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华养生精典
30119600000055

第55章

成语典故中“塞翁失马”的故事可以供失恋者借鉴。好事与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懂得了这个辩证法,对摆脱心理上的困境是很有用处的。在西方国家,人们喜欢引用“对自己变心的人是不值得爱的”来进行心理安慰。的确如此,与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在一起,是一种折磨,尽早分手倒是不幸之中的大幸。

自我激励

把暂时不能实现的爱的欲望加以净化和升华,努力充实和完善自己,会实现某种更高的追求,来达到心理的补偿和满足。

择偶时最常见的七种心理

每个人的择偶心理各不相同,并且不是单一的心理类型,它往往是复合的,由多种心理状态交织而成,只是以某种心理倾向为主罢了。而这种复杂的择偶心理,取决于每个人的人生观、恋爱观、价值观等。

以事业为重的择偶心理

其实,每个人都愿意重视这一点,都希望自己的对象能成为栋梁之材,在工作、事业上出人头地,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目前,具有这种择偶心理的人为数不多,可在知识分子群里,还是大有人在的。他们把工作成绩、事业进展看成人生最大的快乐。把对方有无事业心和拼搏精神,作为择偶天平上一个重要砝码,把爱情的幸福寄托于事业的奋斗之中。这种爱情由于事业的永恒性而得到永恒。

追求精神满足的择偶心理

随着社会文明进步,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这种择偶心理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看重对方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质、性格爱好等,追求彼此心灵上的沟通和感情融洽。只要能在精神上得到愉快和满足,哪怕对方的经济条件、身体状况等方面欠佳,都无所谓。这种建立在精神上的爱情是高尚的,许多传为美谈的爱情故事,都属于这种爱情心理的追求。

金钱至上的择偶心理

这一类择偶心理比较普遍,尤其在经济落后地区。他们把对方的经济状况放在首位,他们的婚姻是为了得到一个能满足他们吃、穿、住、玩的安乐窝,或者借以生存的依靠。这种建立在物质、金钱基础上的婚姻,是不牢靠的,因为经济条件是可以改变的,它常常因对方丧失了优厚的物质条件,而失去凝聚两人心灵的吸引力,从而不得不分道扬镳。

寻找政治靠山的择偶心理

这种择偶心理在封建社会是相当普遍的,他们通过婚姻打通自己的仕途之路,或者巩固官场上的裙带关系,即所谓的政治联姻。现在虽然这种择偶心理并不普遍,但是,借此另有所图的还大有人在,他们并不注重两人的情感和心理相容,更谈不上什么知音,而把隐藏在婚姻背后的不可告人的动机,放在爱情的首位。这种爱情同样是不可靠的。

追求外表美的择偶心理

这种心理在青年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对象更漂亮点,更英俊些,这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一味地追求这种外表美,容易走上歧途。靠对方漂亮的外表产生的爱情,是短暂的。随着岁月流逝,爱情也会随着外貌的衰老而消失。正如歌德所说:“外貌美丽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

要求十全十美的择偶心理

有的人选择对象时,事先制定一系列标准,条条框框很多,凡不符合其中一两点的,哪怕其他方面都中意,都不在考虑范围。具有这种择偶心理的人,虽然以年轻的初恋者为多,但常常会使他们成为大龄青年。

培养健康的心理

青年人心理健康主要特征

大量实践证明:人的身心发展和成熟与他生活的家庭、集体、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既依赖于良好环境的熏陶与引导,更需要各级学校德智体美劳教育的积极实施,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成为适应未来所需要的建设者。至于心理健康标准各国专家有不同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标准,而我国根据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应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八个方面:

智力正常

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然和社会,头脑清醒,能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的问题、困难和矛盾,既不回避也不空想。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与想象力以及各种操作能力等等。

情绪反应适度

情感表现乐观而稳定,心胸开阔,对一切充满了希望,既不为琐事耿耿于怀,也不冲动莽撞,能保持平常心,以愉悦的情绪去感染人。

意志品质健全

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有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制力,既不刚愎自用,也不盲从寡断;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果断与毅力,经得起挫折与磨难的考验。

自我意识正确

有自知之明,在集体中自信、自尊、自重,少有自卑之心,也不傲视他人;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正确的评价与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开发自己的潜力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人生价值。

