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标准
生命的特征是什么
关于生命的起源和特征,即什么是生命的问题,中国古代文献有很多论述。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就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产物,“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与此同时,《管子》这部书更进一步指出:“人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关于人的生命形成,《庄子》认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人的形体一旦形成,就会呈现出人类生命活动特有的机能。这一机能,中医把它概括为形、精、气、神四个方面。古人也认识到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具有“新陈代谢”的机能,这种代谢过程,是靠升降出入的气化功能完成的。《内经》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这种升降出入,正是生物生命活动的特征。
现代医学认为,一切生命都具有共同的主要的特征,即遗传与代谢。按近代观点来看,生命的遗传与代谢表现在核酸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人体是由各种细胞组成的,细胞的数量惊人。以大脑为例,至少有一百四十亿个神经细胞。生命的基本特征,遗传与代谢,就在这一个个独立的小生命中进行。而它们的本质则表现在于核酸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体内的蛋白质分子,据估计不下十万余种。每一类生物都各有其一套特有的蛋白质,不同种类生物体内完全相同的蛋白质分子实属罕见,所以各类生物体的功能活动都表现得千差万别。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就因为组成人体的蛋白质与组成动物的蛋白质不同。动物之所以区别于植物,也是因为构成二者的蛋白质各异。生物既有共同的特性,却又彼此千差万别,原因就在于所有生物体都由同一类型的东西(蛋白质)构成;而这类蛋白质相互之间又是有所区别的。
代谢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它的全部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迄今已知的酶有一千余种,它们都是蛋白质。此外,对代谢起调节作用的许多激素,也是蛋白质或其衍生物。代谢过程的顺利完成,使得每一种生物都具有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过程,过程长短是由各类生物的进化程度、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以及适应环境能力而决定的。
生命的过程,可以说是生物个体不断建造修复与分解破坏两个过程的对立统一。外界的物质被生物个体有选择地吸收后,在体内同时进行建造修复活动和分解破坏活动。当建造修复作用超过分解破坏作用时,生物个体就可以生长、发育、繁殖;当分解破坏作用超过了建造修复作用时,机体就逐渐衰老,趋向死亡。死亡意味着机体已失去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起码条件——代谢停止。随着代谢的停止,生命也就宣告结束。
遗传是生物体有别于非生物的另一突出的生命特征。什么是遗传基因?蛋白质去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结合而形成的一类缀合蛋白质就是遗传基因。核酸包括核糖核酸(RNA)和去氧核糖核酸(DNA)两类。它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微生物细胞中。RNA在细胞质中的含量较多,占细胞总RNA的90%左右。它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98%以上),它是构成细胞核的主要成分。它与遗传信息的传递、翻版息息相关。正是这个神奇的物质,使各种生物得以传种接代,繁殖衍化。人类能世代相传,也靠的是遗传基因。通过对蛋白质的考察、研究,现在我们认识到“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方式”。它参与了生命的一切活动:构成细胞、代谢、运动(肌内收缩、血液循环、呼吸、消化、躯体运动)、运载、免疫、创伤遗传信息的控制以及细胞的通透性、记忆、识别等等。我们研究蛋白质不仅为了认识生命活动,还为了最终能够改造生命活动。
尽管生物都有着生命活动,但生命的长短对每个生物说来则是不一样的。“有生就有死”,这本是支配一切生物的自然规律。人类深入研究生命活动的奥秘,就是为了使生命适当延长。
生命的活力如何体现
祖国医学认为“真气”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抗病免疫健身延年益寿的主要动力。真气充足则身体健康,真气不足则身体衰弱,待真气消失,人的生命便会结束。
