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全知道
2995000000008

第8章 夏商周的文明进程(6)

四十二年,秦攻破华阳要塞。马犯对周君说:“请派我游说魏国为周筑城。”于是去对魏王说:“周王如果因担心秦伐周而忧患至死,那么犯也必死无疑了。犯请主动把九鼎进献给大王,大王得此九鼎要考虑犯所说的事情。”魏王说:“好。”于是派兵给他,声称是去守卫周城。马犯借此又去对秦王说:“魏派兵并不是去守卫周城,是要攻打周。大王您不妨出兵境外看看情形如何。”秦果然出兵。马犯趁机又对魏王说:“周王的心头病已经好了,犯请等到条件许可时再来报答。现在大王派兵前往周,诸侯都会产生顾虑,以后再搞什么行动人家也不会相信了。不如让士兵帮助修筑周城,以掩盖最初的目的。”魏王说:“好。”于是派兵去修筑周城。

四十五年,西周君前往秦国,有游客对周冣说:“您不如赞誉秦王的孝顺,趁机把应送给秦太后做供养之地,秦王必定会高兴,这样您与秦就有了交情。关系好,西周君必定认为是您的功劳。关系不好,劝周君入秦的人就必定会有罪。”秦攻打周,而周冣对秦王说:“为大王考虑,最好不要攻打周。攻周,其实并不足以获利,而却给天下留下坏的名声。天下因为秦的坏名声而讨厌秦,必定会联合东面的齐。因攻周而损耗兵力,使天下与齐联合,那么秦也就无法称王了。天下为了损害秦,所以劝大王攻打周。秦若接受这种损害,那么号令也就很难通行了。

五十八年,三晋抵抗秦。周派其相邦到秦国去,因为秦国看不起周,所以推迟了行动。有游客对相邦说:“秦对周的态度尚未知道。秦很想了解三晋各国的情况。您不如赶紧去见秦王说‘请为王刺探东方各国的情况变化’,秦王必定看重您。看重您,秦也就会看重周,周就会与秦亲善;齐国看重周,则本有周冣与齐亲善:这样周就能一直保持与大国的交谊。”秦信任周,发兵攻打三晋。

五十九年,秦夺取韩国的阳城和负黍,西周害怕了,背叛秦,与诸侯合纵,率天下精兵出伊阙山攻打秦,使秦不能通往阳城。秦昭王发怒,派人攻打西周。西周君逃奔到秦,叩首认罪,献上其全部城邑三十六座,人口三万人。秦接受所献,释放西周君使归于周。

周君、王赧死,周的居民因而逃亡到东方。秦取得九鼎等贵重器物,而把西周君迁走。过了七年,秦庄襄王灭东周。东周、西周都被归并入秦,周从此祀统断绝。

太史公说:学者都说周伐商纣,定都洛邑,从总的来看并不如此。虽然武王曾规划它,成王也派召公占卜其位置,把九鼎放在那里,但周仍然以丰、镐为都。直到犬戎打败幽王,周才东迁到洛邑。所谓“周公葬于毕”,毕便在镐东南的社中。是秦灭亡了周。汉朝建立以来九十多年,天子要在泰山行封禅礼,礼,乐去狩到达河南县,访求周的后裔子孙,封给周的后人嘉三十里之地,号称周子南君,爵位同列侯,以保持对其祖先的祭礼。

大禹治水

世界许多古老的民族,如古巴比伦人、犹太人、古埃及人等中间,都流传着远古洪荒时期有关洪水的神话。在这些神话中,人类往往是在神或上帝的帮助下,战胜了滔天的洪水,才得以生存、繁衍下来。中国也不例外。

