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其人据说长得一表人才,十分精干挺拔,但却是一位好色之徒,庄妃也正值盛年,时间一久,便有了苟且之事,宫廷内外便有了一些闲言碎语,连顾命大臣济尔哈朗也说三道四。多尔衮知道以后,告诉了庄妃,让她拟了一道圣旨,派济尔哈朗前去攻打山海关,把他远远地支派了出去。
庄妃是个十分精明的人,关于她和多尔衮的苟且之事,到底是出于多尔衮的逼迫,还是庄妃自愿趋献,或是二者皆有,已无法用史实来证明。其实,这种事,就是放在今天,也难以说清。不过,有一点是很清楚,多尔衮嗜色如命,庄妃既年轻美丽,又聪慧能干,多尔衮想渔猎其色,恐怕是可想而知的事。多尔衮的好色无耻,还可以用另一件事来证明。
一次,多尔衮在庄妃那里见到了一位十分美丽的妇人,与庄妃之美不相上下,十分眼馋。回去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皇太极的长子、肃王豪格的福晋。从此,多尔衮又迷上了这位福晋,后来终使肃王豪格死于狱中,多尔衮把豪格的福晋纳为自己的妃子。但不久又生厌弃,迷上了朝鲜的两位公主,把豪格的福晋冷落在一边,任她撒泼使性,只是避居不理。从这件事看来,多尔衮对庄妃主动发起进攻,应当是可以想见的。
在这种情形之下,庄妃的态度如何呢?以庄妃之精明,她不会不考虑到苟且之事对她的身分地位尤其是声誉所带来的影响。但如果拒绝了多尔衮,恐怕带来的问题就更大了。庄妃十分清楚,多尔衮不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其好色如命更是他性格上的极大缺陷,如果施以温柔之计,也许会很容易地笼住其心,利用他去控制住权力,顺治的皇位和自己的太后之位就会较为稳固,而且会一天天地稳固起来。也许庄妃就是出于这种考虑,才同多尔衮有了“和亲”之举。
当然,以庄妃之盛年,以多尔衮之仪表和热情,也并非没有因此而苟且的可能,但总的看来,这只是一个次要的原因或根本就不是原因。在中国历史上,女皇武则天和其女儿太平公主以及其他许多的皇后公主曾经多养面首,但基本上没有与权臣发生什么情感纠葛,根本原因就在于她们的权力已很稳固,不需要再施“美人计”来稳住统治地位了。她们甚至要远远地躲开权臣,以免自己的私生活以及其他什么秘密为权臣所窃、被他们拿到把柄来攻击自己。
由此可见,庄妃与多尔衮的关系,其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出于维护权力的需要。
多尔衮在后来的日子里建立了赫赫的军功,尤其在招降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击败李自成的军队上更显突出。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陷了北京城后,没收了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家产,也抢走了他的爱妾陈圆圆。吴三桂知道后,十分愤怒,拒不投降李自成。大诗人吴梅村在《圆圆曲》中写道:“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跑到多尔衮的军中,剪发宣誓,正式做了满清军队的马前卒。这时,李自成的军队也来到山海关前的一片石,列阵于山、海之间,准备与吴三桂决战,多尔衮让吴三桂打头阵,自己立马观看。吴三桂亲自上阵,与李自成的军队打了十多个回合,被裹在了军中。正在这时,一阵狂风忽起,多尔衮眼见吴三桂要失败,便催动数万铁骑从两侧冲来。李自成大惊,他根本没有想到满清军队会参战,慌了手脚,走下指挥台,先行撤退。李自成的军队大败,在吴三桂的指引下,满清军队正式入关,定都北京。顺治是满族人入关以后的第一个皇帝。
