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生命政治·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30008500000031

第31章 社会力量: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强动力(6)

社会流动是很有意思的,基本上就是不管你的出身高低,你都有这个机会。不是说机会一样,但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所以没有一个真正断层的方式。如果真的到了断层的地步,那就危险了,就是说真的只有这些人可以再生产,一代一代地把利益、利润操纵在自己手里,使其他的下面的人上不去,这个时候就产生断层现象了,那就表示这个社会的流动就完了。所以,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怎样使每一个阶层、每一个身份的人群里面,都有一个向上流动的机会。

在过去的中国,我们的皇帝早就看出这个问题了,你老是做皇帝,底下的人老是做臣民,怎么办呢?考试制度。他有一种很清楚的考试制度,不管你是三教九流,只要你能够考取的话,你就到我的京城里来,或者给你在地方封个小官,这样使他们有一个流动的机会。

我想我们对现在的社会,在一个大的转型时期,肯定有一种失落感,怎么搞的,这个物质利益怎么总在一个小圈子里面。我想这是比较片面的看法,在现代工业化的国家里面,你是否真的不让他流动呢?这个社会学方面讨论的比较多,比如户口问题。户口问题实际上就是断层的问题。为什么有的人就一辈子,甚至一代一代都是一种户口呢?这个问题是要解决的,而且我想很快就会解决,你不解决的话,将来就像黄教授讲的,大批的人口流动是挡不住的,但你不能硬把他赶回去,硬把他赶回去是要出问题的。所以,我在讲还是社会力量在起作用,它动了以后,你这个制度要跟着变,你不变的话要出问题,所以这个社会流动的概念很重要。社会流动是什么?是使社会不要造成一个断层,在理论上应该是可以讲得通的。在实际上怎么做,就是看社会各界,尤其是我们的学者应该尽点力量。上面制定政策的人,有时候有顾虑,有时他们的保守性是很强的,那么我们怎么跟他讲?你改了对你有好处,对社会整体都好,而不是坏,那么就把他的概念转过来,他知道了社会动力阻挡不了的时候怎么办,怎么跟它配合好。

比如我们农村改革就过来了,获得很好的效果,这个时候他就觉得自己也可以分享一些功劳,这样的话,上下会比较和谐一点。我的想法是应该找出思路,在理论上可以找出出路,在运行上怎样可以使我们一些学界朋友,能够多提出一些理论上的建议,到时候对实际运行有些帮助。洪流下来你是挡不住的,只能开路。

罗红光:

其实,我可以告诉林教授一个好消息,我们国家现在的社会垂直流动也有不少进步,比如我们的大学扩招。我是20年以前上的大学,那时候的大学生是15.89万,现在在校大学生730万,而且今年要招250万,所以中国的大学在校生将近一千万。这有一个好处,我们总得给那些弱势群体制造一些梦,如果一个人连梦都不做了就麻烦了。

什么梦呢?就是彩票,这个彩票有意思,如果你什么钱都没有,您花两块钱买张彩票,您要一中就是一百万、甚至几百万,一下子就发了。如果彩票都不让买了,你说你让他干吗?教育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自己不行了,你的孩子还有指望,你必须得让你的孩子上学。我觉得这两点都是好事,一个是彩票,一个是扩大招生。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刚才那个教授说到的,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间的分割问题,私营企业家在获得经济资本的同时,他会寻求与政治资本的分离,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个现象还没有出现。今天所有的企业家,或者说经济资本的所有者,他们努力寻求政治资本与经济资本的结合。当然,我们党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允许私人企业家或者资本家加入到我们的中国共产党里面来,这是一个方面。我个人觉得他们之间的分离是不可能的。同时,黑社会的资本,社会资本与经济资本的结合也是不可分割的。中国出现了很多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它与政治资本是紧密结合的,如果说它一旦与政治资本分割了,那么这个社会资本就没有力量在社会上立足了。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社会分工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这个社会不仅仅是一个穷人革命的时代,也是一个富人革命的时代,阿尔文托克在《未来战争》一书中明确指出,将来全世界可能不只是一百多个民族国家,而是一千多个城邦国家。这个意思是说,由于富人阶层在社会上占有比较优势的地位,而愿意和穷人分割,这样的话,不仅仅是穷人进行革命,富人也要进行革命。曾经有一天,在北京的公共汽车上设立一个隔离区,和农民工隔离开的一个区域。这个区域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种富人分割的例子。这个问题是不是值得研究?

李楯:

在公共汽车上设立隔离区域,看来是很反动的。美国的白人不让黑人坐公共汽车,结果黑人就把他们告了,继而就绝对非法了。咱们中国居然还有人提这事,我觉得就够可怕的了。

林南:

我们是这样的,平时有很多可以讨论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在理论上或者实证研究中没有什么根据的问题,我们没有办法继续的。比如刚才这位同学提出来,私人企业家和政治家不能分割的问题,我想这个如果运用得正确的话,不是什么坏事。我今天讲过,因为商人不是说都奸,不一定都是坏人,所以企业家和政治家的结合,我觉得也没什么问题,主要问题就是要透明化,运作要透明化。

