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山水画家中,最主要的是南宋后半期的马远和夏圭两家。他们和李唐、刘松年,四个人在过去被认为是所谓南宋“院体”的代表。马远和夏圭在当时和后世都曾有广泛的影响。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长在钱塘(今杭州)。他的生卒和详细经历,很难查考。他为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约1190~1224年)的画院待诏。
马远的曾祖、祖父、父亲、伯父、兄弟、儿子一连五代都是画院画家。其曾祖马贲善画花禽、人物、佛像,形成“马家”风格之后,为北宋徽宗朝宣和画院待诏。祖父马兴祖是高宗绍兴年间的画师,精于鉴别古代文物,工花鸟,亦擅画人物。叔父马公显与其父马世荣在人物、山水、花鸟画上无一不工,绍兴年间任职待诏,并获“赐金带”。其兄马逵也长于山水、人物,尤工花鸟画,造诣颇深。其子马麟工人物画、山水、花卉,曾为画院祗侯。
马远的活动主要的是在光宗赵惇、宁宗赵扩时期(公元1190~1224年),以擅长山水、人物、花鸟“独步画院”。他的作品上时常有赵扩或皇后杨氏的题字。
《踏歌图》描写农民的歌舞欢娱的活动,有歌者,有舞者,有观者,神态生动。画家是用一种有兴趣的态度对待为贵族们所不齿的“村野粗俗”的人物及他们的生活的。这幅画上的上半部出现代表着帝王都城的建筑物,目的是要说明,如画上那四句皇帝的题诗中所说的,欢乐是由于丰年,而丰年是由于皇宋的统治。但画面上下两部分缺少构图上有机的联系,使我们看出,以擅长巧妙构图出名的画家马远,在这两个思想之间,丧失了他的技巧。
马远的艺术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他师法李唐,多用水墨,笔法雄奇简练。作画特点是布局简妙,线条硬劲,或用“斧劈”,水墨苍劲,意境深邃清远,标志着南宋山水画的时代特色。
在构图上,马远一变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而是在取景上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以表现广大空间。故人称“马一角”,品评者多以马远的画为“残山剩水”,赞誉他的独特画风。其风格特点表现在或峭蜂直上而不见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脚,或近山参天,远山则低,或四面全空,仅画一垂钓孤舟,使画面达到了强烈的空间感,突出近景的艺术效果,如现存的《寒江独钓图》,是马远构图技巧最成功的范例之一:一叶遍舟飘浮江面,渔翁独坐垂钓。除四周寥寥几笔微波外,全为空白;有力地衬托出江天空旷,寒意萧条的气象。江、河、湖、海真实生动地绘入纸上,实为世间之珍宝,为历代书画鉴赏家所珍重。马远的人物花鸟画,大多与山水紧密结合,加强了主题的生动性,尽可能地省略细枝末节,专注刻画人物及花的神态和人物的心理活动,具有诗一般的意境。如《观梅图》是马远人物花卉画中,最富有感情色彩的一幅心理描绘的杰作,画幅不大,但内涵却极为丰富。
《踏歌图》《远山柳岸图》显示了马远的卓越的构图技巧。隐隐出现在烟雾水气中的远山和层层村落树木组成了背景,在如此背景之前,两株柳树集中地传达出暮秋季节的萧瑟的气氛。柳树的形象表现了挺秀的姿态之美,并且有秋风中零落的特点;而且在画面上占了起控制的作用的位置,秋柳的形象和布局产生了最大的艺术效果。
《竹涧焚香图》(旧题马远作品)利用了蒙蒙雾气删减掉一切不必要的枝节,使主题的细节突出。这一幅画是描写士大夫们的悠闲生活,特别是描写了他们的内心生活。疏竹和潺潺流水形成的幽静环境中,一个人焚香默坐。这些可视的因素说明了他的内心的宁静。《深堂琴趣图》敏锐地表现了音乐的情调和士大夫的内心生活的作品。这一通过环境描写以间接的描写士大夫生活的方法在马远的作品中很常见,是南宋时代开始流行的表现方法。
《梅石溪凫图》描写了野凫在幽僻的崖涧下活泼的追逐着,是一幅美丽的花鸟画,可见马远的家庭传统的新面貌。由马远画的《白蔷薇图》,可知他也擅长纤美精细的一体。
《水图》十二幅描写状态不同,甚至不同光线照射下的各种水势,充分显示出古代优秀画家提炼形象的能力。
马远的儿子马麟,也是有名的画家。
