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继往开来的中国历史
30725000000010

第10章 百年志士与英烈(2)

武昌起义后,宋教仁协助湖北军政府处理外交事务,1912年1月他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局长。他热心议会活动,8月,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几个小党组成国民党。1912年底至1913年初,国民党在国会议员选举中占压倒多数席位,宋教仁想以多数党资格组建内阁,限制袁世凯。他从湖南至湖北、安徽、江苏等省,沿途发表演说,抨击时政,遭到袁世凯的忌恨。1913年3月20日在上海火车站被袁世凯派凶手刺伤,于22日逝世。

廖仲恺(1877年~1925年)

廖仲恺是广东惠阳人,民主革命家,国民党左派代表人物。廖仲恺生于美国旧金山华侨商人之家,1893年回国,1902年又到日本留学,1905年他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总部外务部干事,同年又被选为中国留学生会长。辛亥革命后,担任广东都督府参议,兼管财政工作。曾经参与南北议和。1912年12月30日他任广东省财政司长,参加反对袁世恺的“二次革命”。1914年他追随孙中山从事护法斗争,积极筹措经费和组织革命力量。1921年廖仲恺在广州任中华民国政府财政次长,广东省财政厅长,积极筹措军费,支持北伐。1922年他支持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参与了《孙文越飞宣言》的会谈,为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作出重要贡献。1923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财政部长和广东省长,又任国民党改组委员,负责国民党全面改组工作。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他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政治委员会委员,并先后兼任国民党中央工人部长、农民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军需总监等重要职务。孙中山逝世后,他坚定地继承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执行三大政策。1925年8月20日,被右派分子暗杀。

陈天华(1875年~1905年)

陈天华是湖南新化人,原名显宿,字星台,又字过庭,别号思黄。民主革命宣传家。陈天华从小对民间文化有浓厚兴趣,喜欢模仿写作民间小调歌词。后来又接触西方民主思想,产生了强烈救国愿望。1903年初得到官费留学日本的机会,到日本留学。为抗议俄国霸占东三省,他曾写下血书,并组织抗俄义勇队。不久,他又发表革命著作《猛回头》、《警世钟》,积极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1904年陈天华与黄兴等在长沙创立华兴会,参与策划长沙起义失败以后,又流亡到日本避难。1905年他协助孙中山组织中国同盟会,并担任书记和《民报》编辑。11月,日本政府无理地颁布了取缔留学生规则,引起留日中国学生的激烈抗议。他为了激励大家的爱国热情,“共讲爱国”,坚持斗争不屈服,写下绝命书,于12月8日在东京大森海湾跳海自尽,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章炳麟(1869年~1936年)

章炳麟是浙江余杭人,字枚叔,号太炎。民主革命家,著名学者。章炳麟从小熟读经史,对中国古文化十分精通。甲午战后,他投身于社会维新运动之中,1897年开始为《时务报》写稿。1902年,章炳麟在日本发起组织“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周年纪念会”。不久又在上海与蔡元培等组织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第二年,他发表了著名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透彻地驳斥保皇派的谬论,对于宣传革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一年,他因“苏报案”,与邹容一同被监禁。他在狱中坚贞不屈,名声大震,传遍全国。1906年出狱后东渡日本,参加同盟会,成为《民报》主编。1911年回国,成为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同时他与张謇等组织统一党。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初期,他曾经公开拥护袁世凯。1913年袁世凯派人暗杀宋教仁,章炳麟严厉指责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因此在北京被软禁起来。五四运动后,思想渐渐消沉,主要以讲学为业。博学多闻的章炳麟对于中国文学、史学的发展也作出过很大贡献。1936年病逝在苏州。主要著作收入《章氏丛书》。

邹容(1885年~1905年)

邹容是四川巴县人,原名绍陶,字蔚丹,又名威丹,民主革命宣传家。他少年时就具有反封建思想,1902年春天,自费到日本留学,满腔热忱的他便投身到民主革命运动中。第二年4月回到上海,发表了宣传民主革命的名作《革命军》,提出推翻中国君主专制的封建制度、建立“中华共和国”的主张。《苏报》案发生以后,邹容主动投案,被英租界当局无理判处徒刑二年,与章炳麟一起囚于上海租界监狱。1905年4月邹容因为极度气愤而病死狱中。他短暂的一生,为民主革命作出了不朽贡献。

