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最优秀的孩子
30842100000028

第28章 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1)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这些都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关系重大,孩子心理不健康,将来就有可能会产生人格缺陷和行为障碍。培养孩子有健康的心理,孩子的将来才会有健康的人生。

§§§第1节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箴言

孩子健康成长是父母亲最大的心愿。但什么是真正的健康呢?真正的健康是身体和心理都健康。心理健康教育虽不同知识教育那样可以立竿见影,但它对成就一个孩子的未来、塑造一个健康的生命,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急剧变化的社会中,不仅成人要承受形形色色的诸多心理压力,而且本该天真烂漫的孩子也要直面来自学习、生活、家庭和社会的种种负担,使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现并受到广泛关注。

“独生子女时代”的青少年面临很多困惑:学习的压力,亲子关系的紧张,周围同伴不良行为的影响,早恋的困惑,自身的忧郁、孤独,沟通能力的薄弱……都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障碍。而青少年正处于独立意识增强,人格要求独立的阶段,更渴望父母的倾听,而不是说教。如果父母能有意识地在孩子“叛逆、渴望独立”的阶段更多地跟孩子沟通,给以正确的引导,有针对性地调节孩子的情绪,那么将会帮助他们很好地度过青春叛逆期,使他们的人格发展得更完善。

心理健康是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做出主动、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反之,便谓之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行为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避免对心理健康的绝对化、片面性理解,认为有一点缺陷和问题就是心理不健康而乱扣“帽子”,或者认为心理健康的人没有烦恼、没有不良情绪和消极行为。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是相对的。

现在父母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都极为关注,但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现代的父母关注多少,又了解多少?

具体来说,心理健康主要有以下几个衡量指标:

1.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

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长处、短处、个性特点、都有现实的、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于办不到的事,不会苛求自己。

2.有自信自立精神

心理健康的人,会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自我发展的驱动力。因此,在困难和逆境前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对待和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

3.善于协调人际关系

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己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宽容的、公平的、有理有节的方式处理,容易与他人合作和相处。

4.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自觉调整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是让环境顺应自己,而是使自己适应环境。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个性上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适应环境需要的应变能力,无论是在艰苦的逆境中,还是在顺利环境中,都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那么,家长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呢?

1.注意观察孩子的心路

在孩子满不在乎的言行中,往往潜伏着能反应孩子心灵变化的重要信息。如果父母没有注意或即使注意到也没有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会使孩子朝着不合理的方向发展,或由于过度干涉孩子的世界,反而会扭曲孩子的心灵。父母应该经常充满理性和爱意与孩子接触,留意孩子的表情、孩子的眼睛,观察孩子四肢的动作,体察孩子有没有流露于外表的心灵动向。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应该随时注意到孩子心灵扭曲的兆头,或发现平时没有发现的闪光点。这样就能及时纠正将要扭曲的兆头,留心发扬那些闪光点。

2.引导孩子调整目标

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在追求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时,如果经常感到挫折失败,就会降低积极性,产生自卑、自责心理。基于此种情况,父母应适时引导孩子调整期望,寻找最佳的奋斗目标。在这方面,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奥托·瓦拉赫的父母的做法值得学习。瓦拉赫起初选择文学的道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却成绩很差。父母便研究孩子的性格特点,并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油画。然而他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父母又主动征求学校意见,根据儿子做事一丝不苟的表现,接受化学老师的建议,让孩子转学化学。由于目标恰当,瓦拉赫在化学方面一下子成了前程远大的高材生,在同类学生中遥遥领先。这一事例说明,在教育培养孩子方面,父母应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与其共同确定可行的奋斗目标,尊重孩子的选择,使孩子既不好高骛远,又不得过且过,以此而感到心理平衡和充实。

