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最优秀的孩子
30842100000025

第25章 培养孩子的爱心(1)

爱心是人类最宝贵的情感,是人类所有感情中最高贵、最纯朴、最真挚的情感。当孩子怀有一颗爱心时,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他的整个心态会是平和的、从容的、积极的,他的人品是高尚的,他的人生是充实而富有的。

§§§第1节在家庭中用爱意影响孩子

父母箴言

家庭是培养孩子爱心最好的场所。在家庭中,父母应表现出对家庭的爱,对家人的爱,孩子就能切身体会到爱,孩子也能从中学会爱。

西格蒙德到罗伯特家去做客,在那里他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罗伯特的五个兄弟姐妹在屋子里玩得很开心,他们一起为小鸟搭窝,为小狗洗澡。吃饭的时候,孩子一一与母亲亲吻,然后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等着值班的兄弟姐妹为自己盛热乎乎、香喷喷的意大利通心粉汤。吃饭时大家有说有笑,刚刚和朋友吵架的小妹妹也被大家逗笑了。在西格蒙德要离开时,所有的孩子都跟他告别,并热情地邀请他下次再来。罗伯特的妈妈亲吻了他,并送他一盒自己烤制的饼干,微笑着和他道别。回到家里,西格蒙德向妈妈讲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当妈妈问他为什么罗伯特家那么快乐时,西格蒙德认真地想了想说道:“爱,那是一家用爱心凝聚起来的家庭,所以他们是快乐的。”

现代社会是一个渴望爱的社会,一个人不能只顾着赚钱,只顾着自己的事业,还要兼顾自己的家庭。给家人带去爱,在家庭中享受爱,这样的人才是完整的人,才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活生生的人。这样的人的生活才有情趣,才有色彩,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的快乐。因此,我们应该用爱心来营造家庭,每时每刻都要提醒自己:爱是生活的最高原则。当爱已经成为我们的精神指标时,一些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所有的事情都不再困扰我们,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生命的喜悦与美丽。作为父母,应该把这些观念传授给孩子,让他们也明白爱的神奇力量。

应该说事业心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础,没有事业的人、不肯付出劳动的人是不会得到他人的认同和爱的。爱上一个人,不光是爱上他(她)的肉体,更重要的是爱上他的事业心,他的灵魂。但是,当我们追求事业的时候,不应该忘记自己的另一半,忘记自己的家庭。一个明智的人会让自己的爱人也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来,在共同的忙碌、共同的奔波、共同的付出中更加热爱对方。可以说,在一个正常健康的家庭中,事业心和爱心是两个必不可少的支柱,少了哪一个都不行。

爱心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的,很多人总是借口工作忙,顾不上家庭,顾不上亲情,这实际上是缺乏爱心。有爱心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让自己喜爱的人感到寂寞和痛苦的,在工作最忙碌的时候也会打个电话,告诉家里和爱人,因为这不过是举手之劳,根本不会耽误工作。

有些人,尤其是有些男人,整天忙自己的事业,实际上是逃避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吃完饭,嘴一抹就走人,这不仅是对妻子的劳动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因为家庭不光需要我们搞事业挣钱,还需要我们的爱心,我们的温情,我们的乐趣。并且我们的这种行为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让他们形成一种家庭就是一个为自己提供衣食住行的地方,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试想,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怎么会有爱心?又怎么会去热爱身边的人?

有位父亲每天出去做生意,认为只要挣了钱自己就是家里的太上皇,家里的其他人都是自己的奴仆,都应该服侍他,结果他的儿子就起来造反了。他要自己的自由和权利,不愿意在这个专制的家庭里生活下去。父子分手,也引起了妻子的叛逆,妻子站在儿子的一边,这位父亲成了孤家寡人。这就是只要事业心不要爱心的结果,幸好孩子还没有在父亲的熏陶下泯灭掉自己的爱心和对爱的渴求。

我们要学会为家庭带来更多的爱意,并把这爱意带给孩子,让孩子从中学会爱。

1.在一天的开始时心中充满爱意

当我们早晨醒来时,打开心灵,提醒自己这一天是充满爱意的开始。

2.在一天当中充满爱意

我们一天当中所做的决定与选择都要是有爱心、耐心、仁慈与温柔的;我们看事情应该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而不是个人情绪化或是草率的决定;我们应该允许别人或自己的缺点,也不会光凭表面来批评论断。所以说,“在一天当中充满爱意”,实质上是让我们过得更豁达、自在、谦逊、诚恳。

3.在一天结束时充满爱意

在一天结束时,最好进行一番自我的反省与感恩,我们可以做一个默祷,或是静坐冥想一下。我们回想这一天的选择与行动是否都合乎爱的目标。我们这么做不是要积分评点,也不是要责难自己,只是单纯地想过着充满爱意的生活,而且期望明天更能爱意满怀。

如果我们能够在生活中坚持这么做,那么我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就是非常重要的,全家人都会在我们的身边凝聚起来。重要的是,孩子也能体会到家庭的幸福和快乐。

