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幸福的智慧
30895800000015

第15章 幸福是自己找来的(1)

幸福需要智慧

人们总是一直在奔跑,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殊不知,幸福原本就在我们身边。只不过由于我们太过于重视物质上的富足,太追求一种形式化的生活,反将幸福的真谛忽略掉了。

有人认为“人生苦短,去日无多”,不如把酒言欢,过把瘾就死,这就是幸福;有人认为钱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就是幸福;有人以“宁可枝头抱香死,不随落叶舞西风”的洁身自好、严于律己为幸福。那幸福到底是什么?也许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解释,不同的理解方式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有人曾问过一位终日乐呵呵的老者:“你为什么会这样幸福呢?你有什么创造幸福的秘方吗?”

“不!没有,”老人回答,“我只是选择‘幸福’而已。”

选择“幸福”?这话乍听起来,也许令人不解。其实亚伯拉罕·林肯也曾说过类似的话:“人们如果下定决心要拥有幸福,他就会拥有幸福。”换言之,如果你选择不幸,那么你的人生终将不幸。你想幸福时,就幸福了。可见幸福不仅是一种主观感受,更是一种主动自觉的智慧心理选择。

懂得享受人生的人,不会在意拥有多少财富,不会在意住房大小、薪水多少、职位高低,也不会在意成功或失败,只要会数数就行。所以,我们不要老去计算已经失去的东西,而应多数数自己身边还留有什么东西。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算术题,是选择幸福的一种莫大智慧。

宁夏南部山区有一位没有脱离贫困的农民,他常年居住在漆黑的窑洞里,一日三餐都是玉米、土豆,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个放衣服的箱子。

可他整天都活得特别开心,早上扛着锄头唱着山歌去干活,太阳落山又唱着山歌走回家。见过他的人都想不明白,他整日乐呵什么呢?

他的回答是这样的:“我渴了有水喝,饿了有饭吃,夏天住在窑洞里不用电扇,冬天热乎乎的炕头胜过暖气,日子过得特别的舒坦,所以我快乐啊!”

这位农民懂得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从不为自己所缺失的东西而苦恼,这就是他能感受到幸福的真正原因。

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所拥有的,要比这位农民多得多,可我们总是忽略掉。你的收入虽然不高,但粗茶谈饭管够管饱,绝无那些富贵病的侵扰;你的妻子或许没有较好的姿色,但她有与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勇气;你的孩子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他却懂得孝敬父母,知道自力更生……人生中你拥有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是你总是将其忽略。

生活中,幸福的人有一个共通之处,他们有着很强的自主性,知道自己的人生是属于自己的,他们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知道如何选择,如何去做,以获得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幸福是可以选择的。每个人都有选择幸福生活的权利。人生之路千万条,处处都充满了选择。汪国真有句诗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不要逃避选择,而要勇敢地作出选择,选择好你想要的幸福,然后将其牢牢攥在手心。

心灵导师卡耐基曾不厌其烦地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女人因丈夫奉命在沙漠里演习,所以她也来到这个沙漠军事基地生活。

她终日待在基地的一个小铁皮房子里,足不出户。外面的太阳实在是太毒辣了,即便是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近50℃的高温。而且居住在附近的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他们根本不会说英语,想找一个聊天的人实在是太难了。她感到特别憋屈,于是就给父母写信,说她什么都不想管了,只想立刻回家。她父亲见到她的来信之后,给她写的回信里只有两行字,但正是这简单的两行字,改变了她的生活,让她一辈子都铭记于心。

父亲给她的回信上说:“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看到星星。”

这个女人一再读这封信,觉得十分的羞愧。自此以后,她便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虽然语言上有障碍,但她慢慢地习惯了。她发现,当地人的生活非常有趣。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十分感兴趣。当地人将最喜欢、舍不得卖给观光客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她。她研究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又学习了土拨鼠的常识。她喜欢上了沙漠中的日落,在沙漠中还寻找到了好多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当这个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的……

她万万没有想到,在这样异常艰苦的环境下,自己同样可以感受到幸福的滋味。这时候她才明白,无论身处何种环境中,痛苦和幸福都是并存的,关键是看你如何抉择。

对于人生,我们应该抱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善于发现幸福、懂得选择和把握自己的幸福。在艰难困苦面前,是选择幸福还是痛苦,这是上帝给我们出的一道经典的选择题,做好了这道选择题,就相当于走好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沃茨堡,是一个以拍美国西部风情电影而闻名于世的小镇。小镇从街景到陈设,都保留着19世纪的模样。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骑在马背上的西部牛仔。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街边铁匠铺里有位技艺高超的打铁老人,竟是某医学院的着名教授——在教书之余,他就来这个地方打铁,这样的生活,已经度过了20余年。

