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文学知识
30096700000017

第17章 中外文学名著(2)

6.《左传》:曲直兼备,委婉详尽

《左传》亦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汉以前人们认为《左传》是春秋时左丘明所撰,唐以后不少学者则认为是战国初期无名氏据各国史料编撰而成。全书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悼公四年(前464年),采用编年体。作者运用曲直兼备、严谨多变的笔触,写出了春秋时代诸侯各国争霸兼并的历史风貌。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记述了人民的灾难,是一部史料丰富的历史书,又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

《左传》在艺术上有着突出成就。它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善于运用语言、行动和其他细节刻划历史人物。如知已知彼、以弱胜强的曹刿,机智勇敢、善于利用矛盾、巧于外交辞令的烛之武,伪善阴险的郑庄公,利令智昏的秦伯等都塑造得栩栩如生。《左传》的作者善于描述复杂历史事件,更精于战争描写。文中将军事与政治结合起来阐述,渲染战争气氛有条不紊,描写战争场面有声有色。

《秦晋之战》《曹刿论战》等都是这方面的名篇。在语言上,它生动活泼,富有辞令美。

《左传》反映的思想内容也很丰富。如以“爱民”为内容的民本思想(《曹刿论战》、《师旷论卫人出其君》);以反抗强暴为内容的爱国思想(《弦高犒师全郑》、《幼童汪锜执干戈以卫社稷》);对统治者自私、残暴的揭露批判(《晋灵公不君》、《齐襄公与文姜私通》)。当然,传统的天命、礼教等思想观念在书中也时有流露。

《左传》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长于记事,叙事委婉详尽,情节富于戏剧性和故事性;语言生动活泼,简洁优美;人物形象生动,性格鲜明。尤善描写战事,如齐鲁长勺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秦晋觳之战等,均写得有声有色。《左传》为散文的叙事议论和小说、戏剧的题材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左传》和为《春秋》作传的《公羊传》、《谷梁传》,又合称《春秋三传》,但一般都认为它不仅仅解释《春秋》,而是一部自成体系的史书。《左传》的注本以西晋杜预作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较为通行。

7.《吕氏春秋》:杂揉百家,篇幅简短

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全书26卷,分8览、6论、12纪,共160篇,约20余万言。

《吕氏春秋》一书,由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故又名《吕览》。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也吸收了墨、法、名、阴阳、兵、农各家学说,班固说是“兼儒墨,合名法”。它之所以成为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有其社会根源和时代条件。当时处于战国末期,封建制国家陆续形成后,接着要求政治、思想上的统一。为了适应这种要求,法、儒、墨各家都提出自己学派的统一主张,杂家采取折中的方法,集各家之长,通过总结百家争鸣成果的方式,以达到结束思想界百家争鸣局面的目的,为秦王朝统一天下提供思想依据。

《吕氏春秋》一书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军事、教学、文艺、礼制、农桑、术数、养生、天文、历法各方面问题。由于调和各家学说,思想上比较混杂,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如书中孟冬纪之下编人的《节丧》、《安死》两篇,就把儒家的“孝亲”和墨家的“节丧”两种相反的观点调和在一起,不伦不类。但全书大体上还有一宗旨,即“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以忠义为品式,以公方为检格”(高诱《吕氏春秋注》)。

《吕氏春秋》由于容纳“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对先秦各家学说“兼而听之”,故全书保存了许多后来失传的古代思想资料和遗文佚事,成为一部史料总结,至今仍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吕氏春秋》的文笔也有一定特色。文章篇幅简短,组织严谨,语言生动,富于形象。每篇往往以议论发端,然后摆事实、引比喻作例证,最后回复到原来的立论,首尾一贯,条理分明,有较强的说服力,书中引用的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等,一直流传至今。