群臣和四方部落的首领(“四岳”)都向尧推荐鲧,说鲧可以治理洪水。尧却不这么认为,他说:“鲧这个人,刚愎自用,不听命令,又和族人关系紧张,不适合干此大事。”但四方部落首领都坚持要鲧来干,说:“我们比较过了,没有比鲧更贤明的人,您还是试着用一下。”尧不得已,听从了四方部落首领之言,派鲧去治水。可是,鲧领导治水九年不成功。因为他不顾五常(金、木、水、火、土)之性,对性趋下的水采取堵和埋的办法,哪里有水害,他就指挥在哪里树起屏障,堵塞水流。结果越堵越糟。治水九年,水害仍然不断。尧到晚年,求得了舜作为继承人。舜登基之后,摄行天子之政,到天下四方去巡行。他发现鲧治水多年,全无功效,因此大怒,乃杀鲧于羽山。又一种传说认为,鲧为治水,到天上去偷了天帝的一种叫“息壤”的东西到下界。“息壤”可以生长。如果哪里被水淹没,在那里放上一点,那里就会长出平地。天帝发现息壤被盗,大怒,下令杀鲧于羽山。鲧化为黄熊,入于羽渊。还有一种传说认为,鲧在治理洪水之时,听从了鸱龟(实际应是两个以鸱、龟为图腾的部落)的计划,使人相曳、相连接筑堤坝以挡洪水,因而遭到失败。而鲧被杀于羽山之后,尸体三年不腐,剖之,则禹从鲧腹中诞生出来,即“鲧复(同腹)生禹”。

鲧治水失败被杀之后,舜帝更求治理洪水之人。四方部落首领又共同推荐鲧的儿子禹。舜同意了,让禹继承父亲的事业,并勉励禹说:“如(同汝)平水土,维是勉之”。禹接受了这个重任。舜同时命契、后稷、皋陶诸人帮助禹去治水。

禹为人,敏捷勤奋,憨直而不强硬,仁而可亲,言而有信。他以身作则,勤勤恳恳,有章有节,行必中法度,深得民众拥戴。

禹受命治水之后,立刻和协助他的伯益、后稷等人遍喻诸侯,让他们发动民众,动土治水。自己又爬山越川,对山川形势反复观察测量,把天下的高山大川进行分类,并立下木桩作出标记。禹为父亲鲧治水不成被杀而感到伤心,因而治水之时,劳身焦思,辛苦备尝。居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敢入。他自己节衣缩食,十分朴素勤俭,却敬于鬼神之事,祭祀丰洁。他住在简陋低矮的茅房之中,把大部分的费用都用于开辟引水的沟洫。在陆地上奔忙时坐车,在水中巡视时乘船。遇到泥沼,就乘木板橇,在山上奔走则乘檋(qiáo)。一切都按规矩办事,顺从天地四时之宜。他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而改用疏导的办法,“掘地而注之海”,开辟引水河道,把水引到海里去。他“左准绳,右规矩”,量度山川湖海。率民众“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终于控制住了洪水。在洪水消退,田野重现之后,禹又让伯益发给百姓稻种,让他们在卑湿的地方种植;让后稷发给百姓难得的食物。食物不够,就在诸侯之间均调有余以补不足。他又走遍天下,行相地之所宜,规定各方土贡。自冀州始,划天下为九州。“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迄于四海。”于是,帝舜赐禹以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大治。禹治水取得了完全的成功。而禹也因治水之功,受到了天下百姓的拥戴。在帝舜之后,被推举为部落首领(“帝”)。

有关洪荒时期的大禹治水之传说,实际上是远古时代人类和自然界作艰苦斗争的反映。在使用耒、耜等木石工具的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度低下,任何大一点的自然灾害都是他们难以应付的。有关洪水泛滥的神话,必然是远古时期的水灾给古人留下的深刻而长久的记忆。与洪水的斗争,正是远古时期,人类筚路蓝缕、开拓世界,创造文明的一个伟大的写照。

夏桀亡国

夏朝传至十四世孔甲时,开始衰落。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以致诸侯方国纷纷背叛他,史称孔甲乱夏。《国语·周语》说:“孔甲乱夏,四世而陨。”孔甲之后四世是履癸,即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桀。

