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952年的调查报告:广东乳源云门山大觉禅寺虚云法师已经113岁。新疆乌鲁木齐的吾古尼沙汗老妈妈,已经103岁。1954年6月13日《人民日报》报道,吉林省有个叫傅财的老人已经125岁。1956年10月12日《健康报》报道,张家口有一位119岁叫张全的老人还很健壮。
1953年以来,我国共进行五次人口普查。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发现,全国共有百岁老人3373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9/百万;1964年全国百岁老人为4900人,占7.1/百万;1982年百岁老人3851人,占3.8/百万;1990年百岁老人6681人,占6.0/百万;2001年百岁老人17877人,占14.4/百万。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人口普查,获得了每个历史时期全国性的人口资料。人口普查的结果表明,我国百岁老人逐渐增多,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我国的长寿地区当首推新疆,1985年11月国际自然医学会通过认真考察,正式宣布中国新疆为全世界四大长寿地区之一。其理由是,1982年中国共有3851名百岁老人,其中新疆百岁老人865人,占22.5%。
国外也有不少长寿记录,奥地利的克查尔夫死于1724年,享年185岁,坚钦士死于1670年,享年169岁。挪威的顾灵顿1797年死时为160岁。匈牙利有位农民195岁去世,当时他的儿子为155岁。匈牙利有一对夫妻一道过了147年的幸福生活,丈夫死于172岁,妻子死于164岁。
在美国,据1930年人口调查,在一亿零九百万白种人中,年过100岁的有1180人,其中最老的为107岁。据欧洲1902年的统计资料,德国100岁以上者有778人;法国有218人;西班牙有401人;英国有146人。
以上资料进一步证明,人类的寿龄是可以超过百岁的。既然人类潜藏着长寿因素,我们就应该去努力促其实现。从目前世界各国长寿研究发展的情况看,实现人类延年益寿的前景是十分乐观的。
何为衰老
了解衰老的过程
我国古代文献有关“老”的界限,说法殊异。《说文》:“七十日老”,“八十日耋”,“九十日耄”,但以70岁为老的界限,未免定得太高。据《灵枢》:“人年五十以上为老,二十以上为壮,十八以上为少,六岁以上为小。”《千金方》引《小品方》:“凡人六岁以上为小,十六岁以上为少,三十岁以上为壮,五十岁以上为老。”可见,从先秦至唐代,以50岁以上为老是比较普遍的。这与现代国际标准以50岁为初老(65以上才算老年)是一致的。
衰老是一个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演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机体的形态,器官的生理功能以及器官之间的调节控制都表现出衰老期所特有的变化。衰老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生理性衰老,一种是疾病造成的病理性衰老。生理性衰老出现在机体的成熟期以后,全部过程连续发生不可逆转,是在人的一生中出现的特殊阶段。病理性衰老则可能出现在各种不同的年龄,病理性衰老过程与疾病密切关联,当造成病理性衰老的疾病得以控制时,病理性衰老过程有逆转或终止的可能。养生学主要研究生理性衰老过程。
生理性衰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们在衰老过程中由壮年逐渐过渡到老年,最终走向死亡。祖国医学对衰老的生理过程有着比较系统的认识。《灵枢.天年》以十岁为一阶段,对人体的生、长、壮、老、死作出详尽的描述。
表中引证的经文说明,20岁以前是人体的发育期,组织器官日益发展,趋于完善。30岁至40岁是人体的壮年时期,脏腑、组织器官均已完全发育成熟,气血充盛,生长减慢或停止。从壮年时期开始,人体逐渐步入衰老过程,40岁至50岁是衰老过程的初期阶段(亦称衰老前期),皮肤、毛发以及感觉器官首先出现衰变。50岁至90岁为衰老期,肝、心、脾、肺、肾等重要脏器的生理功能开始出现衰变,九十岁以上为长寿期,气血亏耗,神气皆去。大部分人将在这一阶段走向死亡。上述过程表现了衰老的一般规律性。同时,衰老过程还具有个体的特异性。例如,女性的衰老过程一般要比男性出现早,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坠,“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男子则是“五八”,肾气衰,筋不能动,“六八”,阳气衰于上,面焦,发鬓斑白(《素问上古天真论》)。
衰老的特征是什么
皮肤、毛发的改变
《素问上古天真论》描述人在四十岁左右“面始焦,发始坠”或变白;《灵枢天年》中也说,“四十岁……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鬓斑白”。随着年龄的增加,皮肤变薄,皱纹逐渐增多加深,毛发脱落变白,中医认为,这些现象与肺和肾有关,因为肺主皮毛;。肾主骨,其荣在发。
