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怎么丢失的?
有一位先生,讲述了他生活中的一件烦恼事:
一天早上,儿子跟房东的小孙子宁宁吵架了。两个孩子越吵越激烈,最后,儿子嚷着非要宁宁走。宁宁也不甘示弱,叫得比我儿子还要厉害:“有没有搞错?这里是我的家,该你走才对,你给我走!”他们的争论,我在被窝里听得一清二楚。我探出头来,干咳了两声,宁宁吓跑了,回了自己的房间。儿子进来就扑向我,委屈地说:“爸爸,我们为什么要住在他们家的房子里,我们家没有房子吗?我们家为什么不买房子呢?”
面对儿子咄咄逼人的追问,看着他那无辜的眼神,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以往一家人围坐桌前吃早餐的幸福一扫而光。我无言以对,默默地起床上班去了……
本来衣食无忧,还算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让这位奔四的父亲充满骄傲、幸福,不想小孩子因房子受委屈,对自己的父亲发出了不解的疑问,虽是极其简单的一句问话,却让这位父亲的内心翻江倒海,五味陈杂。
今天,高速发展的物质文明,给人类带来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和完善。然而,发展似乎是一个充满悖论的进程——与客观福祉的提高形成对比的是,人们的主观幸福并没有相应地提升,这无疑构成了现代人的一种困境。一位70后网友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
我们读书的年代,课室没有空调,伙食也没有现在好,更没有什么像样的玩具,但相比之下,我们却比今天的孩子幸福。现在的小孩生活条件好,嫌学校伙食不好去饭店吃,电子玩具换了一代又一代,但沉重的学业重压,令很少孩子有强烈的幸福感。
再看当下社会:车辆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宽,天桥越来越多,但似乎交通越来越堵,人们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
树木越来越少,公园在节假日几乎要挤爆,市中心的公寓、建筑反倒成了风景;吃得越来越好,营养越来越少;睡得不管再晚,也必须起早;网上的“朋友”越来越多,现实的熟人越来越少;短信可以代替问候,电话只在有事时打。某些人说出这样的话:“我不能考虑穷人的问题。如果考虑穷人,我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就是错误的。因为投资者是让我拿这些钱去赚钱,而不是去救济穷人。”
小的时候,你我都能给幸福下一个定义,说出自己的幸福是什么。比如:一个崭新的文具盒,一双送给母亲的旅游鞋,期末考试优异的成绩,等等,这些都让我们欣喜不已。那时的幸福从来不需要考虑,那时的我们不懂得什么叫“艰难”。
近些年,“幸福感”、“幸福感指数”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同时也成为一些政府部门工作的课题。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感呢?
从广义上来讲,幸福感包括:经济因素,如收入水平、就业状况等;社会因素,如受教育程度、婚姻质量等;人口因素,如年龄、性别、人种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个性特征、生活态度、成就动机等;
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权利、参与机会等;地域因素,如南北方之间、中西方之间、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另外,由于幸福感具有较多的主观因素,因此,个体与群体、横向与纵向、时间与地点等方面的比较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幸福感是互相比较而得来。
由此来看,幸福感表现出与经济发展进程的非同步性。近年来,社会经济加速发展,贫富差距逐渐加剧,资源相对短缺,人们的生活需求在逐渐提升,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这些导致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加大,如此种种,都导致了人们幸福感的降低。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经济最发达的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省市,人们的幸福感指数是最低的,过高的房价令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们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而江苏、四川、福建和重庆等省市居民的幸福感指数则相对较高,这可能与这些地方的人文秉性有关。
另外,很多人认为只有赚到钱才能获得幸福感,因此职业排名中公务员和房地产从业者的幸福感最高。在地域上,北方人比南方人幸福。北方人天性豪爽乐观,南方人相对心思细腻、多愁善感,所以北方人给人的感觉比较阳光,好像他们没有什么生活的烦恼一样。从性别来看,男人比女人幸福。有意思的是,70后、80后的“房奴”们,其幸福感并不少。
有房贷的“房奴”不以为苦,反而感觉幸福,这似乎有些令人不解了。究其原因,是因为房奴多为70后、80后,他们的幸福感来自于有较稳定的收入来源,有期望实现的目标,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的确,当人们感到未来值得期待,有目标值得奋斗时,就会产生持久的、稳定的安宁和动力,而当前的种种不足、烦恼以及纷扰在心中就显得很是微不足道了。
有一位青年,在南方某城市奋斗多年而毫无建树,一直职位平平,可怜的存款也不足以支付房子昂贵的首付。终于,女友在一天夜里如狂风暴雨一般将他奚落了一顿后,彻底离开了他。从此,这位青年变得非常忧郁、消沉。他的一位朋友是心理医生,得知后,便约这位青年一起去湖边散步。
走在湖边,青年向这位医生朋友喋喋不休地诉说他在生活、社会以及爱情中所遭受的种种烦恼,希望朋友能够帮助他解脱痛苦,斩断所有的烦恼。
医生一直安静沉默,似乎没听这位青年的诉说,因为他的眼睛总是眺望着湖中的游客:一些游客坐在小船上交谈着什么,小船缓缓地前进着;还有一些在相互比赛,小船在游客的奋力划动下快速前进着。看上去,医生显然也想乘船到湖中畅游一番,青年只好暂时中断了诉说,跟在医生朋友后面。最后,青年和医生一人上了一艘小船。
上船后,青年漫无目的地跟在医生的小船后,并向他的医生朋友不耐烦地抱怨道:“我来找你,是想让你帮我解决问题,你怎么带我划船游玩呢?”
