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北大清华的9种性格
29708700000005

第5章 北大清华的第二种性格:兼容并蓄,海纳百川(2)

那个时候,他今天拉石头,明天拉砖头,后天拉木料,整天都与小板车打交道。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他通过观察与探索,将许多别人的技能逐渐纳为己有。每当把货运到工厂后,他就开始观察这些老板是如何“做”的,慢慢地,他就掌握了一些门道。

成名后的许景南说:“别小看那些过程,从‘你看着别人做’到‘别人看着你做’,首先就是要去学,去思考别人是怎么成功的。更为重要的是,想要打入别人的圈子,就必须‘偷师学艺’。”

后来,许景南跟一个矿主谈好,他用免费的劳动力换取锅炉烧掉的煤渣。每天他都把没烧完的煤拣出来,再用细灰去烧砖,纯渣用来做建筑隔离层,这样慢慢就形成了一条产业链的雏形。

“偷师”让许景南尝到了甜头,接下来,他又靠着这种方法,先后创办了包装厂、拖鞋厂、木箱厂、机砖厂等10多个企业,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那些工友、老板,都成了他的“成长老师”。在这些人身上,许景南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最终使他创造了闻名中外的品牌——匹克!

要想在社会上生存下来,我们就要学会“偷师学艺”的技能。年轻的我们要明白,社会不是学校,你很难再有坐进教室读书的机会,所以,你就必须利用各种手段进行知识储备。取各家之所长,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实力,这是我们必须学会的本领。试想,如果许景南没有如此,那么现在的他,也许依旧只能在某个工地拉着平板车,为一日三餐而拼搏。

这一点,其实所有成功人士都非常赞同。美国施乐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席尔克说过:“多参观比较,你就更能接受其他公司比你强的事实。没有一家公司是万能的,但如果你学习了全世界所有公司最好的一面,那你也会变成最棒的公司。”这其实就是告诉我们用“学力”积累实力的道理。

所以,已经走出或即将走出校园的你,坐在教室里学习的机会几乎已经没有,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学习,不断更新自我,发展自我。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与他人的竞争中占领先机!

4.乐于接受批评

批评是另一种关爱。

中国的知名学者陈独秀与沈尹默,曾经都在北大任教过,在他们的身上曾发生过这么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陈独秀还在杭州陆军小学任教员时,过着隐居式的生活。有一天,他到同是该校教员的刘季平家做客,看见墙上新挂了一首五言古诗,这幅字的落款是“沈尹默”。于是,陈独秀问道:“沈尹默是什么人?”

这时候,刘季平回答道:“沈尹默曾经留学日本,现在也是本校的教员。”

陈独秀微微一笑,说:“这诗写得非常不错,但是这字流利有余,深厚不足,实在不怎么样。”

刘季平一听,急忙说道:“沈尹默从小就爱书法,15岁便为人写扇面,但底气不足。这是昨天他在我这儿喝酒,回家乘着酒兴写的。你如果对他有兴趣,哪天我带他去你处坐坐?”

陈独秀说:“不必,还是我去看看他吧。”

第二天,陈独秀来到了沈尹默的家里。刚进沈尹默的家门,他就说:“我叫陈仲甫,昨天在刘季平家看到你写的诗,诗做得很好,字则其俗在骨。”

陈独秀的话,让沈尹默感到有些刺耳,在心里说道:“天下还有这样的人,素不相识,见面便把人贬一通。”不过,他转而又想到,“我的字确实平常得很。”

沈尹默招呼陈独秀坐下,两人开始攀谈起来。沈尹默说:“前日,我和哥哥沈士远应邀去刘季平家喝酒,从中午一直喝到晚上九时,最后乘着酒兴写了那幅字,让你见笑了。”

听了沈尹默的话,陈独秀赶紧摆了摆手说道:“我这个人是快人快语,你别介意啊!”

“我的字受了南京仇涞之老先生的影响,用长锋羊毫,至今不能提腕,所以写不好,我的父亲是练隶书的,从小叫我临摹碑帖,少习馆阁体。”沈尹默见陈独秀超逸不俗、谈笑自若,于是情绪受了感染,谦虚地说出自己的不足。

陈独秀原以为沈尹默听不了自己的批评。他的这个态度,让陈独秀大为赏识,于是乘兴与他谈起了书法。他以专家的眼力对沈尹默的字指出了尖锐批评,令沈尹默倏然警醒,对于自身有了新的认识。

从那以后,沈尹默更加勤奋地练习书法,先临写汉碑,再专心临写六朝碑板,兼临晋唐两宋元明名家精品,前后几十年挥毫不辍,直至写出的字俗气脱尽,气骨挺立,才开始学写行书。后沈尹默受蔡元培委托,主持了北京大学的书法研究会,其在书法上的成就可见一斑。

