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说:“那我们也必须得换一套新家具。”
丈夫又说:“他最近买了一辆车。”
太太马上就说:“那我们也要买一辆车!”
丈夫接着又告诉太太:“小王他最近……最近……算了,还是不说了!”
太太大声地追问道:“说,一定要说!怎么,怕比不过人家呀?快点说!”
丈夫便小声地跟妻子说:“小王近日换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妻子。”
太太再也不说话了。
这个太太实在是太搞笑了,不管什么都想和别人攀比,直到最后,听说人家把太太也换了,方才偃旗息鼓。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习惯于与他人进行比较,这位太太其实是很多人的代表。曾有位哲人说:“与他人比是懦夫的行为,与自己比是英雄。”这句话乍一听不好理解,但若细细品味,方知其中包含着大智慧。
如果我们看到别人事业有成时,能从中看到努力的方向,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去工作,也许你就是下一个事业有成者。有的人羡慕别人的同时,嫌弃或者厌恶自己;有的人羡慕别人的时候,看到某个东西能给自己带来利益,便着急忙慌地将手中的东西抛出去,完全不考虑时机是否恰当。
生活中有些人羡慕那些明星、名人,认为他们终日都生活在鲜花和掌声之中,可谓名利双收,认为世间所有的苦痛都与他们无缘。这是羡慕别人的盲区,也是他总是羡慕别人的原因。事实上,那些名人、明星的生活,同样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美国前总统里根早年风光无限,晚年却备受不孝逆子的敲诈、虐待;戴安娜如果没有魂断天涯,又有几人能够知道她与查尔斯王子那场“经典爱情”竟是那样痛苦呢?
俗话说:“人生失意无南北。”宫殿里也会有悲恸,茅屋里同样也会有笑声。
平时生活中无论是别人展示的,还是我们关注的,总是风光显赫的一面、春风得意的一面。这就好比女人的脸,出门的时候个个都描眉画眼、涂脂抹粉、光鲜亮丽,这全都是给别人看的;回到家后,一个个都素面朝天,蓬头垢面,难怪男同胞老是感慨:“老婆还是别人的好。”站在城外,向往城内,而一旦走出围城,就会发现其实大相径庭。
攀比心理只会将我们的幸福指数降低。与人的经历、成长环境、观念等多种方面的差距使人们对于幸福的感觉、幸福的定义都存有一定的差距。对于一个乞讨者来说,能有一顿饱饭吃,就是一种幸福;对于一个农民来说,三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幸福;对于一位科研人员来说,有自己的研究成果就是幸福;对于一位教师来说,桃李满天下就是幸福。
与人相比较,只会徒惹一些闲气。和那些比自己强的人相比,自然会有一种处处不如人的感觉。很多人不断地攀比,不断地励志:“假以时日,我定要和某某大老板一般!有足够多的钱……”、“我要努力往高处爬……”什么样的老板和生意才算“大”?拥有多少钱,才是“足够多”呢?多“高”才算得上“高”?这“某某”又是如何进行定位的呢?“有朝一日”又在何时才能到来呢?
盲目攀比只能为你增添追逐的劳累。为了不比别人差,攀比的人会拼命地去赚钱,不停歇地去工作。为了妻子、儿子,为了房子、车子、面子,朝着“有朝一日”穷追猛赶。他们或许能够赚很多钱,但心却很疲惫,身体不堪重负,这样的生活又有什么快乐呢?