医生没有回答青年的问题,而是望着一些正在比赛的游客,似乎自言自语地说:“那些游客划得真卖力啊,看他们快活的样子!”
青年转过头看那些游客,他们正朝湖那头的一处小亭子使劲地划动着,小亭子上有工作人员挥舞着旗帜,用急速而快乐的语调喊着:“6号游客处于领先,9号游客紧随其后,究竟谁能最先到达,获得本次比赛的奖品呢?要知道,此次比赛的奖品可谓十分丰厚,家电、手机、自行车……”
医生看得似乎津津有味,而青年毫无兴趣。他以为医生没有听懂他的意思,于是就加重语气,继续诉说着自己的种种痛苦,眼中的风景,对他似乎没一点吸引力。工作中的烦恼、爱情的坎坷、自己的前途等等问题,已经让他纠结得快要发狂了。
医生好像在听,又好像不在听,他依然望着那些比赛的游客,自言自语地说:“没有参加比赛的游客或者是家人同乘一艘,其乐融融,或者从湖这头划向那边,边划边玩。当然,也有我们这样漫无目的、毫无乐趣的。再看那些参加比赛的游客,各个力争前进,想要赢取奖品呢!”说完,医生也加入了比赛的行列。青年似乎还是很茫然,望着医生的背影发呆……
十多分钟后,医生兴高采烈地划过来了。他划到青年那儿,从身后拿起一款漂亮的手机,向青年展示着——这是他赢取的奖品。看到朋友头上渗出的密密汗珠,看到朋友眉飞色舞的样子,青年似乎被感染了,他似乎终于领悟到医生所说的话的深意。
青年冲医生会心地笑了一下,神采奕奕地朝湖的那边划去,一下子充满了活力,完全不见刚才的消沉、颓废。
外在的纠葛太多,加之心无目标,这个青年就没有办法安宁。而他的医生朋友的话,让他明白了,解决生活乃至生命的苦恼,并不在于苦恼本身,而是要有一个开阔、清净的心灵世界,有着自己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所以,应该抬起头来,看看屋外的松林,听听松涛的呼唤,欣赏周围的美丽风景,还内心一片幸福蓝天。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像那个青年一样,每天被情感、工作、社会所缠绕,找不到内心的安宁,百无聊赖,无所适从,丢失了生命本有的快乐和幸福。
幸福这个概念也许见仁见智,但放到我们生活中炒得最热的房子这个特定的因素上来讲,就显得有点特别。一个有关幸福感的调查显示:有房贷者与无房贷者相比,前者更幸福!其实没有绝对的幸福与不幸,也许,他们要背负每个月的债务,要为此拼命地加班,但是通过努力赢得的归属感和自我满足感却是实实在在的。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他们感到幸福。
现在,很多70后、80后的“房奴”对于自己贷款买房的举动是引以为荣的。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认为,无论自己工作多忙,或在外面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但只要一踏进自己艰苦奋斗、精心营造的“家”,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自己的劳累也都烟消云散了!原来没有房贷负担的人,因为没有这个温暖的家,也就没有那种特有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有人这样说:“惊闻有的银行取消了房贷七折,现在贷款很难办下来了,想要成为房奴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了!所以说,有房贷其实也是一种幸福!生活在大都市,本来就很奔波忙碌,加上背负的房贷,负担确实比较重。但每当累了一天后,想到有一个温暖安定的家在等着自己,就会很庆幸自己是‘房奴’。”
还有人这样戏谑:“有能力的人才能当‘房奴’,负得起债才最牛!为什么这样说呢?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我就给自己订了个目标——将来一定要买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后来,经过努力工作,跳槽,还有平时的省吃俭用,我终于筹到了房子的首付。作为一个80后,我工作没几年,但通过努力,已经成功地当上了房奴。与其他同龄人相比,我觉得自己买房是一种对自我能力的肯定。比起‘啃老’,我更希望通过艰苦努力,证明自己的实力。所以说,有能力的人才能当‘房奴’,负得起债才最牛!”
“房奴”们居然拥有了九十分的幸福!
