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立足于社会,就得有一双洞察人情世故的火眼金睛。人情世故当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人,人们的性格、品质,说话做事方式等千差万别,且常常以一种互相矛盾的面目出现,只有充分地了解这些并掌握其中的奥秘,才能交对朋友做对事,同时也会让复杂的人情世故变得明朗、简单起来。
1.做人不可一味傲慢大千世界,众生百态。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骄傲而自负,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对人常常表现出冷漠而盛气凌人的表情,行为上喜欢独来独往,不爱理睬别人。这样的人看起来似乎很“潇洒”。其实,他们根本不懂人情世故或完全轻视、忽略人情世故,他们常常遭到别人的反感和疏远,其结果往往是处处碰壁而寸步难行。
人们常常注意到的所谓清高、孤傲与怠慢,其实是一种自私心理,通常这三者是结合在一起的。它们相互作用的结果往往使你孤陋寡闻,而其中危害人最深的则是傲慢。
傲慢是粗俗。它哗众取宠、盛气凌人,往往摆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俗态。
傲慢是无知。它庸俗浅薄、狭隘偏见,表现出夜郎自大的心态,是虚荣和一知半解结合的怪物。
傲慢是愚蠢。它故作高深,附庸风雅,其实是井底之蛙的仰望,是矫揉造作的不高明的表演。
傲慢是自负。它会使人觉得难于接近,只得敬而远之,或避而躲之。
傲慢是流沙。常常导致事业的失败。
中国的传统文化素来鄙视傲慢,崇尚平等待人。一般来说,才学丰富见多识广的人就会越谦虚;文化越低,气量越小的人就会越傲慢。被奉为千古宗师的孔子说过这样意思的话: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莫忘三人行必有我师。谦逊的态度会使人感到亲切,傲慢的态度会使人感到难堪。
相传南宋时江西有一名士傲慢之极,凡人不理。一次他提出要与大诗人杨万里会一会。杨万里谦和地表示欢迎,并提出希望带一点江西的名产配盐幽菽来。名士见到杨万里后开口就说:请先生原谅,我读书人实在不知配盐幽菽是什么乡间之物,无法带来。杨万里则不慌不忙从书架上拿下一本《韵略》,翻开当中一页递给名士,只见书上写着“豉,配盐幽菽也”。
原来杨万里让他带的就是家庭日常食用的豆豉啊!此时名士面红耳赤,方恨自己读书太少,后悔自己为人不该太傲慢。
要做到不傲慢需要注意做到如下两点:一是认识自己,二是平等待人。防止傲慢首先要认识自己。一个人要正确认识自己是很不容易的。傲慢的人要么自以为有知识而清高,要么自以为有本事而自大,要么自以为有钱财而不可一世,要么自以为有权势而压人。殊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还有能人在前头。人贵有自知之明。古今中外成大事业者,都是虚怀若谷,好学不倦,从不傲慢的人。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其晚年的文学造诣可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他从不狂妄自大,仍一遍遍修改自己的文章。他的夫人怕他累坏了身体,劝他说:“何必这样自讨苦吃?又不是小学生,难道还怕先生生气吗?”欧阳修回答说:“不是怕先生生气,而是怕后生笑话!”虚心自知,才是医治傲慢的一剂良方。
与人交往一定要做到平等待人。平等待人不仅是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人品修养的天平。平等待人是针对傲慢无理而言的。它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管彼此之间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有多大的差别,都一视同仁。不要做趋炎附势的小人。古人说“不谄上而慢下,不厌故而敬新”,就是告诉我们待人时不应用卑贱的态度去巴结逢迎有权势、有钱财的人,而怠慢经济条件较差、社会地位不高的人。人本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人格作为人的一种意识和心理深深地附着在人的身上,并时时加以维护。人格的基本要求是不受歧视、不被侮辱,即要求平等。
傲慢之人必是无礼之人,无礼之人必将遭到别人的厌弃。如果你不愿遭到别人的反感、疏远,那你就切勿傲慢和过分强调自我。如果人人都注意加强品德修养,人人都谨防傲慢,那将会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使我们生活得更加幸福和愉快。
2.学会退让三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可能在某些方面与别人不同。朋友之间相处会产生很多的矛盾,怎样正确、理智地处理这些矛盾,《菜根谭》上有一句话,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此是涉世的一种手法。”
