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脚踏实地,自信交往。不要将实践中的专业知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混为一谈,要多把注意力集中在现实生活中,提高自信心,相信自己不仅在专业知识上,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也有相当的能力。
三、适应环境,告别怯懦。有的人在某些场合可能是环境的主宰,而在另一些场合只能与沉默的大多数一样,是听众。任何一个人都要学会适应以上两种情境的任何一种。
封闭自己有百害而无一益,要想寻找快乐,就要破除封闭的枷锁,从自闭的心灵走向快乐的天堂。
时常自我反省,便可荡涤心灵
自我反省是心灵镜鉴的拂拭,是精神的洗濯,它涵盖了我们整个生命的全部内容。小到我们个人,大到人类社会,从内在欲求到外在言行,无不在反省的范围之中。
古人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这就是说,看到别人的优点,就要设法使自己也具有同样的优点;看到别人的缺点,就要反省自己,看自己是否也存在类似的缺点。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反省自己,并从反省中获取前进的力量。
美国一所大学的一名教授作了一项调查。在调查中,他选择了一千名在各自的领域非常成功的人士,针对“获得成功的方法”这个问题作了一份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得知:这一千名成功人士中,有九百多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做自我反省。这名教授根据这一发现,提出“随时做自我反省,可以助你获得成功”这一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回应。
中国古代夏朝时候,一个背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抵抗,结果伯启被打败了。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却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从此以后,伯启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照顾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自我反省能够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很多的帮助。比如可以发现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需要改善;而哪些地方虽然做的已经很好了,但是里面还有很多值得继续努力挖掘的潜力,所以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时,在自我反省时,用已经获得的成功鼓励自己,可以增强一个人的自信心,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华尔街著名的经济学家海茵斯,同时也是投资公司的著名高级顾问。海茵斯一生非常成功,年纪轻轻就已经是百万富翁了。当记者要他谈一谈自己的成功之道时,他却说:“我有一个习惯,喜欢为自己制订计划。计划包括每一年的计划,也包括每一个月的计划,甚至还落实到了每一天。可以这样说,我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这些计划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记者问:“计划?怎么利用这些计划呢?”海茵斯说:“只有计划是不行的,还要严格地执行计划。这就涉及到自我反省。我每天都要自我反省,看一看今天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凡是没有做好的地方,必须得想办法弥补。同时,再想一想今天的成绩,用他们来鼓励自己来继续努力。用同样的方法,每一个月、每一年都要做这样的反省。”海茵斯最后补充说:“自我反省真的很有效果,既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又可以知道自己的优点,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与人生,这对于获得成功是非常有帮助的。”
只有能够不断反省自己的人,才是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人。因为,反省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心智不断提高的过程,是一个人心灵不断升华的过程;也是我们对所遵循的标准不断反思和不断提高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决问题、处理麻烦;在不断失败和挫折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明白哪些地方需要不断纠正,哪些地方需要不断改善。
一个具备反省能力的人,要具备自我否定的精神。自省的第一前提,就是要勇于认错,每个人都会有错误和缺点,有了错误,主动接受批评和自我批评,既不自负自傲,也不过分谦卑,认真反省自身缺点,从而不断改进自己、追求卓越。