马麟的《夕阳山水图》画了黄昏时候水上翻飞的四只燕子。《层叠冰绡图》特别选择了梅枝的疏影横斜的姿势,加以表现。这两幅图画可以说明画家对于有抒情作用的事物的具体形象的敏锐的感受能力;也说明以马远为代表的一部分南宋画家在创造艺术的意境时的高度技巧。马麟的《观瀑图》用有力粗犷的笔触表现了景色,画风与《层叠冰绡图》的工致纤丽完全不同,由此可见他的丰富才能。
夏圭,也是一位有影响的画家,但他的生平如一般画院画家一样,材料很少。他是钱塘人,他的儿子夏森也是画家。夏圭和马远同时为画院待诏,同为南宋的主要山水画家。他在构图上和用笔用墨的方法上与马远相似,可能运用更多水分,以致被称为“墨汁淋漓”。他传世的作品中有不少长卷大幅。
《山水四段图》是有代表性的夏圭作品。原作十二段,现在只残存四段。每一段是自成片段的,用江面空阔的画面空白给连续起来。所描写的是城郭附近黄昏时节,富有诗意的优美的江上风光:“遥山书雁、烟村归渡、渔笛清幽、烟堤晚泊。”
《山水小景图》用简单的笔法画出了在风中的披拂的树和扬帆的船。《江头泊舟图》描写了荒寒的渔村,《江城图》表现了隔岸望见的江边小城。《西湖柳艇图》描写蓊郁的柳阴和临河的屋舍。这几幅画都是以日常生活中习见的平凡的风景为对象。在这些平凡的风物中,发掘出其中的诗意。
《溪山清远图》和《江山佳胜图》也显然是在展开这样一些平凡而清丽动人的景物:河上的竹桥、水滨的河屋、路旁的松树,远远的船帆,等等。丝毫不引起人的惊奇,然而有无穷的魅力。
《溪山清远图》作者以其熟悉的上虚下实的构图形式(所谓“半边”式)来布置景物,所描绘的山坡、巨石、江岸、树木、桥梁等都集中在画面下部,甚至临近画边,这样画面景界显得非常开阔,给人一种登高俯视的感觉。画面上半部,或以清淡的笔墨表现远山,或留出大片空白表示江水、烟云。虽然空白面积很大,但不令人感到空虚,反而使景界更加清旷深远。全图疏密关系的处理,真正达到所谓“疏可驰马,密不通风”的境地,其中“茂林佳趣”。
“层崖叠嶂”、“奇峰孕秀”、与“清江写望”、“山村幽居”构成此起彼伏的效果,使画面产生一种轻松而强烈的节奏感。同时画家以高远与平远交织互用,更丰富了山川的形势变化。深山与大水紧密结合、前后连贯自然,毫无拼凑的痕迹,是这幅长卷的成功之处。而且在中国山水画长卷中,很少有人布置景物,这样简练、空灵,这样充实又富有变化。
《溪山清远图》
马远、夏圭的构图技巧对南宋后期的人物画及花鸟方面也产生了影响。如无名氏的《八高僧故实图》形象和构图部有成功的创造,其中有的画幅宣传了朴素平凡的劳动日常生活,有很简明有力的构图。张茂的《双鸳鸯图》善于利用空白表现鸳鸯四周宽阔的水面,使优美的主题得到成功的表现。
马远、夏圭的山水画的艺术,上面谈到的为数不多的几幅作品已经可以从各个方面说明其创造的意义。他们的山水画各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然而有相类似的特点,一望可见,是画面上留下了大片空白。这些空白,都能完成一定的艺术表现的目的,如此形成的他的构图法是巧妙的。对于他的构图方法,过去曾就其表面的特点,称之为“边角之景”,或者称为“马一角”或“夏半边”。有人把马远的“边角之景”说成是南宋偏安的“残山剩水”的反映。这样的说法是缺乏根据的。画面上的事物的多少、繁简,只能认为是根据了表现的需要,把画面上的繁简说成为政治疆域范围大小的反映是附会的解释。
马远、夏圭一派的构图在表达主题的作用上是简洁有力的,有艺术完整性,不能说是残缺、不完全。要完善地运用这样的构图,首先是对于生活,对于所要加以表现的对象的深刻了解。要正确的选择细节或具体的姿态。如《远山柳岸图》中的柳树、《竹涧焚香图》中的细弱的竹枝、《夕阳山水图》中的燕子,等等,这些细节集中地强烈地传达出一定情景的感情力量。所以马远一派的构图法的成功,基础在于生活的知识。
在描绘山石的技术上,马远、夏圭一派所用的水墨渲擦的皴法被称为“大斧劈法”,在提炼形象时,效果简单明确,轻重分明,是古代绘画水墨技法的重大发展。
马、夏的艺术代表中国绘画艺术在技巧上的重要发展:表现的内容追求极度的完整与单纯,表现手法上追求极度的精炼有力。在一定的题材内容的限制下,他们创造了为后世所不断仿效的艺术表现的方法。
他们的构图法和水墨技法在表达主题和提炼形象上都有卓越的成就。由于他们的高度的表现技巧和深刻的感情产生了他们的风格。
他们作品的题材和内容,特别是思想感情的表现有时代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