学会适度的退让,是一种谨慎的处世方法,适当的谦让不仅不会招致危险,反而是寻求安宁的有效方式。个人生活中,除了原则问题必须坚持,对于小事,对于个人利益,谦让一定会带来身心的愉快,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时,这种“退”即是“进”,“让”就是“得”。
为人处世,遇事都要有退让一步的态度才算高明,让一步就等于为日后的进一步打下基础。给朋友方便,实际上是给自己日后留下方便。
交朋友,就像在跳交谊舞,有进有退,有退有进。有时,退一步路更宽。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去登一座有名的山,往往会直奔主峰,一是有点“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魄,二是听说峰上有日出,有佛光,有云海,十分迷人。所以对沿途的景色不屑一顾,等到了峰顶,已是气喘嘘嘘满身大汗,结果没见到日出,也没见佛光,偶见云海,又觉得不过如此,扫兴而归。假如换一个角度,不要将目标定在顶峰,而是走到哪算哪,不慌不忙,一路走去,从容赏景,会觉得到处美不胜收,说不定还会有意外的发现与惊喜。
交朋友也是同样的道理。小张与小刘是同窗好友,他俩毕业后,同分在一个单位工作,有一个销售主管的位子空下来,两人只能去一个。谁都知道,这是个肥缺,但小张还是主动让予了小刘,自己在文教科做职员。闲下来,他写了几篇文章,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投到报社,居然发表。以后,他坚持写,以致小有名气,成为单位的“一枝笔”。
凡事不要强求,所谓欲速则不达。以退为进,这种曲线的生存方式,有时比直线的生存方式更有成效。小张的自我筹划,就让他找到了更广阔的天空。
朋友之间要退让一步,退一步会发现,活动空间是宽阔的,行为会有多种的选择。
当你的事业一帆风顺时,一定要有谦让三分的胸襟,必要时,牺牲一些自己的利益。假如一个人总是利益独享,一毛不拔,本身他的好运已让朋友嫉妒,甚至不平衡,如此一来,更会引起朋友的疏远和看不起。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用心琢磨一下便会明白,对人礼让三分从长远看来会让人受惠无穷。
退让三分,必须在一个“忍”字上下功夫,学会忍耐朋友的小缺点、小错误,甚至忍耐朋友的不恭和无礼。
一帮朋友在一起吃饭,一朋友将一碗热汤弄翻,洒了旁边一位朋友一身,他连忙道歉,说不小心,岂知旁边的朋友没容他说完,便对他说:“烫到你了吗?”
这一句颇关心友人的反问,其实更胜过他说没关系,那只是一种容忍,而这句反问则更反映出了他做人的胸襟。倘若,你被弄了一身汤,你只是皱皱眉头,尽管一个小动作,给朋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他也会道歉,也知道他的失误。但你的这个动作,会让他感到不对的味道,且不说你埋怨他几句。
假如一个朋友误解了你,当时他正在气头上,那么你最好不要去辩解,即使他口不择言,你也要学会原谅他。事后,当他知道真相时,他自然会对此表示歉意。活在世上,本来事情就千头万绪,又何必再为一些小事徒增烦恼呢?有些事,最终会让朋友明白你是无过的,学会退让三分,从长远看来,是有利而无害的,也会让你交到更多的朋友。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由于不善于忍让而引发的使人追悔莫及的事情很多。
比如,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下班回来,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看起来狼狈不堪,一问才知道,在骑车上班的路上不小心和人撞了一下。本来没有多大问题,可两人都不冷静,互不忍让,以至恶语相加,相互撕打,最后在别人的劝阻下才算了事。待他赶到工厂已迟到半个小时,又被扣一个月奖金,他好不懊悔。大家不免劝他几句:“就为那么一点儿小事,忍一忍不就过去了?愣把小事弄大了,年轻气盛啊!”他也后悔地说:“当时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就是想发火,要是谁能发明一种能控制情绪的药就好了!”
由此使人想起另外一件同样的事情:青年拳击手王亚为,有一天骑自行车上街,在路口等红灯时,后面冲上来一个骑车的小伙子撞到他的自行车上。小伙子不但不道歉,反而态度蛮横,要王给他修车。王很是恼火,但是他极力控制情绪不使发作。这小伙子不自量力,口出狂言:“你是运动员吧?你就是拳击运动员我也不怕,咱们练练?”一听对方要打架,王连忙后退说:“别打别打,我不是运动员,我也不会打架。”他如此示弱忍让后,一场冲突避免了。事后,他说:“我知道,我这一拳打出去,对普通人会造成多大的伤害。我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忍耐,示弱反而感到自己更强大。”王亚为如此处理问题,这是一种多么高深的修养!
