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育是一种大智慧
30831300000004

第4章 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什么(3)

孩子需要独立,迟早是要离开父母的怀抱,走向自己的人生道路,这是谁都不能取代的。何不从现在开始就教会他们如何独立地生存?这对他们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相信每个家长都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农夫在劳作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只受伤的小鹦鹉,农夫可怜这只小鸟儿,怕它受伤找不到吃的会饿死,于是收养了它。回去之后农夫为它包扎伤口,喂它食物,在农夫的细心照料下鹦鹉恢复得很快。伤口愈合以后,农夫和这只小鸟也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不舍得再放走它,而小鹦鹉在这里有吃有喝有人照顾,过得不亦乐乎,也是很不愿意离开。这只小鸟就和农夫在一起生活了。又是一年,小鹦鹉长大了,但是不幸的是这一年夏天遇到了水灾,粮食没有收成,农夫自己都已经没有东西可以果腹,所以只好将鹦鹉送回树林。树林依旧茂盛,充满生机,然而安逸的生活早已经磨灭了这只鸟儿独立生存的能力,于是,在那个绿树成荫的夏天,在虫儿嗡嗡的叫声里,这只鸟饿死了。

我们是否仔细想过,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与农夫有些雷同。我们再来看看名人的家长是怎么教育他们的孩子的。大家一定都听说过海明威吧,他是美国着名的小说家,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有很多名作流传于世,代表作是《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呜》《老人与海》等,至今这些作品依旧闪耀着夺目的光彩,后人少有能望其项背者。在艺术上,他出色地运用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他的一生如此辉煌,与他父亲对他的教育是密不司分的。

海明威的父亲克拉伦斯·艾德家兹·海明威是一个杰出的医生,知识渊博,兴趣广泛,尤其热衷于钓鱼和打猎。他的兴趣和爱好对儿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儿子的前途和成长,他也十分关心,并且为此花了不少的工夫和心思,得出了一套科学的教育方式,有自已的独到之处。

他教育小海明威时严格中又不失灵活,随时根据情况的变化来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夏天,他们居住在景色优美而又气候宜人的密执安北部近彼托斯基湖畔的房子里,这为小海明威提供了天然的户外运动场。海明威医生有时候带儿子一起出诊,横过华隆湖到奥杰布华族印第安人居住的地区,还经常一起钓鱼和打猎。父亲对于自然的热爱和亲近,引起了儿子对于户外活动的爱好,同时,美丽的大自然也让小海明威深深迷恋。小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动的,对什么事都充满了好奇心,小海明威更甚。每当父亲出诊或者出门打猎钓鱼的时候,小海明威总是满含期待地拉着爸爸的衣服,央求着带他一起去,而爸爸也很理解他,每次都答应他的要求,带上他穿越茂密的森林,趟过哗哗的流水,去拜访那些散落的村庄……在不断的外出与走访中,小海明威大开眼界,眼前的一切对他来说是那么新奇而又有趣,这些是无法从课本中得到的珍贵的知识,同时,长途跋涉也使他的体力和意志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时间久了,小海明威爱上了这样的生活,迷恋上跟着父亲去出诊,他彻底成了父亲的小“跟屁虫”。接近自然本来是件好事,但长期跟在别人的后面,无疑会让孩子失去自己的独立性,父亲发现后觉得不妙,他敏锐地发现了小海明威日渐暴露出的依赖心理,他觉得事事依赖父母对孩子成长不利,依赖心理会影响一个人的才能的发展,丧失自己对事物的认知。他考虑再三,觉得是培养海明威的独立能力的时候了。

于是,在小海明威4岁那年——当然在我们看来4岁还太小,当他又缠着爸爸一起出门时,父亲拒绝了他。小海明威感到很委屈,不明白为什么爸爸不再喜欢带他一起出去了。他仰着头,很担心地问爸爸:“是我做错什么了吗?”爸爸拍了拍他稚嫩的肩膀,郑重其事地说:“孩子,你没有做错什么。爸爸只是想让你自己去活动,不要总是跟着我!”然后又意味深长地补充了一句:

