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地理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30084100000071

第71章 森林(4)

中国人民利用竹材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史前时期。河南安阳小屯殷墟中的出土文物,就有竹鼠遗迹;甲骨文中有“箙”、“第”、“簋”等带竹首的文字。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发现的距今六七千年的原始社会遗址中,也有竹制物品出土。中国人民在历史上使用竹子范围之广,正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所描述的那样:“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爨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随着社会文明向前发展,人们应用竹子的范围更广,竹制品的花样更加丰富多彩。浙江东阳、福建泉州、上海嘉定、四川自贡和湖北蒲圻等地的竹编工艺品,如竹篮、果盒、门帘、屏风、条幅、竹人、竹马、扇子、文具盒等等,精巧雅致,美妙超群,誉满中外,畅销世界各大洲。

3.经济林木异常丰富

中国森林资源中的再一个特点是,经济林资源非常丰富。在全部经济林中,有大量木本粮油林、果木林、特用经济林和其他经济林。而每一类经济林中,又有许多树种,每一树种,又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品种。如大枣、油茶、板栗、核桃、荔枝等都是这样。中国的经济林分布最广,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凡是有森林分布的地方,几乎都生长有各种各样的经济林,它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木本粮油林,资源多,分布广,产量大,经济价值高,自古以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特殊地位。这类经济林,主要树种有:板栗、大枣、柿子、核桃、油茶、文冠果、毛株、油棕、椰子、油橄榄、巴旦杏、油渣果、腰果、香榧、山杏、橡子树,等等。

中国的果木林种类繁多,具有代表性的有:苹果、桃、梨、李子、梅子、葡萄、柑桔、广柑、橙子、柚子、香蕉、荔枝、龙眼、槟榔、菠萝、杏,等等。

中国的特用经济林,不仅种类多,且有很多属于中国特产。在众多的特用经济林中,主要树种有:漆树、白蜡、油桐、乌桕、橡胶、栓皮栎、杜仲、茶树、桑树、花椒、八角、肉桂,黑荆树、枸杞、黄楝树,等等。

中国森林的地带性分布

森林的形成,同当地及其周围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地域广大,自北而南分属于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五大气候带。气温由北而南逐渐升高;降水量则由南往北递减。高山、高原、丘陵,盆地等都有大面积分布,这种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对中国森林的形成和分布起着制约的作用。

在上述气候带及各种不同地形的长期作用下,中国各地区森林的分布很不相同,具有明显的地带性。从水平地带分布来看,由北到南,有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和雨林。

从垂直分布来看,在纬度越低,气温越高,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的气候规律作用下,上述各水平地带的森林类型,都在纬度较低的水平地带内按垂直带谱出现,而且是纬度越高,在垂直带内出现的下限则越低。例如,东北的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水平位置都属于温带,典型的地带性森林为温带针叶(以红松为代表)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但在本地带山地的上部广泛分布有以落叶松和云杉、冷杉为代表的寒温带针叶林。小兴安岭在长白山以北,纬度较长白山高,落叶松林分布的下限为海拔700米,在长白山下限则为1100米。又如,秦岭山地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地带,南坡海拔1200米以下为北亚热带森林和含有亚热带成分的森林。在此以上和北坡的下部,则分布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暖温带地区广泛分布的油松、华山松、铁杉等温带针叶林。而在秦岭山地的上部也分布有以落叶松、云杉、冷杉为主的寒温带针叶林,直至森林分布的上限。再如,西南高山峡谷地区的高山和台湾山地北部,其水平位置属于亚热带,典型的地带性森林是以常绿阔叶林为特征的亚热带森林。但是,由于纬度低、山体高。因而又分布着属于北方地区各水平地带的森林:下中部为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在海拔2000米以上为暖温带与温带针叶林;3000米以上为寒温带针叶林,云南西双版纳,海南岛和台湾山地南部,下部是雨林、季雨林,上部则为其他热带森林和亚热带森林。台湾因山体高,再往上还分布有喜温凉的针叶林和寒温带针叶林。

中国森林的分布情况虽然错综复杂,但都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以下我们按水平地带森林的分布状况加以介绍。

(一)寒温带针叶林

按水平地带分布的寒温带针叶林,仅限于中国东北地区的最北端,其范围包括黑龙江以南,洮儿河以北,呼伦贝尔草原和额尔古纳河以东,小兴安岭和松嫩平原以西的地区。总面积为2755万公顷,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29%。本地带内森林面积为1466万多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36%,森林总蓄积量为137亿立方米。

从自然条件上看,本地带以山地为主,由大兴安岭及其支脉伊勒呼里山组成,平均海拔高1000米,山体浑圆,东陡西缓。山间有宽阔的平坦谷地,河流密布。气候寒冷潮湿,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年平均气温仅-4~-6℃,年降水量400~500毫米。本区牙克石以北有永冻层分布,一般厚度2~5米,形成大片沼泽、洼地。土壤以棕色针叶林土和暗棕色森林土为主,以及灰色森林土、黑土、黑钙土,非地带性土壤有草甸土、沼泽土和沙土等。

