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最优秀的孩子
30842100000002

第2章 做最优秀的父母(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首先父母要优秀——只有最优秀的父母才能培养出最优秀的孩子。

§§§第1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父母箴言

根据心理学家的调查显示,有一半的孩子有自己模仿认同的对象,而其中78%的孩子以自己父母为认同的偶像。父母在孩子的眼里就是模范和表率,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所以要在各方面给孩子做好榜样。

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既极其深奥又十分简单。其核心关键是要求做父母的用言传身教去审慎地进行教育。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耳濡目染,并极力仿效。要想使家教收到良好的效果,既要讲“言传”,更要讲“身教”。也就是说,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要身体力行,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教育孩子,对于孩子来说,重要的不是看父母讲了多少道理,而要看父母怎样做,只要父母率先垂范做出榜样,其感召力和威力所产生的家教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年幼的孩子缺少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他们总是无意识地模仿父母的行为。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言行举止无论好坏都会被孩子不自觉地效仿。好的行为被效仿,当然很好,但坏的被效仿了,改变起来是很难的。如果此时父母加以管教的话,孩子会说,既然父母这样做,那他为什么不能这样做?

汉森习惯在每天工作之前,先去镇上的酒馆喝上一盅。虽然知道这是个不好的习惯,妻子一直劝他戒掉,但是他想,反正只是自己的一个坏习惯而已,又不影响别人。

一天,天降大雪,汉森穿好棉袄,戴上手套,吻别妻子后,和往常一样吹着口哨向酒馆走去。没走多远,他觉得有人跟在后面。回头一看,竟是自己年幼的儿子。

儿子踩着父亲留在雪地上的脚印,边跑边兴奋地喊:“爸爸,你看,我正在踩你的脚印!”

儿子的话令汉森心中一顿,他想:“如果我去酒馆,儿子踏着我的脚印,将来他也会去酒馆的。”

从那以后,这位父亲再也不光顾酒馆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进入社会最初的模仿对象,孩子从父母那里学会的某种习惯和处世态度,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父母的品质、人格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会影响孩子今后的成长。如果父母的榜样出现了偏差,孩子的思想行为就会出现偏差。在今后的生活中他就会放松自律,做出有损社会公德的事情,从而也使他失去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机会。

父母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都无不对孩子产生影响。

许多人还记得他们的父母是怎样向家庭之外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的。一位母亲说:“萦绕在我脑海中的是那种对家庭之外的其他人的真诚关心的氛围。我的父亲直到60岁时仍然是一位志愿消防员和救援工作者。我的母亲则一直做各种志愿工作并时常帮助社区中的其他人。即使自己并不富有的时候,父母对别人仍很慷慨。因为父母的友善,许多人在我和姐姐面前常常称赞他们。”

有一位男人这样谈及他的父亲:“我记得我的爸爸在工会保护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以前,他每周有五天要为他的本职工作干很长时间,星期六还有另外的工作,也要干很长时间。我还能记得每天天还没亮的时候我醒了,就能听见父亲起床并悄悄地出去上班,而此时家里其他人都还在睡觉。我不记得他生过病,请过一天假。他唯一不工作的一天是星期天,他总是和我们一起做些事情来消磨这一天,比如探望亲戚,和我们一起骑车等等。他的家庭就是他的生活。他的工作信念和他对家庭的全力投入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且至今影响着我。”

当我们友好而和善地对待他人时,我们的孩子就会学到我们的善;当我们心胸狭窄、自私自利时,我们的孩子也同样学到了这些东西。如果我们为了推掉一个不愿参加的约会而说谎,或者我们因为不想听电话而让孩子告诉人家我们不在家时,我们便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了撒谎的种子,受过骗的孩子会去骗人。孩子若看到父母从工厂里偷工具或在旅馆里偷毛巾便会以为偷窃不是错事。在家里看不见父母笑脸、得不到爱抚的孩子将来很难开朗和友爱。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来规范孩子的言行。可是这种空洞的说教所起的作用往往微乎其微。在某些方面的教育中,说教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比如:早晨起来,父母要有意识的向家里的长辈问早,向邻居问早,下班回家,主动问好,带孩子出门做客时要轻声叩门,在做客时谈吐高雅,举止文明,主人招待时要说谢谢!临走时要说谢谢!家里来了客人,要带孩子到门口迎接并引导孩子把自己最好吃的东西拿出来招待客人,客人给孩子带礼物时,让孩子表示感谢!客人回家时要带孩子送到门口说“欢迎下次再来”“再见”。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并以你为榜样模仿效法。在日常生活中,谨言慎行,以身示教,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