入关以后,多尔衮的权力更大了。在攻打农民起义军和消灭明朝留下来的各股势力的反复征战中,多尔衮也显示了很强的指挥能力。他调兵遣将,攻下明朝的一个个城池,队伍逐渐向南推进。这时,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已死在狱中,多尔衮就成天与豪格的福晋朝欢暮聚,鬼混在一起。豪格的福晋虽是他的侄媳,多尔衮却思想解放得很,一点也不顾忌,一时间舆论大哗。
这一时期,努尔哈赤的几个有兵权的儿子相继病死或战死,孝端皇太后也驾崩了。平时,庄妃虽与孝端皇后同为皇太后,但毕竟名分上有差,一是正室,一是侧室,所以虽时有专权之举,还是多少有所顾忌。好在孝端皇太后并不过问朝政,庄妃也就放心了。孝端皇后一死,庄妃再无顾忌,便大胆地处理起政务来。就在这时,多尔衮那边的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原来,多尔衮的元配妻子听说多尔衮与侄媳鬼混,就经常与多尔衮吵闹,多尔衮一如既往,无丝毫的改悔,元配极为气愤,日久生疾,竟得了气鼓病,不久就死了。多尔衮办完了丧事,竟明目张胆地娶了豪格的福晋,做起正式夫人来了。庄妃知道,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自己同多尔衮的关系可难得保住,于是当机立断,派小太监把多尔衮请来,与他密谈了半日。回去以后,多尔衮忙找范文程等极为老成持重而又大有学问的老臣来商量,他们耳语了半天,只见多尔衮面上有红羞之色,范文程则眉头皱了几皱,但最后还是范文程大有主意,向多尔衮献了一计,多尔衮大喜,忙拜托他们几个人办理。
范文程等人给顺治帝上了一道奏章,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奇怪的一道奏章了,其内容是要皇上嫁母的。大概内容如下:皇父(多尔衮)刚刚死了老婆,而皇太后又独居寡偶,秋宫寂寂,这不合我们皇上以孝治天下的办法。根据我们这些愚陋的臣下的见解,应该请皇父皇母,到一个宫室里居住,以尽皇上的孝敬之道。
这千古一绝的奏章一上,立即交由内阁讨论,大家都知道多尔衮势大,皇太后又同意,哪个还敢反对,于是大家都随声附和,连连说好。
公元1649年(顺治六年)冬,顺治10岁,颁下了一道嫁母圣旨:
我在很幼小的时候即位为皇帝,安抚占有了中原以及南北地区。皇宫之内,靠的是皇太后的教育,皇宫之外靠的是皇父摄政王的扶持,得以承继了先人的事业,没有中途坠落。如今,皇父和皇太后独居无偶,寂寂寡欢,皇父又刚刚死了老婆,我觉得极为歉疚。诸王以及大臣们一致强烈呼吁,认为父母不宜分居,应该住在一起,我也好定时前去拜望。我想来想去,觉得十分合意。兹定于×年×月×日,恭行皇父皇母大婚典礼,谨请他们合宫同居。希望礼部要尽职尽力,不要辜负了我们孝道治天下的意图。此致!
朝廷内外忙了好多天,大婚之时,朝臣全往拜贺,十分热闹,倒像满清入关以来的第一大壮举。
庄妃与多尔衮结婚之后,倒也恩爱,但多尔衮还忘不了那位侄媳,不免偷寒送暖。经庄妃盘问,多尔衮据实相告。奇怪的是,庄妃居然让多尔衮把豪格的福晋立为侧福晋,庄妃之贤德,令人感动。
后来多尔衮宠爱朝鲜的两位公主,经常出外打猎,让两位朝鲜公主陪伴,很长时间不回宫廷。侧福晋备受冷落,多有吵骂,多尔衮生就的喜新厌旧的脾气,对她不再理会。至于对待庄妃,多尔衮一则敷衍,一则命令宫中的太监使女紧密封锁消息,不让庄妃知道。
不久,多尔衮因纵欲过度,在喀喇城围猎时,得了喀血症,不久身亡。
多尔衮死后,平时怨恨他的大臣就趁机上书攻击多尔衮,起初庄妃还从中调护,后来大臣得知顺治帝隐恨多尔衮,便放胆揭发,把多尔衮宠爱两位朝鲜公主的事告知了庄妃。庄妃大怒,才知道多尔衮时常出猎,原是为此。于是发狠说:“如此看来,他死得迟了。”
至此,许多大臣罗列了多尔衮的罪状:收受贿赂,逼死豪格,引诱侄媳,私制御服,私藏御用珠宝等。顺治下诏,诛除多尔衮的党羽,追夺多尔衮家属所得的封典。
顺治就是在这样一位母亲的庇护下坐稳了皇位,长大成人,也是在这样一位叔父的权势之下战战兢兢地度过了少年时代。尽管在满族人看来叔娶其嫂并非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但顺治还是感到深受其辱。顺治以后的行为和他在25岁就不明不白地结束了生命(一说出家当了和尚)与他童年、少年时代的经历不无关系。
