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智慧札记(社会探索卷)
29713500000062

第62章 接近

【杜加克斯赖茨曼】

如果其他一切条件都不变的话,我们大多都倾向于喜欢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而不怎么喜欢距离较远的人。这种接近因素在音乐中可以找到,正如"芬妮的彩虹"中有一首歌唱的那样:"当我不在我爱的人的身边,我就会和我身边的人热恋"。直到最近,斯蒂芬仍在劝告人们去爱我们身边的人。沙赫特和贝克发现,住公寓的人更喜欢和自己住同一座楼或同一层的人交往,而不愿意与住另一座楼或另一层楼的人打交道。在空军轰炸机组进行的调查也证明,人们愿意和自己身边的人发展密切关系,而不愿和几米以外工作的人交往。被要求在教室按自己名字的字母顺序入座的学生当中进行的一次调查发现,学生们喜欢的人更多是和自己名字的第一个字母相同的人,名字第一个字母相同,说明他们在教室的座位很接近。名字拼法差得比较远,报告的友谊也很少。

接近为什么成为吸引的一个因素呢?其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熟悉。现在有大量证据表明,有一种纯粹暴露效应的存在,就是说,相同刺激的反复接触会导致对对象的极大吸引力。通俗地说,和某一个东西接触多了自然就会产生好感。我们平时更多看到的是自己身边的人,而不是相距遥远的人,频繁的接触将提高我们对他们的好感。

此外,简单的社会互动也会提高我们对人们的好感。事实上,知道双方将有接触,或者说互动的期望也会提高我们对他人的好感,特别是在双方本来没有好感或相互歧视时,更是如此。

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例如,本书后面将介绍的海德的平衡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如果苏珊喜欢她自己,邦尼喜欢苏珊,那么,人的认知平衡状态就会导致这样一种结果,即苏珊反过来会喜欢邦尼。这也就是说,喜欢和不喜欢常常是相互的。巴克曼和西科德发现,如果讨论小组的成员们听说小组中某个人很喜欢他们,当实验进行到下一步再分更小的小组时,他们喜欢和那些人在一起。反过来说,我们不喜欢那些对我们怀有消极否定性情感的人。最后,我们具有的这种平衡倾向还可以再向前发展一步。阿伦森和科普还就"我敌之敌,我友也"这一格言的真理性做过论证。两个有着共同敌人的人会比两个没有共同纽带连接的人,更有可能相互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