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彭凯平(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身教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及东南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国际博士生导师)主持人:周孝正(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评论人:李强(清华大学人文与科学学院院长、社会学系主任)策划人:李楯(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时间:2003年12月7日
现在开讲
大家冒着严寒来听这个讲座,我非常感动,也很激动。因为北图是我和太太第一次谈恋爱的地方,我们当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没有地方谈恋爱,发现北图是一个好地方,非常安静,也非常好读书。
我今天给大家谈的课题,是关于中国人思维的一些特性问题,特别是过去十年以来,我们用实验科学的方法研究文化对人的行为和社会知觉的一些影响,所以我大概谈将近一个小时,然后有一个小时可以回答大家的问题。
为什么要谈文化呢?在过去十年,美国的现代心理学有一个“文化”大革命,它是什么意思呢?很多的人突然对文化,对人的行为产生了兴趣。现在大家在屏幕上看见的,是在过去十年以来,传统的或者说是西方的正统心理学,以文化作为研究课题的一些论文发表的数目,心理学的期刊增加不是太多。但是,以文化为研究题目的论文增加很多,去年实际上已经达到了八千多篇。
为什么西方的心理学家突然对文化产生了兴趣?文化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文化对人的行为到底有些什么影响?特别是我们作为中国的心理学家或者是中国人,对西方心理学对中国人的描述,我们有一些什么体会,有一些什么想法,这是我今天要给大家谈的主要问题。
推动“文化”大革命的四个理论基础
在“文化”大革命推动的背后,主要有四个理论的基础,或者说是理论方法:
第一,对价值观的研究,心理学家对此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兴趣。他们发现,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价值观的影响,他认为什么是重要的,什么就是应该做的。这种价值观对他的行为有很大的决定作用。这个价值观最主要的一个研究,是关于个人主义和团体主义的研究。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个德国的社会学家对IBM公司的雇员全部进行了调查,想看一看什么东西能够决定雇员对工作的满意程度,或者是有什么办法能够预测到文化对雇员工作满意程度的影响。他用了社会学里所有研究的工具,包括所谓的男性化、女性化,包括对权力的认识,包括组织的关系和伦理。结果他发现,只有一个东西能够预测到文化的差别,这就是价值观,特别是个人主义和团体主义价值观的差别。这个研究在心理学研究里有划时代的意义,突然有人发现文化是可以作为一个行为的变量进行研究的。很多年之前,文化一直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作为一种社会形态,作为一种政治形态来进行研究。
这个研究说明,文化实际上是可以用定量的方式来进行研究的,亦可以用做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而这种研究又有很多行为学上的意义。这个工作以及后面的关于个人主义和团队主义的研究,在西方的社会学和社会科学、心理学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个作用影响到心理学里的“文化”大革命。
第二,对个人自我概念的研究。很多人发现有一种文化上的差异。问大家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让你描述一下“我是谁”?很多人发现中国人和西方人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具有不同的表述方式。西方人对自我的判断基本上根据个人的个性、个人的爱好,比如我很漂亮,我很有吸引力。而东方人的判断、回答基本是谈到团体。比如我是中国人,我是我们家的家长,我姓什么,完全是用社会团体的概念来描述自己,东方人的自我概念和西方人的自我概念在很多方面有所不同。
还有一个研究很有意思,让人判断一下我和他的差别、他和我的差别,让你判断一下我和他是不是一样,他和我是不是一样。你自己想想这个问题,你和邻座的那个人,他在多大程度上跟你相似。再问自己和邻座的人有多大程度的相似。这个问题在统计学上、数学上是同一个问题,我和他有多相似、他和我有多相似,实际上谈的是同一个问题,谈的是双方的共同性。但是很有意思,西方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显示出一种不对称的现象,我和他不一样,他和我差不多。他和我差不多,但是我和他是不一样的,觉得我自己实际上和别人不一样,是很独特的,而别人应该和我一样,当然这是一个错误。他们发现中国人在对这个问题的判断时,没有出现错误。这是关于自我概念的研究,这个研究发现西方的自我是独立性的自我,而东方是依赖性的自我或者是相互的自我。这个对心理学的影响也很大,很多人从事这个研究。
