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战后的50年代,美国进入了劳工的黄金时代,乃至有大学教授的孩子高中毕业就到工厂做工,享受着优厚的福利,生活质量超过了当教授的父亲。此时美国不仅成了地道的“世界工厂”,内需也随着劳动阶层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扩充。郊区化代替了城市化,以中产阶级为基础的房地产市场带动了从汽车到家具、电器的一系列生活革命的消费。
国际投资大鳄索罗斯之所以能够成功地预测1987年的崩盘,就是从历史经验中来的。1929年及1987年崩盘的类似之处是,短期货币市场利率上扬,造成股市资金动能不足,大量美元流入他国中央银行,美国联邦理事会没有注入等量货币造成资金流动性不足,1987年股市下跌幅度为36%,与1929年相似。他深信经济危机爆发,往往是累积长期不稳定所酝酿而发生的。依靠历史的经验往往可以预测未来,因为历史是会重演的。所以,“以史为镜”不失为预测的重要方式,“以史为鉴”可以更清楚地看清现在的形势。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除了给全球多个国家带来重大财产损失外,金融危机在本质上仍是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的机会,还是发展机会的重新调整,尤其是对落后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实现低成本赶超的极好机会。
从过去的历史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通常有6个规律:一是影响度与外向度成正比。越开放的地方受影响越大,比如这次危机沿海受到的影响就大于内地;二是影响度与市场化程度成正比。市场化程度越高,受到的影响越大;三是影响度与贫困度成反比。贫穷落后的地方反而在危机中受到的影响较小;四是影响度与一国的国内需求成反比。国内市场需求越大,受影响越小;五是影响度与政府行政能力成反比。政府控制力越强,受影响越小;六是影响度与国民信心成反比。国民信心越坚定,受危机影响越小。
索罗斯常说,市场天生不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更是如此。全球资金流动有荣、有枯,有多头也有空头。哪个市场乱,哪里就有钱赚。懂得理解混乱,就可致富。遇到越乱的局面,投资者越有机会表现。
很多发生过的全球金融市场大事件,情况常常是:市场乱,投资人跟着一起乱,于是恐慌一波波袭来。而对冷静的客观投资人来说,这正是天赐的良机,因为这可能是大捡便宜货的机会,也是财富重新分配的时候。
两千年前老子曾经说过: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坏事可以变成好事。虽然现状的改变难免带来一些小小的痛苦和不愉快,但聪明人从不恐惧生产力和社会财富的破坏。相反,他们期待着危机之后的新一轮财富分配。
经济学笔记
历史上,每一次经济危机过后,都会产生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更新、升级、换代革命。因此要抓住机遇,乘风破浪,在下一轮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中抢占先机,开拓进取并发展壮大。
面对考验,在经济衰退期应对得当
从微观经济的角度来看,资本的趋利性和贪婪的欲望是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直接导致了投机。企业组织的老化是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使更多的企业在危机面前只能收缩自己的战略投资,以“守”的方式谋求组织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危机本质上是千千万万企业周期的叠加、风险的累积,并导致一个经济体不堪重负,最终周期性地暴发性释放。
危机源于市场的失衡,市场的失衡源于人类贪婪的欲望和企业组织的老化。开发商希望房价不停地往上涨,股民和证券经营机构希望股价不停地上涨,就像美国的投行为了放出更多的次级贷,渐渐地把风险抛置一边。然而,一个产业、企业、产品一旦上了年纪,与人一样,都将面临身体体能、机能等各方面的衰退。随着企业机构、技术、人才、设备的老化,企业组织运行的效率必然受到影响。
可是,习惯了在景气的经济增长中决策和行动的人们,总是以为这种繁荣将无限延续。于是,当繁荣戛然而止代之以萧条的时候,人们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被迫开始一次艰难而又意义深远的集体转型,普通人的职业前景与财产出路也在面临一次严峻的考验。
这是一次集体的应战,没有谁能独善其身。这个世界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机遇。当一场大萧条几乎无可避免的时候,人们不禁回忆起威廉·曼彻斯特在《光荣与梦想》中那个从“低谷”开始的美国。作者记录了艰难岁月里一个社会顽强的恢复力和成长力。尽管时世艰难,但大多数美国人却依然心怀梦想。
历史就像是一个轮回,不断在繁荣与萧条间更替。艰难不过是我们为下一轮经济的崛起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几乎每个人都相信,只要挺过去,就会有更多的机会。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能否顺利地挺过去。这将考验我们应对以及处理危机的智慧与能力。
