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外智谋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30086100000049

第49章

1861年9月李秀成率领二十多万人马由江西进入浙江。大军所至,如入无人之境,很快打到杭州。

杭州是浙江巡抚王有龄的草粮圃和军械库。王有龄一方面加固城池,一方面飞调各地援军。从11月初,李秀成就对杭州实行包围。然而已得知城内准备充分,如果此时冒然进攻,必然会造成伤亡,于是采取围而不打之法。先“关”上门,切断杭州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切断敌人粮食供应。同时攻取杭州外围城市,使杭州城成为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孤岛。

李秀成对杭州“关门”,“围而不打”五十多天。杭州城内的精兵,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军心涣散。直到12月29日才下令攻城。此时太平军不仅人数上超过敌人,而且兵精粮足,士气旺盛,结果只用两天,就攻下杭州。

以少胜多

明朝末年,关外满族的势力日益强大,但总的力量对比仍然是满族处于相对的劣势。为了加强对满清的控制,明朝政府决定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努尔哈赤的战争,但明朝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腐败状况。

公元1619年(万历四十八年)刚即位明熹宗任命辽东经略杨镐为统帅,调集军马,征集粮草,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筹备时期。至公元1619年底,明军准备停当,决定兵分四路出击。四路的主将是:北路以原辽东总兵马林为主将,率领两万余人,从靖安堡出发,攻满清的首府赫图阿拉;西路以山海关总兵杜松为主将,率军两万余,由抚顺出关,从西进攻;南路以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统兵两万余,从鸦骨关出发,由南进攻;东路以总兵刘铤为主将,带兵一万余,从东进攻。明军全军共十万多人,对外号称四十七万,声势浩大。

努尔哈赤当时的情况是只有六万多军队,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然而,努尔哈赤曾多年与明军打仗,他凭多年的经验和所掌握的军事情报分析,明军人数虽比自己多,但因明军纪律涣散,军心不振,战斗力不强。尤其是在作战部署上,明军不是集中一路来攻城,而是分四路进军,兵力分散,犯了兵家之大忌,所以,只要制定正确的策略,打败明军并不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召集诸将商量破敌之策,努尔哈赤提出了“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正确的作战方针。他说:“明军虽然人多势众,但由于兵分四路,每一路的军队并不多。在这四路明军中,由抚顺而来的一支是他们的主力,我们只要打败了这一路敌军,其余各路就不难对付,甚至会不战自退。”因此,他决定只派少数军队阻滞明军的北、南、东三路,使他们不能迅速前进会合,而把绝大部分兵力集中起来,打击从西而来的明军主力,这样一来,满清军队对明军反而形成了六万人比三万人的明显的优势。

西路明军主将杜松并不是平庸的将领,曾经打过不少胜仗,也算智慧有方,然而,这次用兵,他却没有保持冷静的头脑,犯了轻敌的错误。为了抢首功,他没有等待与其他部队一起出发,不顾四路军的配合行动,而是自己提前出兵,径直向努尔哈赤政权的都城赫图阿拉以西的萨尔浒扑来。当时,努尔哈赤根据各方面的情况分析,断定明军会进攻萨尔浒以东的界凡城,因为界凡城是联系赫图阿拉和萨尔浒的枢纽,也是都城的外围屏障,因此他派兵构筑界凡城的防御工事,以防明军攻陷界凡城,一面在界凡一带集结,部署下伏兵,准备设伏。果然,杜松在到达萨尔浒之后,立即向界凡城进击。杜松此时再次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他留下两万人驻守,自领一万人向东进,攻取界凡,这样一来,兵力就更加分散。

而这正是努尔哈赤所求之不得的,努尔哈赤认为是上天对他的成全。当明军的一万多人进入努尔哈赤的伏击圈后,满洲八旗兵都觉得是天赐良机,他们以两倍于敌人的兵力突然杀出,人人鼓足勇气,志在必胜,明军片刻间就溃不成军,纷纷逃窜。明军主将杜松控制不住军队,结果陷入重围,最后被杀。满清军队乘胜进攻萨尔浒的明军,因主将已死,人数又悬殊,明军毫无斗志,结果明朝的西路军全军覆没。