夏桀在位时,穷奢极欲。《史记·殷本纪》说桀“为虐政淫荒”,《吕氏春秋》说桀“暴戾顽贪”。夏桀弃礼义,淫妇女。据记载,桀遍收倡优、侏儒、狎徒等入宫,做那些稀奇古怪的游戏;桀还广求美女,积之于后宫,以供自己淫乐。为了满足自己的奢望,耗费大量的粮食酿酒,并蓄酒为池,在池中行船。大臣关龙逢进谏,夏桀不但不听,反而杀了他。还传说夏桀有女乐三万人,都穿非常华丽的衣服。夏桀还宠爱妹喜,并让人创作淫荡的音乐,日夜同妹喜和宫女饮酒取乐,事事听妹喜之言。妹喜喜爱听撕裂丝织品的声音,桀就不断地撕裂丝织品,以使妹喜快乐。《竹书纪年》说:“桀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产玉门。”还说桀毫不顾念民众的生死,“殚百姓之财”。同时,夏桀还屠杀下民像割草一样随意,并且赋敛无度,民众无法再生活下去了。民众恨透了夏桀,人人声讨夏桀,纷纷造夏桀的反,夏王朝内部阶级矛盾很尖锐。

夏桀时,夏王朝与周围部落、方国之间的关系也很紧张。夏桀不顾国力衰微,为掠夺财富和奴隶,屡次发兵征伐周边小国。掠夺战争给被侵扰的国家带来灾难,也使夏朝民众不堪负担。史载:“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夏王朝内部混乱,大小臣僚背叛夏桀的很多;各部落方国也痛恨桀,纷纷反抗。夏王朝岌岌可危,但夏桀竟说:天上有太阳,就好像我统治万民一样,太阳有灭亡的时候吗?太阳灭亡了我才灭亡呢!人们痛恨地对太阳说:太阳啊!你什么时候灭亡,我愿意和你一块灭亡。

就在夏王朝内忧外患加剧的时候,临近夏王朝东部边界的商族,在首领汤的领导下,逐渐强盛起来。不久,商汤起兵灭夏,鸣条一战,夏桀全军覆没。夏桀逃跑,死于南巢,夏王朝灭亡。

夏王朝从启到桀,共传十六世,历时约430年。

玄鸟生商

契是商部族的始祖。商族是黄河下游一个古老的部落,在灭夏以前,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关于商族的起源,有数种说法,一说认为在北方辽河流域,一说认为在东方黄河下游的齐鲁地区,一说认为在今天中原的冀南、豫北地区的漳水流域。

契的母亲是简狄氏,又作简易,因是有娀氏(今在山西永济西)之女,又称娀简。相传她随本氏族的两个姊妹偶然出行,在玄丘水中洗澡,有玄鸟(即燕子)飞来,生下一只鸟卵,简狄误取鸟卵吞食,因有身孕而生下了契。契长大后,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封于商地,赐姓子氏。

以神话传说来叙述本民族起源的,乃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中国及世界上其他国家均有这种情况。简狄误吞了玄鸟(燕子)卵,因此降生了商的始祖契,虽属神话传说,但也说明两个问题。首先,商族原是东夷旁支,以鸟作为氏族的图腾。所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商颂》),是由夷族鸟图腾推衍而来。图腾崇拜是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的一种古老的宗教形式,这种原始崇拜是将本氏族的产生,同某一种动物或植物联系起来,认为自己的氏族与它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进而将它当作自己氏族的祖先、保护神或标记。由商代甲骨文中可以找到鸟图腾的证据,卜辞上记载了商王对高祖王亥的询问、祷告或是祭祀,甲骨文写王亥之“亥”字,上面均加一鸟形。王亥是商人的“高祖”,因此将氏族图腾符号“玄鸟”加于其名字之上。除加鸟形之外,更有在旁加手形的,《山海经·大荒东经》“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作为商的高祖与鸟有密切关系,说明商族确以玄鸟作为氏族的图腾。在东方夷族中不少氏族即以鸟作图腾,如少昊氏就有“以鸟名官”的传说,可见商族也是起源于东方的夷人氏族。其次,商人的始祖是契,契母简狄乃有娀氏之女,为帝喾的次妃,帝喾应是契的父亲。帝喾为传说中的“五帝”之一,他生下来之后,能自言其名曰岌,所以帝喾又叫帝岌。帝喾有四个妃,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生后稷,次妃有娀氏女曰简狄,生契,次妃陈丰氏女曰庆都,生放勋(尧),次妃娶訾氏女曰常仪,生帝挚。若依此说,当时各族始祖的母亲都是帝喾之妃,帝喾也就不仅是商族的祖先,而是古代几个族的共同祖先。而帝喾与颛顼——夏族、秦族及舜的远祖又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均为黄帝之后。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正妃是嫘祖,嫘祖生二子,一曰玄嚣,一曰昌意,昌意之子便是颛顼,玄嚣之子是蟜极,蟜极之子便是帝喾。颛顼和帝喾又都是几个族的祖先,依此排列,则尧、舜、夏、商、周、秦乃至南方的楚,统统由黄帝与嫘祖繁衍下来,各族均是“黄帝之子孙”,黄帝也就成了汉族的始祖。