本地带森林植被系西伯利亚寒温性针叶林向南延伸部分。森林树种以耐寒冷的兴安落叶松占优势,往往形成坡连岭接、波浪起伏的大面积纯林,其次为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的伴生树种为白桦、黑桦、山杨、蒙古栎等。在海拔1200米以上常见偃松灌丛。林下灌木主要有杜鹃、杜香、越桔、岩高兰;草本植物有少量苔草、红花鹿蹄草等。

本地带东南边缘为阔叶林带,以蒙古栎、黑桦占优势。林下灌木有胡枝子、绣线菊。林缘低地主要是大黄柳、小叶樟等树种。本地带西侧无连续的阔叶林区。树种以白桦、山杨阔叶林为主,呈岛状分布。在大兴安岭西坡森林草原的沙地上断续分布着樟子松疏林。本地带内其他地区均属阔叶混交林过渡带,落叶松、白桦、蒙古栎相间混生。

本地带牙克石-加格达奇一线以北,兴安落叶松成水平带分布,可以从河谷海拔300米一直到山脊;往南则成垂直带分布,一般从海拔700~800米起,分布到1300米以上,越往南,它的分布越高。以蒙古栎、白桦、山杨为主的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北部分布于海拔300~600米;南部分布于600~1000米。蒙古栎对生境条件适应范围比较广,除多年连续冻土区外,各地都能生长成林。

兴安落叶松林破坏后,往往首先长起以白桦、山杨,黑桦等树种为主的阔叶林。目前,本地带这类林子约占林地总面积的25%,其中以白桦林为最多,常形成纯林或以它为优势的混交林。

(二)温带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这一地带为中国现有森林中唯一有红松林分布的地带,其范围东北起自黑龙江,西南至辽东半岛,东与俄罗斯、朝鲜的同地带为邻,西为松辽平原,呈东北一西南走向。

这一地带有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两大林区,现有森林面积约为20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43%,森林总蓄积量为175亿立方米。

小兴安岭山势低缓,海拔一般不超过1000米,长白山林区一般海拔为800~1000米,其中,长自山主峰为1420米,因受季风的影响较大,本地带年平均气温已在0℃以上,南部地区可达6℃。全地带年降水量500~900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本地带的山地土壤主要为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森林土、山地棕色森林土和山地灰棕壤土等。

小兴安岭林区的森林,是以红松为主的温带针阔混交林,植物种类较为复杂,组成树种比较丰富。在大乔木树种中,针叶树有红松、冷杉、云杉、落叶松等;阔叶树有紫椴、枫桦、水曲柳、黄波罗、胡桃楸、春榆、色木、蒙古栎、白桦、山杨等。林下灌木有珍贵的药用植物刺五加,还有暴马子、毛榛子、溲疏、山梅花等。藤本植物有营养价值很高的狗枣子、山葡萄及重要的药用植物北五味子等。

在小兴安岭北坡,因气候接近寒温带,故有以兴安落叶松为主的寒温性树种分布。在局部地段兴安落叶松和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相间分布。在黑龙江流域的沙质土壤阶地上,还有少量呈团块状的樟子松林分布。

以红松树种为主的针阔混交林破坏后,在坡麓或山腰缓坡,往往演变为次生落叶阔叶林,组成树种较复杂,主要树种有蒙古栎、黑桦、白桦、紫椴、黄波罗、水曲柳、色木、胡桃楸、山杨等。在林区外缘的低山丘陵或台地上,则形成以山杨、白桦、蒙古栎、大果榆、色木为主的次生林。在山间低洼谷地形成“黄花松甸子”。树种为长白落叶松(俗称黄花松)及白桦等。

本地带内的长白山林区植物种类繁多,仅维管束植物就有1900多种。常见的木本植物有150余种。森林是以红松为优势的针阔叶混交林,林分层次也比较复杂,有较发达的乔木层,下木层、草本层;藓苔层发育微弱,红松林的主要混生、伴生树种,在排水条件较差的红松林中,混生树种以云杉、冷杉为主。山坡下部湿润地段,则为春榆、黄波罗、水曲柳、胡桃楸及大青杨等阔叶树种。缓坡和斜坡的伴生树种则为椴树、枫桦、色木、青冈栎;在干燥的斜坡上有蒙古栎、辽东栎、檞栎等。

本区红松阔叶混交林类型有:北部完达山、张广才岭、老爷岭一带为红松、紫椴、枫桦针阔混交林;南部山地为红松、千斤榆为特征的针阔混交林,针叶树还有紫杉、赤松和朝鲜崖柏。伴生的阔叶树种,除有北部的树种外,还有花楷槭,青楷槭、刺楸等。

长白山中部地带具有明显的森林垂直分布带谱:海拔1800~2000米之间为岳桦林带,混生有少量长白落叶松;1100~1800米之间为暗针叶林,以云杉、冷杉占优势,有藓苔岳桦、云杉、冷杉林、藓苔红松、云杉、冷杉林等;1100米以下的玄武岩台地上则为阔叶-红松林。主要林型有灌木-阔叶红松林;蕨类-云冷杉红松林、陡坡红松纯林等。此外,还有非地带性的长白赤松林,长白落叶松林。