在消灭了西路明军后,努尔哈赤乘胜率军北上,迎面打击马林的北路明军。此时,满清以得胜之师、优势之师、保卫家园之师来对付军心涣散的明军,其结果可想而知。两军在尚间崖、斐芬山展开战斗,结果明军大败,多数兵马被杀,主帅马林只身逃到开原。北路明军彻底失败。

努尔哈赤解决了这里两路明军,东路明军在刘铤的率领下才刚刚到达离赫图阿拉五六十里的地方,这实际上又给努尔哈赤创造了一个打胜仗的机会。努尔哈赤立即派自己的两个儿子代善和皇太极率部兼程向东南进发,沿途集结各路军队,集中了三万多兵力,埋伏在明军将要经过的山谷中。等刘铤的部队进入伏击圈,优势兵力的满族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四下冲出,把明军打得晕头转向,刘铤在混乱中被杀,东路明军也在顷刻间瓦解了。

这时,明军统帅杨镐才得知明军失败的状况,因军队损失了四分之三,已无法与满清军队对抗,只好急令南路主将李如柏撤退,满清军队没有追击,使这支明军没有被歼。

这次战役,仅用了五六天的时间,就彻底粉碎了十万明军的进攻,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明军四路出击,三路被歼,被杀的明军总兵官四人,道员、副总兵、参将、中军、千总、把总等官员三百一十二人,士兵阵亡四万七千八百多人,损失火器、枪炮两万一千余件,丢失马、骡、驼两万二千余匹。

这一仗使努尔哈赤军威远扬,力量和威望得到了空前的增强,尤其是对明朝由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进攻。从此,满明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后来满清入关和建立清朝政权奠定了基础。

其实,东晋时期的淝水之战也是一个以少胜多的典范,并且由于其中有许多名士的故事,还使这一战役平添了许多“诗意”。

公元383年(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8月,前秦皇帝苻坚亲率百万大军攻打偏安江南的东晋王朝,一时间,京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上下震惊。

苻坚于公元357年(晋穆帝升平元年)即位,称大秦天王。他是个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即位之初,励精图治,国力日见强大。几年以后,便稳定了关中局面,消灭了前燕政权,占据了北方的大片土地,于是对江南的东晋虎视耽耽。虽然不少谋臣认为,东晋有长江天险,人才济济,不易攻取,应该采取友好的策略,重点应该是防备鲜卑、羌、羯的作乱。但苻坚却骄横自大,说:“我们现在有这么多的军队,就是把马鞭子投入长江,也可使江水断流(投鞭断流)!晋朝有什么天险可以凭借呢?”于是在太元八年,到处征调兵马,聚集百万大军,部队连绵千余里,向南进发。

东晋朝廷任命谢安为征讨大都督。于是,谢安派他的弟弟谢石和侄子谢玄,率领八万人马去抵抗苻坚。

双方的力量相比是十分悬殊的,将领们都心神不安。谢玄去向谢安请示作战方略,谢安却只轻描淡写地说了句:“我自有安排。”便无下文了。

谢安是当时有名的名士,胸怀度量很大,谢玄问不出名堂,又不敢再多言,就又让别人去问。谢安仍不回答,而是让大家邀集亲朋好友一起到山间别墅去玩。在别墅中,他绝口不谈军务,却与谢玄以别墅为赌注下棋。实际上,他是以下棋来考较谢玄是否能够处变不惊。谢安的棋以前总下不过谢玄,这天因为谢玄忧惧战事,反而输给了谢安。谢安对他的外甥说:“我赢的这座别墅就送给你了。”

下完棋,又和大家在山间游玩,直到晚上,才回到府上。然后指授将帅,部署兵力,各自分头去迎敌。

东晋大将桓冲听说京城危急。写信给谢安,表示要派三千精兵援助京师。谢安对来使说:“朝廷已作安排,兵力、武器都不缺,不劳桓公派兵,还是用在西边的防务上好。”桓冲听说后,对幕僚说:“谢安石(按:谢安,字安石)有宰相的度量,可惜不懂军事。现在大兵压境,却只顾谈笑游玩,还派了一些不经事的年轻人去督战,兵力又那么单薄、脆弱,国家的前途可想而知了。恐怕我们都要成为秦军的俘虏了!”

