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最优秀的孩子
30842100000022

第22章 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2)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如今很多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他们早已习惯了唯我独尊,缺乏谦让意识。且不说公交车、地铁上为了争夺一席之座的惨烈厮杀,单就学校食堂窗口前的你推我挤,就能看出谦让之风在孩子中间的匮乏。

也许是这个社会的竞争过于激烈,使得父母们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吃亏,才造就了孩子今天的性格特征。难道“孔融让梨”的谦让美德真的已经过时了吗?

大家可能都还记得幼儿园里,老师讲的两只小山羊过独木桥的故事。故事说,两只小山羊同时从两边过独木桥,它们在桥中间相遇。小黑羊要到河的东岸去,小白羊要到河的西岸去,它们都想先过桥,然而桥上只能一次过一个人。它们谁也不让谁,结果发生了争执。闹得不可开交,它们就用羊角顶对方,结果双双掉到山涧里摔死了。

想象一下,如果在大街上,或在学校里,谁都不让谁,会成什么样子呢?

现在,在很多孩子中渐渐丧失的是谦让,如若父母们坐视不理,任由私欲在孩子心中膨胀,长此以往,我们失去的也许就是整个延续了上千年的中华传统美德,所以对孩子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路要让一步,味需减三分。”要做到谦虚求学,谦逊处事,谦让待人,切忌骄傲自满,盛气凌人。君子厚德载物,雅量容人。学会谦让,是一个人立身处事最平安最快乐的方法。

有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拳王乔?路易在拳坛所向无敌。有一次,他和朋友一起开车出游,途中,因前方出现异常情况,他不得不紧急刹车。不料后面的车因尾随太紧两辆车有了一点轻微碰撞。后面的司机怒气冲冲地跳下车来,嫌他刹车太急,继而又大骂乔?路易驾驶技术有问题,并挥动双拳,大有想把对方打个稀巴烂的架式架势。乔?路易自始至终除了道歉的话外再无一语,直到那个司机骂得没趣了,扬长而去。

事后,乔?路易的朋友不解地问他:“那人如此无理取闹,你为什么不好好揍他一顿?”乔?路易听后认真地说:“如果有人侮辱了帕瓦罗蒂,帕瓦罗蒂是否应为对方高歌一曲呢?”

做人境界之高低,往往就体现在处理矛盾的不同方法上。懂得谦让的人会主动化解矛盾,而不懂谦让的人却总是激化矛盾。其实以乔?路易的实力,只需不重的一拳,就可以给那个蛮不讲理的人一个深刻的教训,而他并没有这样做,他只是以谦让的人格力量去感化对方。

谦让是一种豁达的挚爱,可以化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谦让又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别人冲撞了你,内心也会感到不安,你以谦让待人,自然会得到别人的理解与拥戴。谦让需要深厚的涵养,它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能陶冶人的情操,带给人心灵的恬淡与宁静。谦让实在是一门生活的学问,很有必要教给我们的孩子。

当孩子们在一起争抢玩具时,许多父母都简单地以“大的孩子要让着小的孩子”、“男孩子让着女孩子”,或是说一声“对不起,没关系”就了事了。殊不知,这样会引起孩子的困惑,“为什么他做得不对,我还要让着他呢?”、“为什么每次都是大的让着小的呢?”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父母失去信任,有的孩子甚至用攻击性手法来处理生活中的矛盾。

对待孩子们中的矛盾,我们必须正确面对孩子的谦让问题。父母的任务是要引导他们思考“对与错”,并了解任何游戏都是有规则的,如果违反规则,就是错误的。父母要在适时适宜的情况下,帮助犯错的孩子改正错误的行为,让他初步体验是与非。这种体验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讲,对其今后在社会交往中处理各种问题是非常有利的。

成成和邻居的几个小朋友因为玩具和发生了争执。妈妈没有简单的要求成成让着对方,而是教成成很有礼貌地问对方:“能让我玩一会吗?”并且告诉成成,如果硬抢,小朋友是不会给他的。等成成得到了玩具,妈妈又跟他商量:“你玩一会儿,小朋友玩一会儿,大家要轮流玩,玩具也喜欢认识更多的小朋友呀。”

以后,孩子再遇上这样的事情,他们也会这样处理。后来,妈妈还看见过成成指着跟他抢玩具的小朋友说:“你不许这样抢,你好好说我就给你玩,你抢我就不给你玩了。”

一次,成成想玩别人的玩具,妈妈也要求他自己去商量。可成成回来很委屈地说:“妈妈,我对小朋友好好说了,他怎么不答应呀?”妈妈笑着给他解释:“小朋友就像你一样喜欢这个玩具,他想跟玩具多玩会儿,过一会儿再问问他吧。”慢慢地,成成也能学会理解别人,学会谦让了。

人们常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孩子之间的谦让问题也须如此。从发生矛盾到解决矛盾,应该让孩子学会理解别人,学会商量,学会等待,学会轮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自控能力会得到提高,自我认知能力也会得到增强。