§§§第2节培养和激发孩子的爱

父母箴言

可以说,如果一个孩子缺乏爱心,那么他的聪明、勇敢、坚强、无所畏惧等品质越是卓越,将来对社会构成的危险就越可怕。培养和激发孩子的爱,孩子才能拥有各种好品质,将来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

母亲带着马克在公园散步,一个小女孩从他们身边跑过,一不小心摔倒了,正好趴在马克的前方。母亲没有上前拉那个小女孩,而是注视着马克,看看他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在最初的一刻,马克愣了一下,随后他把插在衣袋里的手伸了出来,吹着口哨把哭泣的小女孩扶了起来。母亲站在那里看着自己的孩子,心中涌起了一阵暖意。

当一个人学会了去爱别人的时候,他就有了一颗爱心。爱心,也就是关爱他人之心,它有许多外在表现形式,蕴含着深广丰富的内涵。孩子从小就应该受到各种爱心教育,如敬爱父母、尊重他人、热爱祖国、善待自然、保护弱小等。毋庸置疑,这些包含着爱心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会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也有利于人们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使彼此间的交往更加融洽、更加友善。

我们每个人都有爱心,孩子也有,但孩子的爱心表现的并不明显,这就需要做父母的加以进一步培养和激发。

可以从两个方面培养和激发孩子的爱:

1.父亲要教孩子爱母亲

我们常常听到母亲们抱怨孩子如何不关心自己,有的甚至还打骂母亲,母亲用血乳养育了孩子,孩子却忘恩负义。表面上看是孩子的错,其实深究的话,就会发现孩子是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下养成了这种恶习。

有个男孩满口脏话,经常欺负女生,甚至对女老师也不恭,他的母亲也多次来校向老师哭诉孩子如何对她无礼。看他瘦弱的样子,并不是那种天生一副野蛮相的孩子,原因究竟在哪里?直到有一天老师去家访,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因。那天开门迎接老师的是他的父亲,老师随口问了声孩子的母亲在哪里,父亲轻蔑地说:“还瘫在床上呢,死猪婆!”

这位父亲当着孩子和外人的面辱骂自己的妻子,怎么可能使母亲这一崇高神圣的形象在孩子的心中树立起来呢?孩子连自己的母亲都不尊重,又怎么可能尊重自己周围的其他女性呢?听到这位父亲的话后,老师非常生气,当着孩子的面狠狠批评了他。直到此时,父亲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产生的不利影响,他非常惭愧,也非常后悔,立刻向妻子道歉,并慢慢学会了尊重自己的妻子。在父亲的影响下,孩子也学会了敬爱自己的母亲,并扩展到尊重其他的女性。

父母是孩子第一位“爱”的教师,孩子正是从父母彼此相爱、忠诚相待那里感受到家庭之爱,并且将这种爱推及到别人身上。丈夫应该尊重并热爱自己的妻子,以此来教育孩子热爱并尊重自己的母亲,因为孩子正是从爱母亲开始扩大到爱老师、爱朋友甚至是爱不相干的人。一个连自己的家人、连自己的母亲都不爱的人,是很难真正地爱其他的人的。

丈夫对妻子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到孩子对母亲的态度,从父母恩爱、彼此尊重的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对外人也谦让有礼。每当一年级新生入校时,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总要在校门口悬上大幅红字标语:“孩子,请爱你的母亲!”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人生最圣洁、最美好的就是母亲”,爱母亲是“爱”的萌芽,“善”的开始。

父亲应该教孩子尊重母亲,不要对母亲高声大嚷,不要嫌弃母亲的唠叨(因为这也是母亲的爱);父亲应该教孩子关心母亲,关心母亲的身体,体贴母亲的困苦,在母亲遇到困难时站在她身旁说:“妈妈,不怕,有我在这里”;父亲应该教孩子感谢母亲,感谢母亲为了他付出了自己美丽的青春和宝贵的一生,如此可以培养孩子细腻温柔的爱心。

当然,做母亲的也应该教孩子爱父亲。

2.在孩子心中撒播善良的种子

一群六年级男生在厕所踢打一个有着明显智力障碍的五年级学生哈利,哈利本来就长得矮小,加上弱智,因此毫无抵抗能力。被踢翻在地的哈利瑟瑟地缩在墙角,抱头哭泣,他的白衬衫上满是污秽的鞋印,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围观的同学很多,但没有人上前帮忙。老师们震怒了,班主任立即叫来自己班上的参与者,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教育。其实在孩子中这种恃强凌弱的现象非常普遍,只不过这个例子是一个极端。这说明我们在千方百计使孩子变得强壮的同时,忘记了在孩子心中撒播善良的种子。

善良是人性光辉中最美丽、最温暖的一缕,没有善良,没有一个人给予另一个人的真正的、发自肺腑的温暖与关爱,就不可能有精神上的爱。善良的情感及其修养是人道精神的核心,这种情感只有在孩子小的时候悉心培养才会产生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应当在童年就上完情感的学校——进行善良情感教育的学校。”