而在德国,也有类似的例子,多数中产阶级节假日的休闲方式,就是自己亲自动手修缮自己的乡间别墅。

也许,在有些人眼里,这种生活方式太怪异了,他们竟然做一些完全不符合自己身份的事。但他们自有想法。他们并没有因为有钱有位,就十分顾及面子,将自己的爱好放弃。他们这么做,完全是在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将属于自己的幸福紧紧地攥在手中。

一天,突然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天空阴沉沉的。人们都在慌乱奔逃,四处躲避。

这样的天气将一所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都吓哭了,唯独一个小女孩静静地站在屋檐下,每次闪电划破天空的时候,小女孩都从容地、安静地站好,背着小手望着闪电的方向抬头微笑。

老师走过来问她为什么总是望着闪电微笑,小女孩快乐地回答:“老天爷在用闪光灯给我照相,我自然要微笑了,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效果会好一点。”

听她这么说,所有的小朋友都停止了哭泣,都围绕到小女孩的左右,同她一起朝着天空绽放笑脸,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幸福。

幸福是可以选择的。在谈到人生的处境时,莎士比亚曾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比喻,他说:“我们的身心就是一个园圃,而我们的主观意志就是园圃的园丁。不论我们是种植奇花异草,单独培植一种树木,还是任其荒芜,那权力都由我们自己掌握。”

生活中,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喜悦,也可以让它丰富多彩。不管身处何种境地,我们都应该将幸福的种子播种下去。成功时,尽情地享受成功;失败时,也不要忘记生活的美好,记得明天的太阳照样会升起来。

其实,幸福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只要我们用心感受,就一定能够找到幸福。幸福无所不在,只是我们缺少发现幸福的眼睛。花开花落,潮起潮落,能给你带来遐思遥想;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温暖的祝福,能暖和你冰凉的心。细细地品味人生,你会发现,幸福原来并不遥远,它就在你身边。

余秋雨曾说:“没有白发的祖母是令人遗憾的,没有皱纹的老者是令人可怕的。还生命以过程,还历史以真实。”

幸福其实就是一个过程,一种感觉。当你全力以赴去实现梦想时,当你披荆斩棘闯过难关时,幸福就是你坚持不懈的奋斗,就是你最终取得成功时的快感。

所以,对于幸福,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重要的是你是否真诚地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生活,是否有发现和感受幸福的眼睛和心灵。要想拥有幸福,我们要在生活中自觉修炼自己的幸福智慧。

很多时候,是你在束缚自己

我们常说人是万物之灵,说明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人的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是自我束缚的能力,唯有正确的思维,才能使我们正确地认识周遭的事物。当人自我束缚时,正确认识和评判事物的能力必将大打折扣,从而失去感受幸福的能力和智慧。

让我们举例说明什么是自我束缚:

跳蚤是一种弹跳能力极高的昆虫。如果将其放在桌子上,用手拍打,它可以跳得非常高,高度是自己身高的百倍以上,这在动物界是屈指可数的。后来,科学家经过一连串的实验却发现,这个跳高能手不会跳了。

在跳蚤的头顶上,科学家们架起一个玻璃罩,再使跳蚤跳动,跳蚤第一次就碰到了玻璃罩。反复多次后,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跳蚤改变了自己能够跳起的高度。自此以后,跳蚤每次跳起的高度总保持在罩顶以下。科学家们将玻璃罩的高度逐渐地降低,经过数次的碰壁之后,跳蚤就开始调节自己的高度。

最后,当玻璃罩接近桌面时,跳蚤无法再跳了,于是只好在桌子上爬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科学家将其头顶的玻璃罩拿走,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弹跳高手变成了一只“爬虫”。

这是为什么?并不是因为跳蚤已经丧失了弹跳的能力,而是经过一次次的挫折之后,它变“乖”了、适应了,直至麻木。最可悲的就是,虽然玻璃罩已经不存在,但跳蚤已经丧失了“再试一次”的勇气。玻璃罩的限制在它的潜意识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进而反映在它的心灵上。

动物是这样,人何尝不是呢?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自己扼杀也是常有的事。科学家将这种很普遍的现象叫做“自我束缚”。

一个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幼年时代,如果遭受外界的打击,或是遇到挫折,那么他积极进取的热情、欲望就会被压制。面对这样的境况,如果自我调整能力差,或是没得到及时的疏导和激励,他们就会对失败惶恐不安,出现懦弱、犹疑、孤僻、狭隘、自卑、怕承担责任、不思进取、不敢拼搏等精神障碍。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没有主见,凡事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自我束缚?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1920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小镇上有个小姑娘出生了,她是一个私生子,她的妈妈为她取名叫肖菲丝。

