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爱也是一种生存的能力,我们不能单纯地要求孩子们只要埋头学习、考个好成绩就可以了,我们更应该教给孩子学会有爱心,并且去爱人的能力。
三、生存——给孩子一个立身之本
我们的孩子总是生活在家长的庇护下,他们不必经历风雨,也不必面对人世的纷纷扰扰。他们生活在象牙塔里,远离现实。
他们不用为吃穿发愁,他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书本知识……然而我十分疑惑,难道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吗?难道这就是我们的家长所要培养出来的孩子吗?他们没有基本的自理能力,不懂得照顾别人,也不懂得理解别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他们总是面临这样或那样的无法克服的挫折和困惑……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民间故事。相传韩愈在政治上失意后,曾想要娱情山水,于是,他就到了华山去游玩。华山风景秀丽,山势险恶,引人入胜。韩愈一路欣赏风景,兴高采烈,不知不觉走到了绝境。想要退回,却忘记了来时的路,而且山高路陡,寸步难行。而这样的险峰找人引路自然不可能了,想到自己竞要死于如此的绝境,韩愈悲从中来,放声大哭……韩愈也可谓学富五车,然而在险境中却毫无自救能力,只能是放声大哭。一个人,如果他没有能力脱险,他纵使满腹经纶又有何用呢?
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也是这样。我们的孩子有些到了大学,却连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他们不会洗衣服,不会买日用品,不会理财,甚至感冒了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吃什么药。
生存是一个人成才的必要条件,所以很多西方国家,十分重视孩子的生存教育,从孩子懂事起,教育他们如何生存和自立,跌倒了自己爬起来,自己学会吃饭,整理自己的东西,并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怎样保护自己……这是我们的教育所缺少的。美国南部一些州立中学为培养学生独立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条件似乎太苛刻了,但是却使学生们获益匪浅。家长对这项活动全力支持,没有一位“拖后腿”、“走后门”、“搞小动作”
的。就其对于生存能力的锻炼相比较起来,我们的学校所进行的军训已经微不足道了。但尽管如此,我们的家长还是心疼得要死,怕孩子练出问题来。孩子从部队上军训回来,家长探望孩子、接孩子的车把马路塞得水泄不通。我们的孩子还是太娇生惯养了。
我不由得想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群在山里野餐的孩子迷了路,在潮湿和饥饿中度过了一夜,他们无望的失声痛哭,“人们永远的也找不到我们了”,一个孩子绝望的失声痛哭“我们会死在这儿”。然而,11岁的伊芙雷站了出来说“我不想死”。她坚定地说:“我爸爸说过,只要沿着小溪走,小溪会把我们带到一条较大的小河,最终你会遇到一个小城镇,我就打算沿着小溪走,你们可以跟着我走。”结果他们在伊芙雷的领导下,胜利走出了大山。
如果我们的孩子遭遇了这样的困境是否有勇气和能力走出来呢?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反思什么呢?
一位前些年从澳大利亚嫁到中国北京的女士,不仅没几年工夫就能说一口地道的中国话,而且教育自己的女儿也很有章法,女儿蹒跚学步中如果跌倒了,她总是严厉地鼓励女儿自己站起来。女儿5岁了,她就训练女儿学会买早点,有一次,女儿照常去买早点,可那家熟悉的面包店热面包卖完了,女儿只好空手而归,这位洋妈妈咬着牙不让女儿进门,逼着她去别的地方买,直至买到为止。这就是对孩子的生存能力的培养,至少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让孩子在离开大人的时候不会饿着自己。
给家长提几条建议:
1.从小就让孩子学着自己洗脸洗手,照顾自己。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告诉孩子什么时候应该加衣服。让孩子自己学着洗手绢、袜子。
2.告诉孩子一些基本的生存常识和生活常识。告诉孩子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不能吃。
3.告诉孩子一些急救电话,让孩子在紧急时刻能够处理问题和保护自己。
4.多带孩子去买菜购物,向孩子解释一些生活必需品的用途和用法。
四、乐观——孩子需要这样的生活态度
在学校里,不同的孩子面对同样沉重的学业压力会有不同的反应和做法,有的人积极努力,愈挫愈勇,不断挑战自我,取得了进步;而有的人却感到力不从心,消极悲观,逃课厌学,更有一些心理素质差的孩子选择自残、自杀。当我们感慨这些年轻或者稚嫩的生命选择的轻率决然和不珍视生命时,可否想到过,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可能就潜藏在我们的教育中。
这些年轻生命的陨落在于无力应对接踵而来的巨大压力,他们对前途悲观,经受不了挫折,无法超越自己的现状。他们痛苦、哀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向我们的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教会孩子乐观,给他们在逆境中坚强地走下去的力量和勇气。这是现实的要求,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孩子自身不断进步的要求。
我们的孩子需要这样愈挫愈勇的生活态度。
有的人锦衣玉食却唉声叹气,有些人粗茶淡饭却自得其乐。这就是生活态度的问题。即使是在同样的境遇、同样的环境中成长的人,有人感觉生活得很幸福,有人则常常沮丧哀怨。其实,所谓幸福与不幸福,是个人的感受,也是对自己现状的自我心理评价。旁观者觉得他很可怜,可是他本人也许会觉得很幸福,这就是生活中的态度的不同。一般说来,感到幸福的人通常都以一种乐观的态度来面对事物,相反,感到不幸的人通常都抱着悲观的态度。
有这样一个故事就是在讲述悲观和乐观的人的区别。
父亲有一对双胞胎的儿子,他们的长相很相似,性格却差了十万八千里,其中一个很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父亲决定要调和他们的个性。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的孩子,希望他能快乐起来;又把乐观的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希望他能体会到痛苦而不再盲目乐观。
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的情景很让他意外。悲观的孩子正泣不成声,他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新玩具呢?难道它们不能让你感到快乐吗?”孩子仍在哭泣,非常委屈地回答说:“玩了就会坏的。”
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更让他意外的是,他发现那乐观的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着什么。“告诉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扬扬地向父亲宣称,“你一定想不到,我相信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
后来,父亲送给两个孩子每人半瓶饮料,悲观的孩子没有喝,因为他看到只剩下半瓶了。乐观的孩子拿起来高兴地说:
“太好了,还有半瓶呢!”
