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
29682200000006

第6章 刘亦婷进入哈佛的真相(5)

今天的国人已经对那种煽情的高调有些陌生了,媒体在做宣传的过程中也会尽量避免唱高调,而是强调“润物细无声”。我在CCTV《实话实说》栏目做过策划,一遇到嘉宾唱高调的情况,崔永元就立刻皱起眉头,他始终强调《实话实说》要说实话,不要说假话、空话、套话,否则的话,这个节目早就没有观众捧场了。而近两年CCTV推出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也是这种“润物细无声”思路的体现。他们根本不说这些人是“中国十大无私奉献的模范”,也没有号召大家向这些“先进人物”学习,而是告诉我们,这些人让我们“感动”……而由这种方式呈现出来的人物对我们心灵的撞击是远远超过“树模范”、“唱高调”的。

可是,美国人并没有我们如此复杂的心路历程,更没有我们过去那种全民“假”、“大”、“空”的惨痛经历,所以,他们对这样的腔调不仅不会觉得反感,相反会感到异常激动。我们再来看看拉瑞的表现吧,看看他那发自内心的高兴样:

C-SPAN的主持人刚说“再见”,拉瑞就在直播间外站起来大声欢呼着:“太棒了!太棒了!我为我的选择感到骄傲!”

如今,六七年时间过去了,刘亦婷已经从哈佛毕业并走上了工作岗位。我们不妨再来回顾一下她当年说的那段豪言壮语:

我计划将来搞经济工作。不过,我想做经济工作并不是因为自己想挣很多钱,而是因为我的祖国还有很多人需要帮助,比如说,在贫困地区还有很多孩子因为没有钱而不能上学,我希望自己将来有能力帮助他们。”

§§§第10节为什么会推荐刘亦婷(3)

我们在《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这本书中了解到,刘亦婷的确从事了经济工作,工作单位是美国的一家咨询公司。这时,我特别想知道的是,刘亦婷为什么没有选择到中国去帮助那里的穷人,而是选择了美国的这家咨询公司,难道她进这家公司不是为了钱?难道她进入这家公司是曲线救国,间接地帮助中国的穷人?

可是,一个没说过什么豪言壮语的哈佛学生钱向民却用她的实际行动告诉我,帮助中国的穷人也就是扶贫根本没必要进美国咨询公司进行曲线救国,做法其实相当简单。

2000年暑假,她带着“中国小额信贷扶贫研究”的项目奖学金在云南实习了一年。她先在云南师大学了3个月的中文,然后独自深入穷乡僻壤,吃住在一户最穷的村民家里,和当地人建立了真挚的友谊。2003年初,钱向民已成为一个国际扶贫组织中国分部的负责人,正在开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扶贫的工作。

(引自《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第22页)

这个哈佛女孩把自己当成了这个贫穷家中的一员。每天她帮着阿姨和奶奶做家务,和阿姨一起去赶集。她深深感受到李叔叔一家人对她真挚的感情,家里那么困难,还特意给她买了一床新被子。临走的时候,她悄悄去了趟乡里的学校,把叔叔家两个孩子的学费交上了。她记得叔叔对她说过,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孩子们能读上书!

(引自《回国寻根的哈佛女孩》2003年4月30日《深圳晚报》)

对比一下这两个哈佛女孩,我觉得能给读者带来许多启发。我不知道拉瑞是不是还能记起刘亦婷几年前说的那些豪言壮语……

我们再来看看刘亦婷读哈佛之后所说的一段话:

记者采访时问婷儿:“你说过上哈佛离成功还差得远呢,那你心目中的成功又是怎样的呢?”