3.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动辄发怒,当有人对他讲话严厉,或他自己的想法碰壁时,马上就激动起来,这是父母对孩子过分宠爱而造成的后果。孩子从小的时候起,通过受到训斥,能学会克制自己的不快心情,抑制自己的激动情绪。孩子如果很少受到严厉训斥,完全生活在没有约束的环境里,就不可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年幼,身心还在成长发展,自控能力较之成人差,故情绪波动较大。例如,有的孩子考试本想获取优异成绩,但却未能如愿,成绩不理想,心中产生挫败感,难受、消沉,以至悲观失望,本来活泼开朗,却变得愁眉苦脸,闷闷不乐。这时,父母要帮助孩子学会自己控制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把消极情绪转变为积极的态度。还可教给孩子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诸如让孩子转移目标,看到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可用幽默的方式,开个善意的玩笑调节气氛。当难以控制激动的情绪时,可让孩子闭目做深呼吸,或摇动自己的舌头,顺时针逆时针各摇10次,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或专心数数1-100连续几次,以安静情绪等。

4.让孩子学会孩子倾吐烦恼

让孩子学会倾吐烦恼,适当宣泄不良情绪是父母的一种职责。孩子正在成长,前进的路上会遇到种种不顺心的事,如考试没有取得好成绩,受到不切实际的批评,个人的心愿大人不理解,正当的要求得不到满足等,面对这些,他们内心会感到痛苦,心理觉得压抑,这是常有的事。由于青少年心理压抑的形成个不断积淀的过程,而他们自身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又有一定的限值,当心理压力超过这个限值时,各种心理疾苦就会出现。所以父母就要让孩子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学会倾吐和宣泄。可让孩子用交谈或书信的方式,向可以依赖的亲人、老师以及同龄朋友倾吐自己的不快,以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帮助,缓解心理压力;可让孩子通过写日记,把心中的不快宣泄出来,以理清思路、稳定情绪,维护心理健康;还可教孩子使用目标转移法,把注意力从造成心理压力的“紧张源”中转移开来,代之以其它较为轻松的活动,譬如:散步、听音乐、做体操……等情绪稳定后,再学习、活动;还可带着孩子进行心理咨询,使他们改变原来的认识、情感和态度,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及康复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环境,保持心理健康

除此之外,父母在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时,还要注意以下这些要点:

★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不要欺骗和恐吓孩子:欺骗和恐吓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

★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多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第2节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父母箴言

孩子的进步需要一定的压力,一点压力也没有,往往会导致孩子不思进取,一事无成。但是孩子承受压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过重也会使孩子喘不过气来,背上沉重的包袱。父母要从关心孩子出发,有爱心、有耐心地与孩子多谈心,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压力得到舒散,使孩子每天都有个好心情。

在这个紧张不安、充满竞争、快速发展的社会里,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我们的孩子,都会遇到压力。从根本上讲,压力就是身体的损耗与能量的发作。它能让人的头脑保持清醒敏捷,保持体内循环系统正常运转。它也可以激励孩子们取得好的学业成绩,去创造美丽的人生。但是,当压力过重时,压力,就会变成苦恼,人的身体健康就会出现腹泻、发痒、皮肤病、做噩梦等,行为表现也会出现退缩、沉默寡言、异常挑衅等问题。有的研究还表明,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紧张压力与他成年以后患上高血压、心脏病以及癌症等疾病有密切联系。所以,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帮助孩子经常解除压力,让孩子活得轻轻松松,绝不能让过重的压力压垮了我们的孩子。

许多孩子对压力的反应是独自面对,把它藏起来。如果你的孩子以前话挺多,突然变得深沉起来,那他一定是遇到了问题,你应该设法帮助他,多与孩子谈话、交流、沟通,让孩子说出感到紧张不安、苦恼、产生压力的原因,这有利于孩子化解压力,也有利于你去帮助孩子化解压力。