透明化的意思就是说,关系建立起来之后,我们都要知道他有这个关系,在西方,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不是完全的透明化,但是透明化的程度是很高的,他的政治家可以请企业家去吃饭,可以请他到白宫在林肯的睡房睡一夜,他也觉得没什么关系,我们大家都知道他还要登记的。我在想,如果操作上是透明化的话,各方面互动的关系是不可避免的,也没有必要避免,那么我们站在外边的人、没有被请到白宫去睡觉的人,好像觉得不大舒服。我想可能这个事情要改变一下,因为能够进白宫睡林肯睡房的人到底是很少的,一般人都睡不到,如果睡不到的人都要起来造反的话,这个国家也保不住了。所以我们用各种不同的渠道,使我们有一种很爽的回收感就可以了,不是一定要怎么样。我在美国有一次跟一些中国同学讨论说,我们中国人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拿中国人和犹太人来对比:犹太人如果在街上看见另外一个犹太人在开凯迪拉克——美国一种很高级的汽车的时候,他一定会说他都可以开这种车,我将来一定要想办法开一部凯迪拉克。可是如果要是中国人看到另外一个中国人坐凯迪拉克,他怎么讲?他说,他妈的,这个小子不知道搞什么鬼,竟然给他开到一部凯迪拉克!我只是举个例子,很尖锐的,不是每个中国人都是这样的。

社会资源化会不会延迟中国现代化进程

提问:

我想问关于法律的问题。现在大家的共识就是说,现代化的国家实际上就是一个法制国家,中国建立法制国家的手段有两个,一个是本土资源化,一个是法律移植。我想问一下,如果在中国提倡社会资源化,对中国的法制有什么影响呢?因为在法制方面,人人都是平等的,那么在社会关系这方面,可能是讲得少了一点。如果说急于社会资源化,对法制是不是有点仇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是不是一种延迟?这是一个问题。如果用法律移植的话,这是不是适合中国国情呢?是否也会滞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如果本土资源化以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会削弱,传统势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特别是在农村这个小农经济的社会里面会更加膨胀,这同样会危及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或者国家统一。

林南:

这位同学提的问题,实际上是提醒我们,搞社会资本的话,有它的正面和负面效应,如果是我们不小心处理的时候忘记它的负面或其他方面的影响,譬如说对政治力量的运用,不是会带来一定影响?

我刚才提到了,我们搞这个社会资本也不是暗地里搞,这个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和政治资本,都要把它透明化。任何一个东西如果不透明化都要出问题,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本如果不透明能行吗?经济力量如果让他们在后面用黑手的方式来经营行吗?所以你不能说因为它有一定形式的制度出现,就说它一定是好的,或者那一个就一定是坏的。它都要有一定的运作规程。这个过程、运作方式、游戏规则,应该是大家很清楚的,要透明化地来进行,这个时候它基本上是良性的。

所以,譬如说,为什么我们所谓的家庭企业,在海外中国的华人企业可以持续得这么好,它不是违法的,不是说搞什么动作,就是因为经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所以它的企业是一个网状的企业。一个西方的大企业出了问题的时候,马上要倒闭,可是很少有东方的企业,譬如说在台湾的企业就不会倒闭,为什么呢?它都是一个网状的小纽带结合起来的,在这边它稍微弱一点的话,其他的企业帮一下忙。有时候我这几个月钱凑不起来,你是不是等我几个月?可以的,老朋友!好了,这个企业就可以维持下去了。这个时候,这个运转有一定的机制,这并不是什么坏的机制,而是一个互相扶持的很好的机制,为什么我们不能把它拿出来讨论?所以我在想,任何一个东西,它的游戏规则如果大家都知道,然后把它透明化,不管是经济、政治还是社会的,它都有一定的良性效益。结语李楯:最后我想说几句话,我觉得中国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前两天,我连续参加了两个会,一个在清华大学,是20世纪非常著名的法学家之一的德沃西教授,来到中国开了一个会;在这之后,人民大学又开了两天会,包括今天,讨论全球化和法律问题。这里面我想到一个问题,包括今天大家提到的问题:我们的理论不管是在前一个会上提出的法律哲学的理论,还是更宽泛意义上的社会科学的理论,能不能用来解读中国,我觉得这是很关键的。

马寅初教授由于人口问题被打成右派,老人在南泰堂那个小院里,坐在躺椅上看着非常旧的书,很不愿意和人说话。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社会学恢复了,最初费先生、雷先生和袁先生在北京大学请了很多教授回来讲课,包括对我们中国社会学恢复起了很大作用的林南先生。

那个时候用版刻蜡,用当时的那种中文打字机印出来的模模糊糊的这些外边教授的讲稿,一直到今天,很多在中国还非常有影响,甚至在世界上都很有影响。我们的社会学家,谈到了他们在那个时候都是林南教授的学生。这就涉及到我们为什么要来办这样一个活动,我们认为学术是要讨论、要交流、要积累的,要一代代长期积累下去;而且还有一个问题,我们需要在一个平面上的对话。

我们这个报告办了很多期,但有些问题的讨论仍然不是在一个平面上的对话。我认为,我们要学会用一种学科的语言,对中国做出解释,这是非常重要的。而清华大学的社会学比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人民大学的起步要晚得多,但正是在这种基础上,我们愿意和大家不断交流,不断讨论,使我们的社会学在中国能有一个真正的发展。

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也正是倡导一种以问题为先导的,多学科来共同研究问题的这样一种方法,我们希望就中国的重大问题和各学科的前沿问题进行探讨,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我们的活动,在这个共同探讨之中,通过一个长时间的积累,使我们的社会科学能够对中国的社会发展稍微起到一点作用。这也是我们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学术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