面对陈独秀的批评,沈尹默并没有感觉到这是陈独秀对自己的羞辱,而是谦虚受教,这样的大度最终让他能写出一手脱俗的毛笔字,并得到蔡元培的赏识。这就是北大人宽容大度的胸怀,也是一个成大事的人必须具有的胸襟。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少人能够做到像沈尹默一样大度。在我们的身边,常常听到一些人愤慨地说:“他算什么?凭什么批评我的不是?”的确,被别人批评是一件很丢脸的事,然而,批评真的就那么难听吗?其实,有的缺点是自己看不到的,即使一个人并没有你的成就大,但是,有时候他的批评照样有他的道理。如果你能做到正视批评,用谦虚的态度接受批评,努力改进,那么,你将会使自己更上一层楼。

在我们的奋斗历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所以遭受到他人的批评也就在所难免了。作为一个有胸襟、有气度、积极上进的人,我们不仅要从善如流,正确认识批评,更要虚怀若谷、善于接受批评。我们要从批评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还要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批评中成长自己,进而取得更大的进步。如果我们总是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任何不同的意见,那么你的路将会越走越窄,最终致使自己无路可走!

金宏是个能力很强的人,工作也很勤奋,是一个很不错的员工,一直受到上司的赏识。但是,金宏却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太过自大,不喜欢与人合作,工作的时候也不喜欢采纳别人的意见,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团队精神。对于金宏来说,他觉得自己在工作上的能力已经很强了,不需要别人的配合。

虽然金宏一直很努力,但是他取得的成就却很少。更让他困惑的是,他觉得自己平常对待同事很随和,但他在公司的人际关系并不好,同事们和他之间似乎有些芥蒂。

当金宏的业绩已经连续几个月都很低下的时候,考核主管找到金宏。“你和其他同事同在一个团队里,为什么你总是不信任你的同事,无法与他们合作?年轻人,不要把自己想得太优秀!”考核主管生气地对金宏说道。

听到主管的批评,金宏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错,反而心高气傲地回答道:“我想与他们合作,但是坦白地说,我认为他们都是白痴!跟他们合作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

看到金宏的态度,考核主管非常生气地问道:“你认为你真的就那么优秀吗?你认为别人真的就没你聪明吗?我真不知道你的这些自信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金宏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什么错,非常自负地回答:“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我的能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我想你并不比别人聪明,如果你认为别人是白痴,那么你是不是还不如一个白痴?”金宏的态度彻底激怒了考核主管,考核主管将半年以来他们部门的业绩扔在金宏的面前说道。

看完那张业绩表,金宏发现自己的业绩不但不是名列前茅,反而是公司里最糟的,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握着可以说明一切的业绩表,金宏的脸涨得通红,刚才的气焰烟消云散。

金宏的问题不仅仅是缺乏协作精神的问题,更在于他是一个受不了批评的人。这样的人,自然不能取得好的成就了。因此,在工作中,我们不但要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精神,还要努力培养自己“接受批评的情商”。

不管一个人自我感觉是多么优秀,都应当学会接受批评,都应该知道自身还需要有所提升。当我们由于自身的缺点而被别人批评时,我们就要直面自己的缺点,并及时改正,乐于接受别人给予的批评。虽然这些做起来很难,但是只要你去做了,就会发现接受别人的批评会让你有很大的收获。有了这种正视批评的情商,你才会变成一个善于合作的人,才能给自己营造良好的人缘,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网,能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高。

所以,对于批评,更多的时候我们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它。

实际上,批评在另一方面也是对一个人关爱的表现,我们不会平白无故地去批评一个路人——一个和自己没有任何关联的人。所以,当我们受到别人的批评时,要想到这是别人对自己的帮助与呵护,它能使人防微杜渐、头脑清醒,不致酿成更大的错误。多从自身找找原因,即使有时候自己真的没有做错,也要学会换位思考,体现出容人的雅量,这样别人才会更加喜爱你,更加愿意在你前进的道路上给予你帮助和指点,让你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

5.舍弃虚荣,不为名累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要保持本真纯善的心。

季羡林先生曾经是北京大学的副校长,虽然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可谓博通古今,是我国的著名学者,但是季慕林先生却从不自恃有才而骄傲自满,反而将这些虚名看得非常平淡,也许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在北大,有这样一则小故事,充分显示了季羡林先生不虚荣的处世风格: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来自外地的北大新生。他是一个农村的孩子,那一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大。9月,新学期开始了,大批学子从天南地北赶到北大,他也带着对北大的新奇来报道了。那天,他拿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吃力地在学校里走着,不一会儿就累得气喘吁吁了,于是他一边抱怨学校太大了,一边把行李放在路边稍作休息。

休息的时候,他看着身边大包小包的东西就发愁了,背着这么多东西实在是不方便报名呀。为了不耽误报到,他就想找一个人来帮自己看着,这样自己就可以轻装简行地去报名。于是,他便在校园里寻觅能帮助自己的人,但是,看了半天,他发现过来的不是学生就是学生的家长。人们都行色匆匆地为报到的事情而忙碌,谁还有那个闲工夫帮他看行李呢?

