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北大清华的9种性格
29708700000024

第24章 北大清华的第七种性格:尊重欣赏,乐观友善(1)

北大清华的繁荣,不是由一个人建立的,而是由几十年来无数教授、学子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保持乐观友善,这也是北大清华永存的精神。那些走出北大清华校园的人,将这种精神进一步融入了团队,从而打造了一个个充满凝聚力的团队。

1.甘为团队中的一滴水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却有十全十美的团队。

王选是从北大走出的杰出人才,王选的能力毋庸置疑。然而对于自己取得的成就,王选并不愿独享。他认为,北大方正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就在于北大的团队精神——早已植入企业之中的一种精神。

“王选对方正最大的贡献不仅仅是提出了一个正确的方向、用技术领先的产品占领了市场,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了吸引人才的机制,树立了一种团结奋斗、不断创新的风气和氛围,建立起了一流的科研团队。”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王选的科研道路启示我们如何创新》这样写道。

王选自己曾经这样说过:“其实所有的成功企业,都会在‘团队’这一点上和北大达成共识。微软公司在美国以特殊的团队精神著称。像Windows2000这样产品的研发,微软公司有超过3000名开发工程师和测试人员参与,写出了5000万行代码。没有高度统一的团队精神,没有全部参与者的默契与分工合作,这项工程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自己的能力再强,但也不过是这个团队中的一滴水。所以在王选看来,自己虽然是北大方正的领导人,但是也只是团队中的一员。因此,“懂得团结人,懂得尊重人,最怕武大郎开店,要能够让有才华的人从自己手下冒出来,应该有这个风度,能够听取不同意见”是王选经常说的一句话。

正是王选这种积极融入团队的心态,让北大方正拧成了一股绳,从而创造出了中国的IT奇迹。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却有十全十美的团队。想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我们如何在团队中成长,能不能把团队利益、荣誉放在个人利益、荣誉之上。也就是说,我们要做到:成为团队里的一滴水。

看过足球比赛的人都知道,在足球场上,后腰、边锋、后卫、前锋守门员都要各司其职。球场上的每个队员都必须互相配合,给同伴最大的支持,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不仅仅是踢球,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团队合作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因为,人不是静止的事物,人与人的合作也并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团结合作往往能产生神奇的能量,这种能量使我们相互推动,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乔致庸是晋商传奇人物,他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与其懂得如何笼络人才、如何与人合作有着直接的关系。

乔致庸建立大德丰票号,开启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他很注重用人,提倡“不拘一格用人才、与人合作”。而在乔致庸破格重用的人才、与人合作的历史中,最具有戏剧性的要数阎维藩。

阎维藩原为平遥蔚长厚票号福州分庄经理,与武官恩寿私交甚密。当恩寿为升迁需要银两时,阎自行做主为恩寿垫支白银10万两。后来,阎维藩被人告发,并受到总号斥责。后恩寿擢升汉口将军,几年之内不仅归还了借蔚长厚的银两,还为票号开拓了业务。但阎维藩因曾经受到排挤和总号斥责,不愿再在蔚长厚干,就决定返乡另谋他就。

乔致庸闻知此事,立刻派自己的儿子乔景仪在途中迎接阎维藩。其子乔景仪等人一连等了几天,才等到阎维藩。回乡的途中,原本士气低落的阎维藩见乔景仪盛情迎接,得知乔致庸对他的看中,阎维藩感动不已,决定为乔致庸效力。

乔景仪遵从父命请阎维藩乘轿,自己骑马驱驰左右。阎维藩觉到乔家如此敬他,十分难得,自己也应自谦,最后僵持不下,阎维藩只好把衣帽放在轿内,算是代他坐轿,本人则与少东家乔景仪并马而行。

当阎维藩来到乔致庸的宅院前,发现乔致庸早已在家门口等候多时。乔致庸亲自把阎维藩迎入屋内,像老朋友般嘘寒问暖,又摆下丰盛的宴席款待阎维藩,极尽东家之谊。乔致庸暗中察看阎维藩,见他谈起票号业务,如数家珍。两人越谈越投机,乔家当场聘阎维藩出任乔家大德恒票号大掌柜。

乔致庸的热情款待与推心置腹,让阎维藩大为感动,决心报答乔家知遇之恩,愿为乔家商业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从此,阎维藩主持大德恒票号长达26年。由于阎维藩善于经营,在二人的合作下使大德恒票号业务繁荣昌盛。每逢账期,每股分红能达到一万两左右。

由于阎维藩主持有方,大德恒票号经历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庚子事件、辛亥革命等社会动荡,都能化险为夷。乔致庸的慧眼识人才,能够正确地与人合作,让他的财富事业飞速发展。而阎维藩也不居功自傲,没有将自己凌驾于大德恒票号这个团队之上,而是尽心竭力地为票号出力,也赢得了自己的发展机会。

乔致庸把乔家大德恒票号团队交给阎维藩,而阎维藩也虚心不自负,注重团队合作,最终创造出了奇迹。乔致庸没有因为自己是老板,就凌驾于团队之上,而是努力成为团队的一分子,这样他的下属就感到了温暖,感到了一种被信任。在这样一个团队中,个人哪有不进步,团队哪有不发展、不成功的道理?

