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育是一种大智慧
30831300000028

第28章 我们的教育遗忘了什么(2)

造成孩子缺乏生活的快乐情绪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家长们在生活中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已经严重地超过了限度,致使孩子们的自主意识丧失,由此而引发孩子的情绪低落;二是作为教育主体的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所持有的或者无意中流露出来的态度,对孩子们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影响。

由于国家政策的干预,当今中国的城市家庭模式多为三口之家,在这样的家庭模式中是四个老人两个中年人、一个孩子,六个人共同照料一个孩子,六个大人照顾一个孩子,很容易把孩子当做掌上明珠,从而过分地宠爱。父母的溺爱和过度关注集中体现在生活中的大包大揽上,这往往造成子女缺乏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不知如何去关注、帮助和爱护周围的其他人,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感情和生活都很容易受到伤害。他们对自身也缺乏足够的认知,容易产生对他人和社会的失望感。这种失望感直接影响了孩子的人生观和性格的形成,在以后的成长中,他们往往经不起挫折的考验,易出现悲观厌世的情绪。

常伴随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的往往是父母对孩子的“高期望值和高标准要求”。卡姆拉斯指出,中国父母在易发怒程度上要比美国父母高出26%,在严厉程度上则要超出52.2%。在生活上的过度爱护和在教育上的过度严厉,使孩子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他们处于一种爱的尴尬的境地里,疑惑而无助。这也是孩子的微笑越来越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教育的这两大误区长期得不到纠正,我们的孩子也失去了他们应有的快乐和满足。美国河郡学院心理学与教育学教授卡萝尔·亨青格的研究表明,与美国儿童相比,中国儿童发生内向孤僻、焦虑和社交问题的比例分别高出92%、1.3%和13.8%。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在饭桌上,爸爸妈妈不停地给孩子夹菜,把好吃的、美味的都堆在孩子的面前,和蔼可亲地说:“多吃点这个。”在商场里,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买什么,不惜一切代价地培养孩子。在钢琴前,一脸严肃地督促孩子练习,声色俱厉地告诫孩子:“这个曲子练不好不许出去玩!”在厨房里,夺过孩子手里的家务活,郑重其事地说:“把学习搞好就行了,家里的活不用你动手,考个第一名才是对我们最大的安慰。”孩子们一脸茫然。

这就是我们的教育,它让我们的孩子手足无措,让我们的孩子无法确定家长的爱,也让我们的孩子迷失了自己的位置。

我们来听听专家们的呼吁。

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王欣指出:“中国父母往往把太多的期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引起孩子的抵触和逆反心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孟昭兰认为,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是由父母、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很多孩子在遇到挫折时会变得更加孤独和内向,甚至走向极端。“不要一味对孩子进行批评、责骂和说教,而应多给他们一些笑容。”孟昭兰教授说。

如果孩子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果他们缺少应有的明朗而单纯的笑容,如果他们的情绪总是低沉而黯淡,作为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了。

给你如下的建议:

1.给自己的孩子足够的时间和同龄的孩子玩耍。他们需要的是来自同龄的孩子之间的交往,在那些看似幼稚可笑的游戏里,他们收获的是同别人交往的能力,是纯粹的、无负担的快乐。

2.不要逼迫自己的孩子去学习他并不感兴趣的辅导班。这些可能会成为他们的负担。让一个对音乐没有任何兴趣的孩子每天花上5个小时去练习钢琴,那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孩子不会从中有所收获,而且白白浪费精力,家长也是在浪费自己的血汗钱。

家长们可以换位思考,如果强迫你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会是什么感受呢?我们的孩子也是有感情的,他们也在受到同样的折磨。

3.保持自己在教育中的一致形象,不要过分地在生活中给予照顾,也不要在面对孩子的学习时过分地严厉。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爱,保持他的情绪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4.不论你有多忙,请抽出那么一点点时间来陪孩子,和孩子一起散步,去游乐场,一起游泳,说话聊天,这些亲子活动,不仅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让孩子感受到爱,而且也可以培养孩子的乐观开朗的性格。