一个具备反省能力的人,还要是可以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的人。他们不会害怕自我批判和自我否认,因为他们知道自我否认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他们总是能够找到自己的不足,力求改正这些不足;他们总是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别人的批评中汲取营养,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因此,在自我否认的背后,他们实际上有着充分的自信,相信能够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人的一生中,沉沉浮浮起起落落是经常有的事情,遇到错误或者失误,就要求我们必须随时做自我反省。通过反省来修正自己的错误,继续发扬自己的长处,尽量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与心灵对话,聆听自己的心
自己的心灵也有呼声,也需要你的聆听。静心聆听,你会听见自己的声音。这样你就可以不再被一些乱七八糟的情绪与感受所困扰,反而能够轻松排除它们。只有这样,你才是生活的主人、生命的主宰。
“恋人难寻!知己更难寻!有些心事,不知要说给谁听!”“年复一年地过着单调的日子,没意思!难道就这样活着!”你是不是也常常有类似的烦恼与困惑?看似生活很正常,感受上却似走进生活的误区。有点儿茫然,有点儿怨憾,有点儿浑噩,有点儿疲惫,有点儿期盼,有点儿幻想,总之,就是被一些莫名其妙的情绪、感受占据了内心的思想、生活,而懒得去理清。
你之所以会被这样的情绪困扰着的原因,就是平时不善于自己与自己沟通、调节感受、清理思绪的缘故。经常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你就会越来越认清自己,越来越认清生活,越来越认清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用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许多纷争,都因心烦气躁而产生。如果能于事发前,让心情平静下来,和自己的心灵对对话,那么许多的纷争就不会产生了。
心理学家们认为与自己心灵对话有如下作用:
一、可以改善睡眠,因为冥思苦想属于混乱的内心对话。
二、与自己对话对一些个人问题可以较轻松地解决。就像对待朋友,澄清矛盾冲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解决,各自发表见解,在说的过程中,各种错误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一目了然,最后决定就比较容易了。
三、自己的音调有一种使人镇静的作用,有一种安全感和人际交往的感受。
四、把担心和忧虑的事情,自己讲出来就没什么问题了,压在心中的石头就会被搬掉,赶走烦愁,从而达到心理平衡。
五、与自己大声对话可以调整大脑中紊乱的思绪,尤其是在紧张劳累时。
关照心灵就要时常与自己对话,问问自己:满意这样的生活吗?我要的自己是现在的自己吗?我希望自己是什么样子?生命如果这样走完,我会不会有遗憾?我的待人处事哪里有错?我是不是还要追求工作上的成就?我让生活压垮了或埋没了吗?我快乐吗?人生至此,我得到了什么、失落了什么?我还想追求什么……
我们需要经常让自己平静下来,将琐碎的事情、生活的烦忧暂时抛到九霄云外。清净的心灵是美好生活、完整生命的基础。内心必然影响外在。想走出混乱、枯竭的过去,营造新生活吗?你不必急于寻求专家,只要学会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就可以。当它是知己,当它是恋人,当它是导师,经常与它沟通,与它畅所欲言,它必会给你满意的解答。
善待自己才对得起自己
人生在世,别人可以对不起你,但你不可以对不起自己。对自己负责,就要懂得对自己好,珍惜自己,爱护自己。
皮尔·卡丹曾经给过年轻人这样的忠告:不要对自己不满意,更不要虐待自己,这是一种很不明智的做法。我们要学会善待自己,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
善待自己,不是一种羞耻,而恰恰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
善待自己,并不是让我们姑息和放纵自己,而是要求我们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要学会为自己修枝、浇水、施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善待自己,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前行的漆黑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光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束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情感和愿望活下去,坚定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让我们用富含爱心、同情和宽厚的态度来对待自己。视自己为友,而不要用没完没了的苛评来妄自菲薄。别人的赞美与鼓励,是那么的难以掌握,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多赞美与鼓励自己呢?毕竟,自己比任何人都更容易控制,也会很轻松就可以做得到。我们应该珍视自己的健康,学会爱自己。爱自己是非常重要的。这么说吧,你是你自己唯一的自己,无可替代。所以要以朋友之道待己,就像你友善地对待他人一样。要是你的为人之道是慈悲为怀,随遇而安,那么以一种慈悲心对待自己,就是在为善之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善待自己并不同于自私。自私是公开排斥对他人的真诚关切,自私者只对自己感兴趣,他替自己攫取一切,给予令他痛苦,而掠夺使他快乐。他对外在世界所持的唯一立场是:我能从中获取什么?他对他人的需要漠然置之,对他人的尊严无所顾忌。他心目中仅有他自己。他评判每一个人和每一事物的唯一标准是看其是否于己有利,而根本不是是否对自己有爱。