“这样才会对你有好处!”说完,他给了小海明威一根鱼竿,并像对待一个大人一样,鼓励他说:“大胆去玩自己的吧!你肯定行!”从此小海明威就开始一个人在山林和水边玩耍,开始独立地探索自己的世界。后来,等他又长大一些,能够照顾自己的时候,父亲又给了他一杆猎枪。就这样,在父亲的不断指引和鼓励下,小海明威开始了独立的玩耍时光,他很快就迷恋起并且擅长于钓鱼、打猎以及探险。这些都是他后来文学创作的素材和风格形成的源泉。

后来海明威又迷恋上了读书。他独立、喜好探索的性格也在父亲的引导下形成了。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够不断挑战新的创作高峰的力量之源。海明威的创作总在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之中,他的作品风格也是独树一帜,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这种独立的精神得益于他那智慧的父亲。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的确是这样,坚毅的性格给人进取的力量,懦弱的性格则注定了一个人的困顿。而一个人的性格和习惯往往是在幼年时种下的“根儿”,有些人性格中的根深蒂固的依赖性是与父母早年的教育有关。孩子幼年时得到过分的保护是可怕的,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躲在巢穴里的鸟儿不能展翅高飞。家长如果对孩子包办一切,为孩子撑起天空,隔绝了尘世的风雨,时时把孩子带在身边,就会助长孩子的依赖心理,让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和独立发展的空间。

相比之下,欧美一些国家孩子的父母要显得“绝情”得多,他们大多重视孩子的独立性的培养,往往对孩子更多的是进行指点和引导,鼓励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实践,支持孩子的选择,让孩子自己去大自然或者社会中领略知识、增长才干,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发展自己的个性。这样的明智之举很值得中国家长借鉴。

面对爱子或爱女,我们有时需要勇敢地选择放手!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是一个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幼时不依赖父母无法生存,成人后还依赖父母,也是无法生存的。如果一个孩子过于依赖父母,养成了习惯,对于迟早到来的独立将是极为有害的。

因此,为了孩子未来的发展,让他们从小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是父母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是一种爱的表现,也是孩子真正成长为一个大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我们建议家长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孩子独立的习惯:

1.让孩子建立充分的自信,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父母们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能够独立的,同时又要在生活中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们去发现自己的能力。在生活中,家长可以先制定一些小的、容易实现的目标,鼓励孩子独立去实现,在适当时给予引导,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独立的快乐,为孩子的独立生活开头。

2.不要过分宠爱孩子,能放手的时候尽量放手。可以从最基本的做起,比如说天冷的时候,父母们不要先对孩子说“该加衣服了”,而要让孩子自己在感受中学会照顾自己,这也是独立生活的基础。对于子女而言,有时候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是一种错爱。

3.独立,要求父母可以平等地看待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是让孩子独立的前提。篮球健将乔丹的母亲曾经深有体会地说:“在放手过程中,最棘手、最不放心的问题,是让儿女自已追求自己的梦想,自己作出事关终身的决定,选择与我为他们确定的不同的发展道路。”的确,这也恰恰是天下多数父母都不容易放手的关键所在。可是,要想让孩子真正独立,父母一定要打破这个心结,只有离开了父母的怀抱,孩子才能真正开始独立。

4.培养孩子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行为来自独立的思想,孩子的想法与父母不同时,父母不要急于否定他们的想法,而是要问他们为什么这样想,仔细听听他们的陈述,让孩子独立表达自己的见解。否定孩子的想法会打击他思考问题的积极性,那就无法真正地独立。

孩子总要长大,总要离开父母的保护,独立是他们脱离父母的襁褓后所必需的生存能力,是不得不培养和鼓励的。

六、高尚——高尚的人格不可缺

作为一个人首先要在自己的人格上是健康而完善的。如果一个人只是在能力上提高自己,而疏于对自己的道德素质的培养,致使自己在人格上存在很大的缺陷,那么他有多大的才能,也就可以造成多大的杀伤力。他的才能如果不能服务于人类,那将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危害。

