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能力是人最实用的能力,这直接关系着一个人的幸福与成功。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将有利于孩子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更好地走向群体;将有利于孩子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走向成功。
§§§第1节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
父母箴言
心理学家指出,是否会协作是决定孩子将来能否成才的关键。协作必须通过交往来完成,培养孩子交往能力关系到孩子成长以后能否与社会、集体、他人之间建立良好、协调的关系。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说:“好好呆在家里,别到外面去!”他们把孩子圈在家庭的小天地里,剥夺了孩子交往的机会。有的父母是怕孩子学坏,不让孩子出去与小朋友接触;有的则喜欢安静,不允许别的孩子来玩;有的则怕自己的孩子在群体中吃亏,受委屈,而阻止孩子们间的交往。殊不知这些限制对孩子的发展造成很不好的影响,有的孩子变的怯懦,不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见到陌生人就往爸爸妈妈身后躲,有的孩子则“惟我独尊”,自我中心严重,不能与人和平相处;有的则性格孤僻,不合群。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指出:许多成年人的拘谨可以追溯到他的儿童时代。试问在合作性强,竞争激烈的未来社会中,一个不会交往,不懂合作的人怎能适应社会,取得事业的成功呢?因而让孩子学会交往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家长应鼓励和教会孩子与人交往,而不是阻止孩子的人际交往。作为家长,怎样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呢?
1.帮助孩子掌握简单的交往技能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与同伴交往,但由于缺乏交往的经验、能力,因而在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有时甚至会发生打架的现象,因此,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交往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如教给孩子在交往的过程中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遇到问题采用商量的办法共同解决,要相互谦让、友好相处,知道这样的孩子才能交到朋友。
2.增加交往机会
首先,在家庭中家长要让孩子走出狭小的空间,接触外面广阔的天地,在与其他孩子的交往过程中,开始从“自我中心”中解脱出来,了解自我与他人的区别,学会正确处理自己与其他小伙伴、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等。让孩子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在同说同玩、同笑同乐中获得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学会控制自己的愿望、情感和行为,要培养孩子团结友爱,关心别人,克己忍让和勇敢、开朗、乐观向上的性格。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儿童游乐场、到邻居家串门、和邻居家的孩子玩耍;也可以请小朋友到自己家里玩,热情招待小伙伴,有好吃的、好玩的与小伙伴共同分享;带孩子去商店,让孩子试试自己购物等。
3.不要带有功利性的交往
有的时候,家长会很功利地限定孩子:只跟学习好的交往,不跟学习差的交往,等等。这种目的性很强的诱导,会使孩子变得俗气、势利。应教育孩子在广泛交往中,对任何人都是尊重的,而不要抱有偏见。
4.交朋友要有所选择
第三,对于孩子深交的朋友,家长应关注并且有所选择。深交的朋友,往往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家长应广泛深入地了解孩子这种深交的朋友:有没有不良嗜好、经常谈论些什么,等等。家长一般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交上好朋友,但“好”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家长的“好”主要是指学习优秀,乖巧懂事;孩子的“好朋友”概念更多是与自己志趣相投、脾气相和。如果家长发现孩子交的朋友确实的问题少年,甚至是不良少年,也不要粗暴干涉,而是要给孩子更大的理解、尊重和关怀,给孩子讲一些古时“孟母三迁”等故事,让孩子自己去决断他与朋友的事情。如果家长粗暴干涉,会使孩子感到很没面子,会增强孩子的叛逆性,更易使孩子投入他人怀抱。
5.培养孩子为别人着想的精神
一个人希望人家把你当朋友,你要首先把人家当朋友。独生子女最易存在的自身缺陷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由于家长的宠爱、娇惯,常会养成孩子自私的缺点,一个自私的人是无法交到朋友的。所以,家长可以教孩子多采用“交换法”,多为别人想想,试想“我若是对方,我该怎样”,只有多给别人爱心,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有位哲人说过:有好朋友就有好人生。让我们的孩子,先学会交往,学会与人合作,再学会选择朋友,深交几位知心朋友,可以相信,这也是在为孩子的未来铺就一条成功之路,至少是一条不寂寞的快乐之路。
§§§第2节发展孩子的交际能力
父母箴言
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父母可引导孩子学会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处理交往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让孩子在不断的协调、适应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和谐地相处与协作。