商汤灭夏

从契传到汤,共传了十四世。汤早期活动的主要地区是现在的河南濮阳县,时间约在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族原是臣服于夏的方国,但汤时夏桀暴虐无道,商族在汤的领导下却乘机壮大起来。与夏桀暴虐统治相对照的,是商汤的仁德之政。《淮南子·修务训》说汤“轻赋薄敛,以宽民氓。布德施惠,以振困穷。吊死问疾,以养孤孀”。以致“百姓亲附,政令流行”。在与周围部族关系问题上,商汤力图取得各方国和部落的拥护和支持。《史记·夏本纪》载:“汤修德,诸侯皆归商。”《墨子·非命篇》还说汤时“诸侯与之,贤士归之”。夏桀看出商汤对夏王朝的威胁,于是就把商汤召来,把他囚在夏台(监狱名,又叫钓台,在今河南禹县南),不久又放了汤。

汤任用伊尹和仲虺为左右相,准备兴兵灭夏。商族活动的中心地区是亳(今河南商丘北),汤采用伊尹的计策,首先拓展自己的势力,逐个攻灭夏的属国,最后取夏桀而代之。离亳最近的是葛国(今河南宁陵北),汤先以助祭为名,送牲畜给葛国,又派人为葛伯耕田。葛伯杀了为助耕的人送饭的童子,汤以此为借口,出兵攻葛,灭了葛国。接着,汤又大举兴兵,连灭韦、顾、昆吾等夏桀的属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使夏桀失去了依靠力量。

为观察夏桀的反应,汤又采取伊尹的计策,停止对夏桀的贡纳。夏桀大怒,下令“起九夷之师”攻打商族。汤见“九夷”还服从夏桀的命令,便暂时又恢复对夏桀的贡纳,继续积蓄力量。第二年,汤又停止贡纳夏桀。夏桀又大怒,在有仍地区召集属国,举行盟誓大会,准备联合各属国,一起讨伐商国。但“九夷”中的有缗氏带头叛夏,使夏桀更加孤立。汤和伊尹看到“九夷之师不起”,遂正式起兵灭夏。

汤发兵攻夏前,聚集兵士誓师。汤说:并不是我敢发动叛乱,是因为夏桀的罪恶实在太多。我敬畏上帝,夏桀有罪,上帝命我惩罚他,我不敢不去征讨。现在,希望你们跟随我执行上帝的意志,一起去惩罚夏桀。跟随我勇敢作战的,我将大大地赏赐。不听从我的话的,我就严厉惩治你们和你们的家属。

汤起兵后,夏桀率兵迎战,但一触即溃,“未接刃而桀走”。商汤率大军追击。双方在鸣条(今山西境内)又大战,夏桀的军队再次溃退,夏桀大败而逃。汤率大军继续追击。夏桀逃到南巢(今山西中条山),最后死在山中。夏王朝灭亡。

夏王朝灭亡后,商汤继位,建立了商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