通行的注本,有汉高诱撰《吕氏春秋注》,还有近人许维通撰《吕氏春秋集释》。

8.《水经注》:山水游记,传神达意

《水经注》是一部地理书,也是一部散文著作。北魏郦道元著。郦道元(466或477~527),字善长,范阳涿鹿(今属河北)人。曾任冀州镇东府长史、东荆州刺史、河南尹、御史中丞。后为关右大使,为官素有严猛之称,为权豪惮恨,终被雍州刺史杀害。所撰《水经注》40卷,本是注释疏解《水经》的地理著作,但它繁征博引,结合作者的实地考察,记载了很多山川景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方言歌谣、风土人情,而且行文疏密有致、不拘一格,语言清丽简洁,因此也是一部别开生面的散文著作。其中的写景文字,如《巫峡》、《龙门》等历来传诵不绝,被推崇为中国山水游记文章之始。唐宋散文家的山水散文游记大都受到它的影响。

《水经注》的史学价值很高。全书引用大量资料,引书达四百种,其中不少已失传,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书中依水流经过记载了两岸的史迹沿革,城市建置,经济建设,政治军事活动,仅从古以来的大小战役,就不下三百次,是研究南北朝历史及古代史的重要资料。书中还记述了两岸的风土人情,民间歌谣、方言、传说,古碑石刻等,对民俗学、考古学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水经注》富有文学气息。全书有不少段短小精炼的游记小品,历来被文学史推为山水游记的首倡。书中还引用了许多魏晋人的诗赋和谢灵运的诗句,文采焕然,传神达意。特别是书中的写景部分,极富生命力。如《江水注》中关于三峡的描写,寥寥150字,既写了三峡的险奇,又描绘了四季景色的迭变。高猿长啸,巫峡萧森,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成为不朽的名篇。因此,《水经注》一直受到古今文学家的重视,它和裴松之的《三国志注》,李善的《文选注》,同被称为我国古代典籍中的三大名注。

《水经注》的注本,以清代金祖望的《校水经注》,赵一清的《水经注释》,戴震的《戴校水经注》三家最为著名。清末王先谦曾合校诸家成《合校水经注》,使用方便。

9.《洛阳伽蓝记》:骈散结合,浓丽秀逸

《洛阳伽蓝记》是一部佛教史书、也是一部散文著作,北魏杨街之撰。杨街之(生卒年不详),杨一作阳或羊,北平(今河北满城)人。曾任奉朝请、抚军府司马、秘书监、期城郡太守等。所撰《洛阳伽蓝记》,分城内及城东、南、西、北共五卷,主要内容是追叙北魏京师洛阳40年间佛教寺塔的兴废,记述了许多与此有关联的军政要事、传说故事及风俗习惯,在客观叙述过程中,暴露了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及侵渔百姓的罪恶。本书不仅具有史学价值,而且记叙宛转有致,文辞浓丽透逸,骈散结合,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本书善于用简短的文字叙述故事的人物,《法云寺》一节写善吹壮士歌的军乐家田僧超,他追随征西将军崔延伯作战,每次临阵“僧超为壮士声,甲胄之士,莫不踊跃,延伯单马入阵,旁若无人”。用语不多,颇能显示军乐的动人力量。书中建筑物也很精彩,如写永宁寺九级浮图,“金盘炫日,光照云表;宝铎含风,响出天外”。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此外,通过波斯国僧人达摩对州寺及浮图的赞叹,表现出这是当时“极佛界亦未有此”的伟大建筑。书中还记载了许多类似南朝志怪小说的宗教神怪故事。

这部著作在描写时采用骈体而在叙述时则用简洁通顺的散文,作者在写景和记载洛阳里巷风土人情时,常穿插小故事,显得生动形象。本书颇有文学价值,又有学术价值,还保存了有关资料。如其中所引《宋云家记》叙述宋云出使西行等处,为研究古代中外交通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这部著作文字简明清丽,善于描绘建筑物的神采,也善于用简短文字叙述故事,刻画人物,尽管骈偶成分偏多,写景也常有重复,但瑕不掩瑜,其艺术成就对后代游记,小品文的发展都曾产生影响。

10.《三吏》、《三别》:诗史杰作,深广浑厚

《三吏》、《三别》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唐肃宗乾元三年(759)春天,根据由洛阳到华州途中的所见所闻,经过艺术概括和提炼精心创作的一组既独自成章又互相关联的叙事诗篇,共有《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六首。它们形象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造成的深重社会灾难,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同情人民的深厚思想感情,是辉耀千古的现实主义杰作!