让孩子学会建立和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对于孩子将来的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因此,在孩子交往的过程中,父母要正面引导孩子与小伙伴合作,让孩子养成平等协作、忍让谅解等社会交际中的规范习惯。
搞好人际关系是人生的一门艺术,父母应该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建立起温馨美好的感情。在这种环境气氛的熏陶下,孩子就可能与他人相处得快乐而融洽。当然,父母还要有意安排孩子经常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并随时欢迎孩子的朋友到家里做客。在游戏之中,孩子们常常都会很开心,更重要的是,游戏能让他们学会与人交往的艺术。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都有某种孤独倾向。譬如,尽管一人在家感到寂寞,却又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偶尔与人交往或参与集体活动,这些孩子也会表现得不自然不投入,甚至还会不知所措。而且,这些孩子还有独占、独享等不良的心理和行为。
据报道,中国目前至少有五六十万幼儿孤独症患者,而如上所述的那种有孤独倾向的孩子,则远远不止这个数目。由此可见,孤独已经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潜在杀手,父母必须高度警觉。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这么孤独呢?其一,孩子没有兄弟姐妹,而父母又多为双职工,很少有人有时间陪伴孩子;其二,由平房的开放性转向楼房的封闭性,居住环境的变化使孩子们之间的交往明显减少;其三,许多父母出于种种考虑,不鼓励孩子之间串门走动;其四,父母对孩子娇宠过度,使孩子误以为只要自己快乐就行,不必关心别人等等。
应当指出,上述原因已经构成扭曲孩子人格的危险因素。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关于恒河猴的实验。他们将有的恒河猴群体喂养,而将有的恒河猴单独喂养。结果发现:群体喂养的猴子合群、健壮、活跃、生命力旺盛,单独喂养的猴子则孤僻、胆小、不合群,甚至连生殖能力都下降了。
这个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即孩子是不能离开群体的。说得具体一些,孩子身上尤其是人格方面的某些缺陷,靠一家一户的封闭教育是难以奏效的,应依靠群体的作用,以群治独。在许多时候,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超过了大人对孩子的影响,因为孩子更渴望同伴的承认与接纳,而年龄越大这种渴望越强烈。因此,以群治独,让孩子走出孤独融入群体,才是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明智选择。
人最先的时候与动物是一样的,可能正因为如此,有一种语言中把还没有学会说话的孩子称为“东西”,而学会说话之后才被称为“人”。人与其他动物一样,靠观察、经验累积及模仿等方式,来学习许多生活中的基本技能。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慢慢地学会了观察周围的各种各样的人、物等,从中学到许许多多东西。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模仿其他人的行为,成了一个孩子人格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要细心一点父母们就可以发现,自己平时说话惯用的字眼、语气、腔调或是一些习惯性的小动作,都会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父母不必感到惊讶,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孩子天天都在模仿着你。经过日积月累,孩子终于在你的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所以,要培养孩子善于交际的好习惯,做父母的自己首先要做出榜样。该和什么样的人交往,不该和什么样的人交往;该怎样交往,不该怎样交往……都要以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孩子明确。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最基本的方式。未来社会的许多工作都需要人们通过协作去完成,这就必须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与他人交往、协作。英国北伦敦大学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小学中人缘最好的学生,往往是那些上过正规幼儿园的孩子。他们不仅朋友多,而且社交能力也更强。
孩子在成长期与社会隔绝,不光是社交能力,连认知能力、判断能力、魄力等等都和社会交流有关。无疑,幼儿园是增强孩子社会交流的一个外部环境。但父母们也必须明确,并不是把孩子送进幼儿园自己就不用管了。
幼儿园不仅仅是老师的事,父母也要积极参与。国外幼儿园里有很多父母轮流帮助幼儿园搞清洁卫生,帮助小朋友外出郊游,提供每个父母的参与时间,很少的特别忙的父母才能免去他的义务。幼儿园鼓励父母们参与。父母通过帮助幼儿园做工作,可以知道幼儿园是怎么进行的,也知道老师的辛苦,教学思想是怎么讲的,又是怎么体现的。
这样,幼儿园与父母沟通的渠道就多一些。国内比如孩子开家长会、演出、部分活动等一般是父母中来一个就行了,而在国外,一般都邀请父母一起来,因为这在国外都被认为是对孩子非常重要的活动。所以,父母的参与,体现了父母在亲子教育、幼儿教育当中特别重要的地位和决策。
§§§第3节让孩子真诚地对待别人
父母箴言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一个人对别人不真诚,那么他同样得不到别人的真诚。只有真诚地对待别人,别人才会真诚地对待你,这是人际交往的一条黄金法则。孩子也只有遵守这条黄金法则,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狐狸想和仙鹤交朋友。
有一天中午,狐狸请仙鹤吃饭,可是它却很吝啬,端出一只平底的小盘子,盘子里盛了一点儿肉汤,它还连声说:“仙鹤大姐,别客气,请吃吧,吃吧!”
仙鹤一看,非常生气,因为它的嘴巴又尖又长,盘子里的肉汤一点也喝不到。可狐狸呢,张开它那又阔又大的嘴巴,没几下就把汤喝光了,还假惺惺地问仙鹤:“您吃饱了吧!我烧的汤,不知合不合您口味?”