成年人的头发,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先从两鬓变白,白发逐渐由少变多,最后甚至变成满头银发。同时,头发在变白的过程中,还逐渐变软。
从年龄上看,初见白发可能在四十岁左右,50岁的人几乎都有白发出现,到70岁,白发可占据整个头部。
除发白外,鼻毛、眉毛、睫毛等也都会变白,其时间要比头发稍迟。科学家们作过观察,发现头发变白可始于10岁至20岁年龄组;鼻毛变白可始于30岁至40岁年龄组;眉毛、睫毛变白则始于40岁至50岁年龄组。当然,这不是绝对规律。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病人(医学上称为阿狄森氏病症患者),即使进入了高龄期,也很难发现毛发变白。
为什么人上了年纪,毛发会变白呢?这是因为毛发的色素是由毛田黑色素细胞产生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细胞的谷氨酸活性逐渐减少或消失,直接影响毛田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颗粒,使黑色颗粒合成和聚积发生障碍,导致色素颗粒失脱而被空气所代替,于是毛发变白。
至于毛发之所以在变白的同时又变软,是与毛发的髓质和角层退化有关。因为毛发的形状主要是仗着黑色颗粒和一种硬蛋白质来维持,随着年龄的增加,黑色颗粒制造量的降低以及硬蛋白质合成减少,毛发便逐渐变得柔软起来。
但是,这种变化仅仅是一方面。老年人的毛发,在某些部位又会变得粗而长,例如,眉毛的外三分之一处会出现粗长眉毛,或生长出异常的长耳毛。如果30岁时就出现这种现象,往往被视作早衰。而腋毛、大腿毛到了老年期其生长速度反而下降,弹性也减弱。一般六七十岁的老人,胡须也部分地变白,称之为“花白胡子”,有的甚至全白。
毛发不仅会变白、变软、变粗长,而且还会脱落,脱落同样也是衰老的标志。脱发大多从头顶开始,有的人头顶可全部脱光,不易脱光的是两侧及后脑勺部分。有趣的是,秃头多见于男性。而妇女,即使到了高龄,也不易脱发秃顶。这是因为毛发受某些激素所控制。譬如,颞部和眉外三分之一的毛发由甲状腺素控制;额部的毛发由雌激素控制;腋毛、阴毛由肾上腺皮质的雄激素控制;而髭须、胸毛、四肢的毛则受睾丸的雄激素所控制。
皮肤出现变化是老年人的明显特征之一,有时中年人也有。由于表皮营养障碍和外界刺激,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体内结合水变少引起皮下组织、结缔组织细胞变长,以及皮肤张力等原因,致使人在上了年纪后面部,尤其是前额和眼外角皮肤松弛,弹力减少,出现皱纹。另外,有些老人还可能出现皮肤色素沉着(俗称“寿斑”,或“褐色老年疣”),表皮亮度下降,失去光泽。
一般来说,老年人的表皮要比青年人薄,但是,在手足等暴露部位,表皮因受外来刺激反而会变得肥厚。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真皮的胶元纤维呈块状与断片形,有钙质沉着,结缔组织可因老化皮肤营养供应障碍而影响其再生。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皮肤中的血管管壁肥厚,血管床减少,因而恶寒怕冷。
皮肤为水、电解质的排泄通路之一,也是散热、调节体温的主要组织。老人皮肤内的毛细血管相对减少,血管舒张不良,体温调节功能减退,散热功能减弱,所以更易中暑。
皮肤是人体外围防御组织,老年人干燥脱落的皮屑和沉积在皮肤皱褶间的灰尘以及排泄的污物混在一起刺激皮肤,常可引起瘙痒症。因抓痒损伤表皮,会使细菌渗入,发生疖疮等化脓性皮肤感染。因此,老年人经常洗澡是有益的。但是,人的皮肤上覆有一层薄的脂肪膜,起滋润作用,而老年人的脂肪膜减少(女性比男性更明显),频繁洗澡或使用过多肥皂,会使脂肪膜脱落,导致皮肤干燥、瘙痒。有些老年人有洗烫热水的习惯,而过热的水会引起皮下组织改变,促使皮肤粗糙。此外,老年人的皮肤对碱性物质抵抗力较差,血管反应也迟钝,易患皮炎,故用碱性较强的肥皂洗澡也是不适宜的。
五官与口腔的改变
诸窍不利,是老年人的另一特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指出:“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这说明人进入老年,目、耳等诸窍均发生明显的改变。现代医学发现,一个人如无明显原因,眼睛的晶状体发生退行性混浊,晶状体硬化变性,白内障形成,这就标志着衰老的到来,老年人白内障多发生于五十岁左右。但也可在四十五岁左右发生,老年性白内障是白内障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半数以上,女性多于男性。多为双眼发病,一般是一先一后。晶状体的混浊多开始于皮质浅层,一部分可先围绕着核发生,晶状体完全变混浊需要数月或数年,也可停止于任何时间。
一般认为,白内障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由于晶状体本身缺乏血液供应,仅依赖于房水及玻璃体渗透;同时由于人在老化过程中,体内的营养、消化吸收功能与机体的代谢机能均渐渐减退,从而导致晶状体营养不佳,引起晶状组织变性。此外,糖尿病、内分泌调节失常,甲状腺机能减退等,也往往诱发白内障。据美国学者研究,白内障是与眼睛晶状体中一种氧化了的衰老物质——亚砜蛋氨酸蓄积有关。有些人在45岁开始戴老花镜,到60岁后反而不必戴老花镜了。这可能是白内障的先兆,应及时请医生检查。