《三吏》、《三别》的时代背景都是安史之乱,唐王朝自相州兵败之后,为了补充兵力,抵抗安史叛军的进攻,便大肆征兵拉夫,《新安吏》就是以一种用同情和劝勉相交杂的笔触,描写新安(今河南新安县)一带壮丁已经抽光,连未成年的“中男”也被强征去当兵的情况,《石壕吏》用白描手法再现了县吏在石壕村(今河南陕县东)深夜抓兵的残暴:一家三个儿子都被征去打仗,其中两个已经战死,剩下的老汉闻声而逃,老婆婆也被抓走了。《潼关吏》则是描写士卒们紧张地筑城,官吏们对守关御敌颇有信心。诗人以三年前哥舒翰失败的教训。告诫守关将领要据险坚守,不要轻率出战。《新婚别》写一对贫苦的新婚夫妇,在婚后的第二天,丈夫被征赴前线。全诗是新娘子的泣别词,有血有泪地控诉了唐王朝大量征兵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垂老别》写一个“子孙阵亡尽”的老人被征从军,与老妻生离死别、互怜互慰的情景。《无家别》通过一个因溃败而逃归故乡的士兵的自述,描述丁战区洛阳一带田园荒芜、人迹断绝的景象、家中亲人都死于战乱,无人可以告别了。

《三吏》、《三别》作为一部形象而具体的“诗史”,它一方面深刻暴露了唐王朝在安史之乱中强行征兵拉夫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鞭挞了官吏不顾人民死活的残暴行径,同时也反映了人民对安史叛军的愤恨,对唐王朝平息安史叛乱所持的支持态度,因而使这组诗的思想内容达到空前深广、浑厚的历史高度。在艺术表现上,继承了古乐府的优良传统,思想倾向寓于典型情节和人物言行的真实描写中,所谓“‘三吏’夹带问答叙事,‘三别’纯托送者、行者之词”(浦起龙《读杜心解》)因而使作品更为含蓄、有力、感人至深,把古代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11.《长干行》:缠绵婉转,细腻深沉

《长干行》是唐代大诗人李刍的一首别具一格的叙事诗。李白作为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多以炽热喷薄的激情,奇丽惊人的想像,神奇莫测的笔触,构成一种“兴酣落笔摇王岳,诗成啸傲凌沧洲”的艺术魅力,如脍炙人口的名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但这首《长于行》,却以真切、委婉、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个天真,羞涩、执着于爱情的少妇形象,漠之令人深刻难忘,回昧不尽。

《长干行》采用倒叙的笔法,从女子“妾发初覆额”的童年时代写起,回顾了她与丈夫“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这种亲密无间的友情。接着用年龄序数法,一一交待了她的生活历程。新婚时的天真、羞怯:“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婚后的相亲相爱、幸福美满。“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但是,好景不常,她很快尝到了离别的痛苦。诗情在此顿起波澜,发生明显转折:“十六君远行,瞿塘滟灏堆。”丈夫因经商而出门远行,少妇也陷入对丈夫安危的深沉思念和忧虑中。“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通过节令和景物的变换,生动烘托了少妇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感情活动。夏天过去,秋天来临了,她一直在默默地盼望着,等待着丈夫的归来。看着双飞双舞的蝴蝶,心中翻腾着孤栖的苦味;想到时光在不停地流逝,又悄悄地为青春的消失而忧伤。她是在何等刻骨铭心的相思中煎熬呵!诗的最后说:“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朴实而又真切地写出了少妇对于会面的渴望,对于丈夫热烈的爱,写出了蕴蓄在心底的奔放的情感。至此,一个满怀着热烈、坚贞、专一的爱情的妇女形象,久久留在人们的心上。

《长干行》在艺术上也很完美,吸收了古乐府的种种长处,白描手法中间以恰到好处的夸张,少妇的情感活动刻画得丰富而又变化;整体风格缠绵婉转,具有柔和、流丽、深沉的美,在古代众多表现妇女生活的诗篇中,是引人注目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