秋瑾(1875年~1907年)

秋瑾是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字璿卿,号竞雄,又称鉴湖女侠,民主革命女革命家。秋瑾自幼对男女不平等现象不满,渴望像男子一样报效国家。她能诗擅赋,身怀武艺,英姿飒爽,性格耿直,常常扶危济困。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她眼看着中国的民族危机越来越深重,可是清政府腐败无能,于是决定献身于救国事业。1904年4月,她冲破封建家庭的阻挠,自费到日本留学,投入民主革命运动之中。这一年冬天回国,加入光复会,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05年,秋瑾再赴日本,加入了同盟会,被推举为同盟会浙江省主盟人。同一年的冬天,为了抗议日本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愤然回国。1906年在上海参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思想。1907年接替徐锡麟主持绍兴大通学堂,她秘密联络金华、处州等地会党,组织光复军,与徐锡麟分头准备在安徽、浙江两省联合共同起义。7月徐锡麟在安庆仓促举行起义,遭到失败。清政府在搜查过程中发现了安徽、浙江两个省之间的联系,立刻派军队包围了大通学堂。秋瑾于14日被捕,第二天早晨,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年仅三十三岁。她的诗文收入《秋瑾集》。

徐锡麟(1873年~1907年)

徐锡麟是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字伯荪,民主革命家。徐锡麟在青年时代就怀有救国之心。1903年到日本参观大阪博览会时,受到中国留日学生进行的爱国运动的影响,产生反对清朝统治的革命思想。1904年徐锡麟在上海加入光复会,后来回到浙江积极准备武装革命。1905年,他在绍兴创立了大通学堂,作为光复会的革命机关。为了打入清政府内部,掌握军权,为革命提供便利,于1906年冬捐资成为道员,到安庆任省巡警处会办兼任巡警学堂监督。1907年与秋瑾策划在安徽、浙江两省同时起义。7月6日,在巡警学堂枪杀巡抚恩铭,率领学生们起义,攻占军械所。后来遭到清军的围攻,因寡不敌众被捕,被残忍杀害了。

蔡锷(1882年~1916年)

蔡锷是湖南邵阳人,原名艮寅,字松坡。民主革命家、军事家。他在1898年进入时务学堂学习,拜梁启超为师,后到日本留学。第二年回国后,参加唐才常的自立军起事,失败以后又去日本学习军事技术。1904年回国,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等省担任学堂教官及新军总参谋官等职。1911年被调到云南任十九镇三十七协协统,私下里大力帮助同盟会的革命活动。昆明发生起义后,他被推举为起义总指挥,后来担任军政府都督。1913年袁世凯害怕他从事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就把他调回北京,表面上是加以笼络,实际上是进行监视。1915年袁世凯准备当皇帝,蔡锷与梁启超秘密商讨准备讨伐袁世凯,并从天津先绕道去日本,再潜回云南,率先发动了护国战争,给袁世凯以沉重的打击。1916年蔡锷担任四川督军同时代理民政长。这一年他因患喉癌到日本求医,11月病逝在日本东京。

杨虎城(1893年~1949年)

杨虎城,陕西蒲城人。他是一位军事家和爱国将领。从青年时代起,他树立了救国志愿,入伍从军,成为能带兵会打仗的著名将领,是冯玉祥国民军中的陕北总指挥。在与北洋军阀的作战中,屡建战功。后来,他被任命为国民党十七路军总指挥和陕西省政府主席。但在与陕北的红军的作战中,他却遭到失败,并认识到打内战不得人心,应该首先抗击日本侵略。为此,他秘密派人与共产党谈判,决定停止敌对行动,合作抗日。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又与张学良一起,发动著名的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放弃错误政策,实行国共合作,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立下了不朽功勋。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被迫放弃军权,出国“考察”。他在国外仍不忘宣传抗日主张。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报国心切的杨虎城在11月到达香港,不料刚一下船,就被送到南昌关押,此后被秘密监禁达12年,但他报国的志向从未改变。1949年,在重庆即将解放前夕,被关在白公馆集中营的杨虎城被蒋介石下令残忍杀害。但他为中国抗战胜利所作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邓演达(1895年~1931年)