真气由先天精气和后天精气化生而来。先天元精化生,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后天精气来源于水谷和天气。《灵枢刺节真邪论》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人在生活过程中,元精之气不断消耗,尚须不断地给予补充。后天之精气是由口鼻摄取的氧气和养料(古称阳精阴精),随着血液循环到达机体各部,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热和能,为人体提供生命动力。
真气在人体的部位不同,表现出来的活力也不一样。明朝名医张景岳说:“气在阳即阳气,气在阴即阴气,在胃日胃气,在脾日气,在里日营气,在表日卫气,在上焦日宗气,在中焦日中气,在下焦日元阴元阳之气。”还有人管在经隧的气叫经气。可见真气的功用是多方面的。
真气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产生的,从胚胎初具到发育成长,由壮及老,所有生命活动,都以真气为根本动力。若能保持真气充足,生物就能身体健康,精神充沛。真气消耗而得不到补充,身体就要逐渐衰弱。真气消失,生命随之终结。
在生物界,不论是单细胞生物、动、植物还是人类,都有其自身发展的巨大生命力。古人对此有不少精辟论述。《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一百多年前在俄国瓦舒次库出版的《圣彼得堡大观》一书里,曾有这样一段记载:1755年在费登司基村,有一个农夫叫克雷洛夫,他当时已经60岁,结过两次婚。他的第一个妻子受孕过21次,一共生了57个孩子:四胞胎4次,三胞胎7次,双胞胎10次。第二个妻子受孕过7次,一共生了15个孩子:三胞胎l次,双胞胎6次。1782年2月27日莫斯科尼古拉修道院提供的一份报告中说:苏伊司克州有一个农民叫瓦西里耶夫,曾结过两次婚,一共生了87个孩子。第一个妻子生产了27次:四胞胎4次,三胞胎7次,双胞胎16次,共生了69个。第二个妻子一共生了18个孩子:三胞胎2次,双胞胎6次。瓦西里耶夫在他75岁的时候,已经有了87个子女,当时还活着的有83个。此外,人体也表现出相当大的生命活力。例如,切除一叶甚至一侧肺脏或切除了一侧肾脏的人,仍能很好地生存。肝脏功能更是惊人,有些人75%的肝脏受到损害,肝功检查结果却可以是正常的。由此可见,生物界(包括人类在内)蕴藏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如果我们用科学方法,一方面排除妨碍其生命活力发展的因素,另一方面强化促进其生命活力发展的因素,则每一种生物的生命活力将会是巨大的。
生命的限制有哪些
从进化论观点出发,如果任何一种生物个体寿命无限延长,那对该种生物的生存都是不利的。猴子生活在森林里,食果为生。如果它们一个个都长生不死,同时又不断繁殖,那么,要不了多久,地球上所有森林都将挤满猴子,果子被吃得精光,最后各个个体将同归于尽。而森林的灭亡又将破坏着生物圈的其他环节,引起连锁的恶性反应。这种灾难之所以不会发生,是因为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都获得一种遗传特性,这特性规定出一种极限,一旦到达这种极限,生物就停止生长,衰老死亡,从而把各个个体的寿龄限制在一定限度内,这就是每种生物都有一定自然寿龄的根据。
人的寿命应该是多少
人类的自然寿命
一切生物,有生必有死,人当然也逃脱不了这一条规律。人的寿命是有一定限度的。中医古代文献中的“天年”一词,指的就是人的自然寿命。《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灵枢天年》:“人之寿百岁而死”;“百岁乃得终。”百岁,《礼记》又谓之“期颐”。在古代其他一些文献记载中,也有认为人可以活120岁,如《尚书洪范篇》,“寿,百二十岁也”,等等。可见,我国古代对天年的限度是100岁到120岁之间。这个论点,与弗罗尔斯基所说的“人类潜在的生命期限,有一定幅度,应有一个上下限。115岁至120岁是十分符合其真实上限的”相同。美国学者海弗利克经过研究,得出结论:人体约由五百亿个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大部分分裂50次后便趋于死亡。从这个界限来推算,人类的寿命也该是一百二十年左右。德国学者弗兰克也在1971年提出:“如果一个人既未患过疾病。又未遭到外源性因素的不良作用,则要到120岁才会出现生理性死亡。”
根据规律来看,哺乳动物的最高寿命,相当于其性成熟期的8~10倍。如果人类的性成熟期按14岁至15岁来计算,则人类的最高寿命应该是110岁至150岁。此外,生物学研究还发现,按照自然发育的法则,哺乳动物的寿命应该是其成长期的5~7倍。哺乳动物四肢骨骼中的长管状骨骨端软骨钙化就标志着该动物成长期的完成。例如:
马:成长期5年,寿命30~40岁;
牛:成长期4年,寿命20~30岁;
骆驼:成长期8年,寿命40年;
猿:成长期12年,寿命50岁;
人:成长期20~25年,寿命100~175岁。
以上资料证明,人类应该活到一百岁以上才符合自然规律。既然人类潜藏着长寿的因素,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使这类因素起作用。这个任务就落在从事长寿研究和实践的人的身上。从目前全世界各国的长寿研究工作进展情况看,尽管妨碍延长寿命的途径还未得到科学的阐明,但是,人类延长寿命的愿望在不久的将来还是可以实现的。
人类的平均寿命
世界上最早记载人口平均寿命的国家是古希腊,当时该国居民平均寿命是19岁。其他国家亦陆续有所记载。16世纪欧洲人平均寿命是21岁;17世纪平均寿命是26岁;18世纪增至34岁;20世纪初已达到50岁。由此可以证明,人类寿命的延长,主要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达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欧洲人自古至今寿命增长情况见表。