如果想获得幸福,这很容易实现;如果想比别人更幸福,这却是一件很难实现的事。而这也正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烦恼和疲惫的原因。
攀比并不能等同进取和竞争,就如同生活并不是完全为了追逐名利。请静心享受真正属于你的幸福生活吧!不妨安然于平和与平凡,细细体味你所拥有的。
一生喜欢流浪的传奇作家三毛,在撒哈拉大沙漠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家。媒体闻讯后赶过去为她的家拍照片,写颂词,夸赞那是沙漠中最富有情调的房子。实际上,那栋房子最初是十分破旧的。
三毛的丈夫荷西,亲自动手为他们的房子粉刷,里面的家具甚至都是用三毛捡回来的棺材板做的。三毛还将废弃的橡胶车胎装扮成了沙发,用野骆驼的头骨当做艺术品摆设。三毛用对生活的热情和智慧,将自己极其简陋的房子布置得温馨而有格调。这样的房子,是豪华别墅都比不上的,是金钱也买不到的。
常言说得好:“知足者常乐。”请注意,这里的“知足”并不是说让人们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而是要让人们有一种宁静平和的心态。而“常乐”则是指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虽然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人们都明白,但却很难做到。总有些人这山望着那山高,终日被永无止境的欲望搞得身心俱疲,不堪重负,徒增烦恼。
有这样一副对联:“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不正是知足者的真实写照吗?懂得知足的人,其内心一定很宁静。他们不会被世俗所诱惑,也不会被欲望所羁绊,他们永远怀有一颗感恩而知足的心。所以,他们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
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
1914年,最有世界影响力的英国思想家罗素来到中国四川。
当时正值夏天,当地的气候非常闷热,罗素和陪同他的几个人坐着那种两人抬的竹轿去峨眉山。山路陡峭不平,几位轿夫累得大汗淋漓。
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罗素,此情此景使他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好好欣赏峨眉山的奇观,而是琢磨起几位轿夫的心情来。他想,这几位轿夫一定痛恨死他们了,这样热的天气,还要抬着他们上山,为何自己不是坐轿的而是抬轿的人呢?
这一路上,罗素的思想不停地波动,到了山腰的一个小平台,陪同的人让轿夫停下来休息片刻。罗素下了竹轿,仔细地观察轿夫的表情,很想上前去安慰一下辛勤的轿夫们,以使他们的心理能得到短暂的平衡。
但是,他看到轿夫们围坐在一起,拿出烟斗,不停地说说笑笑,讲着一些好玩开心的事,根本没有怪怨天气和坐轿人的意思。他们还饶有趣味地给罗素讲自己家乡的笑话,同时还给这位大哲学家出了一道智力题:“你能用十一画,写出两个中国人的名字吗?”罗素承认自己猜不出来。轿夫笑呵呵地给出了结果:“王一、王二。”罗素心中顿时产生了一丝惭愧和自责,我有什么资格去安慰他们呢?我到底有什么理由认为他们不幸福呢?每个人的幸福只有自己能体会得到。
至此,罗素得出了一个着名的人生观点:用自以为是的眼光看待别人的幸福或苦痛是错误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增加一些不必要的烦恼。
烦恼好比一把锋利的凿子,在人的面容上扎出无情的皱纹来。烦恼不但使人的面容衰老,还会让人的心灵也跟着衰老。人生多烦恼,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放弃一些不必要的烦恼,结果只能是增加人生的痛苦。所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都要防止庸人自扰。
先贤说:“将心静下来,不要去想任何事情,烦恼自然就会消失。”先贤的话,就好比那扔进水里的石头,凡夫俗子在听到“咕咚”一声闷响以后,烦恼便涟漪一般荡漾开来,无穷无尽……
幸福总是围绕在别人身边,而烦恼一直盘结在自己的心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幸福和烦恼的判断。差学生以为得了高分烦恼便自然消失了,贫困者以为有了钱就可以得到幸福。有烦恼的依旧难消烦恼,不幸福的仍然难得幸福。烦恼,一直都是寻找幸福者的命中劫数。
寻找幸福的人有两类。一类像是登山,在他们的观念中认为人生的最大幸福在山顶。于是,他们气喘吁吁,马不停蹄,耗尽一生去攀爬,赫然发现,他们永远登不到顶,看不到头。因为他们不知道,幸福原本就没有顶,没有头。另一类也像在登山,但他们对登到哪里并不在意。他们只是一路上悠闲惬意,走走停停,欣赏沿途的风景,吹吹风,看看日出日落,心灵在放松中得到最大程度的自我满足。他们尽管无法拥有那种刺激人心的大愉悦,然而在这些细小零碎之间,亦有一些小细节时时萦绕于心扉,同样有芬芳身心、恬静自我的快乐。