个性结构日趋完善

个性是一个人经常的、本质的和别人相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它包括心理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意志、人生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等)。人的生活条件、受文化教育影响、从事的生产与社会实践越是优越、丰富、完善,人的个性结构的日益完善也就有了保证。目前整个教育系统都在进行着全面的改革,重视把青少年从以往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这就为人的个性结构的日趋完善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良好的人际交往

乐于和善于与人交往,能和大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友谊也不拒绝别人的关心与帮助。与人相处时积极态度(如热情、坦诚、尊重、信任、宽容、融洽)多于消极态度(如忌妒、冷漠、怀疑、小性、计较);在新环境中能很快地适应,与他人打成一片。

行为得体

生活态度积极,珍惜一切学习与工作的机会,行为上表现出独立自主,不以他人的好恶作为个人行为的依据,既不盲从,也不受诱惑,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反应适度

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和活动效率是积极、主动而富有成效。不冲动、毛躁,也不敷衍塞责。

以上是心理健康表现的众多方面,它们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但是青少年由于各自的年龄、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和具体生活条件、文化教育程度各方面存在差异,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要求初中生和高中生一样成熟是不可能的。

青年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今天的青年人步入社会后,面临着信息量的快速增长、迅速运转的社会节奏和各种激烈的竞争,工作、学习和生活节奏也相应加快,使青年人的心理负荷日益加重,由此造成的心理疾病也越来越多。因此,缓解心理上的紧张状态,是当代青年人自我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一,制定目标要实事求是。应客观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的能力,把握好自己的方位和坐标,看准时机,发挥自己的作用。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目标,并适当留有余地。无论工作多忙,每天都应留出一定的休息、“喘气”的时间,尽量让精神上绷紧的弦有松弛的机会。对待事业上的挫折不必耿耿于怀,也不要为自己根本无法实现的“宏伟目标”而白白地呕心沥血,弄得筋疲力尽。

第二,注意工作中机体的协调平衡。工作中如能平衡地利用身体各部分功能,则获益匪浅。如脑力与体力的平衡;左脑与右脑的平衡;站、坐、走的平衡;用眼与用耳的平衡等等。这样能使生理和心理的功能潜力得以充分发挥,有益身心健康。

第三,学会心理调节。青年人工作、生活、恋爱过程中的烦恼是难以避免的,将忧愁痛苦强行积郁在胸显然不妥。心情不好时,应尽量想办法“宣泄”或转移,如找知心朋友聊聊,一吐为快;或出去走走,上影剧院等。遇有大的委屈或不幸时,也不妨痛哭一场。在困难时要看到光明面,失败时要多看自己的成绩,要有信心,坚信自己的力量。

第四,要有业余爱好。现代青年人的业余爱好可以作为转移大脑“兴奋灶”的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能有效地调节改善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进而消除疲劳,调节情绪,从紧张、乏味、无聊的小圈子中走出来,进入一个生趣盎然的境界。青年人业余爱好的内容是广泛的,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当“投资”以调节情趣,缓解紧张感。

第五,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有效地增强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应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每天可安排一小时的锻炼时间,或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掌握。体育锻炼既能增强体质,又可放松身心,对心理保健很有帮助。

青年人如何面对挫折

人的一生中是无法回避挫折的。问题是我们在遇到挫折时怎么面对。青少年朋友们在遇到挫折造成的强大压力时,往往会出现两种反应。

一种是只看到做事的困难、威胁和自己所遭受的损失,后悔自己不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使得自己今后做事谨小慎微,再无斗志。

如果你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种人并不是没有雄心壮志,而只是在挫折面前没有良好的心态,整日处于悲观失望中,让时光白白流失了。

另一种是面对现实,明白“事已至此,愁也没用”,慢慢冷静下来,分析遭受挫折的原因,看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作出明智的选择。

挫折、困境确实可以使人精力耗竭,但它也可以助人成熟,把人推向成功。例如,著名的金利来创始人曾宪梓先生,在他创业初期,各种各样的冷嘲热讽曾使他不堪忍受。但他凭着坚强的信心、非凡的毅力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最终取得成功。又如众所周知的著名的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居里夫人,在阴冷潮湿的实验室整整工作了四年,经过了无数次挫折,才发现了化学元素镭,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青年朋友在生活中要善于忘记那些已经成为过去的事情,不要把挫折造成的阴影留在心中。失败与挫折并不一定就是坏事,反而能磨练人的意志,使人坚强,使人成熟。所以,我们要学会在搏击中感受幸福和快乐,在遇到挫折时,总结经验教训,增强自信心,成为生活的强者。