父母一旦答应了孩子的事一定要兑现,兑现有困难的事不要轻易许诺。如果父母随便承诺孩子一件事,但由于种种原因给忘记了,对孩子的情绪不仅会是一个较大的打击,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对孩子内心带来伤害。如果父母经常言出不行,说话不算话,就会降低在孩子心目中的可信度,孩子对父母的崇信、敬仰与爱戴,就会由于你的失信次数而递减。次数过多,可能父母的话就会被孩子完全不当一回事,还谈什么教育孩子呢。再者,如果作为父母经常说话不算话,孩子也会下意识地效仿,对自己说出的话不负责任,便会成为他的一种不良习惯。如果你经常有言出不行这样的“过错”,请你在孩子面前郑重其事的道歉,并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博得孩子的谅解。当然,这种道歉的次数越少越好。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如果你是明智的父母,就应该以身垂范,给孩子在各方面做出好榜样。

§§§第2节给孩子真正的爱

父母箴言

天下的父母都是疼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有时候父母会把“爱”的定义理解错误。其实,孩子需要的并不是一味的疼爱,那样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狭隘。我们应该懂得,爱是一种最纯正、最美好的感情,但也要讲爱的艺术、爱的科学。父母无私、真诚、崇高的爱,应该成为孩子成长成才的沃土,而不是一种羁绊和负担。

在当前的家庭中,一个孩子的家庭越来越多。父母们把这个孩子当成了是“掌上明珠”,疼爱得不得了。然而,就算把孩子当成是一颗明珠来对待也不见得就是爱孩子,因为,就算明珠再怎么珍贵,就算它会被大人欣赏、喜爱,但终究只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人,没有自己的思想,也没有自己的性格。有位教育专家说:“有的父母把孩子比喻为是一颗明珠,但在潜意识中并没有把孩子当成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生命,只是把孩子当成是一个自己手中的东西。虽然这样说也点过分,但是,仔细想一下,难道不是这样吗?”

有些父母抚养孩子,可能是希望以后孩子能够回报自己。有些父母总是怕孩子不知道自己是爱他的,经常会向孩子表白并强调自己的爱,甚至有的父母在强调自己爱孩子的同时,要求孩子保证以后也要爱父母。父母这样的爱无疑是自私的,是带有目的性的。这样就会让孩子在付出某种东西的时候也想得到一些东西,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自私。

有些父母总想控制住孩子的一切,其实,每个人都有控制他人的倾向,而父母则以爱的名义对孩子做出控制。很多父母以为他们这样做是在爱孩子,可能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他们只不过是想控制孩子。上面已经说过,现在的家庭中几乎都是一个孩子,因此,父母的精力和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到一个孩子身上,独生子女的被控制程度就会极大化。有的孩子不想接受父母的爱,甚至害怕父母的爱,并不是他不需要爱,而是他不能忍受父母以爱的名义对他进行无所不在的控制。

父母爱孩子是一种天性,是为人父母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会让父母把所有的爱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孩子。然而,这种爱有时候对孩子来说却极有可能是一味毒药,它不会让孩子感到温暖与感动,却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当然,这也不是说父母不爱孩子,只是有些父母爱孩子的方式不正确。

那么,怎样才是真正地爱孩子呢?

1.爱他,就要尊重他

很多孩子的父母对孩子都非常疼爱,不仅吃的、喝的是最好,连玩的、用的,以及孩子所有的要求,父母都会满足。然而,孩子的表现却不是父母所期望的。其实,孩子想要的并不是吃、喝、玩、乐,他需要的来自父母的尊重。父母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对孩子的一种爱,这种爱更能让孩子接受。如果孩子从小就能够得到父母的尊重,那么,当他长大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尊重自己的父母,还会尊重他人,更重要的是,他更会自重。父母往往认为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疼爱,而且,他们认为孩子还小,不会太明白什么是尊重。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如果让孩子选择,他宁愿要尊重都不会要疼爱。即使孩子年龄小,但是孩子都是非常敏感的,他会从父母对他的态度中读懂父母的内心。如果父母给孩子的只是一种没有尊重的爱,那么它不仅不会让孩子产生丝毫的感动,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因此,如果父母爱孩子,那么就学会尊重孩子。不管是孩子的尊严、人格和权利,还是孩子的意愿、想法或意志,父母都要尊重。