团队的力量对于一个公司的成功也是起很大作用的,那种“只顾自己,不顾集体”的员工,是不受老板和同事的欢迎的。因为个人好比大海里面的一滴水,离开大海很快就会干涸了。当团队为我们提供了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时,作为团队的一员,“团队提前,自我退后”就是我们要时刻铭记于心的职责和使命。只有谨记这个道理,我们才不会在作出成绩时骄傲自大,才不至于将个人凌驾于团队之上。

美国前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曾说:“我的成功,10%是靠我个人旺盛无比的进取心,而90%是倚仗着我的那支强有力的团队。”相反,如果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将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前面,从而不顾整个团队的利益,不但会导致整个团队的失败,连自己也会输得一败涂地!

2.团队意识,让你无坚不摧

要提高竞争力,就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

从清华大学走出来的学生,最后很多都成为了著名学者,是他们天生属于成功那个行列的人吗,还是清华特有的环境造就了他们?的确,这些清华学者本身就有过人的长处,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无论能力多大,都明白团队的重要性。而他们最初的团队,就是清华大学。

现在的年轻人在职场上总是非常排斥合作精神,喜欢做“孤胆英雄”。的确,一个人完成一项任务很有成就感,可质量能否过关,这就需要打个问号了。在工作中,有些事光靠自己单枪匹马是难以完成的,只有与同事们相互合作,才能克服困难,顺利完成任务,才能真正地体会到工作中的快乐和事业的成功。

这是一个讲究“双赢”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为什么现代社会提倡“团队精神”?因为1+1=2在算式上是正确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不是一个相同的概念,有时1+1>2,大凡在事业上成功的人都属于后者。并且,拥有团队意识也是任何一个公司对员工的要求。一个不善于合作的员工,很难得到高层领导的欣赏,职场之路自然也就崎岖不平。

作为中国著名企业,进入万达集团工作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几年前,万达集团就曾公开招聘,这则消息一出,报名人数立刻突破了3000。

经过一轮轮选拔后,最终有9个人进入了复试阶段。人事主管对他们都很满意,然而此次招聘只能录取3个人,所以,人事主管给大家出了最后一道题。他先是把这9个人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指定甲组的3个人去调查本市婴儿用品市场,乙组的3个人调查妇女用品市场,丙组的3个人调查老年人用品市场。限期一周,每人上交一份详尽的市场调查报告,然后人事主管就会宣布最终的招聘结果。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调查,人事主管是如此解释的:“我们录取的人是用来开发市场的,所以,你们必须对市场有敏锐的观察力。让大家调查这些行业,是想看看大家对一个新行业的适应能力。每个小组的成员务必全力以赴!”

临走的时候,人事主管补充道:“为避免大家感到无从下手进而盲目开展调查,我已经叫秘书准备了一份相关行业的资料,走的时候请你们到秘书那里去取!”

一周后,三个小组都已完成任务。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人事主管只是粗略地浏览了一下他们的调查报告就站起身来,走向丙组的3个人,分别与之握手,并祝贺道:“恭喜3位加入万达集团,从现在起,我们已经是同事了!”

那两个被淘汰的小组面面相觑,人事主管说:“请你们打开我叫秘书给你们的资料,互相看看。”

顿时,所有人都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原来,这9个候选人的资料都不相同。甲组的3个人得到的,分别是本市婴儿用品市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分析,其他两组也一样都是相关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分析资料。

人事主管说:“从这件事上,我可以看出丙组的3个人很懂得合作,互相借用了对方的资料,补全了自己的分析报告。而甲、乙两组的6个人却分别行事,将自己的队友视作竞争对手,然后各做各的。你们都很优秀,所以我出的这道题目的目的其实根本不是想考察你们的市场分析能力。我出这道题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想看看大家的团队合作意识!”