四、善良教育

关于善良的问题,已经讨论了太久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一些伟大的思想家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性本善或者恶,孟子与荀子各持己见,但是我们记得《三字经》开篇就说:“人之初,性本善。”

虽然这个问题早已被提出,但是我们的教育发展到今天,似乎也早已忘记了。善良是什么?我们的孩子已经很难做出一个明确的答复了。在他们的印象里——也只能说印象了,公主是善良的,继母是恶毒的;小羊羔是善良的,大灰狼是凶残的……但是如果你问起来,为什么公主是善良的?为什么小羊羔是善良的?

我们的孩子多半是说不出个所以然的,因为他们实在不知道善良是什么。当然这不能怪我们的孩子,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没有谁给他们认认真真地解释过善良的定义,他们在课本上看到的“善良”已经被浓缩成一个代言形象,或者只是两个字而已。

然而今天又把善良重新提出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孩子对善良知之甚少,忽视了善良作为一种道德的力量对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巨大作用。尤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很多工作需要人们的相互合作,而生活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这都需要人们相互的关心、帮助、理解。善良正是这些关系的基础。我们的孩子遗失了善良,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他们失去了更多的社会支持力,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学习和工作都是一种缺憾。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这样的事情也不少:在公交车上,孩子们坦然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任凭旁边的老人摇摇晃晃而不知道让座;在路上,孩子们淡然地跨过地上的包装纸,任凭垃圾影响着城市的美观,甚至还会有人故意丢弃垃圾。越来越少的人见义勇为,越来越少的人助人为乐……对善良的忽视,这是教育的悲哀,也是道德的一种失落。

我们来看外国教育中对善良的重视,相信我们的家长都会有所收获的。众所周知,德国是引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带给了全世界沉重的伤痛。所幸的是,德国各阶层能够深刻地反思这段历史,甚至因此格外重视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并将其列为德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正是“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在德国的教育里,他们是这样培养自己的孩子的善良品质的,这很值得我们借鉴。

1.爱护动物。他们在对历史的反思中,深切地理解了“生命”这一主题,所以在他们的教育中,对于善待生命也是非常注意的。爱护小动物是许多德国幼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不少德国家庭就特意为孩子喂养了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等小动物,并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让孩子开始接触到生命的意义,懂得善待生命。

2.同情弱者。将对小动物的关爱进行升华,即成为一种对人和生命的深切的关怀。同情、帮助弱小者也是德国人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在成人社会的倡导鼓励下,孩子们帮助盲人、老人早已蔚然成风,为身有残疾的同学排忧解难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在感受着相互的帮助和关爱,这让他们的生命也变得充实而美好,充满了善良的品德。

3.宽容待人。“宽容待人”被德国人普遍认定为一个人“善良品质”的一方面。宽容可以消除自己的心结,给别人以宽容也就是给自己宽容,让人与人之间多了理解和分担,让生活变得美好了起来。

4.唾弃暴力。善良不单单是对善的追求,也包含了对恶的抵制,是正反两方面的结合。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时,德国人还十分重视“反面教育”的作用。对那些中小学校园里出现的恃强欺弱的所谓“小霸王”,校方的反对态度非常鲜明,据悉,凡经两次记过仍不思悔改的“小霸王”,校方可果断地予以开除,接着再由“不良少年管教部门”给予管教。对于不良行为的抵制也是加强善良教育的重要途径。

五、诚信教育

说起诚信教育还要从前几年的一次高考作文说起。

2001年某地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60分)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人生漫长的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渡难关。”看到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弃,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让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那一年,诚信像个新生儿一样,突然闯进了人们沉寂的生活。那一年的优秀高考作文也被炒得沸沸扬扬。自那以后,这个沉默了许久的古老话题被人们重新认识,直到现在,人们依然热衷于对诚信的探求。

诚信是人类一种具普遍意义的美德,不论一个人的国籍和年龄,诚信是他最重要的人格魅力,所以世界各国均重视国民的诚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