2.爱他,就让他全面发展

现在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成才,对孩子的教育也都是成才教育,但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成长的同时,却忘记了要教育孩子成人。要知道,孩子的成人教育要比孩子的成才教育更重要。但是,在父母的眼里,最重要的总是孩子的成绩,他们认为,只要学习好,其他的就不重要了。这个时候,父母们是不是忘记什么了呢?是不是忘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是不是忽视了孩子人格的教育?正是因为父母们的遗忘,造就出了一批不是人才的人才。

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几乎可以说是一个神童,在母亲的教育下,他用了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小学六年的课程,13岁就考上了重点大学。然而,就是一个这样聪明的孩子,就是这样一个神童,虽然有着超群的智力,但是智力以外的能力都非常差。上学期间,他从来没有自己洗过衣服,甚至连袜子都没有洗过;就是上了大学,洗头也都是母亲帮他洗。因为,在母亲的眼里,孩子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因此,学习以外的所有事情都被母亲一手代劳。最后他被学校退学了,当时的他已经上了三年的研究生,而被退学的原因是他的生活不能自理。

从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一个人能不能成功,不是光靠聪明就可以的。在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也是需要培养的。

2.爱他,就让他和挫折挑战

一个真正的人才不只可以在顺境中生活得如鱼得水,还可以在逆境中生活的游刃有余,而培养这样的人才是需要让其接受一些挫折教育的。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保护过度,就会让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变差,如果父母能够让孩子经历一些磨难和挫折,那么孩子就会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多父母都舍不得让孩子吃苦,一点小困难都不会让孩子经历,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为孩子遮风挡雨,并且还认为这样做对孩子最好。岂不知,父母这样做等于是剥夺了孩子接触挫折的机会,让孩子没有机会得到经验和教训。父母要知道,挫折和失败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老师,他可以在给孩子教训的同时,给孩子许多有益的东西。

4.爱他,就为他做好榜样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启蒙的导师,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所以,为人父母者要为孩子做好榜样。如今的父母都是生长在21世纪的人,他们有着更多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在自己过着挥霍浪费日子的同时,却要求孩子艰苦朴素,这可能吗?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并不是什么讽刺的语言,而是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父母是什么样,孩子就会学什么样。如果父母只是言传,而不身教的话,孩子只会拿他们的行为做榜样,根本不会将他们的话听进去。

《论语》上记载着有关曾参的故事。说,曾参总是把“吾日三省吾身”作为自己的原则,他也用这一原则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上街。小儿子拉着她的衣襟,又哭又闹,要求跟着去。曾参的妻子被闹得没有办法,就对孩子说:“你留在家里,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孩子听后就乖乖地回家去了。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到家时,看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雪亮的尖刀,正在准备杀猪呢。他的妻子赶忙制止他说:“我刚才是和小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只会学父母的样子,今天你说话不算数,就是在教孩子讲假话。再说,母亲骗了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对他进行教育就难了。”结果,他真把家里的猪给杀了。也许曾家的这头猪还没有养到该杀的时候,他杀了这头猪虽然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可是,换来的却是在孩子面前树立了一个诚实的形象。

§§§第3节规范孩子的言行从父母自身开始

父母箴言

文明礼貌是社会对个人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个体融入群体的重要资本。一个行为粗鲁、脏话连篇的人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可,也很难在社会中得到长足发展。所以,做父母的应从自身开始规范自己的言行,带动孩子成为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路易莎是个6岁的小女孩,聪明伶俐、活泼好动,可就是粗鲁霸道、爱说脏话,连老师的批评教导都不放在心上。实在没办法,老师决定找路易莎的母亲谈谈,共同探讨一下如何让路易莎学会讲文明懂礼貌的问题。老师见到路易莎的母亲后,把路易莎在学校的情况向她详细介绍了一下。路易莎的母亲听完后非常生气,对老师说:“就为这倒霉孩子的这些臭毛病,我平时也没少打骂她,可她就是他妈的改不了。老师您来得好,您帮我好好管教一下她。只要能让她学好,哪怕您狠狠地揍她一顿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