艰难是变革与崛起的最好时机。倘若应对得当,危机过后可能出现的局面是:国家的经济将重新洗牌,畸形的经济结构有望得以纠正;生存下来的企业逐渐摆脱在全球产业链条中低端、被动的角色;经济发展的动力发生变化,行业的排序也发生变化,社会财富面临重新分配,勇者的光荣和梦想将得以实现。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危机之下,我们能否应对得当,能否顺利挺过去。
危机和萧条是不可避免的。每一次危机来临,人们都要经受破产和失业的打击。但这只是暂时的,危机总会过去,因此,处于危机中的人们学会如何渡过困难时期便显得十分重要。从以往的经验中,人们也渐渐地学会了这一点。
对个人来说,第一,要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换句话说,经济不景气,你在工作上就得更争气。第二,要端正心态。整天忐忑不安、忧心忡忡地上班,这样会适得其反,说不定老板看你心不在焉的样子就把你辞退了;第三,要争取为老板做一些创新的工作。帮助你的老板成功,会是最佳的策略;第四,在工作的同时,要与时俱进地学习,延续自己的竞争力。当你掌握了最新的技术和业务,你便掌握了主动权。
在理财方面,参与金融投资者应谨慎行事,以避免因动荡局面而造成不必要的亏损。购买不动产也应持谨慎态度。这段时期,可以投资低风险理财产品如债券、债券型基金等,总之,求稳很重要。
在消费方面,理智消费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对企业来说,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企业不能仅仅盯住一种市场,否则,如果这个市场出了问题,企业将会非常被动。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可以东方不亮西方亮。
企业的资金链也不能太紧。资本必须同时处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形态,资本循环要顺利进行,即生产要正常进行。资本的三种形态必须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所谓资金链绷得太紧是因为种种原因造成了循环中货币资本的回流中断或货币资本的短缺,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面对诱惑,企业一定要扣紧主业,资金链别绷得太紧,要留有回旋余地。
企业还要着力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危机期间,一些传统玩具厂家很难经营,而把玩具和动漫技术、机器人技术结合在一起的企业却销路看好,这说明人们并非不需要某些产品,而是对产品的要求更苛刻了。消费者的苛刻是企业成熟的杠杆,督促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
总而言之,和个人相比,企业更要善于把问题转化为机遇。中小企业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调整自身的经营和业务结构,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同时企业要削减亏损或利润水平低的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要知道,经济危机并非意味着所有企业的破产和衰败,一些企业恰恰是在别人处于困境期间成长起来的,沃尔特·迪斯尼动画公司就是其中一个。迪斯尼的标志性卡通人物米老鼠诞生于1928年,成长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至今已是80多岁高龄。在历史课本中我们学习到,总统的新政缓和了经济危机的冲击,但是却不知道另外一个我们熟知的“人物”米老鼠在这场危机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美国,从一开始,电影就定位于大众消费,价格低廉,看一部电影的价格相当于法律规定的每小时最低工资的标准。因此,电影票价受经济危机影响的“弹性变化”很小。从价格上,看电影就像是日常吃饭一样。从精神寄托的角度来讲,却似乎比吃饭更重要。因此,在危机期间,电影业不仅没有萧条,反倒更加繁荣起来,一边打造着不菲的票房业绩,一边趁机捧红了不少电影明星。
除了米老鼠以外,在20世纪30年代危机期间成名又走红的另一个电影明星是大家熟知的童星秀兰·邓波儿。她以天真无邪的可爱形象吸引了人们,使其对未来重拾希望。
米老鼠产业的繁荣为美国经济复苏做出了贡献——米老鼠标志的流行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印有米奇标志产品的畅销为许多工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和机会,解决了他们的生存问题,减轻了经济危机的影响。
票房收入只是电影业收入的一部分,塑造了“米老鼠”和“秀兰·邓波儿”等的知名品牌和形象才是他们更重要的贡献。米老鼠和秀兰·邓波儿走红之后,他们的形象成了各种各样的商品标志出现在各种商品上:笔记本、铅笔盒、勺子、衣服、饰品等。米老鼠品牌的产品到现在依然享有盛誉,全世界的孩子们都很喜欢的梦幻游乐场——迪斯尼乐园也是以米老鼠的头像为背景而设计的。
1935年,《纽约时报》毫不吝啬地赞誉一位“经济学家”,说“他是一个世界公民,不可思议地在商人领地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他是世界上的超级推销员,为失业者找到了工作,将公司从破产境地中救出。无论他在何处,希望的曙光都会突破云层”。
