞龙传》、《精忠传》和《英烈传》。其中曾在20世纪80年代引起轰动的《黑暗传》长达5000余行,分为开场歌、歌头、天地玄黄、黑暗混沌、日月合明、人祖创世等几部分,以盘古开天辟地、结束黑暗混沌为主要内容,融合了汉族古代关于盘古、女娲、伏羲、炎帝、黄帝等的神话故事。该长诗流传于鄂西南神农架一带,是该地区民众在打“丧鼓”时所唱,由神农架林区文化局干部胡崇峻搜集、整理,2002年长江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虽然它的内容与神话接近,但因为发现时间晚,一般认为形成时间也在后世,所以它不是严格意义的神话或史诗,而是民间叙事长诗,或可称为“汉民族广义神话史诗”。蒙古族有《嘎达梅林》等,傣族有《娥井与桑洛》、《召树屯》等,彝族有《阿诗玛》等。
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
《阿诗玛》是在云南彝族支系撒尼人中间流传的一部优秀长篇叙事诗。该长诗在撒尼人中脍炙人口,撒尼男女青年多以阿黑、阿诗玛自居。长诗的基本情节为:给路日明家的女儿阿诗玛美丽聪慧,能歌善舞,被财主热布巴拉家看中,要娶阿诗玛给儿子做媳妇,托哥敌海热做媒人。媒人说服了给路日明夫妇,但阿诗玛坚辞拒绝。财主家趁阿诗玛的哥哥阿黑外出放羊时,以抢婚的方式“拉”走了阿诗玛。阿黑回来后追上抢婚队伍,与阿诗玛同到财主家,以与财主父子比赛竞技、展示自己出众的武艺、勇力的方式迫使他们放走阿诗玛。但财主央求岩神迫害阿诗玛,阿诗玛回家的路上被岩神扣住,阿黑不能解救她,阿诗玛回不了家,变成了“回声”,在阿黑喊她吃饭的时候应答。
1953年,云南省人民文工团组织了包括文学、音乐、舞蹈和资料等人员在内的圭山工作组,到路南县圭山区搜集、记录了《阿诗玛》的原始作品20份,以及其他民间故事和民歌,同时调查了撒尼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情况。先由黄铁、刘绮、杨知勇等分头整理这些资料,又由公刘总起来加工润饰,于1954年1月发表整理本,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接着出版了单行本,并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等多种形式,后又用多种文字翻译介绍到国外。1960年和1979年又分别出版了重整本和再整本。另外还有不公开出版的内部资料版本,收有原始资料多种。整理本在推广方面有很大功绩,但有个人再创作的痕迹,整理的科学性方面稍有欠缺。
长诗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阿诗玛、阿黑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他们执著追求自由、不为富贵所动、不屈服于强势压迫的反抗精神有积极的思想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