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由于寒,阳气应如门轴在门臼中运转一样活动于体内,若起居猝急,扰动阳气,则易使神气外越。由于暑,则汗多烦躁,呵呵而喘,安静时多言多语。若身体发高热,则像炭火烧灼一样,一经出汗,热邪就能散去。由于湿,头部像有物蒙裹一样沉重。若湿热相煎而不得排除,则伤害大小诸筋,出现短缩或弛纵,短缩的造成拘挛,弛纵的造成痿弱。由于风,可造成浮肿。以上四种邪气一旦进入人体就缠绵不离,在体内更新换代地伤人,就会使阳气倾竭。人在烦劳的时候阳气就容易亢奋外越,导致阴精逐渐耗竭,如果久病积到春天就会发生“煎厥”病,发作的时候眼睛昏蒙看不见,耳朵闭塞听不清,昏乱之势就像都城崩毁,急流奔泻一样不可收拾。
人体的阳气,在大怒时就会上逆,血随气升淤积于上,与体内其他部位阻隔不通,使人发生薄厥。若伤及诸筋,使筋弛纵不收,而不能随意运动。经常半身出汗,可以演变为半身不遂。出汗的时候遇到湿邪阻遏,就会发生小的疮疖和痱子。经常吃肥肉精米,厚味足以导致疔疮,很容易患病,就像用空瓶子接水一样,在劳动汗出时遇到风寒之邪,迫聚于皮腠形成粉刺,郁积化热便成为疮疖。阳气在人体里,它化成的精微可以养神,柔和之气可以养筋。汗孔的开闭调节失常,寒气就会随之侵入损伤阳气,以致筋失所养,造成身体俯曲不伸。寒气深陷脉中,流连肉腠之间,气血不通而郁积,时间久了就成为疮瘘从俞穴侵入的寒气内传而迫及五脏,损伤神志,就会出现恐惧与惊骇的征象。由于寒气的稽留,营气不能顺利地运行,阻逆于肌肉之间,就会发生痈肿。汗出未止的时候,身体与阳气都受到一定的削弱,若风寒内侵,俞穴闭阻就会发生风疟之病。
风是百病的开端,只有人体保持精神的安定和劳逸适度等养生的原则,肌肉腠理就会密闭而有抗拒外邪的能力,虽有大风苛毒的侵染,也难造成伤害,关键在于顺应四时的秩序。
久病之人,邪留体内则会内传并进一步演变,到了上下不通阴阳阻隔的时候,虽有良医也无能为力了。所以阳气蓄积郁阻不通时也会致死。对于这种阳气蓄积阻隔不通者,应采用通泻的方法治疗,如不迅速正确施治,而被个别粗疏的医生所误就会导致死亡。人体的阳气,白天主司体表,清晨的时候,阳气开始活跃并趋向于外,中午时,阳气达到最旺盛的阶段,太阳偏西时,体表的阳气逐渐虚少,汗孔也开始闭合。所以到了晚上阳气收敛,拒守于内,这时不要扰动筋骨,也不要接近雾露,如果违反了这三个时间的阳气活动规律,就会生病而使身体憔悴。
阴是藏精于内不断地扶持阳气的;阳是卫护于外使体表固密的。如果阴不胜阳,阳气亢盛,就会使血脉流动迫促,若在受热邪,阳气更盛就会发生狂症。如果阳不胜阴,阴气亢盛,就会使五脏之气不调,以致九窍不通。所以圣人养生要使阴阳平衡,无所偏胜,从而达到筋脉调和,骨髓坚固,气血畅顺。这样才能内外调和,邪气不能侵害,耳聪目明,气血的运行也就能始终如常了。
风邪侵入人体,伤及阳气,并逐步侵入内脏,阴精也就日渐消亡,这时由于邪气伤肝所致。若饮食过饱,阻碍升降之机,就会发生筋脉弛纵、肠澼及痔疮等疾病。若饮酒过量,就会造成气机上逆。若过度用力会损伤肾气,使腰部脊骨受到损伤。
阴阳的关键,在于阴气的宁静,阳气的固密。阴阳二者不协调,就像一年之中,只有春天而没有秋天,只有冬天而没有夏天一样。因此阴阳的协调配合,相互为用,是维持正常生理状态的最高标准。所以阳气亢盛不能固密,阴气就会竭绝。阴气和平,阳气固密,人的精神才会正常。如果阴阳分离决绝,人的精气也就随之而竭尽了。
由于雾露风寒之邪的侵袭,就会发生寒热。春天伤于风邪,留滞不去,到了夏天就会发生急骤的泄泻。夏天伤于暑邪,到了秋天就会发生疟疾病。秋天伤于湿邪到了冬天就会邪气上逆而痰咳,并且可能发展为痿厥病。冬天伤于寒气到下一年的春天就会发生温病。因此说,风寒暑湿四时的邪气,是会交替伤害人的五脏的。
阴精的产生来源于饮食五味。储藏阴精的五脏,也会因为五味而受伤,过食酸味,会使肝气淫溢而亢盛,从而导致脾气的衰竭;过食咸味会使骨骼损伤、肌肉短缩,心气抑郁;过食甜味,会使心气满闷,气逆作喘,颜面发黑,肾气失于平衡;过食苦味,会使脾气过燥而不濡养,从而使胃气壅滞;过食辛味,会使筋脉败坏,发生弛纵,精神受伤。因此五味的调和,使得骨骼强健,筋脉柔和、气血通畅、腠理致密,这样,骨气就精强有力。所以只要按照养生的方法去做,就可以长期保持天赋的生命力。
注解:中医所指的“邪”之邪,是指人体固有的元气为“正气”,其他侵入人体的,都被视为“邪气”(与“正”相对立的就是“邪”)。
(第十节)五脏六腑