肖菲丝长大之后,慢慢懂事了,发现自己和其他的小朋友不同,她没有爸爸。小镇上很多人都对她投来歧视的目光,小朋友们也不喜欢和她一起玩。对于这些,她都不明白是为什么,她感到特别的迷茫、困惑。她虽然是无辜的,但世俗却颇为残忍。每个人都很清楚,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很多事情可以作出选择,但没有一个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父母。更为可怜的是,肖菲丝连自己的父亲是谁都不清楚,只好与母亲一起生活。

上学后,她受到的歧视没有减少,老师和同学以那种冰冷、鄙夷的眼光打量着她,认为她是一个没有父亲、缺乏教养的孩子,一个不健康家庭的孽种。在别人的心理暗示下,肖菲丝变得越来越胆小懦弱、自我封闭、逃避现实、不喜欢和任何人接触,她变得越来越孤僻……

在肖菲丝幼小的心灵中,她感到最恐怖的一件事就是陪妈妈一起去镇上的集市上——她总能感到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窃窃私语:“就是她,那个没有父亲、缺乏教养的野孩子!”

在肖菲丝13岁那年,镇上来了一个牧师。至此,肖菲丝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肖菲丝从母亲那里得知,这个牧师人特别好,也非常谦和。以前别的孩子一到礼拜天,便跟着自己的父母,手牵手地走进教堂。她特别羡慕,不止一次地躲在教堂的远处,看着镇上的人欢天喜地地从教堂里出来,而她只能通过聆听教堂庄严神圣的钟声和偷看人们面部高兴的神情而去想象教堂中的神奇。终于有一天,她鼓足勇气,等别人都进入教堂以后,偷偷地溜了进去,躲在后排静心倾听。

牧师讲道:“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成功了,并不代表未来还会成功;过去失败了,也不代表未来就要失败。过去的成功或失败,只能代表过去,未来的一切都由现在决定。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面对现实,都应该重视现在。我们现在干什么,选择什么,就决定了我们的未来是什么!失败的人不要气馁,成功的人也不要骄傲。成功和失败只不过是人生短暂的一段经历、一个事件,都不是最终的结果。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成功人士,同时也没有永远失败的人。”

肖菲丝是一个领悟力极强的女孩,有着丰富的情感,牧师的话深深打动了她的心灵,仿佛一股暖流注入心田,冲击着她冷漠、孤寂的心灵。但是她马上提醒自己:“我必须立刻离开这里,趁别人没有发现我之前,赶紧走。”

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在她的心灵深处,这是最让她感到振奋的一件事。但是几句激动人心的话还是很难阻止别人的冷眼对她的袭击。虽然她懦弱、胆怯、自卑,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走进教堂,但量的积累终会造就质的飞跃。一天,她听得入迷了,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身份,忘记了胆小和自卑,直到教堂的钟声清脆地敲响,她才猛然惊醒,可是已经来不及抢先“逃”走了。

蜂拥而出的人们堵住了她迅速逃出的去路,她只得低头尾随人群,慢慢地向门口移动……突然,一只手搭在她的肩上,她顿时打了一个冷战,惊惶地顺着这只手臂望去,正是牧师。牧师温和地问道:“你是谁家的孩子?”

这是她十多年来最害怕回答的一个问题。这句话就像一块通红的烙铁,狠狠地扎在肖菲丝流着血的幼小的心上。牧师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人们停止了走动,驻足下来,几百双惊愕的眼睛一齐注视着肖菲丝。教堂里特别安静,肖菲丝的心却跳得非常快。

她被这猝不及防的变故完全惊呆了,她茫然无措,眼睛里顿时渗出了惶恐的泪水。这个牧师是一个大好人,他的脸上立即浮起慈祥的笑容说:“噢——我知道了,你是上帝的孩子。”

他温柔地抚摸着肖菲丝的头,对肖菲丝说了一段非常精辟的话:

“这里所有的人和你一样,通通都是上帝的孩子!过去的不等于未来,不管你过去是如何的悲伤,如何的不行,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未来必须充满希望。现在就作出决定,去做一个你想做的人。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要往何处去。你要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力量,这样你的人生就会铺满阳光。不管过去你怎样,那都已经是过去了。只要你现在调整好心态,明白你前行的目标,积极乐观地去行动,那么成功终将会属于你。”

牧师话音刚落,教堂里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些上帝的孩子们没有说一句话,掌声就是理解,就是歉意,就是承认,就是欢迎,就是接纳!

整整13年了,压在肖菲丝心灵上的一块巨石被“爱”瞬间击碎,她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眼泪夺眶而出。这十几年来肖菲丝承受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她需要尽情地宣泄。

自此以后,肖菲丝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是她后来取得一次又一次成功的转折点。

40岁那年,肖菲丝当上了美国田纳西州州长。届满卸任之后,她弃政从商,担任世界500家最大企业之一的公司总裁,成为誉满全球的杰出人物。在67岁那年,她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攀越巅峰》,在书的扉页上,她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过去不等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