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孩子坏孩子
30593200000006

第6章 孩子是跟着父母学坏的(2)

有个比马龙定律就是:你用什么眼光看你的孩子,他就会成为那样的人。发明电灯的爱迪生,当学校的老师都放弃他,认为他一无可取,把他带回家交给他妈妈时说:笨蛋还给你,爱迪生的妈妈却对他说:别人看不起你,妈妈觉得你不错。因此看孩子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有自信。

当然,这里并不是不让父母责骂孩子,不可否认,叱责确实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法。我国民间有句俗话:“不骂,孩子就不晓得厉害。”适当的责骂可以促进孩子的生长,对孩子是有利的,关键是父母必须要掌握住这个度。但是怎样责骂却大有学问。因为简单、粗暴的叱责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怀;反而易引起孩子的反抗。这种叛逆心理一旦形成就会造成父母和子女间的隔阂和冲突。世间由于父母一句过失的话、过火的责骂而使孩子感到绝望,甚至自杀,以及举刀杀死父母的事,亦时有所闻。

责骂孩子要让他知道原因,并且必须是合情合理的,不是因为父母的强加。

有的年轻父母脾气躁,看到孩子做错事或者不听话,脾气来了,就喜欢大骂一通。这时老实一点的孩子就呆呆的站在一旁让母亲骂,调皮的不免要顶上一两句。做母亲的骂了一通、出了气。可是孩子并没有认识自己的错误,更没有什么悔改之心。

所以,父母在责备孩子时,一定要注意,绝不能动感情,由于恨铁不成钢,把自己的不满一股脑儿全部发泄出来。因而就事论事,冷静客观地向孩子讲明孩子所犯错误,说明道理,使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更加热情地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寻找出犯错的原因。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对,而产生侮改之心。这样才能收到教育孩子的效果。

另外,骂孩子时不要一味的揭孩子的短处,尤其是在大众面前。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会使他的心理产生危害。而且,每个人都有羞耻心,即使孩子错了也不要对外宣扬,否则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惭形秽的心理。

赏与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基本的生活习惯,这点不仅对孩子本身,甚至对父母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父母亲应该在孩子尚小的时候,研究出一套奖赏与惩罚的方法,以便教育他们成为有用的人。

有人说:“懂得骂孩子的父母,同时也最懂得夸奖孩子。”这句话一点儿也不错。

爱孩子是需要技巧的,并不是高兴就抱一抱,不高兴就揍一揍,应该多了解孩子,体察孩子的心,并配合孩子的生活方式来教导他们。

骂孩子是一门艺术,如果父母不能掌握其中的奥妙,就不要轻易的骂孩子,否则好孩子也会被你骂坏的。

3.父母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对孩子的不同态度,造就了不同类型的孩子,而不同类型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同。孩子的情感是脆弱而多变的,孩子需要父母的爱护和关怀,在孩子不安、恐惧时,表示安慰;在孩子进步时,表示称赞和鼓励;在孩子痛苦时,表示安慰和同情;在孩子委屈时,表示理解。

父母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影响了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学习,而且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效能力,自主能力都会受到影响。还决定了孩子的性格发展,甚至是孩子的人格。

父母对孩子持有消极和不良的态度,就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往不良或不健康的方面发展,父母对孩子持有积极和良好的态度,就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往健康的方面发展。只有在父母良好的态度下,在父母的鼓励和帮助下,孩子在这些社会能力方面才能建立起较好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向,建立起自信心,很好的发展孩子的自主能力、独立能力和其他社会能力。

比如,父母如果鼓励孩子与其他人交往,他们交往能力就会受到很好的锻炼,反之,他就容易形成自闭的性格。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嘲笑孩子,就会使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逃避挑战,逃避挫折,这些对于孩子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现在的许多孩子在性格上都处于两种极端,一种是过分的骄纵,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其他因素,严重的将会以自我的放纵行为触犯法律。一种是性格懦弱,畏畏缩缩,心理却存在着障碍,这种孩子也容易做出越轨的事情。这些孩子就是父母眼中的坏孩子。

如何为人父母,父母对这个问题总的态度会大大影响孩子的成长经历和身心发展。既然现在已经为人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开始就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孩子。有些人想要孩子,还有些人根本不想要。很多人认为没有孩子婚姻就不完整,可也有人把孩子视为事业成功与日后升迁的绊脚石。如果你属于后一种人,那么你很难成为理想的父(母)亲。