当然,谦让并不意味着退却不前或软弱可欺,并不是面对委屈、误解,甚至凌辱无动于衷。教孩子谦让,是教孩子顾全的是大局,着眼的是未来。因为谦让者总能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感化他人的浅薄行为,以宽阔博大的胸怀去包容他人的悖理举动,最终以无可争议的成功来警醒别人。

教孩子懂得谦让别人,将来他才能成为一个心胸宽广之人。

§§§第5节培养孩子懂文明、讲礼貌的习惯

父母箴言

培养孩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就是要使孩子学会亲切、和气、文雅、谦逊地说话和做事;正确有礼貌地称呼人;热情地招呼客人;会确切地运用礼貌语言;能有礼貌地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等等。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文明、重礼貌、和善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待人接物是否彬彬有礼是一个人的修养水平高低的体现之一,而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应该是从小养成的。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1.让孩子注意仪表

人的容貌、姿态、服饰是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一般说来,衣冠不整、蓬头垢面的仪表,大多比较消极;而浓妆艳抹、矫揉造作的打扮,往往给人以精神空虚的感觉。所以不能忽视孩子的仪表,它对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发展有很大影响。训练孩子仪表,首先要让孩子每天坚持洗脸、刷牙、梳头各两次,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澡。其次,要爱护孩子天真率直的童心,及时纠正孩子那些装腔作势、忸忸怩怩、任性胡闹的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教孩子对客人表示友善,对成功表示愉悦,对挫折表示惋惜,对前途表示信心。

2.教孩子使用礼貌用语

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礼貌语言像丝丝细雨,能滋润人们的肺腑。“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这些常用礼貌用语,父母要教会孩子使用,而且要求孩子表里如一,真正从内心尊重他人。如说“对不起”时就应是真心表示歉意,而不是当作推卸责任的挡箭牌。上学去要对家长说:“妈妈,我上学去了,再见。”请别人帮助时态度要诚恳:“麻烦你帮帮我好吗?”而不可以说:“喂,你来给我……”别人帮你后,要说“谢谢”。

父母要培养孩子学会以下礼貌常用语:

★见到成人要称呼“伯伯”、“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等。说话时要称呼“您”,不要叫“老头”、“老太婆”,更不能叫名字。

★早晨和长者见面时,要说“您早”、或“您好”,不能不打招呼,或装着没看见。

★当客人要走时,要说“再见”。

★当孩子请求父母或其他人帮助时,要说“请”或“劳驾”,而不能用命令的口气说“喂”、“哎”等。当别人帮你做完事时,要说“谢谢”。

★当别人感谢你时,要让孩子会说“别客气”。当孩子妨碍了别人做事,或给人家添了麻烦时,要让孩子主动说“对不起”、“麻烦您了”或“请原谅”。

★当接受别人道歉时,要回答说“没关系”或“不要紧”。

3.对孩子进行行为训练

孩子能否做到文明礼貌,重要的是看他如何待人接物。父母应从一件件小事上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告诉孩子到别人家去要先敲门,得到主人允许后再进人;客人来时应起身主动迎接,让座、倒茶;长辈之间交谈时孩子不要随便插嘴,长辈问话时要热情、诚恳地回答;要爱护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废物,不损坏公共设施,要遵守公共秩序。父母还要教育孩子对待老、弱、病、残、孕等行动不便的人,更要尊重和帮助,给他们让座,指路,帮他们拿东西,买车票。当孩子做了好事回家时,父母要以喜悦的表情对孩子的行为报以赞许,可以这样说:“你长大了,真是好样的。”

4.不要强迫孩子

不要认为孩子这么小,就能够掌握在你的手里,他们有自己的个性,甚至有些叛逆。很多父母在孩子没有礼貌的时候强迫孩子,比如有客人来家里,孩子躲着不叫人,家长就拉着孩子,拼命地让孩子向客人问好,结果以孩子大哭而告终,这样非但达不到目的,还会产生反作用。孩子不肯说,可能有很多原因,也许是害羞,也许是不明白为什么要跟客人打招呼……如果孩子就是不肯说的话,父母可以暂时放弃,等到孩子平静了以后,再告诉他:“这是应有的礼貌,你去别人的家里,也希望他能够热情欢迎你呀。”让孩子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或许能够帮助他理解。

5.父母要做好榜样

孩子有没有礼貌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而且孩子天生就喜欢模仿别人,所以父母在家里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注意讲礼貌,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比如有客人来做客的时候给予热情地招待;接受了别人的帮助以后,对别人说谢谢;在收到礼物的时候可以邀请孩子和你一起写感谢卡等。有了父母的示范,再遇到类似的情形时,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学你的做法。