这就是悲观和乐观的区别。要想让孩子生活幸福,就要教会他们从小就乐观地面对人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保持大脑的兴奋,促进想象力的发展,激发人体的潜能,使其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维护心理健康。消极的情绪体验则只能使人意志消沉,有害身心健康。学会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对孩子现在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儿童在6岁左右便能明显地表现出对于相同的社会事物做出不同反应的预先倾向,乐观与悲观的生活态度在这时候已见端倪。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培养孩子乐观的生活态度呢?我们首先要明白这样一个概念——“感染”,这是作为家长在教育中要时刻注意的一点。心理学上的“感染”与医学上的“感染”不同,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情感方面的相互影响。父母的人生态度、情绪、想法等都会对子女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对子女的成长、发展,以及为人处世的方式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科学统计,约有86%的悲观者,其父母中至少有一方的人生态度是悲观的,这就是情绪感染的力量。所以,想要孩子树立乐观的人生态度,其根本途径是父母用自身的乐观态度去感染他们,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人生观。在生活中,父母要以身作则,首先自己保持乐观。孩子的乐观来源于父母的乐观、自信、幽默、豁达,来源于父母不仅自身能够正确对待并战胜他们面临的困难,而且能够切实地帮助孩子达到这样的境界。因此,父母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挫折,父母应用自己的行为传达给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用自己的乐观精神感染孩子。
此外,在早期教育中,父母多采用以鼓励、支持为主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生活和学习的乐趣,这对于他们确立自信心、形成乐观的人生态度也是十分必要的。家长可以同孩子一起拟订一个可行的计划,树立一个实际的目标,让孩子通过努力去实现。当孩子不断看到自己努力所取得的收获时,自然乐观自信。如果一个孩子不管如何努力都总是失败,总也无法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就会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无助感和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不行,他的人生态度就一定会趋向悲观的。
乐观的孩子表现得快乐、主动、积极、敢于向困难挑战。注重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性格,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和进步。那么,如何让孩子养成积极乐观的习惯呢?以下几个方面可为您提供参考:
1.让孩子感觉到爱,体会到快乐,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
在培养乐观习惯的过程中,友谊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给孩子提供他们需要的快乐,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让他们学会愉快融洽地与人交往。
2.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重要性,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机会和权利,培养他们的自信。乐观习惯的养成与指导和控制孩子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要设法给孩子提供机会,使孩子从小就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懂得把握自己命运的人才能真正地乐观积极。
3.不愉快的事总是不可避免的,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把握自己的情绪。应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乐观,其秘诀在于有适应力很强的心理状态,这使他们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能很快地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在孩子受到某种挫折时,要让他看到希望,并教孩子注意调整心理状态,使他恢复乐观的心态。这是乐观的最高要求。
4.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因为给孩子东西太多会使其产生“获得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这样一种错觉,所以应结合事例教育他们,人生的快乐不能仅与物质财富的占有画等号。
5.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给孩子广阔的天空。家长平时要注意孩子的爱好,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容易感受到快乐的熏染,自然容易拥有乐观的性格。这也可以培养孩子对生活的态度。
6.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家庭生活的和谐能给孩子更多的爱的体验,也是培养孩子积极乐观习惯的一个主要因素。培养孩子乐观放松的习惯,就是在任何困难情况下都应站在孩子的身后,给予他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做孩子坚强的后盾,让孩子以更好的心态战胜一切。夫妻之间相互尊重、关心并平等对待孩子,营造和谐、宽松、快乐的家庭生活气氛,让孩子的生活充满快乐。有资料表明,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年后能幸福地生活的比在不幸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多得多。
五、独立——让孩子去探索自己的天空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天才,至少是个人才。在家长小小的虚荣心里,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像某个着名的人物那样“有出息”,但是我们的教育方式是否也像他们的家长那样呢?有时候不是我们的孩子不能成才,而是我们所采的教育方式不能教出合格的人才来,不是孩子的天赋不行,而是我们在压抑甚至摧毁孩子的天赋。
现在,每个家庭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个孩子,所以,对于孩子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恨不能把孩子从头到脚都包裹起来,生怕孩子出点什么意外,就像摔倒了,蹭破了皮这样的小事也会惊扰全家。在这样的照顾和教育之下,我们的孩子往往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成了温室的花朵,总在襁褓里,这样的孩子又怎么可能担当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