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由婚的观念,莫过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这个传说自汉代产生后,民间不断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改造,逐渐演变为现在的传说。然而,不论人们将牛郎、织女如何美化,也不论怎样向天帝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发泄,她们仍然是七夕见一面,说明自由婚在中国封建社会只能占极小的一点比例。
男女相爱是人的天性。“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即使被硬性的戒律所扼制,也会以变态或者扭曲的形式表现出来。中国古代的“一见钟情”就是证明。
古代男女有别,接触见面的机会不多,要自由结合,必须采取非正常的手段。这种扭曲、变态了的“一见钟情”,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其一,私奔。西汉卓文君为司马相如的潇洒和文采所倾倒,司马相如亦以“琴心挑之”,二人连夜私奔至成都。后来,二人又凭着自己的智慧,迫使卓文君的父亲分给家财,成全了自己的美满姻缘。其二,偷香窃玉。即先造成既成事实,偷食禁果,而不管后果如何,就像西晋韩寿与贾午那样。其三,监守自盗。西晋末,温峤随刘琨北征,得一玉镜台。姑母求他为表妹作媒,温峤以玉镜台下定礼,自娶了表妹。后来,关汉卿等据此写成杂剧和传奇——《玉镜台》。其四,相思。唐朝崔护清明节独游长安城南,在桃花丛中见一女子,结果双双得了相思病。第二年清明,崔护旧地重游,题诗于门。那位女子相思而亡,后复活成婚。其实,相思仅仅是在封建礼教扼制下的一种未遂的婚姻心态,它往往是软弱者既不敢冲破礼教罗网,又不能调适情感而导致的悲剧,像崔护那样能够相思成婚的,不过是一种理想的寄托。
上述以非正常手段追求婚姻自由的人们,不管能否如愿以偿,也不管双方结合的后果,以追求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为价值取向,是向传统礼教挑战的斗士。这种变态、扭曲了的自由婚,是封建礼教禁锢、摧残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