§§§第6节培养孩子诚信的好品质

父母箴言

诚实守信是衡量人品行的一把尺子。这把尺子,无论在古今中外,它适用于对一切人的检验。父母要教育孩子对别人要讲信用,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要兑现;如果经过再三努力仍没有做到,应诚恳地说明原因,表示歉意。要教育孩子在答应别人之前,要慎重考虑自己有没有能力和把握做到,对不能做到的,就不要轻易答应。

美国华尔街金融巨头摩根的祖父,最初经营很多行业。后来,老摩根投资参加了一家叫“伊特那火灾”的小型保险公司。

当时,保险业刚刚起步,不需要投资一分钱,只要在股东名册上签上姓名即可。投资者在期票上署名后,就能收到投保者交纳的手续费。然而,在一次续约后,发生了一场特大火灾,投资者个个傻了眼,他们将面临这样巨额的赔偿,于是纷纷表示要放弃他们的股份。老摩根并没有这么做,他认为应该讲信用,于是派人去处理赔偿事务。代理人从纽约回来,不仅处理了赔偿,而且取得了很多投保者的信任,带回来了大笔的现款。于是信用可靠的“伊特那火灾”保险公司在纽约名声大振,新的投保金额提高了一倍以上。

老摩根从这次火灾中净赚了15万美元。在那个时代,15万美元可是份巨大的财产,而这些财产的取得,应归结于老摩根取得了投保者的信任。

诚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素,是社会永远的财富。古人经商时常云:“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这就是说无论是在为人或是经商上,信用都在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失去了信用,交易的链条就会断裂,市场经济就无法运转。因此,普遍的守信行为是交易能够进行,经济能够运转的前提。

对于一个人来说,诚信是一种无形的资产,能间接地产生物质财富。可以说,一个人只要坚守诚信的原则,他永远不会贫穷。

“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语,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守信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守信的美德大唱颂歌,而且努力地身体力行着。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守信的故事,父母可以把这些故事讲给孩子听。比如曾子杀猪和商鞅悬赏这两个故事就说明了做事一定要守信。

曾子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完,就把猪杀了。

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变法家。为了树立威信,商鞅在变法前下令在秦国都城南门外立一根3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把木头搬到北门,赏10金。人们不相信,没有去人搬动木头。商鞅把赏金长到50金。一男子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他50金。

商鞅这一举动,使人们感到他是个说话算数的人。于是商鞅的新法也获得了人们的信任,变法很快就在秦国推广了。

除了要让孩子知道要诚实守信外,还要让孩子知道不诚实守信的后果。中国古代也有不讲诚信而自食恶果的例证,比如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

西周建都丰镐(今长安县西北),接近戎人。周天子与诸侯相约,要是戎人来犯就点燃烽火,击鼓报警,诸侯就会来救。周幽王的爱妃不爱笑,唯独看到烽火燃起,诸侯的军队慌慌张张从四面赶来时才会大笑不止。周幽王为博得爱妃高兴,数次无故燃起烽火,诸侯的军队多次赶到而不见戎人,认为受了骗。后来戎人真的来了,当烽火再燃起烽火时,已无人来救。最终周幽王被杀于骊山之下,为天下人所耻笑。

对于一些历史故事,父母可以讲给孩子听。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也要教会孩子要诚实守信。

在一个周末,丽莎答应好朋友贝蒂,星期六到她家去参加一个聚会,还说要带上自己的一些好玩的玩具。

丽莎的妈妈开始并不知道这件事,到了星期五的晚上,她同女儿商量明天一起去郊游,星期天回来。

恰在这时,贝蒂的父亲来到丽莎的家,说女儿让他来转告丽莎,叫她不要忘了带自己的小提琴。

贝蒂的父亲走后,丽莎的妈妈问女儿:“你已经和贝蒂约好去她家聚会了吗?”

“是啊,可是我更想跟你们出去玩。”

“这可不行,答应了别人就一定要遵守约定。”

“可是,明天去贝蒂家的人会很多的,缺我一个没有关系的。”

“不,我想贝蒂是很看重你的,否则也不会叫她父亲来专门提醒你。何况,你还答应给她带小提琴和玩具过去。如果没有你的参加和你要带去的东西,贝蒂一定会觉得很扫兴。你忘了那一次你约她来咱们家做游戏,结果她临时改变了主意,你是多么生气吗?”

丽莎还在犹豫。妈妈又继续开导她:“答应别人的事又反悔了,是很不礼貌的。这样吧,我们下个礼拜再去郊游,你明天去贝蒂家玩,好吗?”

丽莎想了一会,还是采纳了母亲的建议。

丽莎的母亲通过一件普通的事情,教会了女儿做事一定要守信。

一个人的诚信是需要父母从小培养的,也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积累的。一个人有着怎样的品德,就有着怎样的人生。诚信是卓越人生的美德,诚信的美德为人生找寻了成功的阶梯,由平凡到伟大,由普通到高尚,靠的就是人的诚信美德。让孩子知道,有了诚信,他的行为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有了诚信,他所付出的努力就会有所收获。

§§§第7节教孩子学会赞美别人

父母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