这位“经济学家”就是米老鼠。1936年的《华尔街日报》也称米老鼠为拯救危机的“经济学家”,甚至认为其影响超过了罗斯福总统。
孙子曰:围地则谋,死地则战。人们在困境中的爆发力最为强大,所以身陷绝境看似危机重重,其实正是进行殊死搏斗的最佳时机。
经济学笔记
人类社会的进步,每一步都与危机相伴。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给经济带来另一次高速发展的机会。因此,危机过后,我们恐怕要感谢这颗上帝赐予的苹果。正是它给了我们当头一棒,催我们不断奋进。
做好布局,迎接下一轮的财富盛宴
经济危机往往伴随着经济周期的繁荣而爆发,通常被认为是对经济体系里不健全的部分进行的“自残式”的自我矫正,尤其是对市场失灵的“清算”。当危机发生时,全部或者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资产价格、企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等都急剧恶化。之后,将会迎来调整,而调整则意味着市场逐步回归理性的轨道。这时,如果能做好布局,就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周期中的赢家。
在这样一个多变的环境下,任何人因循守旧,缺乏远见都将是失败的前兆。至于思考,则是将感性知识变成理性知识的关键。只有思考,才能锻炼我们的思路。而充满经济学常识的想法,则是在思考之后才能产生的。
只有智慧才是永远相伴的财富,什么都可以被别人抢走,但是智慧不可以。如果你能拥有经济眼光和智慧,便能创造巨大的财富,无论是在多么艰难的形势下。
19世纪末,支撑美国产业界运输体系的台柱只有铁路运输,但如一盘散沙似的各段铁路都无法胜任这项重任。要想把分散铁路连接成网,组成一个铁路联合体,仍要向铁路投入高额资金。这样,铁路对于投资银行的依赖程度就表现得相当突出。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各公司的联合与吞并也越加频繁,借贷的资金额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投资银行不仅要有雄厚的资产做后盾,更要有很高的信誉。此时,摩根创立的银行辛迪加成为新时期银行投资业的榜样。众多破产的公司面对美国的经济危机,把希望寄托在摩根身上,希望他能收购他们的公司,给他们的公司以新生。
在此等危难之时,摩根力挽狂澜。他操起手术刀,向铁路业大动手术。他采取的是“高价买下”战略。无论是西部铁路还是那些早已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铁路,他都要统统买下,以便能迅速整顿美国铁路。
摩根的这种高价购买铁路策略无疑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因为一旦失败,他将损失大笔资金,但如果成功,获得的巨大利益也是不言而喻的。如果铁路产业经济的支柱被别人占领,那么他在金融界刚刚夺得的霸主地位将会变成空谈。而一旦他占领了这一产业,他的霸主地位就会无人能取代。只为此,他认为就值得一搏。
摩根对铁路的大整顿,标志着美国经济由开发的初创阶段进入了现代的重视经营管理阶段,彻底转变了美国传统的经营战略思想。他的成功,改变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在华尔街则更是这样,他的经营思想与管理方式成为华尔街纷纷效仿的形式,至今还有巨大的影响力。在经历了从“海盗式”经营到形成辛迪加,进而到托拉斯,华尔街已从过去投机商的乐园转变成为美国经济的神经中枢。华尔街日后成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标志,并问鼎世界金融霸主的地位,摩根为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身为美国金融巨头,摩根凭着过人的胆识,抱着乐观从容的风险意识知难而进,逆流而上,赢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
我们不难发现,成功的人往往胆大心细,在冒风险的同时,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正确地对待风险,并有意识地降低风险。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在险中取胜。
而对于企业来说,危机期间可以把正常发展时属于“鸡肋”型的产品强制淘汰,并借机兼并重组,加强管理,塑造不怕牺牲、勇于进取的企业文化。
虽然危机的发展会造成一些企业的倒闭、个人财富的缩水,但这正是企业升级换代的契机。世界经济发展历程证明,发展成熟的行业市场份额都要向大品牌集中。因此,中小企业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守住阵地、扩大份额,要在产品更新、管理模式创新、品牌打造、品牌增值等方面来综合地做好应对之策,走出一片新天地。
美国着名作家海明威有一句名言:“明天,太阳照样会升起。”相信只要抓住危机带来的机遇——资产价格难得的便宜,做好布局,就能迎来下一轮的财富盛宴。
经济学笔记
有人总结21世纪的特征是“速度、变化、危机”。危机对我们来说好像很可怕,可是,上帝也很公平,在给我们危机的同时,又给了我们机遇。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面对危机,我们是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再创辉煌,还是面对危机怨声载道,不思进取坐以待毙,全在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