人的气血精神,是奉养生命以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的,经脉是气血通行的道路,使气血运行于机体内外,濡润筋骨,滑利关节;卫气能温煦肌肉,充养皮肤,滋润腠理,主导汗孔的开合;人的意志,能够统驭精神,收摄魂魄,适应气候寒温的变化,调节情绪。血脉通调和顺,则气血畅行,流于周身,营养肌体,从而强劲筋骨,滑利关节;卫气的功能正常,则使肌肉滑润,皮肤柔和润泽,腠理致密;意志专注,则精神集中,思维敏捷、魂魄安定,不产生懊悔愤怒的情绪变化,五脏就不会遭受邪气的侵扰。如寒热调和,六腑就能运化五谷,使疯病、痹病等无从产生,经脉通利,肢体关节灵活。这就是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五脏贮藏精神气血魂魄,六腑传化水谷而输送津液,这些功能都是先天赋予的,与人的愚笨,聪明、贤能、浅薄无关。但有的人能尽享天年健康长寿,不受邪气侵扰,老而不衰,即使是风雨,骤寒暴暑,也不能伤害他;有的人虽然足不出户,也没有受到忧伤、惊恐的刺激,但仍免不了生病,这是因为体质不同,与规律的饮食、睡眠、运动(劳动)和奉行养生之道的结果。
有人以脑髓为脏,有人以肠胃为脏,也有的把这些都称为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这六种是秉承地气而生的,都能贮藏阴质,就像大地包藏万物一样,所以它们的作用是藏而不泻,叫做奇恒之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五者是禀承天气所生的,它们的作用,像天一样的健运周转,所以是泻而不藏的,它们受纳五脏的浊气,所以称为传化之腑。这是因为浊气不能久停其间,而必须及时转输和排泄的缘故。此外,肛门也为五脏行使输泻浊气,这样,水谷的糟粕就不会久留于体内了。所谓五脏,它的功能是贮藏经气而不向外发泄的,所以它是经常地保持精神饱满,而不是一时地得到充实。六腑,它的功能是将水谷加以传化,而不是加以贮藏,所以它有明显的充实,但却不能永远保持盛满。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水谷入口下行,胃充实了,但肠中还是空虚的,食物再下行,肠充实了,而胃中就空虚了,这样依次传递。所以说,六腑是一时的充实,而不是持续的盛满,五脏则是持续盛满,而不是一时的充实。气口脉可以独主五脏的病变,胃是水谷之海,为六腑的泉源,饮食五味入口,留在胃中,经足太阴脾的运化输转,而能充养五脏之气。脾为太阴经,主输布津液,气口为手太阴肺经过之处,也属太阴经脉,主朝白脉,所以五脏六腑的水谷精微,都出自胃,反映于气口。而五气入鼻,藏留于心肺,所以心肺有了病变,则鼻为之不利。凡治病并观察其上下的变化,审视其脉侯的虚实,查看起情志精神的状态以及痴情的表现。对那些据守鬼神迷信观念的人,是不能与其谈论至深的医学理论的,对那些讨厌针石治疗的人,也不可能和他们讲什么医疗技巧。有病不许治疗的人,他的病是治不好的,勉强治疗也收不到应有的功效。人体六脏六腑这十二个器官的责任分工:心,主宰全身,是君主之官,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由此而出。肺,是相傅之官,犹如相傅辅佐着君主,因主一身之气而调节全身的活动。肝,主怒,像将军一样的勇武,称为将军之官,谋略由此而出。膻中,维护着心而接受其命令,是臣使之官,心志的喜乐,靠它传布出来。脾和胃司饮食的受纳和布化,是仓廪之官,五味的营养靠它们的作用而得以消化、吸收和运输。大肠是传导之官,它能传送食物的糟粕,使其变化为粪便排出体外。小肠是受盛之官,它承受胃中下行的食物而进一步分化清浊。肾,是做强之官,它能够使人发挥强力而产生各种技巧。三焦,是决渎之官,它能够通行水道。膀胱是州都之官,蓄藏津液,通过气化作用,方能排除尿液。以上这十二官,虽有分工,但其作用应该协调而不能相互脱节。所以君主如果明智顺达,则下属也会安定正常,用这样的道理来养生,就可以使人长寿,终生不会发生危殆,用来治理天下,就会使国家昌盛繁荣。君主如果不明智顺达,那么,包括其本身在内的十二官就都要发生危险,各器官发挥正常作用的途径闭塞不通,形体就要受到严重伤害。在这种情况下,谈养生续命是不可能的,只会招致灾殃,缩短寿命。