青光眼是四十岁以上的人比较多见的眼病,有人统计过,六十五岁以上的人约有5%患青光眼。
老年人所患的青光眼多为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患者开始时没有明显症状,仅在视力减退到一定程度时才被发觉。此病初期可出现眼球胀痛和虹视;眼压不一定持续上升,多数在一天中某段时间上升,过后又转为正常,故对可疑患者应多次作眼压测定。此病的中、后期出现持续性眼压升高,但多在40毫米汞柱以下,晚期有可能超过此数。较为突出的表现是:早期眼底可有青光眼杯,视野缩小;晚期可发生结膜充血及睫状肌充血,患者视力大为减退。
老花眼很少是由于白内障或青光眼所引起,多数是由于睫状肌随着年龄的增长收缩力下降;最主要的是由于晶状体逐渐变厚,核变大,出现硬化,弹性减退,丧失了调节力,这是衰老的一种表现。
在眼睛老化的同时,老年人的耳朵、听力也会发生老化。这首先表现为耳廓弹性逐渐减小。由于软骨伸长,整个耳廓会增大,这种状况一般在四五十岁就已经开始,到70岁更加明显。
不光是耳廓,老年人的耳道内盯栓腺管常扩张呈囊状,如不注意外耳道清洁,容易造成盯栓腺管堵塞和外耳异物,致使外耳道发炎,这种症状最容易发生在患有更年期障碍、营养不良,糖尿病的老人身上。
人类的听力在二十岁左右最为灵敏,以后达到一定的年龄,听力逐渐下降,晚年时则可以完全失去听力。这种由于衰老过程而引起的听觉障碍,称老年性耳聋。老年性耳聋一般发生在六七十岁以后,但也有些人在五十岁左右听力就开始下降。老年性耳聋是一种感音性耳聋,首先受到影响的是高频听力,其特点是双侧对称。
老年人的耳聋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衰老退化:由于老年人全身组织趋于退化,因此内耳及听觉神经也发生退行性改变。人的听觉器官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分。内耳有个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即柯蒂氏器,当人体衰老时,耳蜗基底膜的柯蒂氏器即发生萎缩;同时发生萎缩的还有支配基底膜的耳蜗神经。此外老年人中枢神经萎缩,也导致老年性耳聋。
动脉硬化:老年性耳聋与动脉硬化有密切关系。由动脉硬化所引起的神经组织变性,也能引起耳聋。
代谢障碍:随着机体的老化,机体的代谢也发生障碍,不能供给听觉神经以营养物质,因而导致内耳感受器萎缩变性,进而导致耳聋。据国外报道,当老年人全身营养不良时,听觉神经会衰退变性,听力明显减退。科学实验证明,中等程度营养障碍患者,耳内的微细结构听斑及听嵴的上皮细胞缩小,内耳蜗的神经发生变性,从而使听力明显减退。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下鼻甲会逐渐变薄,鼻内海绵样血管体会发生退化;同时,动脉内膜变厚,骨膜也会增生变性。鼻内黏膜苍白,鼻甲黏膜变薄。中鼻道及总鼻道变宽,比较容易看到上颌窦口,多数可以看到鼻咽腔后壁。一半以上的老人鼻中膈偏曲,四分之三的老人有膈栉异常变态。
老年人的嗅觉和味觉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于衰退,这就使得老年人进食时,总是嫌食物没有味道,吃起来不香。因此,老年人常愿吃香味重、粘性大或油炸的食物,这些食物刺激性很大,不易消化,容易引起老年人消化道疾病,这是值得注意的。
老年人咽部的扁桃体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生组织萎缩。咽扁桃体一般从30岁起就开始缩小,大约到五六十岁几乎完全消失,机体的防御机能因而减退,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容易侵入,引起感染性疾病。此外,舌扁桃体虽保存下来,但滤泡萎缩,脂肪浸润变性,茎突咽肌和茎突舌肌纤维间结缔组织增生,从而使咽腔扩大,出现咽和喉上举的现象。老年人由于颌下和前颈部脂肪组织减少及喉软骨硬化,黏膜萎缩,变得白而薄,喉部脂肪沉着,发声日益苍老。女性在更年期生殖功能与月经同时结束时,声带往往随之变化,声域缩小,高音下降,音质变坏,个别老妇人的声音会变得与男子一样。
人到老年,易患牙病。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釉质磨损,齿龈退缩,牙窝骨边缘被吸收,牙齿变得容易松动,牙质也会发生过敏。牙齿不洁,容易引起牙周炎,这是由于牙龈退缩,齿缝间留有食物残渣,加之齿边缘有“牙石”刺激,造成牙龈红肿,出血,甚至化脓。牙周炎使齿龈受到损伤,极易引起牙齿脱落。牙釉质磨损导致牙质外露,当遇到冷、热、酸等刺激时,牙齿便会产生酸痛感,这是老年性牙齿过敏。因此,老年人注意口腔卫生,保护牙齿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神经系统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