人格的高尚也是人的一种财富,它标志着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赢得了尊重和景仰,是一种无形的精神财富。

我们先来看居里夫人,这位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的女科学家,她是怎样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高尚的品质的。

培养她们节俭朴实、轻财的品德。她对女儿的爱,表现为一种有节制的爱,一种有理智的爱,她对女儿生活上严加管束,要求她们“俭以养志”,她教育女儿说:“贫困固然不方便,但过富也不一定是好事。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谋求生活。”

培养她们不空想、重实际的作风。她告诫两个女儿:“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

培养她们勇敢、坚强、乐观、克服困难的品格。她常与子女共勉道:“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教育她们必须热爱祖国。除了教她们波兰语,居里夫人还以自己致力于帮助祖国科学发展和波兰留学生的行动感染伊伦娜和艾芙,尤使她们念念不忘的是母亲以祖国波兰来命名首次发现的新元素“钋”所表现出的赤子之情。

我们的教育一直在追求培养优秀的人才,然而优秀的人才不是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够了,它必须是一个在道德素质、在人格上高尚的人。父母从小教育孩子怎样做人,就会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我国流传下来的教子以德的故事很多,“岳母刺字”、“孟母三迁”,都是教子以德的模范。一个在人格上无法做到高尚、纯洁的人是不能担当大任的。

相信多年以前发生的震惊中美的卢刚事件,让很多人到现在仍心有余悸。一个在人格上不完善的人才是可怕的,其不但阻碍了一个人才的成长,还有可能造成对他人的伤害。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从教孩子学做人做起。只有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才能在自己的学习、研究、工作、生活中发光发热。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普及,人们的工作和学习越来越多地依靠网络,而网络安全也成为一个影响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大问题。安全隐患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变得不那么踏实可靠。而造成这种网络隐患存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一部分以破坏他人网络数据,盗窃他人工作、生活机密为乐趣的网络黑客的存在。这些黑客在计算机的应用上炉火纯青,他们精通编程、密码等复杂的网络技术,但是他们却在人格和道德上是有缺陷的,他们制造网络病毒,从人们的惶恐中得到乐趣。如果他们的才能得到合理地利用,那么,我们现在的网络技术肯定会向前发展一大步。

在教育孩子怎样做人时,首先要教育孩子做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这是教子以德必须走好的第一步,因为这会影响他今后一生的发展,这里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日常生活习惯、遵守秩序的习惯、文明礼貌的习惯和劳动的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小学生身体健康有好处,它可以促进性格、情绪等心理健康,为品德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遵守秩序的习惯,主要是遵守家庭常规。例如:玩完玩具要自己整理,吃饭前要洗手,吃饭时不能边吃边玩,家里来了客人要热情打招呼,请客人先入席等。别小看这些生活细节,它可以为孩子遵守社会秩序、交通秩序、遵纪守法打下良好的基础。家规有很多,不论立了多少,重要的是执行,对孩子遵守家规要有奖惩,但以奖励表扬为主,惩罚为辅。奖惩是强化孩子遵守家规的方法。

接下来说说教孩子做个“心中有他人”的人。教育孩子怎样做人,这是一个大工程,做父母的要从大处着眼,小处人手,从点滴小事做起。要教育他心中有长辈,要孝敬父母,关心别人,做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父母可身先士卒,做孩子的榜样,如在家里时时处处想到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样通过家长的以身作则和对孩子的行为教育,培养其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只有宽容别人,才能与人和谐相处,才能品尝到人生的快乐。父母同时又是孩子的朋友,这样可以使家庭气氛和谐、幸福,做到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也可以使父母与孩子之间心心相印,情感一致,这有助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所以,做父母的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要理解孩子,宽容他的无意过失。

2.不摆父母长辈的架子,办错事主动向孩子承认,倾听孩子的诉说,要尽可能多地和孩子一起活动,要让孩子参与家庭的管理,要安排好孩子的生活,这样才会让孩子更敬爱自己的父母,乐意接受父母的教育。

教育名言

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

——黄宗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