由此可以看出,外国人的平均寿命也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提高的。18世纪欧洲处于资本主义初期阶段,生产力虽有较快发展,但人们的平均寿命提高得并不多。这是由于传染病的蔓延以及劳动人民受到的残酷剥削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到了20世纪40年代,免疫学的发展和磺胺药、青霉素等抗菌药物的问世使细菌性流行性疾病基本上得到控制,人类的平均寿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也可以说明科学进步与发明对提高人类寿命的巨大作用。过去,有些急慢性传染病威胁着广大儿童和青年的生命,近年来科学长足进步,不断发明并推广特效药物,祛病有术,人类的平均寿命理所当然显著地延长了。
由于各国经济水平、文化水平以及卫生条件的不同,各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也各不相同。据文献记载,1977年全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为59岁。其中不发达国家如非洲平均寿命只有四十岁左右,而工业发达国家平均寿命则在七十岁以上。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平均寿命男性超过七十岁、女性超过七十五岁的国家已有7个,都是工业发达国家,如瑞典、日本、荷兰、挪威、冰岛等国。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1995年世界人均寿命超过六十五岁,比1985年约增加三岁。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超过七十五岁,发展中国家为64岁,不发达国家为62岁。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是日本,为79.7岁,其次是希腊,为79.2岁。人均寿命最短的国家是塞拉利昂,只有40岁。1995年日本人口平均寿命,男性为76.57岁,女性为82.98岁。
古代社会,人类对自然灾害难以抵御,虫蛇猛兽侵伤,食物不足,生产工具落后,患病后缺医少药等,使当时人均寿命比现代短得多。据考古学家推断:中国猿人的死亡年龄,14岁以下的占69.2%,15~30岁的占11.7%,40~50岁仅占5.1%。这就说明当时猿人大半未及成年即死亡。还有人根据新石器时代出土人骨的估计年龄进行一次统计,统计了6个遗址共166人。从所得结果看,大多数(64%)人都只活到三四十岁,五六十岁的老人仅占全体的6.6%。这就说明古代人的平均寿命是很短的。
解放前,据我国部分地区统计,农民平均寿命是34.8岁。1929年至1931年有人调查过某村居民的平均寿命,男性为34.85岁,女性为34.63岁。内蒙古1939年至1940年间平均年龄仅19.6岁。1935年南京市居民平均寿命,男性为39.8岁,女性为38.22岁。1944年四川某农村平均寿命为21.56岁。
解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平均寿命逐渐增加。以北京市为例,1950年全市人口平均寿命为52.1岁,1960年为67岁,1973年则增加到70岁。从福建省1975年的调查资料来看,福州市平均寿命男性为69.01岁,女性为73.49岁。中央卫生部1978年提供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比解放前延长近一倍,男性达66.95岁,女性达69.55岁。而根据2000年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计算,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通常表示为一个人口群体从出生起平均存活的年龄)已达71.40岁,与1990年普查数据相比,提高了2.85岁。统计表明男性平均预期寿命为69.63岁,女性为73.33岁。其中男性提高了2.79岁,女性提高了2-86岁。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岁,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高7岁。
未来学家预测21世纪人类平均预期寿命百岁,最高寿命140岁。英国著名未来学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称:到2020年,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将达到100岁;2010年实用型的人造心脏可能问世;2013年癌症将可能被征服;2015年人造肝脏和人造肾脏将可能问世……享受这些技术服务的年轻人寿命最终可能达到140岁。
长寿的事实
各国对长寿老人都有调查统计。据我国古书记载:彭祖活到800岁,黄帝活到110岁,唐尧活到118岁,虞舜活到110岁,梁唐时代高僧慧觉活到290岁,清康熙年间姚江人孙见龙活到159岁,嘉庆年间广西宜山县兰祥活到142岁。这些都是我国见于古书记载的长寿者。当然,上古传闻近似神话,但总的说来也证明了人类寿命是可以达到一百岁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