仙鹤对狐狸笑笑:“谢谢您的午餐,明天中午请到我家吃饭吧!”
狐狸正等着这句话呢,连忙说:“好的,明天中午我一定去,一定去。”
狐狸一心想在仙鹤家多吃点儿,这天晚饭没吃,第二天早饭也没吃,饿着肚皮,早早来到仙鹤家等着吃午饭。
狐狸一进仙鹤家的门就闻到一股香味儿。它仔细嗅了嗅:“嗯,准是在烧鲜鱼!”心里不由得暗暗高兴。
狐狸坐到饭桌前,不一会儿,仙鹤端出一个长颈瓶放到狐狸面前,指着瓶子里的鱼和鲜汤说:“狐狸先生,请吃吧,别客气!”
狐狸望着那么一点大的瓶口,它那阔嘴巴怎么也伸不进去。闻着香味,肚子饿得咕咕叫,馋得直流口水。狐狸什么也吃不到,只能看着仙鹤把又尖又长的嘴巴伸进瓶子里,把鱼吃了,把汤喝光了。仙鹤还挺客气地劝狐狸:“吃吧,放开吃吧!”
最后,狐狸耷拉着脑袋,饿着肚皮回家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要别人对自己真诚,首先自己得对别人真诚。虚情假意的人永远也交不到真诚的朋友。
对一个人来说,人品是最重要的。人品又分好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真诚。我们都知道,真诚,原是形容人对人的一种严谨的态度。现在的父母也都很注重培养孩子真诚待人的品格。那么到底什么是真诚,做父母的又该怎样教孩子真诚待人呢?
真诚就是真实诚恳,不虚伪,不说谎,表里如一。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做人就要做真诚的人。真诚的人能让别人信任,真诚的人能得到别人尊重,真诚的人内心坦荡。人与人之间要坦诚相待,相互信任,不要相互欺骗。
真诚地对待别人,可以与别人架起心灵之桥,通过这座桥,可以打开对方心灵的大门,并在此基础上成为好朋友。真诚地对待别人,要坦荡无私,光明正大,一旦发现对方有缺点和错误,特别是对他的前途关系密切的缺点和错误,要及时地指正,督促他立即改正。虽然人人都不喜欢被批评,但当一个人认识到对方确实是为自己着想时,往往就可以理解接受了。这样一来,彼此的心灵得以沟通,友情也会得到发展。
真诚并不是一种自欺的装假,自以为真诚是不够的。很多人外貌真诚,在暗中却计算着如何去利用别人,这样的真诚是假的。真诚不是智慧,但是它常常反射出比智慧更加诱人的光泽。
有个叫程成的孩子,算术学得非常好。一天,程成的家庭教师想在程成的妈妈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教学成绩,就指着桌子上的苹果对程成说:“瞧!这里有六个苹果,我们三个人平分,每人几个?”程成说:“我得四个,你得两个,妈妈没有。”家庭教师涨红了脸对他说道:“是不是算错了?应该用除法。”程成不慌不忙地说:“一点也不错!妈妈很疼爱我,一定会把她的苹果都给我。”程成和家庭教师谁真诚?家庭教师想显示一下自己,结果却弄巧成拙。
以真诚待人,并不是为了要别人以真诚回报。就如《阿甘正传》里的主人公阿甘一样。如果动机是以自己的真诚换回别人的真诚,这本身已经不够真诚。真诚是晶莹剔透的,它不应该含有任何的杂质。
真诚待人往往会表现出满满的爱心。不过,就本性来说,有的人喜欢欺负比自己软弱的人,喜欢和比自己高贵的人在一起,喜欢在物质方面占别人的便宜。这种所谓的真诚非但不能显示出真诚,反而显得很虚伪。这样的虚伪换回的也绝对不是真诚,即使是真诚,那也是短暂的。
在交往中,真诚待人很重要。所以,父母应该提醒孩子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真诚地对待别人,要真正地了解真诚的本质,那是不造作、不虚假、没有欺骗也没有心术的一种情感,只有这种情感才能真正地感动对方,让对方接受你,认同你。
二是真诚地对待别人,应当先看看站在面前的是什么人,不应该对不可信赖的人敞开心扉,否则,往往会适得其反。
此外,当孩子出现有损朋友的行为,或者欺骗、利用朋友的不良行为时,父母要及时提醒孩子,帮助孩子改正,并要求孩子及时向朋友表达歉意。
真诚待人是一种传统美德,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守候。教孩子成为一个真诚的人,一个真诚待人的人,他们会身心轻松地生活,并会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
§§§第4节让孩子懂得谦让
父母箴言
由于某些原因,孩子们往往会把本该具备的谦让转化成你争我夺的争斗,而生活中的各种悲哀也常常是由争斗引起的。谦让是一种美德。凡事争则不足,让会有余。教孩子学会让一让,他的未来才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