我们要学会爱自己,因为不爱自己的人,又怎么会真正地爱别人呢?反之,不爱别人的人,又怎能期待别人爱自己呢?可事实往往是:不爱自己的人,却又拼死拼活地要别人爱自己,喜欢自己,别人若不能满足自己的期待,则对别人会有不满的情绪。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
在人生的旅途中没有人可以陪伴我们走其一生,除了你自己。对于自己在意的朋友,我问心无愧,对于自己,问心无愧。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会善待自己,因为只有自己可以陪伴自己走过自己的一生一世。
善待自己就是要善待自己的身心,要通过不断地锻炼身体和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树立奋发有为和知足常乐的健康心态,对自然界永远保持一种良好和谐的互动关系,使得我们的身心得到不断地充实和快慰。这种身心正是我们不断地从善待他人的过程中得到的最大的回报。
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我们都愿意活在欢乐和幸福中,然而,生活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并且经常发生祸不单行的事。频繁而持久地处于扫兴、生气、苦闷和悲哀之中的人必然会有健康问题,甚至减损寿命。善待自己的心灵,就必须学会调适自己的情绪。
大人们常常会逗泪眼汪汪的孩子说“笑一笑呀”,结果孩子勉强地笑了笑之后,跟着就真的开心起来了。情绪改变导致行为改变。心理学家达克曼的实验表明,一个人总是想象自己进入某种情境,感受某种情绪,结果这种情绪十之八九真的会到来。一个故意装作愤怒的实验者,由于“角色”的影响,他的心率和体温会上升,达到真正愤怒的身心状态。
一位刚刚踏入歌坛的歌手寄出自制的录音带给某位非常著名的制作人后,就日夜守候在电话机旁等候回音。
第一天,因为他满怀期望,所以情绪好极了,逢人就大谈抱负。第十七天,他因为情况不明,所以情绪起伏,胡乱骂人。第三十七天,他因为前程未卜,所以情绪低落,闷不吭声。第五十七天,他因为期望落空,所以情绪坏透了,拿起电话就骂人。没想到电话正是那位制作人打来的。为此他自毁了期望,自断了前程。
的确,人不会永远都有好情绪。但情绪是可以调适的。只要你随时提醒自己,鼓励自己,你就能让自己常常有好情绪,从而使坏情绪不常来打扰你。那么,我们应如何调适情绪呢?
一、忆乐忘忧。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时铺满鲜花,有时忧心如焚,有时荆棘丛生,有时其乐融融。对此应进行精心的筛选,不能让那些悲哀、凄凉、恐惧、忧虑、彷徨的心境困扰着我们。对那些幸福、美好、快乐的往事要常常回忆,以便在心中泛起层层涟漪,激发人们去开拓未来,而对那些不愉快的事情,诸多的烦恼则尽量要从头脑中抹掉,切不可让阴影笼罩心头,而失去前进的动力。
二、转移情绪。人生的道路崎岖不平,难免有挫折和失误,也少不了烦恼和苦闷。此时此刻,应迅速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方面去。比如说,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或在家中与亲属发生争吵,不妨暂时离开一下现场,换个环境,或者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或者同别人去侃大山。这样很快就会把原来的不良情绪冲淡以至赶走,而重新恢复心情的平静和稳定。
三、拓宽兴趣。兴趣是保护人们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条件。一个人的兴趣越广泛,适应能力就越强,心理压力就越小。比如,同样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有的人觉得无所事事,很容易产生无用、被遗弃等失落感。而有的人则觉得退下来后无官一身轻,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看书、写字、创作、绘画、弹琴、舞剑、养鸟、钓鱼、种花等等。总之,兴趣越广泛,生活越丰富、越充实、越有活力,你会觉得生活中到处充满阳光。
四、宽以待人。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朋友之间也难免有争吵、有纠葛。只要不是大的原则问题,应该与人为善,宽大为怀。绝不能有理不让人,无理争三分,更不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脸红脖子粗,甚至拳脚相加,伤了和气。
五、淡泊名利。生活中有很多人把名利看得很重。得陇望蜀,欲壑难填,财迷心窍,官瘾十足。有的人为了名利,不择手段,一旦个人目的没达到,或者耿耿于怀,疑窦丛生;或者心事重重,一蹶不振。不要斤斤计较,更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否则,容易导致心理失衡。
六、憧憬未来。追求美好的未来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经常憧憬美好的未来,才能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不管现实如何残酷,都应该始终相信困难即将克服,曙光就在前头,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不管命运把自己抛向何方,都应该泰然处之。
七、向人倾诉。心情不快却闷着不说会闷出病来,有了苦闷应学会向人倾诉。首先可以向朋友倾诉,这就需要先学会广交朋友。如果经常防范着别人的“侵害”而不交朋友,也就无愉快可谈。如果没有朋友,不仅遇到难事无人相助,也无法找到可一吐为快的对象。把心中的苦处能和盘倒给知心人并能得到安慰甚至计谋的人,心胸自然会像打开了一扇门一样明朗。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向亲人倾诉,学会把心中的委屈和不快倾诉给他们,也常会使心境立即由阴转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