一月之后,由苻坚之弟苻融率领的先头部队一举攻陷寿春(今安徽省寿县),气势非常嚣张。他们以淮河作为屏障来遏制东来的晋军。谢石、谢玄等人畏惧秦军,不敢贸然前进。随后,苻坚亲自率领八千轻骑,日夜兼程赶来。他大概觉得东晋应该有自知之明,主动投降,就派他的尚书朱序去游说谢石,劝他们速速投降。朱序本是晋臣,早想归顺东晋,就暗中对谢石、谢玄说:“秦军不下百万,但是现在还未到齐。如果全到齐了,确实无法对付;所以宜在速战,如果把他们的先头部队打败了,晋军就会士气高涨,便能一鼓作气击溃秦军。”

谢石踌躇未决,谢玄等人很为赞同,辅国将军谢琰说:“机不可失,敌不可纵,不能犹豫!”谢石乃依从他们的意见,并嘱咐朱序作内应。

11月,谢玄派龙骧将军刘牢之率精兵五千,夜袭驻扎在洛涧的秦军,斩杀守将十人,士卒一万五千人。谢石、谢玄等人便乘胜率兵,水陆并进,直逼淝水。

苻坚得到洛涧战败的消息,登城遥望,见晋军的队列整齐,如潮水般汹涌而来,不禁大惊。再向东南边的八公山眺望,他把漫山遍野的草木都当做晋军的兵马,惊愕地说:“这样的劲敌,怎么说是弱国呢?”心里开始惧怕了,但已骑虎难下,便下令各军出寿春城,至淝水沿岸布兵,严阵以待。

谢玄见秦军布满对岸,无法渡河速战,就派使者对苻坚说:“你孤军深入,志在求战。但现在隔水为阵,使我军不能渡河,这是持久之计,哪里是要打仗啊!倘若贵军稍稍后退,让我们能渡过淝水和贵军决一雌雄,这不是很好的吗?”

秦军将领们说:“不能同意他们的要求。敌寡我众,不如把他们遏制在岸上,使他们不能渡河,这是万全之策。”苻坚求胜心切,反驳说:“我军远来,利在速战。可以允许他们渡河,我们稍稍后退,等他们渡河渡到一半的时候,我军迅即围杀,哪有不胜之理?”苻融赞同苻坚的决定,于是指挥部队后撤。

原先象铜墙铁壁似的矗立在淝水岸边的秦军,忽然接到后撤的命令,便掉头往后跑。许多人并不知道为什么后撤,只看见大家往后跑也跟着跑。这时晋军已一边渡河,一边用强弓射箭。身在秦军中的朱序突然一声大喊:“秦军败了!快逃啊!快逃啊!”吓得不明真相的士兵,真以为大家是因为战败而向后跑。于是都跟着乱嚷嚷:“快逃命啊!快逃命啊!”向后狂奔起来。苻融等人想拦也拦不住,反被人群冲倒在地,晋军赶来,杀伤无数。

苻融被杀死。于是,秦军大乱,全线崩溃。逃跑的人自相践踏,踩死了不知多少,尸体遍野,甚至堵塞了河流。逃跑的秦军一路不敢停留,听见风声鹤唳,也以为是晋军追来了。

苻坚本人身中流箭,单枪匹马逃到了淮河以北。晋军在这次战役中收复了大批失地。

谢石、谢玄派人把淝水大捷的喜讯急报谢安。谢安正在府上同人下棋,看过捷报之后,便放在案几上,脸上没有一点喜悦的神色,接着下棋如故。客人问他什么事?他才慢慢回答:“孩子们已把敌寇打败了(小儿辈大破敌)。”客人起身祝贺,谢安仍无喜色,邀请客人把棋下完。等下完棋,客人走了,谢安走进里屋,过门槛的时候,因为心里太高兴,不小心把木屐的齿折断了,但他全然不觉。