再看看物价,菜在涨价,房租在涨价,爱情的门槛在提高,尤其是年轻人,明显感觉到压力,几乎快喘不过气来。很多年轻人都在抱怨自己生错了时代,80后说自己是最“悲摧”的一代,这样说也许有其道理,一些数据的确不能令人乐观:
民政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与某网站联合发布《2011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在本次调查收集的50384份有效问卷中,有92%的女性选择对方“有稳定收入”为结婚的必要条件,而近七成女性选择“男性要有房才能结婚”。调查显示,累计近80%的受访单身女性认为男性月收入4000元以上才配谈恋爱,相比2010年的调查结果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其中,有27.1%的人认为,男性月收入10000元以上才适合谈恋爱。
本次调查显示,与2010年相比,2011年的“闪婚”、“闪离”现象愈发普遍:近50%的受访单身人士身边存在“闪婚”现象,比上年大幅提高;有21.7%的受访者身边“有一对半年内就离婚”的人,累计共有32.8%的受访者身边有“闪离”的人。根据民政部统计数据,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办理离婚登记146.6万对,同比增长11.9%,相当于平均每天就有5300多对夫妻“好聚好散”。从近5年情况看,离婚人数更是逐年上升,年平均增幅为7%。
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现实,国人的幸福感在通货膨胀的压力和攀比之风的带动下,越来越少。那么,我们该如何找到幸福,幸福的钥匙在哪里呢?
巴尔扎克说过:“真正的苦恼在心灵深处刻了一道很深的沟槽,它似乎毫无动静地睡熟了,实际上却继续在腐蚀灵魂。”人生的境界不过有三种:第一种是四大皆空、六根清净,这是圣人的境界;第二种是清心寡欲、知足常乐,这是智者的境界;第三种则是欲壑难填、自心不平,这是俗人的境界。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处于这最后的境界中。所以,导致我们痛苦的根源,就是这最后一个境界。而找到幸福,恰恰就在于我们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变得更加平静和谐。不管社会怎么样,不管环境怎么样,生命的钟摆始终很沉重地在那里摆动着。
要想做一个幸福快乐的人,就要向自己心中那个无形的敌人作战:那些乱人心意的欲望,暖昧的念头,使你沉迷、堕落的各种抱怨情绪,都是我们幸福的顽敌,我们必须打败它,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幸福。
处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充满矛盾和危机四伏的世界,我们的幸福感,并不是外在的艰难和刺激引起或决定的,而是发自内在的,出于本人情感、意愿的一种自主性和综合性的选择。所以,好好地发现和把握自己的幸福,忘记那些不幸和烦恼吧!不是你没有幸福的条件和资本,而是你自己被自己阻塞了通往幸福的道路。
一定要相信:在合适的条件下,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找到打开幸福大门的钥匙。
为什么总是感觉痛苦?
大千世界,有人因为衣食无着,终日辛劳而痛苦;有人因为居无定所,常年奔波而痛苦;有人因为疾病缠身,常年卧榻而痛苦;有人因为感情受挫,无法释怀而痛苦;有人因为生意惨淡,不能发财而痛苦;有人因为年龄渐长,害怕死亡而痛苦……
芸芸众生,似乎每一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痛苦,那么,什么才是痛苦滋生的根本原因?
若是有人因为衣食无着,终日辛劳而痛苦,一旦吃饱穿暖他就能永远幸福地生活吗?若是有人因为居无定所,常年奔波而痛苦,那在得到一套两室一厅或者两室两厅的房子之后,他会心满意足地生活吗?若是有人因为疾病缠身,常年卧榻而痛苦,那么一旦康复,拥有健康的体魄,他就能永远地拥有幸福吗?
痛苦,似乎从来与我们如影随形。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在充分享受物质生活所带来的满足的同时,内心依然烦恼重重,痛苦不堪。衣食无忧的人为买不起住房而烦恼,买得起住房的人又整日为添置家具而闷闷不乐……无论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无论其地位高低、知识多寡,幸福和痛苦都伴随一生。每一个人随时都会感受到各种程度不同的幸福和痛苦。绝大部分人认为,人活一世,痛苦要多于幸福。
所以说,衣食住行等现实问题只是痛苦的表面原因,并不是痛苦产生的根源。无论有意无意,也许每一个人都曾扪心自问:为什么我活得这么痛苦?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认真探究过这个问题,而只是一味地沉浸在痛苦的旋涡中而不能自拔……
这个世界上存在两类人,有人出两块钱让其中一类人去挑一担水,他们一定很乐意去做,因为他们会想,多挑几担水,多积攒一些资金,等有了一点积蓄以后再去做个生意,就能发财致富了;而对于另一类人来说,即使你出十块钱让他做同样的事,他们也不愿意去做,因为他们是这样想的,十块钱又能怎么样呢?这么少的钱,即使挣到了,一转眼就花光了,之后还是穷得揭不开锅啊!
后一类人总是笑前一类人:你们那么拼命地赚钱到底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过得幸福、活得快活吗?看我们,什么都不做,也可以活得快乐潇洒,你们那么拼命不就是为了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