正在他准备放弃找人帮忙的时候,迎面却走来了一位老大爷。这位老大爷走路比较慢,看起来比较悠闲,不像是要赶路的样子。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拜托这位老大爷帮自己看一下行李。没想到,事情比他想象的要顺利得多,那位老大爷听了他的请求后,非常爽快地答应了,这让他欣喜异常。他说了一大堆感激的话之后就去办理入学手续了。那天报名的北大新生非常多,当他赶到报名处的时候,前面已经排了很长的队伍,他花了两个小时才办完了入学手续。

一切办妥之后,他急忙回到了放行李的地方。令他非常感动的是,自己离开了两个多小时,那位老大爷依然尽职尽责地帮自己看着行李。耽误了别人这么长时间,他既歉疚又感激。面对他的感激之情,老大爷只是淡淡一笑,说了句“没什么”就笑着走了。

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在第二天开学典礼上,他又遇见了那个老大爷。更意想不到的是:昨天那个帮自己看包的老大爷就是北大的副校长——季羡林教授。

从他知道那个平易近人的老大爷就是季羡林的那一刻起,他就将季慕林先生当成了自己一生的偶像。其实,不仅是他,任何看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对季羡林先生肃然起敬的,为他这种不显山不露水,低调的气度而折服。

季羡林的人格魅力让所有的人钦佩不已,试想,面对这位学子的请求,如果季羡林先生面前摆出一副“副校长”的姿态,他是有威仪和面子,但在那个急于寻求帮助的农村学子的眼里,他的形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正是因为季羡林先生懂得舍弃虚荣,他才能够桃李满天下,才能够赢得那么多人的尊重。

其实,季羡林先生本身就是一个看淡虚名的人,他一生都非常反感类似于“学术泰斗”“学贯中西”之类的称号,总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一切要合乎科学规律,顺其自然,最主要的是要多做点有益的事。”从这句话我们也可以看出,他是懂得人生智慧的。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不可否认,面子对一个人而言很重要,但是为了面子而使自己受委屈,去超负荷地背负自己能力之外的东西,那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是最不值得的。

哈里是世界著名的长跑冠军,他非常在意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因为他觉得自己天生就应该是一个强者。但是,不幸却偏偏降临在了他的身上,他被诊断得了胃癌。知道了自己的病情之后,哈里不愿告诉他人,也没有及时进行诊治,他将病情当成秘密一样严守着,唯恐自己给人留下一个弱者的印象,典型地讳疾忌医。

终于有一天,哈里再也挺不住了,家人将倒下的他送到了医院。遗憾的是一切都已经晚了,哈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3天之后,哈里带着无限的眷恋离开了人世。

“他不是死于劳累,而是被自己的名气累死的。如果不为虚名,及时就医,他也不会早早地离开人世。”哈里的主治医生惋惜地说道。

的确,哈里是死在自己的盛名之下的。生活中不乏像哈里这样的人,他们为虚名所累,像停不下来的陀螺,不停地奔波,甚至丢掉了宝贵的生命。但是他们没有看到:虚名就像美丽的罂粟,美丽而充满魅惑,又有着侵蚀人心的毒性。

所以,面对荣誉,我们要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的淡然,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维护内心的平静,不被虚名所累。

世界名著《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契尔曾说过:“直到你失去了名誉以后,你才会知道这玩意儿有多累赘,才会知道真正的自由是什么。”盛名之下,必有一颗活得很累的心,因为这颗心只是在为别人而活。追求虚荣不但会导致我们的心态失衡,还会使人放弃努力,停留在自己已经取得的荣誉之上,安于现状,最终一事无成。

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菜根谭》之中有这样一句话:“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此身常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意思是说,经常把自己的身心放在安闲的环境中,世间所有的荣华富贵和成败得失都无法左右我,经常把自己的身心放在清净的环境中,世间的功名利禄和是是非非就不能欺骗蒙蔽我。不得不承认,古人的智慧和追求确实值得后人去思考,去学习。

是的,这个世界光怪陆离、纷繁复杂,人们很难保持那颗本真纯善的心,因为盲目地追求那些看不见、摸不到的虚名而迷失心智。一切祸根都源自心中的贪婪,是“看不透”让我们“舍不得”,结果给自己留下了许多的灾难和遗憾。所以,我们应当看透、舍得,不在乎虚名,不做无谓的面子之争,这样你会发现自己的心境豁然开朗,同时也会在前进的道路上有新的收获。

6.凡事不要咄咄逼人

脚踏实地才能步步攀升。

这是一则发生在职场上的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