说实话,婷儿和我们都没想过这个问题,因为它不符合我们家的思考习惯。我们家的习惯是:近期目标要实,实到每一步怎么走,以确保完成任务;远期目标要虚,虚到只剩个大方向,以容纳各种变数。记者问的显然是婷儿不去多想的远期目标,我们也猜不到她会怎么回答。

当时,婷儿认真想了想才说:“成功并不是一个人获得的名利可以定义的,我心目中的成功就是造福全人类,如果不行就造福自己的国家,再不行那就造福自己的家庭吧。”呵呵,这就是婷儿心目中的成功,真高兴她有如此豁达的人生观———既志存高远,又不钻牛角尖!不论以后顺与不顺、成就如何,只要尽力而为了,就可以问心无愧。这也是我们对女儿的真心期盼。

(引自《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第67页)

对这段话,一位网友认为是唱高调,对此表示非常反感,他说:

在我看来,没有比这种说法再虚伪的了。刘可曾真心想过人生的含义?她可曾对每一个生命个体,她的同学、朋友、亲人产生过发自内心的爱与尊重?她可曾产生过对他人的强烈感情和责任感?记得我在她这个年纪,早抛弃了以为国家作贡献为人生目标的想法。因为我体会到了生命的玄妙与不可思议,我有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心。我更认真想过什么是国家,什么是“全人类的幸福”。我想人生在世,能爱父母,孝敬父母;爱伴侣,关心他,保护他,与他携手共度人生;能对朋友问心无愧,在外不趋炎附势,在内有自己真心的信仰,能真正享受人生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在我的信仰中,对亲人的爱,责任与付出,是成功的首要标志,而世人的所谓为人类、为国家多少与个人功利心有关。刘对于成功的顺序的定义让我更加肯定了她父母教育的误区。

(引自新浪网读书频道)

对于这位网友的言论,我倒未必完全同意。我觉得一个人抱定“为人类”、“为国家”这样的信念是无可厚非的。只是我反感那种唱高调的“为人类”、“为国家”,德谟克利特说过,“应该热心地致力于遵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夸美纽斯也说过,“德行的实现是经由行为,而不是经由语言和文字。”可眼下我们的社会中,空谈道德的人在我们周围有太多太多,很多人白天还在讲“为人民服务”,“当人民的公仆”、“无私奉献”,晚上就已经因为贪污腐败锒铛入狱。

所以,这样的例子多了,我们就有了足够的警惕之心,我们的思考方式也逐渐成熟。美国实业家亨利·福特说过,“你不能靠你声称你将要去做的事情来建立声誉。”这句话与我们的古训“行胜于言”有异曲同工之妙。谁说了什么大家是不大关心的,关键是看这人做了什么没有。我们还是看看一位很早就立志造福全人类的伟人是如何做的:

这个人在中学时代的作文中,即透露出他要成为一位为人类服务并献身的伟人的志向。

在此后的一生中,他没有食言。在大学毕业并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他曾希望去做一位哲学教师,可是命运没有安排他去成为又一位学院派的哲学家,而是在政治当局的阻止下逼迫他走向了社会。在这期间还曾有人帮助他进入普鲁士政府的官场,去做一个坐办公室的行政官员,但他毅然拒绝了走这条可能使他在后半生过得轻松而闲适的平庸之路。这次拒绝,决定了他此后一生的路,使他逐步走上了批判社会,并从而力图改造社会的社会思想家和社会革命家的不归之路。这个人就是马克思。

好了,下面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拉瑞为什么会推荐刘亦婷?

我想,拉瑞推荐刘亦婷,一方面原因可能是非理性的。另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文化差异的问题,比如,当刘亦婷满脸真诚地说出“我的理想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做出自己的贡献”,“我做经济工作不是为了挣很多钱”时,拉瑞先生便激动得大声欢呼:“太棒了!太棒了!我为我的选择感到骄傲!”

§§§第11节结语

本章基本可以消除《哈佛女孩刘亦婷》、《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两本书可能给一些读者带来的误导,即被哈佛录取的学生都具有“不寻常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及刘亦婷进入哈佛是因为其具有“不寻常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

刘亦婷固然在某些方面体现出了优秀的一面,但总体而言,她仍是个比较平凡的学生。她能够进入哈佛,主要靠三点原因:

第一:优秀的英语考试成绩,尚可的英语交流能力;

第二: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给拉瑞留下的好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推荐;

第三:美国大学在招收中国学生方面存在的制度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