许多事实证明子女性格上的一些弱点都和父母的态度直接有关。比如,放纵的态度对待子女,常会使孩子形成任性、不会反省、不尊重他人的性格;若父母对孩子吹毛求疵,要求孩子十全十美,就会使孩子出现好自卑、易失望等性格;若父母不重视不宽容孩子,不愿与孩子多接触,常给孩子以严厉惩罚,就会使孩子形成冷漠、不合群、好攻击的性格;若父母对子女关心过度,盲目溺爱和迁就,就会使孩子形成依赖性强、浮躁、冒失等不良性格。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非常重要,在父母的影响下孩子建立起自己对生活的看法,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影响孩子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影响孩子的行为和道德发展。父母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大量的实践材料。孩子的各种行为,处理事物的方式,对待人际关系的方式,都是主要受父母态度的影响和强化。孩子的自尊,自信,自主性,意志力也都受父母态度的影响。因此父母的态度也直接影响到孩子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一些年轻父母养育孩子没有经验,有时怨恨宝宝,或疏远宝宝,有时又觉得对不住宝宝,又是搂又是亲。结果,因为对宝宝忽冷忽热,态度无常,弄得宝宝搞不清楚妈妈爸爸会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回应其身心需要,这就容易使小宝宝焦虑成习,导致孩子将来发展出矛盾焦虑型的人际模式。德国心理学教授Thiel-Bonney也发现,有的父母只关注自己的偏好,却没有估计宝宝的需要,其实“在对的时间给宝宝对的刺激”才是最好的。反之,孩子就会反感焦虑。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决定了他们的教育方式。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生长和发展。以此推论,也就是说父母的态度决定着孩子的未来与前途。心理学家把父母对子女的不正确的态度分为:对孩子冷漠不关心的否定型和对孩子宠爱、温情的保护型以及命令、支配孩子的支配型和一味顺从孩子的服从型等四种类型。而这4种度态就形成了几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大致可分成3种,即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专制型的教育有两种极端,一种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一种信奉为孩子做了一切,才是对他真正的爱。前者容易使子女形成自卑、懦弱、冷漠、消极的情绪。容易发生不能克制的逆反、倔强、攻击和冲动的行为。

后者缺乏正确的爱,过分依赖他人,自私自利,容易产生对立、自卑、仇视、嫉恨甚至报复的行为。一些孩子精力不集中,兴趣易转移,形成浮躁的性格,其主要原因可用公式来表示,就是“过多的刺激——兴趣转移——精力分散——浮躁——寻求新刺激”,这是一种恶性循环。父母过分溺爱孩子,以一味顺从的态度来对待孩子,随意满足孩子无休止无节制的欲望,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新异刺激过多,导致孩子“得陇望蜀”,“这山望着那山高”,不知何为满足,以致形成了浮躁的性格,从而又提出新的不切实际的要求。

放任型的父母,其态度是对孩子不管不问,小时候交给父母,大了交给老师,对孩子没有太大的责任心。在这种态度下长大的孩子往往因为缺乏父母的爱而自卑,性格内向或缺乏权威意识,责任感差。严惩的行为放纵,一些不良的个性与态度会影响学业。这种孩子往往在心理上存在缺陷。他们一般情绪波动大,常有莫名其妙的焦虑和恐惧,容易产生敌意,缺乏同情心,嫉妒、残忍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他们不愿接受伦理道德的约束,富于攻击性。

民主型父母不任意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与引导,对于孩子在成长或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更多的是采取帮助与鼓励的方法,并合理地应用奖励与处罚的手段,使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与教育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调查发现,学业不良孩子的父母中更多的是使用专制及放任的教养方式,而正常孩子,特别是优秀学生的父母,更多的是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

所以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必须注意。如果父母对孩子既热情关心,又严格要求;既满足他的正常要求,又要使他体会到艰难;既给予必要的物质上的提供,又要使他在思想上受到教育。这样才能使他形成良好的性格。

父母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大概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 父母态度对孩子心理的影响

相信每个父母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带孩子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医生给孩子打针或者采血的时候,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喊疼,有的甚至不停地哭喊“疼死了”,通常父母会做出这样的反应,要么顺着孩子,非常宠爱的一直安抚;要么就简单粗暴地说“疼什么疼!”能够正确对待孩子面临“问题”的父母,在生活中确实很少。父母的关心让孩子的健康还停留在身体健康的层面,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知之甚少。

这是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决定的。大部分的父母都认为能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就是最好的,而忽视了他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亲子之间缺乏沟通,这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紧张。严重的还会使孩子的心理发生扭曲,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来。