对于维持朝廷的稳定和顺治帝位的稳固,庄妃的做法不能说没有作用。她抓准了多尔衮的特点,自始至终把他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最后,多尔衮还是因纵欲过度而死亡,说明庄妃对多尔衮的认识极有眼光。以此法来制此人,可谓深得其道。多尔衮死后,顺治已长大,权力也不再集中在某个大臣手中,清朝的统治集团就稳固了。多尔衮始终没有篡权,这也是清朝能够统一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坑杀赵军
战国时期,在赵长平之战中,秦将白起针对赵括只会纸上谈兵的弱点,先在秦长壁构成口袋阵地,把赵军诱出营垒,至秦长壁。
此时,秦军以二万五千奇兵突然出现在赵军出击部队的后方,截断出击部队与营垒的联系。
同时,另派五千骑兵迅速插到赵军的营垒之间,从而把赵军出击部队和守营垒的部队分割包围起来,尔后,白起又令早已准备好的轻装部队连续突击赵军,以压缩包围圈。赵军数战不利,转攻为守。
这时秦军又采取“围而不打”的方针,迫使赵军在内无粮食、外无救援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解甲投降。四十万赵军就这样被白起俘获坑杀。
希特勒的野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特勒企图吞并欧洲,称霸世界,建立一个“大德意志帝国”,但又担心欧洲诸国联合起来群起而攻之。于是,在他的一系列政治外交伪装中,充分利用了西方盟国的绥靖主义政策,实行远交近攻。
1939年8月31日,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提出了关于召开德、意、法、英四国代表会议的建议。9月2日,意大利外长齐亚诺作为特使,就召开四国代表会议的条件问题专程来到了巴黎。
当时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积极推行反苏、反共政策,拼命要把德国这股祸水推向苏联,因而热衷于对德国搞“绥靖”政策。与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德国的希特勒签订了反苏、反共的“慕尼黑协定”。
苏联曾想联合英、法共同对付德国,但被英、法拒绝了。苏联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希特勒了解西方盟国和苏联再也不会援助波兰,便在远交政策的庇护下,大胆地首先向东灭亡了邻国捷克、波兰,后向西北攻陷了丹麦、挪威,再向西南灭亡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并绕道阿登山脉攻入法国,直趋英吉利海峡……
甘罗12岁当丞相
秦国的甘罗12岁当丞相,在我国几乎是妇孺皆知的,在古今中外的政治史上也是罕见的。这里,就来讲一个甘罗12岁的真实故事吧!
这一年,秦王打算派一个叫张唐的大臣出使燕国和吴国,制造两国之间的猜疑和矛盾,迫使他们各自和秦国联合,以便逐渐统一六国。可是张唐心里害怕,因为他曾经替秦昭王攻打赵国,赵国君臣曾扬言,谁如果抓住张唐,就赏赐给谁一百里的土地。张唐顾虑重重,不肯领命。正在这时,大殿里传出一个少年的声音:“大王,让我出使赵国,一定能完成使命!”
秦王和文武大臣一看,原来是满脸稚气的小甘罗。他们感到有些好笑。秦王说:“你小小年纪,怎能和使臣到别的国家去呢?”
甘罗不服气地说:“大王没听说项橐7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我今年12岁了,让我试试看,先别不放心!”
说得理直气壮,充满豪情,秦王大有好感,又试探地问:“出使赵国,见了赵王你说些什么?”
“使臣出国,重任在身。答辩应酬要做到随机应变,不辱使命,哪能预先定好了说什么呢?”