那么,怎样才能把善良的根植入孩子的心中?怎样教他与人为善?怎样才能使孩子在见到其他人的痛苦之后,设身处地把他人的痛苦视为自己的痛苦,并对别人的痛苦和忧伤产生切肤之痛?善良的根须和源泉在于建设,在于创造,父母应对周围的人表现出真挚的同情,并帮助身边正遭受痛苦和不幸的人,以自己的善良感染和陶冶孩子,在孩子的心中撒播善良的种子。为了培养孩子的爱心,学校、社会应经常举行为希望工程、为身边不幸的同龄人献爱心的活动,做父母的应热忱支持孩子参加这种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教育孩子:“要做一个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人;要帮助弱者和无自卫能力者;要帮助患难的同志,不损害人;要尊敬爱戴父母——是他们给了你生命又在抚育你,希望你成为一个诚实的公民,成为心地善良、心灵纯洁的人。”

§§§第3节教孩子懂得爱,付出爱

父母箴言

父母适当地提醒孩子来关心自己,偶尔向孩子寻求帮助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让孩子在关爱别人的同时体味到付出的快乐。虽然父母心里清楚,孩子不可能做得完美,但不让孩子做,孩子就永远也学不会。

在很多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最大限度地享受爱。如果这种爱仅仅是父母向儿女的单向倾斜,而不能实现爱的双向交流,那么这种爱就是畸形的溺爱,甚至还没有脱离动物的本能。只有把大家给予孩子的爱转化为孩子对大家的爱,才是理性的爱,才是爱的升华。

父母为孩子做的一切似乎都出于本能,不对孩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不要求孩子的回报。殊不知,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只会心安理得地接受,而不懂得付出。一旦父母“服务”不到位,就会遭到孩子的抱怨。因为,他们已经把父母为他们付出当成了习惯,同时也使自己失去自己动手、为他人着想的习惯和本能。

所以,父母适当地提醒孩子来关心自己,偶尔向孩子寻求帮助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让孩子在关爱别人的同时品味到付出的快乐。让孩子多体验,如让孩子关心父母健康,参与家务劳动,父母生病时让孩子照顾,端水送药等。只有在有了切身体验之后,他们才能领会父母照顾他们的辛苦,从而知道体谅父母,尽自己的力量帮父母做事,为父母分忧解愁。

父母要使孩子懂得:在家庭中,他不仅有享受父母爱抚的权利,同时也有自己应尽的义务。虽然父母心里清楚孩子不可能做得完美,但不让孩子做,孩子就永远也学不会。当然,孩子乐呵呵地做完时,父母一定要很正经的感谢并夸奖孩子。孩子能从中体会到快乐,愿意做,自然会越做越好。

理解父母的付出和辛苦是孩子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的起点。父母要经常与孩子交流,告诉孩子自己的辛劳、烦恼和不适(但不要唠叨和抱怨),让孩子认识和体会到父母同样需要关心和帮助。同时,让孩子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洗手绢、擦桌子、倒垃圾等,让他亲身体验父母每天的操劳和辛苦。这样,孩子与他人交往时,才会主动关心和帮助别人。

此外,当孩子自私无礼不愿付出时,父母要立即制止并表示自己的失望与生气。可以用“完全收回爱”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惩罚,即对孩子不予理睬,暂时让他感到你不再爱护他,直到孩子愿意认错并道歉。在惩罚之前或之后,一定要给孩子讲明“为什么”和“以后应怎么做”。

值得一提的是,经常有父母在孩子关心自己的时候会拒绝,甚至训斥,这很容易伤孩子的心,打消孩子付出爱心的积极性。比如孩子要帮父母做事时,有不少父母常会说:“用不着你,你把学习搞好了就行。”甚至会不耐烦地说:“去去去,别捣乱,一边儿待着去。”有的孩子送给父母精心制作或买来的礼物,父母斥责孩子没把心放到正地方,并警告孩子下不为例。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再付出关心,因为他们觉得父母不需要。

另外,父母应树立自己的威信,有威信的父母才能获得孩子的尊敬。父母的威信,严厉打骂“打”不来,单纯疼爱“疼”不来,用钱买它“买”不来,反复说教“说”不来。只有在自己模范行为的影响下,在对孩子的帮助中,父母的威信才能真正树立起来。

父母的威信来自他们的事业。当孩子闪动着好奇的眼睛开始观察周围世界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告诉孩子自己的工作。比如,爸爸是一位建筑工人,他就可以指着新建的大楼告诉孩子:“这是爸爸亲手建成的,会有许许多多的人高高兴兴地搬进去住。”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父母很能干,这种自豪感可以使孩子从心底里尊敬、佩服父母。

懂得什么是情感,懂得什么是爱,懂得怎样去爱别人,这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想使孩子获得他人的爱,首先要教孩子学会爱他人。父母都希望哪一天能享受到孩子那份回馈的爱,那么让我们就不仅仅要爱我们的孩子,更要教孩子懂得爱,付出爱。

§§§第4节让孩子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父母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