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员工感到他处在竞争中
一般人都有不服输的竞争心理,例如同期进入公司的员工,彼此都有不愿输给对方的观念。管理者可以抓住员工的这种竞争心理,略施些“手腕”,使他们时刻感觉处在竞争中,这样便可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美国著名企业家阿尔弗雷德·斯隆接管美国最大的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时,公司由许许多多小的汽车制造商组成,是个臃肿不堪的庞大联合体。斯隆把它改造成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他有意在所有的事业部门都形成重叠:一个事业部生产的车型系列与另一事业部的车型系列在某些部分互相重叠,从而导致事业部之间的竞争。经过多年以后,通用汽车公司逐渐地把事业部的经营变成各管一段,整个公司看起来更像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了。然而,后来任命的董事长罗杰·史密斯却宣布,他首先要做的是恢复传统的内部竞争精神。他正式授予各事业部以控制权,重新塑造各事业部的形象和特色。这也是通用汽车公司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
美国某大型企业的老板赫斯管理下面的职员,也是用了“竞争”的方法。有一次,他对一个一向很努力的熟练工人说:“米勒,为什么我叫你做的一件工作这么慢才做出来呢?你为什么不能像赫尔那样快呢?”
他对赫尔却这样说:“赫尔,你为什么不以米勒为榜样,像他那样做事快呢?”
过了不久,赫尔因为公事出外旅行刚回来,赫斯便留下一张纸条叫他做好一个铸件,马上送到铁道开关及信号制造厂去。
这个条子是星期六写的,但是星期日早上赫尔便把这件事办好了。星期日早晨,赫斯在制造厂里看见了赫尔便问:“赫尔,你看见我留下的纸条了吗?”
“看见了。”
“你何时去铸呢?”
“已经铸了。”
“啊,什么时候可以铸好呢?”
“已经铸好了。”
“真的吗?现在在哪里呢?”
“已经送到制造厂了。”
赫斯听了无话可讲。他看到这种用竞争的方法促使工头赶快做事的效果如此之好,实在感到很惊奇。而对赫尔来说,他看见上司赫斯那种嘉许的态度,自己也感觉非常快乐!
有时,竞争对象是不容易找到的,这时,你可以“设立”一个“竞争对象”。
对于没干劲的员工,只要告诉他:“你和A先生两个人,成功是指日可待的。”就等于暗示了他竞争对手的存在。
美国某家铸造厂的经营者经营了许多工厂,但其中有一个厂的效益始终徘徊不前,从业人员也很没干劲,不是缺席,就是迟到早退,交货总是延误。该厂产品质量低劣,使消费者抱怨不迭。虽然这个经营者指责过现场管理人员,也想尽办法,但始终不见效果。
有一天,这个经营者发现,他交代给现场管理员办的事,一直没有解决,于是他就亲自出马了。这个工厂采用昼夜两班轮流制,他在夜班要下班的时候,在工厂门口拦住一个作业员,他问:“你们的铸造流程一天可做几次?”作业员答道:“六次。”这个经营者听完一句话也不说,就用粉笔在地上写下“六”。紧接着早班作业员进入工厂上班,他们看了这个数字后,竟改变了“六”的标准,做了七次铸造流程,并在地面上重新写上“七”,到了晚上,夜班的作业员为了刷新纪录,就做了十次铸造流程,而且也在地面上写上“十”。过了一个月,这个工厂变成了他所经营的厂中成绩最高的。
这个经营者仅用一支粉笔,就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而员工们突然提高的工作效率源自哪里呢?这是因为有了竞争的对手所致。过去,作业员做事一向都是拖拖拉拉,毫不起劲;当他们有干劲时,效率自然就上去了。
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和自信心,可在突然有了竞争的对象后,就使其潜在心理都希望“站在比别人更优越的地位上”,或“自己被当成重要的人物”,从心理学上来说,这种潜在心理就是自我优越的欲望。有了这种欲望之后,人类才会努力成长,也就是说这种欲望是构成人类干劲的基本元素。
这种自我优越的欲望,在有特定的竞争对象存在时,其意识会特别鲜明。
只要能利用这种心理,并设立一个竞争的对象,让对方知道竞争对象的存在,就一定能成功地激发起一个人的干劲,那么,提高工作效率也就不在话下了。
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
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管理者必须重新界定自己和企业的地位。无论你的企业是赢利的或非赢利的,都必须面对高利润企业的高效率竞争,若不及时反省管理原则,随时都有可能惨遭淘汰。
管理者应向部属说明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强有力的竞争,可以促使员工发挥高效能的作用。因此,在对下属的管理中,引入竞争的机制,让每个人都有竞争的意识并能投入到竞争之中,组织的活力就永远不会衰竭。