邓演达,字择生,广东惠阳人。他是革命家,国民党革命派领袖,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青少年时代,他就萌发了为国献身的理想,加入了同盟会,后又到军校学习,成为品学兼优的青年军官,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军队。在平定军阀陈炯明叛乱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备受孙中山重用。国共合作后,邓演达先后担任黄埔军校教练部副主任和教务长,为培养革命军事人才贡献很大。孙中山逝世后,邓演达坚决反对国民党右派的言行,反对蒋介石排挤共产党的行为。1926年,他出任北伐军总政治部主任,与叶挺率领的独立团并肩作战,并在攻下武汉后,主持收回了英租界。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邓演达与宋庆龄等一起坚决反对蒋介石背叛革命的行为,并与之决裂,到国外流亡。

1930年5月,邓演达回国,秘密组织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并当选为总干事,从事反蒋救国活动。1931年8月17日,他在上海被逮捕。蒋介石亲自劝降不成,便下令秘密杀害他。

陈独秀(1879年~1942年)

陈独秀,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他是近代启蒙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和早期主要领导人。陈独秀在青年时代就怀有除旧创新的思想,立志社会改革。1902年到日本留学,在十几年中来往国内外,创办了多种报刊,宣传反清革命思想,为此多次受到清朝政府的通缉。1915年,他从日本回国。在此后的十几年中,他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主要是:①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封建主义,促进了社会思想的变革。②1917年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与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③1919年五四运动中,热情支持民众爱国行动并加以引导。④宣传马克思主义并筹划创建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⑤积极推动工农运动和国共两党合作,北伐战争的发动和胜利进军。

由于缺少经验和思想认识上的偏差,陈独秀在20年代后期的领导工作中犯了严重错误。他的右倾机会主义,使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右派的背叛中失去了主动权,遭到巨大损失。1929年11月,他被开除党籍。1942年,他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于四川江津。

李大钊(1889年~1927年)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他是近代启蒙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中学时代,他就接触到新学,萌发改造社会的思想。1913年,他留学日本,又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并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斗争。1916年回国后,担任北京《晨报》总编辑,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座右铭,决心为新文化的诞生而奋斗。此后,他发表了一系列反封建批判军阀的文章,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成员。1918年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此后,他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新文化、新思想代表人物之一,并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主要是:①在中国最早接受并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1918年7月以后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著名文章,指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影响了一代青年知识分子。②组织和领导1919年五四运动,是青年学生信任的导师。③筹划建党,最早与共产国际代表接触,在北京大学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创办北京的共产党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建人之一。④领导早期丁人运动,在长辛店等地成立最早的工会,并派人指导北方各地工人运动,曾参与领导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⑤参与制定革命统一战线政策,代表中共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李大钊是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者的伟大代表,具有渊博的学识、高度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1927年4月6日,他被军阀逮捕,在狱中历尽磨难,坚强不屈,4月28日,他牺牲在绞刑架下,临刑前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

邓中夏(1894年~1933年)

邓中夏,又名康,湖南宜章人。他是革命家、早期学牛运动和工人运动领袖。1917年进入北京大学文学系、曾发起组织“平民教育讲演团”,担任总务干事,后来又是五四运动的北大学生骨干之一,被推为北京学生联合会总务干事。后来他成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邓中夏很早就走上了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1921年曾到北京长辛店组织工人运动。1922年,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亲自领导了长辛店铁路工人、开滦煤矿和京汉铁路工人的罢工斗争,成为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1923年,他到上海参与创办上海大学,担任教务长,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1925年,他组织领导了著名的省港大罢丁,担任顾问和党团书记,表现出卓越的才能,深受工人群众的拥护。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他写了许多有关工运的文章和著作,已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献。

邓中夏具有高尚品质和坚定的革命意志。大革命失败后,他冒着危险参加地下斗争,还担任过红二军团政委和总指挥,与贺龙等领导红军的武装斗争。在受到错误“批判”后,他仍默默无闻地为革命丁作。1933年,他被叛徒出卖而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当局派来的人以他是中共元老而受到排挤为名劝他投降,遭到他的痛斥。1933年9月21日,邓中夏在南京雨花台慷慨就义。

蔡和森(1895年~193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