仔细想来,这中间不就包含了一些做人的哲理吗?那就是:在无谓的冲突面前,要善于忍让,示弱即强!也就是说遇事时不要逞强,不妨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理机制,控制和驾驭自己的情绪,避免过激行为,以示弱的方式,追求人格的强大。为此,要做到:
(1)要善于抑制自己的好胜心理
遇事要注意抑制自己的好胜心理,提高对外界刺激的心理承受力,要能经得住不良挑战的刺激。对于这些刺激,不要过分敏感,更不要逞强好胜,学会让自己变得迟钝一些,不要被不良情绪所左右,这样就为忍让示弱创造了必要的心理基础。
(2)要善于抑制不良的心理惯性
一般说来,人们的心理活动轨迹带有一定的习惯性。比如,那些不会忍让的人,只要遇到一点刺激,心理活动马上把自己的情绪引向对抗、冲动、急躁乃至发火动怒的轨道上。这种心理惯性是自己长期放纵,用同一种心理模式处理矛盾,又没有人及时纠正的情况下形成的。
因此,要想改掉这种心理惯性,就需要自己给自己一种强大的力,使心理活动冲出固有的轨道,用新的良性的心理模式取而代之。比如,用高尚的人格约束自己,以一种宽容、平和的心态对待对方,处理矛盾。这样就可以增加自己的忍耐性,自觉地退出战斗,用自己的理智牢牢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发生。
有一句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真正做到这样,才是达到了做人的至高境界。一个理智的人懂得退让,如此会让他拥有更多的朋友,也会为他打开一个广阔的生活空间,从而让他的人生更加精彩。
3.如何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
大千世界,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大多数人都愿意同和自己性格相近的人相处,这是很正常的。一个人要和所有的人成为朋友那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必须学会和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相处,那样对我们的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都会有极大的帮助。这需要我们花大力气,下足功夫。
那么,怎样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呢?
我们应该看到,既然别人与自己性格不同,他在待人接物方面,自然有许多方面与自己不一样。当我们看到了别人与自己不同之处后,不要觉得这也不顺眼,那也看不惯,更不要讨厌和嫌弃别人。
我们要承认差别。世界上的事物本来就千差万别,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种性格。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看到了不同性格的人,就不会强求别人处处和自己一样,就可能容忍相互间性格上的差别。
我们要学会求大同,存小异。性格不同的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往往也不同。我们要学会在不同之中,发现共同之处,比如,你若是一个性格平和的人,你给别人提意见,可能言辞不那么激烈,语言也比较委婉。如果你身边有一个刚直倔强的人,他给别人提意见,可能单刀直入,语言尖锐,甚至可能转而批评你,说你给别人提意见转弯抹角,是一种老好人的作风。这时候,如果你只看到那个直率的人开展批评的态度和方式跟你不一样,觉得他太鲁莽,太不讲情面,你可能就会感到跟他格格不入,合不来。如果你除了看到你们两人提意见时的方式不同以外,还看到他和你也一样,也是出于一片好心,真心帮助朋友。这样,你可能就不会觉得他严厉无情,因而觉得他有难得的古道热肠,同时也不会计较他对你的批评。我们要是多看别人和自己之间的共同点,就容易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
跟不同性格的人相处,还要注意了解别人。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对一个人不了解,你和他在感情上就必然有距离。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往往跟他生活的时代、家庭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和经历遭遇有关。我们在考察一个人的性格的时候,最好也要了解他的性格形成的原因。这样,你可能就会理解他、体谅他、帮助他,慢慢地,你们相互间就会增进了解,甚至还可能成为好朋友。
跟不同性格的人相处,要注意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两个性格不同的人在一起,由于对比明显,双方可能很快就会发现对方的长处和短处。发现了别人的短处之后,正确的态度是给别人指出来,帮助他。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尽善尽美的,每个人在思想上性格上都存在缺点,我们对人不能求全责备,所谓完美无缺的人是不存在的。在和自己不同性格的人身上,我们更要注意多发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比如,急性子的人,要看到慢性子的人考虑问题时可能比较周全,特别在做某种需要耐心的工作时,他就很恰当。慢性子的人,要看到急性子的人做事往往不拖拉,很麻利。这样,大家不仅能够和睦相处,相互之间还能取长补短。