第三,本土心理学。特别是在一些拉美国家,尤其是在中国的台湾地区和亚洲的韩国,有很多心理学家发现,西方的心理学实际不太适合于本土化的理解,在自己的国家用西方的东西来做研究,实际上得不到什么有意义的结果,所以他们就提出本土心理学。当然,本土心理学所出的成果现在还不是太多,但是它的思想对心理学研究还是有很大的冲击作用的,有很多人开始注意本土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第四,过去十年来提出的认知理论。我们觉得人类学家也做研究,也就是做文化,社会学家也做文化,政治科学家也做文化,我们心理学家研究文化,应该有心理学家独特的特色。我们的理论叫做文化与认知的理论,这种理论表现在我们对文化的定义跟别人是不一样的。另外,我们研究的课题也不一样。我们得出的结论有很多行为学方面的意义。这就是我过去十年来主要从事的工作——谈一谈怎么从心理科学的方面研究文化,特别是研究文化对中国人的行为的影响。
我们是怎样认识行为的
我们是怎样认识行为的?大概有几个特点:
第一,我们认为文化是存在于每个人的脑子里头的。文化不光是在书本上,不光是在社会形态中,不光是在人际关系上。文化实际上在你的头脑里头。这是我们心理学家研究文化的一个特点。比如,我们觉得文化是在头脑里头有一个表征。这个表征你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我们可以测出来,可以定量研究它。
第二,我们认为文化是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如果不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文化,就不是心理学家应该研究的文化。比如说图书、占迹,这些东西就不是心理学家要研究的,我们要研究古迹就不是研究古迹是什么样子,而要研究一下人对古迹的行为态度:是不是小心翼翼地捧着它,是不是对他的行为有影响。这是我们研究的东西。你可以意识到,心理学家认为光谈文化差异本身没有什么意思。比如中国人用筷子,美国人不用筷子,这种差异不需要心理学家去做,不需要有博士学位的人去做这个研究,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我们要研究的是大家意识不到的东西,而且是反映在行为上的东西。
第三,文化实际上是每一个人利用这个文化理解周围的世界,理解它周围的事物,理解他人,包括他的知识系统和价值系统。这是一个理论上的描述。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给大家举一些简单实证的例子。大家看到屏幕上有两个怪物,哪个怪物大,哪个怪物小。你们认为后面的大,前面的小,对不对?学过心理学的人或听过我讲座的人肯定都知道,这两个是一样大的。但是没有学过心理学的人,没有听过讲座的人,你肯定是觉得后面的东西要比前面的大,而且你越看越觉得后面的应该大。但确实是一样大的。大家可以量一下。大家看,后面的图画是两指半,前面的也是两指半,我没有欺骗你,我不会玩魔术的。它们是一模一样大的。我把背景去掉以后,可能大家会觉得更容易像一样大,但是前面的东西还是有前移效果的,你还是会觉得后面的东西比前面要大,实际上它们是一样大的。
为什么你觉得后面东西应该比前面大?因为有个背景。为什么背景会影响你的判断?经验。什么是经验?经验告诉了你什么东西?经验实际上告诉你一定的知识,这个知识已经存在于你的头脑里,它下意识地影响到你的认识,影响了你的判断,影响了你的行为,它是无意识的,是你不知道的,自然而然地表露出来。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有两个东西看起来一样大,但是如果这个东西在后面,那么它就应该比前面的东西大,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知识,存在于你的头脑里头,影响到你对事物的判断。这个知识经过很多日常生活经验的认证,经过很多日常生活的实践,越来越让你相信这个经验是对的,而这个经验在这个图的判断上就影响到你的判断。
有一个人类学家在非洲的部落里发现,有的人住在原始森林里头,他们没有见过天空,没有见过平地,周围的环境都是森林,所以他没有这种透视的知识,没有透视知识的人看这个图没有问题,是一样大的。只有我们在中国文化或者是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因为我们有这种透视的知识,结果我们的判断受到这种知识的影响。
所以,我要说的是,文化实际上存在于你的头脑里,使你意识不到,而这种知识影响到你的行为。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要研究的文化,我们是研究一些在头脑里头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支配的文化影响。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心理学家研究文化的着重点
第二个问题,我们研究什么样的课题。
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和一些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研究文化不一样的。比如我们主要着重于:
1.认知的工具。比如说归纳、演绎、因果分析,他们在不同文化里是如何形成的。
2.人们在做判断、决定、行动、推理、选择、说服和表达时候,是如何运用这些认知工具的。
3.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是如何学习新的东西和创造新的事物。
4.不同文化的人是如何进行相互了解的。
5.这种东西怎样成为一个文化的东西。这是一些理论上的问题。下面谈谈在过去十年来我们是怎么用实证的方式来研究这些问题,这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概要。
在过去十年,我们已经做了很多东西,我给大家简单归纳一下,通过对中国人的文化,特别是中国人头脑里存在的文化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人的文化特性,影响到中国人的行为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这是我们已经认识到的,已经发现的。
1.中国人的因果关系分析,实际上是有特色的。这个特色和传统的西方心理学的了解是不一样的。
2.中国人对相关关系的判断也和传统西方心理学的研究是不一样的。
3.中国人对矛盾心理学的判断,跟传统的西方心理学的了解也不太一样。
4.中国人的责任判断,这个人是不是该负责任、该负多少责任,这个人应不应该受到惩罚,这个人应不应该受到奖励,中国人的责任判断也和传统的西方心理学的了解是不一样的。中国人的感知和传统西方心理学也是不一样的。
另外,中国人的经济角色有中国人自己的特色。这是我们过去十年以来所做工作的一个简单总结。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你可以了解一下用传统科学的方法研究文化有一些什么特色。关于这个,你们可以看出来。第二,这些特色对了解中国人的心理,特别是中国人的认知特性,到底有些什么有利的作用和不利的作用。
中国文化对中国人因果关系分析的影响
第一,中国文化对中国人因果关系分析的影响。这是我们过去十年来已经发表的一些文章,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看一看。这个研究的起因,其实是一个个人的悲剧,不是我个人的悲剧,实际上是中国人都知道的一个悲剧。
1991年,我正好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做访问学者,刚刚准备读心理学博士。在国内可以当教师,确实没学什么心理学,不敢误人子弟,应该好好学点心理学。第一年正好要读研究生院。在1991年11月份,美国出了一个大事情,这个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叫卢刚,他在美国的艾德华大学读书,是物理系的高材生,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开枪把自己的教授打死了,同时打死的还有教授的同事;还不够,他把一个中国同学,同样是在艾德华大学读书的中国物理系的同学打死了;然后他提着枪跨过艾德华冬天的雪地,闯到了艾德华大学校长办公楼,满处找校长,没有找到校长,把副校长给打死了,最后把自己也给打死了。
这个事情轰动全美,大家主要关心的问题是为什么,为什么一个优秀的中国高材生在美国犯下这么大的罪行?他为什么要杀人?这个问题在心理学里是很有意义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在,亡.、理学上,我们把这个叫做归因。归因是什么东西?归因就是说人是怎么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因果分析。彭教授为什么来这儿演讲?你为什么来听这堂课,这也是一个归因的研究。这都是心理学研究的课题。所以说,这个研究有很多心理学方面的意义。
这个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为什么触动很大?因为我认识卢刚。我给大家说过,我和我太太谈恋爱,这在北大是普遍的现象。卢刚当时也想在北大谈恋爱,因为他已经考上美国的博士,觉得解决个人问题很重要,在北大的时候就想找女同学谈恋爱。我们都知道,北大漂亮的女同学基本在两个系里,当然别的系里也有很多漂亮的姑娘,一个是心理学系,女生比较多;另外一个是外语系,女生也比较多。他决定到心理学系去发展关系。结果他和我太太同宿舍的室友谈恋爱,但是没有谈成,最后分手了。
我和太太谈这个问题的时候,想到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他当年结了婚,他也许就不会走到这一步。我们觉得很有道理。因为他是很优秀、很聪明的人,他要结了婚就不会走到这一步。第二天我就跟美国的同事谈这个问题,他们都说,你知不知道这个问题?我说都知道。美国同事听到这个故事以后,第一个反应是,我真为你太太的同学高兴。我说为什么为我太太的同学高兴?他们说,如果她要跟卢刚结婚,她可能会被卢刚杀死。这是很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很有趣?在心理学上叫反事实推理。反事实推理是什么意思?就是用跟事实相反的前提进行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