林下灌木层主要有耐荫性的毛榛、槭属,忍冬等;藤本植物有山葡萄、北五味子等;草本植物较多,主要有苔草等。

本林区森林破坏后,形成各种林型的次生林,最普遍的是萌生的蒙古栎林或由山杨、白桦等阳性先锋树种所形成的次生林。

(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本地带的森林,由于长时期遭受人为的破坏,现在是大片森林少、林相较差和质量较低的一个地带。其范围为东起辽两山地、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山地丘陵,西到青海东部,北界长城,南到秦岭和淮河以北山地丘陵。

本地带的东南部以低平原为主,西部以黄土高原丘陵为主,中部、北部以山地为主,重要山脉为燕山、太行山,伏牛山、秦岭以及沂蒙山、吕梁山、子午岭、六盘山等。山地海拔一般为1000~2000米,少数高峰近3000米。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夏秋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为4~14℃,年降水量400~900毫米,森林土壤一般为山地棕壤和栗钙土、灰钙土等,个别地方有沼泽土、高山草甸土和亚高山草甸土。

本地带水热资源比温带丰富,历史上到处都有茂密的森林分布。但因这一地带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农牧业发展最早,人口稠密,交通方便,长期无限制地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致使大好森林遭受毁灭性的毁坏。现在保存的森林面积有830多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只有8%。现有林分,除秦岭中段有较大面积的天然林外,其余绝大部分地区,只在偏远山地分布有面积大小不一的天然次生林。

本地带森林,总的来说属于暖温性落叶阔叶林。但由于各山地所处地理位置、历史条件不同,加之山地山体高度不一,形成的森林也不尽相同。在燕山-太行山区,原生类型的森林现在保存得极少,现有森林基本属于屡经破坏后恢复起来的天然次生林。由下而上,森林的垂直分布规律为:落叶阔叶林-温性针阔混交林-寒温性针叶林;再上为高山草甸,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海拔600~800米以下,愈往南分布界限愈高,主要阔叶树种为喜温耐旱的栎类,以及人工栽植的杨、柳、榆、国槐、臭椿、泡桐等,并有侧柏、桧柏、白皮松等针叶树。在落叶阔叶林以上到海拔1500~1600米左右,为温性针叶与落叶混交林,主要针叶树种有油松、华山松。海拔1600~2500米为寒温性针叶林,主要针叶树种有白杆、青杆、华北落叶松,冷杉等。并有白桦、蒙古栎、山杨等阔叶树种。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差异,森林分布的最高界限各地有很大差别,如北京西北部的小五台山,森林上限阴坡为海拔2500米,阳坡为2100米。北京东北部的雾灵山森林分布上限降到1900米。

本地带内的陇秦晋山地,是黄土高原中露头的土石山区,森林资源保存得较好。由于山麓为黄土高原,山体不甚高大,大部处在温性针叶林带,一部分为寒温性针叶林带。构成林分的优势树种,下部有喜温性的栎类和油松、华山松等;在海拔1600米以上则为寒温性针叶林,主要树种有白杆、青杆、华北落叶松以及杨、桦等。

(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本地带包括西南高山峡谷地区和整个亚热带地区。其范围东起东海沿岸及附近岛屿,西至青藏高原东侧,北至秦岭南坡、淮河干流及淮北灌溉总渠,南至福州、永春、永定接南岭山脉南麓、西江两岸和云南北部边境附近一线。总土地面积为19266万多公顷。现有森林总面积为5533万多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88%。森林总蓄积量约23亿立方米。

本地带由于地形复杂,水热条件优越,因此,所形成的森林类型也较为复杂。

1.西南高山峡谷多带谱森林

西南高山峡谷位于本地带西端的青藏高原东南部,沿嘉黎、巴青、治多、石渠、色达往北,绕青海省班玛北界。经甘肃迭部、宕昌一线为本地区的西北界和东北界,南面为国境。全区包括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部和南部、甘肃南端、青海东南端也有少部分地区属于这一范围。

本地区地貌十分复杂,全区到处是高山峡谷,河谷切割较深,山体嶙峋陡峭,相对高差达数千米以上。按照水平地带的位置,本地区处于亚热带地区,但因受青藏高原的影响,海洋季风成为本地区的水汽来源。东南部湿润多雨,又比较温暖。越往西北,气候的大陆性越强,气温逐渐降低,降水逐渐减少,呈现出从温暖湿润逐渐向寒冷干燥过渡的气候特征。例如,本区南部湿度较大,雨量比较丰富,亚东一带年降水量9366毫米。而东南端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降水量为2000~3000毫米;西北部年降水量仅为300~500毫米。

本地区土壤,主要为红壤、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和山地暗棕壤,森林线以上有高山草甸土,干热河谷有燥红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