人到中年

关于中年期的起迄年龄,发展心理学是把14岁至15岁到24岁至25岁作为青年期,把25岁至26岁到60岁作为中年期,但按一般习惯,则把30岁至55岁或60岁划为中年期。无论按哪种方法划分,中年期都是一个相当长的人生阶段。不难看出,一个26岁至30岁的人与55岁至60岁的人相比,无论身体或心理方面的差异都是很大的,然而他们都属于中年期。

中年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都处于成熟阶段。比较稳定,但由于处在社会中坚的地位,并承担着家庭和社会的较大责任,心理冲突和困扰的发生较重、较频,故心理卫生问题更为突出。中年人由于强烈求得成果,具有较高的抱负水平,所以需付出艰辛的劳动。这样,就容易导致持续紧张,周而复始地繁忙工作。从家庭来说,又经常为子女的教养、学业、道德品质及社会适应能力担心。对年迈体弱的老人,需要抚养,有时又无法做好,也常引起伤感。这些繁杂的家务劳动与社会工作的重任,在社会现实中许多矛盾都集中到中年人身上,都可能造成持续、过度的紧张。如不能正确地对待和妥善处理,就会严重地影响心身健康,形成抑郁症。

更年期标志着壮年向老年的过渡,一般从45岁或50岁左右开始。更年期来得早晚,持续时间长短各不相同。更年期主要的生理、心理表现是大脑功能的某些方面开始衰退,内分泌系统功能下降,分泌减少,记忆力减退,知觉迟钝,动作缓慢,特别是性器官和性功能衰退。这种变化对某些人来说是缓慢而不显露的,可以通过植物神经系统调节和代偿及相应的行为来适应。但有些人的变化较快,以致植物神经系统紊乱,出现紧张、焦虑、敏感、多疑、絮叨多话、无名怒火等心理反应。女性更年期略早于男性,症状也比男性明显。这时她们卵巢萎缩,激素缺乏,月经周期紊乱。尤其是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兴奋与抑制,血管收缩与舒张不平衡,因而往往产生阵发性全身发热,面部潮红,有的耳呜、眼花、头痛、眩晕或出现心悸、失眠、多梦、关节疼痛等症状。不论男女,有的由于遗传素质和中年心理卫生不佳,再有某种疾病诱发,往往反应强烈,出现更年期综合征。这时如不及时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就会一落千丈,明显衰老下去。所以对更年期心理卫生要给予足够重视。

中年期的一般特征

人到中年,在生理上日趋成熟,心理上也日趋稳定,主要表现在认识事物的程度,适应环境的程度,控制自身的程度,承受压力的程度以及实现目标的程度上都较青年时期更为深入、稳定。从生理功能看,人体绝大多数组织器官已经定型,中年时期年富力强,充满活力。从心理发展来看,中年人思维发达,善于思考,分析综合与判断推理能力强,看问题比较全面、深刻,有自己独立见解;情绪稳定,自制力强,遇事一般能妥善处理,不再像年轻人那样容易冲动;从个性心理特征来看,性格、气质更加鲜明。

中年人的使命与重担

一个人进人中年期,正是年富力强、血气方刚的时期,也是人的一生中奠定事业基础,出成果、创奇迹的时期,但是,此时他们不仅工作任务繁重,而且肩负着家庭生活重担,不少人上要赡养老人,下要教养儿女,因此,这个时期,又是人生最艰苦的时期。此时要想在事业上有更大的建树,非有顽强的意志不可。顽强意志是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目标的保证。中年人若无顽强意志,工作稍有成绩,便会骄傲自满,停步不前;遇到挫折,就怨天尤人,心灰意冷。因此,坚强意志是中年人永葆心理上的青春,在事业上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保证。

国外心理学家曾对1528名智力超常的人进行了40年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创造发明需要借助一些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坚强的意志则是中年人成功的必备条件。一些实验也证明,事业上有杰出成就的人与无所作为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别之一,就是意志品质不同。前者的进取心、自信心、不屈不挠的精神明显地高于后者。

中年的健康状况与易患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