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命的气质与个性
30835900000008

第8章 利用环境,发展人格(1)

人格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人格的发展受环境的影响,同时个人又积极主动地作用于环境。因此,人格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不断交互作用的结果。人格特质和人格整体是这种交互作用的自我积淀。心理学家黄希庭认为,在人格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多种方式中,主要有反应的交互作用、唤起的交互作用、超前的交互作用。根据他的研究,对我们人格发展的交互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反应的交互作用反应的交互作用是指面对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个体会以不同的方式感受、体验和解释。每一个人的人格都能从客观环境中选取主观的心理环境,这种主观心理环境便构成了其后的人格发展。

青年人的人格发展已开始进入整体性和成熟性的状态。学校的系统教育使其既是具有比较相同的知识和经验,同时我们又是一个个具有独特性、主观性的个体。我们对环境的认识、体验、感受和解释具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化的、比较固定的主观性和独特性。由于我们既以群体的方式存在又以个体的方式存在,其心理环境不仅具有共性,更具有明确的倾向性、个体性。比如,对相同学校环境的反应和认识,一个外向、善于交际的人和一个内倾、趋于沉默的人对环境的反应是不同的。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和一个无责任心、无上进心的人对环境反应是不同的;一个能力强和一个能力比较低的我们对环境的反应也是不同的,等等。这些不同的主观心理环境,便构成了我们以后的人格发展基础。因为这些不同的主观心理环境决定了不同态度和行为,这些态度和行为会引起其人格的不同发展。

唤起的交互作用唤起的交互作用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会引起周围的人对他的特异反应。这种反应又反过来作用于个体,使个体的人格和行为产生变化。这种唤起的交互作用,自始至终贯穿于人格发展的全部过程。

我们的人格和行动,会引起同学、教师、学校、社会等对其产生独特的看法和评价,这种看法和评价义会反过来作用于我们的人格和行为,使其人格和行为发生变化。比如,一个具有崇高的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的人,他在学习和工作中表现出求实创新、学习认真、工作负责、具有献身精神、追求进步、热爱生活,这些人格和行为必然会得到同学、同事、单位和社会的肯定和赞扬,而这种肯定和赞扬又会引起他精神百倍、执著进取、工作学习效能提高,更加积极努力。这样,人格和行为就会获得进一步地发展。反之,则会产生相反的结果。

超前的交互作用超前的交互作用是指个体主动选择和营造自己所喜爱的环境,而这些环境又反过来进一步塑造其人格。一个追求进步、努力实现其人生价值的人,都会积极选择和创造有利于自身人格发展的环境,这种环境又反过来促进自身人格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充分实现。

我们选择和创造有利于自身人格发展的环境的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直接选择符合自身特点、有利于自身人格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二是通过自身努力、改善人际关系、调适自我与环境的关系来建构有利于自身人格发展的环境;三是通过其他的渠道和方式,比如改变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去等来选择适合自身人格发展的环境。

在超前的交互作用中,人格的独立性和主动性、自觉性和批判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具有这些特性,才能积极选择环境,主动建构环境,决然改变环境,从而使环境更能成为发展自己人格的基础。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人格的环境基础包括胎内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影响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多方面。

1.胎内环境的影响

胎内环境具体指母体的健康、食物和营养及其精神状况。这些因素深刻地影响着子宫环境,从而深刻地影响新生儿的某些特性。家庭环境是个体最早接触的环境因素。家庭的各种因素,诸如家庭结构的类型、家庭气氛、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职业和文化程度、家庭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等都对人格的形成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根据埃里克森的研究,学前儿童在家庭环境中其人格的发展要解决信任对不信任、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主动性对退缩愧疚等发展危机,因其矛盾的不同解决而出现发展顺利与发展障碍的区分,最终形成截然不同的人格特征。

2.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教育对人格发展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因为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环境影响,学校是个体人格发展中群体互动的理想场所,学校教育时间长,是个体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其中,学校的文化氛围、班级环境、教师教育教学风格和人格特征等对学生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格发展首先面对学校环境,然后是我们生活的社会大环境,包括历史时代、人类文化、民族文化、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制度、社会阶层等各种因素。一个学校的教育环境、管理制度和人际关系等对我们人格发展产生直接的作用。关注人格发展,促进健康人格,学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学生的人格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形成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以人为本就是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以人的生存、发展、享受的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人,不仅仅是手段,更是目的。因为作为世界最高存在的人,是自然、社会和自身的主体。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总是根据自己日益发展的需要和能力,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的现实存在,使自己生存和发展水平始终处于发展之中,由追求物质文明为主走向追求精神文明为主。作为自我主体的人,总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不断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审视、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以确立明确的自我观念与自我追寻的方向,不断提高自己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追求和完善理想的自我。

正因为人是主体,学校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存在和价值,关注学生的生存、发展,从思想政治、道德、科学文化、心理等各方面激励和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现代学校管理要切实发扬民主,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在实践中自觉完善人格。

以人为本的管理,不仅重视学生的需要与价值,而且正视他们个体的差异与特长,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激励学生个性的张扬,发掘主体的创造潜能,发挥创造才能,从而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是一个学校正常有效运作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生个体在群体良性互动中发展人格的良好条件。一个学校、一个班级集体其构成成员在认知水平上参差不齐、在智力水平上存在差异、在能力特长上各有千秋。他们具有各自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人格特征,具有自身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利益,这种差异是必然的客观存在的。但是,和谐的人际环境是可以建构的。因为,学生群体有着共同的心理特征和共同的目标、利益,同一学校的学生存在着广泛的文化共同,他们相互依存,共同活动,相互理解、相互合作。

学校管理者要善于运用学生间的接近性(空间距离小)、相似性、互补性及其各自的能力和特长,建立必要的制度和机制,创造各种机会,比如各种学习交流会、民主座谈会、各种文娱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等,让他们广泛接触,增进了解,融洽关系,并引导其形成协作意识和协作精神。同时,学校管理者要建立公正客观的激励评价制度,从制度上维护团结和谐。

和谐的人际环境为学生间交往、学习、互补等提供广泛的空间,从而为他们发展人格提供相互学习、借鉴的条件,进而促进我们人格的发展。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生人格发展的又一重要条件。教师和学生是相互作用的两方,每一方却包含着认知和行为两个侧面。认知包括对另一方行为的选择性知觉与评价;行为是各自认知的体现,表现为言语和非言语两类活动,行为会影响对方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