二、 父母态度对孩子行为的影响

父母对待孩子的行为,往往起到强化作用。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举止反复用言语或表情明确地表示“对”或“不对”,使孩子逐渐对客观事物有一个判断标准。比如孩子爱打人,父母如果认同,孩子的行为就会得到强化。如果不认同就得不到强化,打人这样的事情就会因得不到鼓励而终止。避免孩子重复不适当行为。如果对打人这样的事件再进行惩罚,比如父母可以冷静地打孩子一下,让孩子也知道“疼”的滋味,然后再口头加表情教育。孩子就会得到打人不对的,是一种不好的行为的认知。

另外,父母双方的态度不一,也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很多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形成的关键在于他们对孩子态度不统一的基础上,表现在:父亲严厉教育孩子,母亲却护短,有的对丈夫甚至冷嘲热讽,使丈夫不得不作罢;有的母亲十分关心孩子,丈夫却不以为然,认为妻子小题大做,太担心了,等等。

父亲对孩子这样教育,母亲又那样说,或母亲这样教育孩子,丈夫又反对,最后,孩子不知该听谁的,这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培养。有的成年人二面三刀和显示多重人格,就是因为他小时候受到父母不同态度影响的结果。

所以,父母的态度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好的态度教养出好的孩子,坏的态度养出坏孩子。也可以这样说,孩子学坏了,不是孩子的错,是父母的态度把孩子教坏了。在生活中,作为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争取以自己的态度感染出一个好的孩子。

4.对孩子要言而有信

每个父母都可以肯定的说不诚信的孩子是坏孩子。很多的父母也在为自己的孩子诚信品德的缺失而烦恼。但是他们却很少想自己在孩子的诚信方面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相信父母们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早晨,曾参的妻子忙完了家务,就想上街去买点东西。正在家门口玩耍的小儿子看见了,高兴地跑了过来,缠着妈妈带他一块去。

曾参的妻子没有答应,摇了摇头说:“妈妈是去办事,不是去玩!”

小儿子又哭又闹,拉住妈妈的衣服,“我要和你一起去嘛!”

曾妻被闹得没有办法,回过头去,她看见了自家院子的那头小猪,又想起儿子最喜欢吃肉,就随口应允说:“好乖乖,妈妈回来就把小猪杀了,炖肉给你吃!”

听到妈妈的保证,小儿子高兴极了,这才放她走。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还没有进家门,她就看见丈夫正在院前的大树下准备杀猪,那头小猪被捆了四蹄,“嗷嗷”地叫着,雪亮的尖刀搁在水盆边……

一见这个情景,她大吃一惊,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赶忙制止曾参说:哎呀,这猪太小了,你怎么能现在就杀呢。”

曾参指了指站在一旁热心观看的小儿子,问道:“你早上跟他说的那些话,难道不记得了吗?”

“我刚才是和孩子说着玩的呀,你怎么当真杀猪呢?”

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孩子是不能被欺骗的。他年龄还小,不懂事,只会学父母的样子,相信父母说的话。咱们今天说话不算数,那么孩子也就学会了说谎。再有,他以后还信不信咱们的话啦?”

曾参终于说服了妻子,真的把小猪杀了。

有句俗话说,什么样的父母教出什么样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模仿、学习的对象。父母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生活方式甚至动作姿势,对于孩子的思想作风、生活习惯,都有很大影响。如果父母在这方面做得好,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会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影响,促使孩子健康成长。反之,则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使孩子逐渐养成言而无信、言行不一的处事风格。

作为成人,也许你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月前,老板说要给你加薪,为此你兴奋、期待,并以二十倍的热情努力工作着,但是至今,你的工资分文未涨。你一定会为老板的失信,言行不一而感到气愤和不受尊重,很可能会丧失工作热情。而作为父母,你也一定做过这样的事:孩子想要买一架遥控飞机,你当时答应了,可是最终这个承诺你都迟迟没有兑现。那么,不知道这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孩子在你的失信上想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伤害?

不要以为孩子受到的伤害比你要小,也不要以为孩子面对失信时的承受力比你要大,更不要忘记孩子有样学样,将来他所做的事有可能就是你的翻版。因此,虽然承诺是每个人都常做的事,可是对孩子,如果自问不能言必行,行必果,就不要轻易承诺。

在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孩子对父母的抱怨。比如为了让孩子听话,爸爸许诺给她买一个芭比娃娃,妈妈许诺带她到游乐园玩。可是只管说,却常常因为种种原因没兑现。在她眼里,爸爸妈妈就是言行不一、说话不负责任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安抚孩子一时的情绪,随口许下诺言事后却抛到脑后的父母更是比比皆是。也许父母并不是存心,可当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失望时,父母在他们心中就会变成“狼来了”,不仅不再信任父母了,父母对他的教育,恐怕他也无法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