心理科学实验表明,竞争可以增加一个人50%或更多的创造力。每个人都有上进心、自尊心,耻于落后。竞争是刺激他们上进的最有效的方法,自然也是激励员工的最佳手段。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没有压力,组织也好、个人也好都不能发挥出全部的潜能。
美国企管专家认为,没有竞争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自己决定唯一的标准;二是没有理由追求更高的目标;三是没有失败和被他人淘汰的顾虑。
当前,我们许多企业办事效率不高、效益低下,员工不求进取、懒散松懈,从根本上说,是缺乏竞争的结果。鉴于此,要千方百计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管理中。只有竞争,企业才能生存下去,员工才能士气高昂。
竞争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进行各种竞赛,如销售竞赛、服务竞赛、技术竞赛等;公开招投标;进行各种职位竞选;用几组人员研究相同的课题,看谁的解决方式最好,等等。还有一些“隐形”的竞争,如定期公布员工工作成绩,定期评选先进分子等。你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不断推出新的竞争方法。
竞争中要注意的问题是竞争的规则要科学、合理,执行规则要公正。要防止不正当竞争,培养团队精神。有些竞争不但不能激励员工,反而会挫伤员工士气。如果优秀者受到揶揄,就是规则出了问题,不足以使人信服。
竞争中任何一点不公正都会使竞争的光环消失,如同一场裁判偏袒一方的足球赛。如竞选某一职位,当员工知道领导早已内定,还会对竞选感兴趣吗?如进行销售比赛,对完不成任务的员工也给奖,能不挫伤先进员工的积极性吗?失去了公正,竞争就失去了意义,只有公正才能达到竞争的目的。
凡是竞争激烈的地方,经常发生不正当竞争,如:不再对同事工作给予支持,背后互相攻击、互相拆台;封锁消息、技术、资料;在任何事情上都成为水火不相容的“我们和你们”;采取损害公司整体利益的方法竞争等,这些竞争势必破坏团队精神。企业的成功依赖于全体员工的团结、目标一致,而不正当的竞争足以毁掉一个组织。
为了避免不正当竞争的弊端,一是要进行团队精神塑造,让大家明白竞争的目标是团队的发展,“内耗”不是竞争的目的;二是创造一个附有奖励的共同目标,只有团结合作才能达到;三是对竞争的内容、形式进行改革,剔除能产生彼此对抗、直接影响对方利益的竞争项目;四是创造或找出一个共同的威胁或“敌人”,如另一家同行业的公司,以此淡化、转移员工间的对抗情绪;五是直接摊牌,立即召见相关员工把问题讲明白,批评彼此暗算、不合作的行为,指出从现在开始,只有合作才能受到奖励,或者批评不正当竞争者,表扬正当竞争者。
不可否认,竞争确有负面的影响,尤其在员工素质较差时,可能会出现一种无序的恶性竞争或不良竞争,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但竞争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利大于弊,领导者还是大胆地鼓励竞争吧!只有平庸的员工才害怕竞争。
用竞争取代“内耗”
在有的企业中,很少看到员工间产生冲突。这并不是说那里没有矛盾,而是企业的管理者成功地变冲突为竞争,用合理的竞争引导员工,把员工的着眼点由彼此争夺转到相互赶超上。这不仅协调了员工间的关系,也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同时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公平公正的管理原则。
要制造良性的竞争气氛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造一个竞争者
人的情绪往往都有高潮和低潮的时候,这也同样会反映在工作上。当一个人情绪好的时候,对他人的过错比较容易包容,从而减少了相互间冲突的几率;而情绪差的时候则刚好相反。管理者不可能随时去照顾每一名员工的情绪,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给员工制造一个竞争对手,引起他们的关注,从而引导他们的情绪。
2、让员工充满竞争意识
有竞争才会有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会有活力。企业引进竞争机制,培养员工的竞争意识,能有效地激励员工追求上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转移他们的兴奋点,从而减少矛盾,而公司也将生机勃勃。这是管理者做好管理工作的关键,也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举例说明: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大老虎。小赵赶紧从背后取下一双更轻便的运动鞋换上。小王急了,喊道:“你干吗呢?再换鞋也跑不过老虎啊!”小赵说:“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企业之间的竞争犹如大鱼吃小鱼般的残酷,但人才竞争又何尝不是狮子和羚羊之间的比拼。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管理中的竞争策略会告诉每个员工,随时准备一双轻便的跑鞋,随时迎接迎面而来的诸多变数。