即使你的能力再强,也不要排斥合作,因为一个团队的力量,远比一个人的力量要强大得多。只有那些善于借用团队智慧,善于协作共享的人才能轻易地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既可以给团队带来帮助,又能够让自己走向成功。

这一点,正如世界第一行销大师阿尔·里斯所说:“很少有人能单凭一己之力,迅速名利双收;真正成功的骑师,通常都是因为他骑的是最好的马。”

每个人的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而年轻人唯有与人合作,才会更具竞争力。善于与别人合作的人,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达到原本达不到的目标。

也许,固执的你以为:那些大人物都是单枪匹马,独闯天下!然而,真正的成功人士,无一例外都是懂得合作的。就像大发明家爱迪生,他一生中有两千多项发明,平均每13天就可以有一项新的发明问世。这么多项发明,对于一个人的有限精力和生命来讲,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为什么爱迪生能够创造这样的奇迹,关键就在于:他有一个强大的实验团队,他是站在团队这个舞台上来施展自己卓越的发明能力。如果没有强大的团队,爱迪生的成就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现在的你,还会排斥合作吗?

总而言之,只有进入团队,你的才能才会有更大的施展空间。你需要的,是这个强大的平台,而不是一个人在最底层的小打小闹。如果我们正身处团队当中,那么就必须珍惜它,不要由着自己的性子大搞“个人英雄主义”,使自己的个人竞争力步步下降!

3.荣誉不只属于你一个人

你的荣誉应该分享给所有帮助过你的人。

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周培源,在清华大学学业有成之后,因为优秀的表现,成为了清华大学的知名教授。他的一生,一直遵循着这样一个观点:“尊重人,尊重别人的劳动。”

周老在清华大学任教的时候,不仅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他还有尊重团队的大度,因此他在学校很受别人的尊重。有一次,一家出版社计划出版一本科学名人词典,想请周老作主编。其实,当时周老是全国科协的主席,又是知名的科学家,以他的资历和名望当个挂名主编也并无不可。

然而,周老一口回绝了:“我已经是八九十岁的人了,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逐篇审订书稿,所以我作不了主编。”

听到他的回绝,出版社的人说:“具体工作由我们来做,你只要挂个名就行了。”

听到这里,周老更不买账了:“你们要我不做实事,我不能不做实事而掠人之美。”于是,周老把这桩事情给回绝了。

一生中,周老不知回绝了多少次这样的请求。还有一次,周老让哲学系的一位老师和他的学生、著名理学家武际可帮助他写的文章。在他托《人民日报》打印200份寄出征求意见时,周老细心地发现,在作者署名处,没有武际可。

“这篇文章我做的事很少,帮老师做点事也是应该的,就不要署我的名字了。”武际可知道这件事后并没有在意。

然而,周老却非常重视这个问题,那个时候他已经八十多岁了,硬是亲手逐份用笔添上武际可的名字。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让武际可明白了一个大道理:一个为人正直的人,是特别尊重别人的劳动的。荣誉不是一个人的,自己不能因为私利就侵占他人的劳动成果。周老的这种精神,让武际可受益匪浅。

在那之后,武际可在和同事或学生合作写书或文章时,如果文章或书的主要思想不是他提出的,他一律署名在后或不署名。也因为如此,武际可和他的老师周培源一样成为了学生们爱戴的老师,更是一代有名的科学家、教育家。

在职场中,我们发现总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取得一些非凡的成绩,就认为自己比别人高人一等;就认为自己有了讨好上司、固宠求荣的法宝和资本。他们认为自己取得成绩,与上司、同事没有任何关系,有的人甚至还把上司当成傻子,把同事当成废物。

这么做的结果是什么?只能备受排挤。同事故意不配合你,领导给你小鞋穿。因为,你的一举一动,都透露出了自私的本性!甚至,你还会因为自私,得罪了企业高层。那个时候,高层一定不会对你和颜悦色,而是要求你立刻收拾东西离开!

没有人喜欢自私的人,所以,当你和大家一起做出成就时,千万别独享功劳,要懂得与别人分享。自享有功劳,还心安理得地把高帽子往自己头上戴,这样的人终究是会成为孤家寡人的,更何谈招人喜欢,受人欢迎?

吴波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做业务员,虽然他才到这家公司不到半年,但他的业绩在全公司里却是最好的。然而在取得了一些成绩后,他就开始认为公司没有自己就不行。他开始看谁都不顺眼,尤其是那些客服人员。

吴波刚来公司的时候,对这些客户服务人员都很和气,这些客户服务人员也都很支持他的工作。只要是他的客户打来的电话,客服就会马上进行售后服务。但是他现在变了,变得有点“无法无天”,动不动就对他们说:“公司靠我的业绩赚钱,如果没有我,你们都得饿死。”他还经常埋怨这些客服人员服务不好,他的客户向他投诉等。

吴波的这个态度,自然引起了同事的不满,现在客服人员见到吴波过来,就当做没看见。

由于客户有什么问题,都会先打电话给客服服务人员,每当他们接到吴波的客户的电话时,都一拖再拖。最后,这些客户打电话给吴波,并把怒火发到他的身上。由于后继服务不到位,吴波的续单率越来越低,原来的客户也都让其他业务员抢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