天体的运行是以六个甲子构成一年,人则以九九极数的变化来配合天道的准度,而人又有三百六十五穴,与天地相应:六六之节和九九制会,是用来确定天度和气数的。天度,是计算日月行程的。气数,是标志万物化生之用的。天属阳,地属阴,日属阳,月属阴。它们的运行有一定的部位和秩序,其环周也有一定的道路。每一昼夜,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余,所以大月、小月和起来三百六十五天成为一年,由于月份的不足,节气有盈余,于是产生了闰月。确定了岁首冬至并以此为开始,用圭表的日影以推正中气的时间,随着日月的运行而推算节气的盈余,直到岁尾,整个天度的变化就可以完全计算出来了,这就是天度。气数是怎样与天度配合的?天以六六为节制,地以九九之数,配合天道的准度,天有十干,代表十日,十干循环六次而成一个周甲,周甲重复六次而一年终了,这是三百六十日的计算方法。自古以来,都以通于天气而为生命的根本,而这个根本不外天之阴阳,地的九州,人的九窍,都与天气相通,天衍生五行,而阴阳又依盛衰消长而各分为三。三气合而成天,三气合而成地,三气合而成人,三三而合成九气,在地分为九野,在人体分为九脏,形脏四,神脏五,合成九脏,以应天气。五日称为候,三候称为气,六气称为时,四时称为岁,一年四时,各随其五行的配合而分别当旺。木、火、土、金、水五行随时间的变化而递相承袭,各有当旺之时,到一年终结时,再从头开始循环。一年分立四时,四时分布节气,逐步推移,如环无端,节气中再分候,也是这样地推移下去。所以说,不知当年客气如临。气的盛衰、虚实的起因等情况,就不能做个好医生。五行的推移,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它的太过与不及是怎样的呢?五行之气更迭主时,互有胜克,从而有盛衰的变化,这是正常的现象。平气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没有太过和不及。什么叫做所胜?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这就是时令根据五行规律而互相胜负的情况。同时,时令又依其五行之气的属性来分别影响各脏。怎样知道它们之间的相胜情况呢?首先要推求气候到来的时间,一般从立春开始向下推算。如果时令未到而气候先期来过,称为太过,某气太过就会侵侮其所不胜之气,欺凌其所胜之气,这就叫做气淫;时令已到而气候未到,称为不及,某气不及,则其所胜之气因缺乏制约而妄行,其所生之气因缺乏资助而困弱,其所不胜则更会加以侵迫,这就叫做气迫。所谓求其至,就是要根据时令推求气候到来的早晚,要谨慎地等候时令的变化,气候的到来是可以预期的。如果搞错了时令或违反了时令与气候相合的关系,以至于分不出五行之气当旺的时间,那么,当邪气内扰,病及于人的时候,好的医生也不能控制了。五行之气有不相承袭的吗?天的五行之气,在四时中的分布不能没有常规。如果五行之气不按规律依次相承,就是反常的现象,反常就会使人发生病变,如在某一时令出现的反常气候,为当旺之气之所胜者,则其病轻微,若为当旺之气之所不胜者,则其病深重,而若同时感受其他邪气,就会造成死亡。所以反常气候的出现,不在其所克制的某气当旺之时令,病就轻微,若恰在其所克制的某气当旺之时令发病,则病深重。由于天地之气的和合而有万物的形体,又由于其变化多端以至万物形态差异而定有不同的名称。天地的气运,阴阳的变化,它们对于万物的生成,就其作用而言,哪个多,哪个少?天极其广阔,不可测度,地极其博大,也很难计量,草木显现五色,而五色的变化,是看也看不尽的;草木产生五味,而五味的醇美,是尝也尝不完的。人们对色味的嗜欲不同,而各色味是分别与五脏相通的。天供给人们以五气,地供给人们以五味。五气由鼻吸入,贮藏于心肺,其气上升,使面部五色明润,声音洪亮。五味入于口中,贮藏于肠胃,经消化吸收,五味精微内注五脏以养五脏之气,脏气和谐而保有生化机能,津液随之生成,神气也就在此基础上自然产生了。脏象是怎样的呢?心,是生命的根本,为神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于面部,其充养的组织在血脉,为阳中的太阳,与夏气相通。肺是气的根本,为魄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在毫毛,其充养的组织在皮肤,是阳中的太阴,与秋气相通。肾主蛰伏,是封藏经气的根本,为精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在头发,其充养的组织在骨,为阴中之少阴,与冬气相通。肝,是罢极之本,为魂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在爪甲,其充养的组织在筋,可以生养血气,其味酸,其色苍青,为阳中之少阳,与春气相通。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是仓廪之本,为营气所居之处,因其功能像是盛贮食物的器皿,故称为器,它们能吸收水谷精微,化生为糟粕,管理饮食五味的转化、吸收和排泄,其荣华在口唇四旁的白肉,其充养的组织在肌肉,其味甘,其色黄,属于至阴之类,与土气相通。以上十一脏功能的发挥,都取决于胆气的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