裙带关系

公元1643年(清崇德八年),清朝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皇太极病重,他自建立清朝以来,可谓发扬光大了努尔哈赤的事业,对内改革政治,对外开疆拓土,使满清呈现出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但年仅52岁,便一病不起。他深深地知道,满清的基业还不稳固。

在外部,明朝依然十分强大;在内部,皇太子虽然早已册立,但诸王之间仍然争权夺利,互相倾轧。因此,在安排后事方面,皇太极十分重视。

太子的母亲吉特氏(吉特氏全称博尔吉特氏,属蒙古科尔沁部,父名塞桑,其姑是皇太极的正宫皇后,即孝端皇后。吉特氏在其子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亦即皇太极的皇后。死后谥为孝庄仁宣诚献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一般称为庄妃或孝庄皇后)是皇太极的宠妃,史称庄妃。庄妃长得十分美丽,而且精明强干,很有见识,皇太极在许多方面都得助于她,因而在安排后事上对她甚为依重。皇太极在自己不起之时,叫来了庄妃,握着她的手气喘吁吁地说:“我今年52岁,即使死了,也不为夭亡,只恨未得统一中原,不能与爱妃共享天下,不免遗恨。我死之后,福临可以即位,但他年幼无知,不能亲理政事,只好由诸亲王摄政了。”于是,皇太极把几个亲王叫到病床之前。

皇太极把济尔哈朗和多尔衮找来,对他二人说:“我已病入膏肓,就要与二王诀别了,所担心的是皇太子福临刚刚6岁,不能理政,一旦即位,还望二王能顾念本族血亲,好好辅佐他。”济尔哈朗和多尔衮听了,连忙跪在地下,对天发誓道:“如背圣谕,皇天不容。”皇太极又指着济尔哈朗说:“他们母子二人,全仗二王,二王不得食言。”就这样,皇太极“托孤”于济尔哈朗和多尔衮二亲王。

公元1643年(清崇德十年)9月20日,皇太极病死于沈阳清宁宫。虽然皇太极临终前已有了安排,但围绕皇位继承问题还是闹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少数少壮派贝勒想立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因为豪格年龄较大,在青年贝勒中有一定的影响;代善之孙阿达礼(多尔衮之侄)和其叔硕托亲王想立多尔衮,按当时的情况来看,多尔衮一派力量较为强大一些,尤其是多尔衮本人,既军权在握,又骁勇善战,在军队中颇有威望,性格也刚毅果断,所以才有一些人想拥立他。

但多尔衮考虑到自己若登皇位怕会引起内乱,尤其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一派的力量更是难以制伏,所以,他还是决定立福临为帝。

其实多尔衮立福临为帝的用心大家是看得很清楚的,福临年仅6岁,即位后必然由多尔衮摄政。多尔衮就会一步步地剪除异己,控制局面,在适当的时机再登皇位,因此,一些亲王不愿意同多尔衮合作,阿济格就称病不出,撒手不管。

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稳住人心。于是,他以谋逆罪杀了要拥立自己的阿达礼,以证明自己并不想篡位。他这一举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收拢人心的作用,阿济格也出来视事了,表面上的局势又稳定了下来。

福临即位,是为顺治皇帝。嫡母和生母吉特氏俱被尊为皇太后。多尔衮摄政,被尊为皇父。

庄妃心里也十分明白,孤儿寡母秉政,若无人尽心辅佐,必然权位不保,所以对多尔衮就加意笼络。在顺治即位后不久,多尔衮亲自告发并主持审理了阿达礼、硕托叔侄的谋逆案件,杀了阿达礼,并罪及其妻子,以表明自己的心迹,这使得庄妃极为感激,从此对多尔衮更加信赖。

多尔衮也可谓“兢兢业业”,凡事无论大小都一概禀告庄妃,庄妃也让多尔衮随便出入宫廷,便宜行事,不必事事奏告,也不必多避嫌疑。于是,多尔衮随意出入宫禁,有时甚至留宿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