有的人原本很幸福,看起来却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看起来却很幸福。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将世事都看得过于明白了,一较真,生活中便会产生无数的烦恼;而糊涂的人,活得简单粗糙,计较得少,因此能够体会到人生的乐趣。所以,人生烦恼皆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一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人烦恼的来源,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他让每一位参与实验者在周日的晚上将自己对未未一周的忧虑与烦恼统统都写在一张纸上,并在下面将自己的名字署上,然后将纸条投入“烦恼箱”。
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心理学家打开了“烦恼箱”,将所有的烦恼归还给其主人,并让实验者逐一核对自己的烦恼是否真的发生。结果发现,其中90%的烦恼并没有真正发生。接着,心理学家让他们把过去一周真正发生过的烦恼记录下来,接着再投入“烦恼箱”。
三周之后,心理学家再次将箱子打开,让志愿者重新核对自己写下的烦恼。这次,大部分人表示,自己已经不再为三周之前的烦恼而烦恼了。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不难观察出,烦恼这东西总是预计会有很多很多,但真正出现的却很少很少,自认为沉重到无法负担,但转瞬之间却烟消云散。人生大多数的烦恼皆是自己找来的,而且大多数人习惯把琐碎的小事无限地夸张、放大。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是说万物有缺失,人生有得失。
很多时候没有必要那么较真,太较真了就容易受其负面影响。一位大师说:“人到世间上来,不是为苦恼而来的,所以不能天天地板面孔、伤心、烦恼、失意,这样的人生毫无乐趣可言。”他又告诫世人,“我们应该为自己的人生创造一个乐观、积极、进取、欢笑、喜悦的个性,快乐地在人间做人,远离忧愁、悲伤、苦恼,如此活在人间才有禅意,才有价值。”
这位大师还将我们的身体比喻为一间屋子,眼、耳、鼻、嘴、舌是其中五室,第六室是心脏,且是正厅。如果想让整个屋子和谐,那六室都必须清净才可以,其中作为正厅的心脏更重要。要控制自己的心,要让它升华,给它豁达、清新、慈悲,如此一来,心脏就会成为眼耳鼻嘴舌的楷模,并最终使整个人都如此,这样才能品尝出人生的喜悦和美感。
有这样一个心理实验:
茶几上摆放着十几个水杯,这些杯子材质不同,造型各异,品位悬殊。心理学家对参加实验的人说:“你们若是口渴了,就自己拿着杯子倒水去吧!”
当时正值夏季,大家聊了一会儿都感觉口干舌燥,于是便纷纷起身前去找水杯倒水喝。等到每个人面前都有了一杯水之后,心理学家突然问:“不知你们是否注意到了,你们所拿的杯子都有一个共同点?”
众人互相对视了几眼,都摇摇头。
“大家看看那些被挑剩下的杯子,大多是劣质的塑料杯或纸杯。在可以选择的前提条件下,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的是最好的,你们的心思就这样有意或无意地显露出来了。其实这样的心思并没有什么对错之分,但是你们当中大多数人在选择杯子去倒水的时候,可能都会忘记,自己需要的仅仅是水,无关乎杯子的好坏。水杯的优劣对水质的好坏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常被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所牵绊,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因此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出一些烦恼。这正是:“野花不种年年开,烦恼无根日日生。”
女作家吴淡如的一篇文章,曾这样统计过烦恼:
我们的烦恼中,有40%属于杞人忧天,那些事情根本就不会发生;30%是不管如何苦恼都无法改变的既定事实;另12%事实上是人们凭空幻想出来的;还有10%是日常生活中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也就是说,在我们的脑袋中,有92%的烦恼是自找的,活该你烦恼。只有8%的烦恼勉强有些正面意义。
佛经上说:“魔鬼不在心外,魔鬼就在自己的心中。”古代的思想家王阳明也说:“擒山中之贼易,捉心中之贼难。”这些话都在告诉我们,最强大的敌人就在我们内心,贪嗔痴疑慢、消极懈怠、忧愁烦恼,全部都是阻碍我们前进的心魔,能将其降伏的人,只有我们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为何我们每个人都有烦恼?为权、为钱、为名、为利……人人行色匆匆,身上背负着这种或者那种沉重的布囊,装得越多,所承受的负担也就越大。
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一种现状。然而,就像卞之琳《断章》诗所写的那样,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
其实,你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被别人感受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