每个在商战中打拼的人都希望自己能赶在别人的前面,更快、更准地在第一时间发现新的契机。他们深知“早起的鸟有食吃”这个道理。但是,任何企业都有其成长的最佳速度,当企业发展过快时,就会自动调整以适应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的员工来说,更应该协同企业发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当员工的发展落后于企业的发展就会被淘汰,超过企业发展速度就会对滞后的企业管理系统不满,产生颓丧情绪,产生最严重的进取无力感,甚至成为放弃行动的借口。适当的竞争机制可以让这些希望快速发展的员工感到成就感,释放与企业发展不协调而产生的无力和颓丧情绪。
每个员工都要培养自己的竞争能力,使得自己变得不可替代,这也成就了自己在这个企业里的地位。员工在竞争环境中的自我超越,不会影响企业原有的良好管理。员工在企业的竞争性学习氛围中,诸如培训、比赛、娱乐等,可逐渐发现自己的优势,构建工作信心,培养工作激情,协调相互关系,并能更好地将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结合起来。
3、防止恶性竞争
每一位管理者都应该十分明白,无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员工之间是一定会存在竞争的,但竞争分为良性竞争和恶性竞争。恶性竞争最容易引发员工冲突,管理者的职责就是要遏制员工之间的恶性竞争,并在遇到员工之间进行竞争时,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到有益的良性竞争中。
每个人对美好的事物都有羡慕之心。这种羡慕之心来源于对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的好的东西的向往。关系亲密的人,这种羡慕之心尤为显著。你也许不会去羡慕克林顿能当美国总统,但是,你可能会对你同事新上调为经理一事羡慕不已。这种情感有时会因为某种关系的确定而消失,例如,由恋人而变成夫妻,对方的长处就会被另一方共同拥有,此时,这种羡慕的想法就会消失。而当这种关系亲密的人的角色不能转换时,羡慕之心就会一直维持下去。比如说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工作上又相互较劲的同事之间;学习成绩不相上下,又竞争同一所名牌大学的同学之间,等等。一般来说,越是亲近、越是熟悉的人之间越容易产生羡慕之心。女人往往比男人更容易产生羡慕之心。
有的下属羡慕别人的长处,就会鞭策自己,努力工作、刻苦学习,赶超对方。这种人会把羡慕渴求的心理转化为学习、工作的动力,通过与同事的竞争来缩短彼此间能力的差距。这种良性竞争对部门有着很大的好处,它能促使部门内的员工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工作气氛,每个人都积极思索着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掌握更多的技能,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就。这样一来,整个部门的整体水平就会不断地提高,充满生机与活力。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明白“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道理,他们会由羡慕转为忌妒,甚至是嫉恨。这种人不但自己不思进取,相反还会想出各种见不得人的花招打击比他们强的人,通过使绊、诬蔑等手段来扯先进的后腿,让大家扯平,以掩饰自己的无能。这种恶性竞争只会影响先进者的积极性,使得部门内人心惶惶,员工之间戒备心变强,提高警惕以免被暗箭所伤。如果整个部门长时间形成这样的气氛,那么员工的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会耗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就是管理者也会被如潮涌来的相互揭发、抱怨给淹没,这样的部门还能有什么指望呢?
如果你是一位老板,平日一定要关心员工的心理变化,在公司内部采取措施,防止恶性竞争,积极引导手下的员工参与到有益的良性竞争中来。
总之,管理者是公司的核心和模范,他的所作所为对于公司的风气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者必须从制度和实践两方面入手,遏制员工之间的恶性竞争,积极引导员工进行良性竞争,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公司的工作才能越做越好。
4、让员工有危机感
让员工保持一定的危机感,能够激发他们原有的潜力。优秀的员工通常能够在某些压力下工作得很好。如果公司尚不存在这种压力,就应该从外界把这种压力引进来,制造一种积极的紧张气氛,使其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