有的人认为,持续过强的压力对孩子是一种沉重的精神负担,容易引起孩子的心理障碍。有的则认为,就应该有些压力,因为“人没有压力轻飘飘,井没压力不出油。”越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就越应该给他压力。考试、排名次都是为了刺激孩子的上进心,学习压力将迫使他们对立远大抱负,向高目标努力。可实际情况怎样呢?有调查和测试表明,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压力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成反比。有些时候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会事与愿违。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可能的一个原因是学习成绩与压力形成相互反加强的关系,压力大,成绩反而差,成绩差又会导致压力增加,结果成绩更差,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正因为如此,所以当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时,那些成绩较差的孩子会选择逃避,他们会以看电视、玩儿电子游戏等来逃避学习;而成绩好的孩子要是外来压力过大,如父母向他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同样会妨碍孩子的学习,致使成绩下滑,并可形成恶性循环。一位教育研究者也说过:“80%的学习困难与压力有关。解除那个压力,你就能解决那些困难。”

现在,很多孩子的课业负担重,学习时间长,还有考试不及格,竞赛不入围,升学上不了重点校,和同学、老师关系不好等等,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影响孩子个性的发展。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智商低或生理有缺陷的孩子、调皮的孩子或失足有过错的孩子,他们面临的问题更多,再加上一些家长的不能正确对待他们,使这些孩子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就会有话不敢说,忍气吞声,心理的郁积得不到舒散。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行为迟钝,精神不振,人际关系紧张等情况。

美国医学专家哈费莱德教授经过十多年的临床研究,得出结论:“人的不良情绪容易引起心血管病、糖尿病、溃疡症或精神病等,并使这些病不断恶化。”他特别指出,长期忧郁的人,还可能致癌。对孩子来说,长期的郁闷得不到宣泄,就会给孩子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因此,做家长的,要善于观察孩子,当孩子情绪不好时,要注意帮他调整,缓解心理压力。

做父母的不要给孩子制定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不要给孩子的行为太多的约束。如果不顾孩子自身实际,只知道让孩子这个拿第一,那个要优秀,就会给孩子增加巨大的压力。还有的父母只让孩子学习,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干,这也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强大的心理压力,有时是自己制造的,那就是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所谓期望值就是自己给自己定的指标。人如果期望值太低就会无所事事,不经努力就可达到,那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期望值太低,虽然没有什么精神压力,但生活的乐趣也没有了。人生只有在奋斗中才有价值。期望值过低,就失去了生活的价值。但是过高也无价值,指标定得太高,拼命也达不到,只能造成失败。几次失败后就会造成精神压力,认为自己完了,没希望了,自己把自己压倒了。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要适中。

如果在事前有思想准备,当压力到来时,也会得到缓冲。承受压力的思想准备越强,承受压力的能力就越大,相对来说,压力本身就等于减小了。压力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不可能一点压力都没有,生活中一点小小的压力或坎坷,只不过是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生活中的一个小小插曲,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呢?有了这种心态,有了面对压力的气魄,那压力自然就小了。平时,父母要多与孩子谈心,告诉孩子要正视压力,让孩子有心理准备。

父母要让孩子变得坚强些。人们对待压力的态度,还取决于人的意志力的强弱。人如果有坚强的毅力,就会百折不挠,顶住任何压力前进。意志力是一种精神力量,精神压力只有靠这种精神力量才能战胜。其实,压力也有两重性,它可以把人置于死地,也可以使人置于死地而后生,关键在于你意志力的强弱。面对精神压力,一切痛苦、失望都是懦弱的表现。不要企求别人帮你减少压力,恩赐的东西是靠不住的,要靠自己的意志力去战胜精神压力。

压力来得比较急,比较大,就要想办法来转移精神压力。例如,让孩子多做习题、多练字以及画画、弹琴、唱歌等等。把自己的精力引导到另一件事情上,缓解情绪,减轻精神压力。精神有了压力,情绪恶劣就不要憋着,而要想法发泄。如大声高喊、大声唱歌、哭出声来,往墙上踢球等等。发泄一下,心里就会舒服些,精神压力会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