跟性格不同的人相处,胸怀应该宽一些,气量应该大一些,应该提倡宽容。当然,我们说待人要宽容,不是不讲原则。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兴趣和爱好。对别人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要能容得下。这样,不同性格的人在一起才容易相处。
跟不同性格的人相处,还要注意讲究不同的方式方法。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跟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也要区别对待。这不是那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世故圆滑,也不是那种逢场作戏的玩世不恭。我们说的待人有别,是要看到性格不同的人有他自身的特点,要针对这些特点采取因人而异的恰当态度。
也许有人会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自己的脾气改不了。的确,人的性格是在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下,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有一定的稳定性。要想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的性格也是不断发展,也会有所变化。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人本来很脆弱,但是,后来经历了一些重大变故或意外打击以后,生活把他磨炼得坚强起来了。如果我们努力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我们是能够培养和锤炼出良好性格的。
要想达到与不同性格的人和睦相处的目的,就应该具有一种宽容、平和的心态,对别人要用一种客观、公正的眼光看待,多看看对方的长处,对于对方的短处要能容忍,并极力帮助对方去改正。
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会对你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各方面带来极大的帮助,会为你的成功增添更重的砝码。4.学会低调做人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的做人原则,有些人可能喜欢平平淡淡,不过分显露自己;而有些人则个性张扬,喜欢锋芒毕露。凡事都有二重性,即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我们发现不善张扬、踏踏实实的人很容易与人共处,而锋芒毕露的人则大多没有太好的人缘。人缘决不是小问题,它的好坏直接影响你社交的成败。
学会低调做人,用俗话说就是“不显山不露水”,而对功名利禄顺其自然,淡然处之。
比如唐朝大将郭子仪因为平叛有功所以倍受器重。但功高权重的郭子仪,被宦官们视为眼中钉。代宗大历二年十月,正当郭子仪领兵在灵州前线与吐蕃军拼杀的时候,鱼朝恩却偷偷派人掘了他父亲的坟墓。当郭子仪从泾阳班师回朝时,朝中君臣都捏了一把汗,怕他回来不肯和鱼朝恩善罢甘休,闹得上下不安。郭子仪入朝的那一天,代宗主动提起了这件事,郭子仪却躬身自责,说:“臣长期带兵打仗,治军不严,未能制止军士盗坟的行为。现在,家父的坟被盗,说明臣的不忠不孝已得罪天地。”群臣听了,都由衷地佩服郭子仪坦荡的胸怀。
郭子仪心里明白,自己功劳越大,麻烦就越大,就是当朝皇帝代宗,也会对自己有所顾忌。所以他处处谨慎小心,低调处事以求自保。每次代宗给他加官晋爵,他都恳辞再三,实在推辞不掉,才勉强接受。广德二年,代宗要授他“尚书令”,他死也不肯,说:“臣实在不敢当!当年太宗皇帝即位前,曾担任过这个职务,后来几位先皇,为了表示对太宗皇帝的尊敬,从来没有把这个官衔授给臣子,皇上怎能因为偏爱老臣而乱了祖上规矩呢?况且,臣才疏德浅,已累受皇恩,怎敢再受此重封呢?”代宗没法,只得另行重赏。
郭子仪以豁达大度和深谋远虑,得以保全了自己。他位极人臣,满堂儿孙,享尽了人间荣华富贵。
有一出戏叫做《打金枝》,其中代宗曾对公主说:“你公公若想当皇帝的话,还真轮不到我们老李家!”可见郭子仪功高盖世,但他深知谁能一人打天下呢?官与钱不能都一人独得。适当的时候要表现得低调一些,为别人提供点方便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俗话说:“出头的椽子先烂”,过多地暴露自己,就会更多地经受世间的风吹雨打,相对于隐蔽处的椽子自然要首先腐烂。
一个人在社会上,如果不合时宜过分张扬、卖弄,那么不管多么优秀,都难免会遭到明枪暗箭的打击和围攻。
吴王箭射灵猴的故事留给人们的启示正在于此。
吴王乘船在长江中游玩,登上猕猴山。原来聚在一起戏耍的猕猴,看到吴王前呼后拥地来了,立即一哄而散,躲到深林与荆棘丛中去了。
但有一只猕猴,想在吴王面前卖弄灵巧,它在地上得意地旋转,旋转够了,又纵身到树上,攀援腾荡。吴王看这猕猴如此逞能,很是不舒服,就弯弓搭箭射它,那猕猴从容地拨开射来的利箭,又敏捷地把箭接住。吴王脸都气红了,命令左右一齐动手,箭如风卷,猕猴无可脱逃,立即被射死了。
吴王回头对他的友人说,这灵猴夸耀自己的聪明,倚仗自己的敏捷傲视本王,以至丢了性命。要以此为戒呀!可不要用你们的姿态声色骄人傲世啊!
吴王的朋友深为震动,回去立即拜贤人为师,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生活俭朴,最后赢得了很多人的称赞。
低调做人是一种风度,善于低调做人,不仅能赢得最佳的生存状态,而且还能让自己活得更自信以及获得更多的尊重,同时也是赢得人生、成就事业的最佳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