甘罗的回答,使秦王和大臣们感到惊异,暗暗佩服他的勇气和见识。其实,甘罗能出言不凡,与他从小受的教育是有关的。甘罗是甘茂的孙子,甘茂是个政治家,曾在秦国做过丞相,甘罗从小生活在爷爷身边,观察思索,耳濡目染,也就具备了政治家的气质。
秦王又问了一些别的情况,甘罗对答如流。秦王当即任命甘罗为使臣,让他带上十辆马车,一百个人,到赵国去了。
赵王听说秦国使臣来访,赶忙出城迎接。一看这位使臣竟是一个黄发垂髻的孩子,心中很是不悦。但出于礼节,还是接待了他。
甘罗问燕王:“燕太子丹到秦国去做人质的事您听说了吗?”
“听说了。”赵王说。
“秦国要派人到燕国去做国相的事您听说了吗?”
“也听说了。”
“燕王把太子送到秦国做人质,这表明燕国信任秦国;秦国又要派人到燕国做国相,这表明秦国信任燕国。秦国和燕国互相信任,联合起来,赵国就很危险。”甘罗故意停了停,看看赵王沉默不语,面带惧色,又用和缓的口气说,“不过,事情还可补救。秦燕联合,没有其他特殊的要求,只不过想扩大一些河间的地方。如果大王肯将这几座城池让给秦国,秦国马上就会和赵国友好,共同对付燕国,夺得比河间几座城池更多的地方。”
赵王觉得甘罗的主意不错,当即答应了甘罗的要求,把五座城池割让给秦国。后来赵国果然从燕国夺得了三十座城池。
甘罗圆满完成了外交使命。秦王赞赏他的聪明才智,不顾一些大臣的阻挠,果断地把12岁的甘罗封为上卿。
范睢用计
魏人范睢因为受迫害,逃亡到秦国。秦昭王问他富国强兵之计。范睢说:“秦国土地广大,兵马众多,统一天下,应该是不用费多大气力的。但是您的主帅和大王您,都有失策的地方。”秦王感到范睢说得有理,就请范睢指出他的过错。
范睢说:“您越过韩国、魏国去攻打齐国,这就是失策。齐昭王舍近求远攻打楚国,结果一寸土地也没有得到。不是不想得到土地,而是形势不允许他得到。诸侯国见齐国战线拉得很长,因为攻打楚国,部队累得疲惫不堪,就联兵攻齐,使齐国几乎灭亡。齐国攻打楚国,实质是养肥了韩国和魏国。所以大王您应该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得一寸土地就是一寸,得一尺土地就是一尺。大王一定要抓住韩国和魏国,因为此二国是天下的枢纽,是物产最丰富的地方。再用您的威信去影响楚国和赵国。楚国和赵国归附后,齐国就一定害怕。韩国和魏国就会成为秦国的俘虏。”秦王听后,连连点头。
公元前286年,秦国用范睢远交近攻的办法攻打魏国,取得初步胜利。此计谋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张相国离间六国
战国后期,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对秦国形成了“合纵抗秦”的局面。
一日,秦惠王召来相国张仪,商议破敌之计。
张仪说:“大王欲为群王之首。统领齐、楚等六国?可用远交而近攻之策。”
秦惠王大喜,说:“那朕就命你使用此计将合纵抗秦之势瓦解。”
公元前328年,张仪与齐、楚两国的相国进行了会处。会见时,张仪向两国的相国赠送了大量的金银美女,还娓娓陈述秦国与齐、楚二国结交的好处。至使齐、楚二国脱离了六国纵约,与秦国合好,孤立了韩、魏。
几年后,魏、韩、赵、燕四国联合齐、楚,讨伐秦国,而实际上参战的只有燕、韩、赵、魏。因此,四国军队在秦国的要隘函谷关遭到秦军的猛烈反击,大败而退。
第二年,秦惠王召集将领,共商伐韩之事,秦惠王说:“我们刚刚将六国纵军打败,可趁韩国未兴之时,起兵伐之。”
随即,秦国兴兵伐韩,将韩军大败于修鱼。战后,秦惠王将俘虏的8万韩军士兵全部杀死,使各国为之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