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被称为“压力之父”的赛也博士也说:“虽然我每天都要从早上五点一直工作到深夜,但我从来不认为这是一份工作。相反,我更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个十分有趣的游戏。因为我喜欢,所以它才给我带来那么多乐趣。”
我们仰望许多哈佛毕业的人所作出的成就,羡慕他们能够快乐地工作。但我们很少有人反思过自己的工作态度,自己是否像他们那样善于从工作中找到乐趣,是否像他们那样热爱自己的工作。有调查结果显示,73%的哈佛毕业学子都觉得自己的工作充满了乐趣,让人热爱。而我们也应该像大多数哈佛人那样,从工作中找到乐趣,从内心爱上自己的工作。
要找到工作中的乐趣,让自己在工作中变得快乐,就应该将工作中的事情当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来热爱。只有喜欢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才会有积极性,才会有激情,才能在工作中得到学习,提升自己,做出更好的业绩,才不至于让生命在工作中白白耗费。
职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刚开始时很喜欢自己的工作,对工作抱着极大的热忱,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热情开始慢慢消退,工作变成了一件让人痛苦不堪的差事,再也无法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其实,在这个阶段更应该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工作,重新点燃对工作的激情。当你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充满激情的状态去工作时,你会发现——原来工作中有这么多让人快乐、充满乐趣的事情。
如果你真的无法从工作中体会到乐趣,那么,你不妨考虑一下这份工作到底适不适合你。也许你并不适合这份工作,只是因为害怕改变,才日复一日地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痛苦万分。面对这种情况,你应该拿出勇气,勇敢地换一份工作,相信在适合你的工作中,你会找到乐趣,也会有所成就。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是美国的着名电影导演,他导演的电影都非常有名。处女作《圆周率》一鸣惊人,获得圣丹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摔角王》捧得威尼斯金狮大奖……
2005年,他入围“最需要关注的好莱坞100人”。
他在哈佛的演讲中说:“我尽力让我的生活没有遗憾,我尽力选择那些让我觉得充满乐趣、让我喜欢的道路,因为那样的路才是正确的。”
在职场中,我们应该像菲尔·格雷厄姆那样去寻找并发现工作中的乐趣,像达伦·阿伦诺夫斯基那样从事让自己觉得有乐趣的工作,只有最正确的选择才能让你感受到工作是快乐的、幸福的。
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快乐成为一种工作习惯呢?
首先,要学会自我陶醉。找出合理的理由来庆祝工作上的成绩,从自我肯定中获取工作的乐趣。当然,自我陶醉并不意味着在工作中不思进取,对待工作松懈怠慢。
其次,对于别人的成绩要经常去肯定。当你肯定别人成绩的同时,别人也会肯定你的成绩。肯定别人的成绩和被别人肯定,都是获得快乐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有研究表明,在工作中,当职业女性受到男士的赞扬或者恭维之后,她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会马上提高平均大约19个百分点;同样,当男性白领被其美女上司赞扬之后,也会做出工作中的“超常发挥”乃至于“英雄之举”。
最后,要以一种放松的心态对待工作。工作中的幸福感,水准的高低还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可舒缓工作压力的快乐情绪。
因此,心理放松的程度越大,工作中的紧张度、枯燥度和劳累度相对越小。这就好比弹簧,越放松,它用来承受紧缩压力的余地就越大。但是,切不可放松过头,否则弹簧变成了一根直线,整个架子都散掉了,这个人就“废”掉了。
“毕业”就是“失业”?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逾140万,竞争最激烈的前6个职位考录比例超过3000∶1。在创业投资和自谋职业的风险越来越大,甚至朝不保夕的社会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转向体制内的工作,认为这才是最稳妥的打算。
国家机关公务员被称为“金碗族”,直辖市、省级公务员是“银饭碗”,地市级公务员是“铜饭碗”,镇街道一级是“铁饭碗”。多数“考碗族”都秉持着以下三个价值标准行事:单位级别越高越好;经济越发达的省市越好;离家越近的地方越好。
公务员考试就好比待嫁的女孩挑女婿,那可真是“百里挑一”。为此,不少“考碗族”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不仅旁观者大为困惑,就连“考碗族”自己也有点理不清头绪:究竟投入这么多,值不值啊?公务员真的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吗?考公务员就是最好、最稳妥的出路吗?
答案是未知的。在“考饭碗”火暴的背后,我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问题的实质——大学生就业困难。“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用这句歌词来形容那些刚踏进社会的大学生的心态,也许是再合适不过了。
辛辛苦苦小学六年,勤勤恳恳初中三年,废寝忘食高中三年,眼看要走进考场,正好赶上国家扩招,大学生文凭早已不是当年那样的“物以稀为贵”。
大学四年,使尽浑身解数拿到英语四级证、计算机二级证、毕业证、学位证,却无法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有的甚至连工作都找不到。
一毕业就失业,社会现状已不容许你多想。掐指一算,糟糕,马上就“奔三”的人啦!于是,婚姻、家庭、工作等,各种各样的烦恼接踵而来,压得喘气都难。东南快报《谁在沦落底层》的文章表示:昔日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有可能成为新底层的首位。
9年前,当民工韩培印的儿子韩顺利考上西安的大学,成为全村第一个大学生的时候,这个瘦弱、文静的儿子成为了韩培印人生最自豪的一件事。
韩培印对儿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深信不疑。因此,为了帮儿子凑出大学需要的学费和生活费,他卖掉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又和儿子一起来到西安,在49岁那年,变成了一名农民工。
但儿子大学四年毕业后,以为可以停止奋斗坐享儿福的韩培印,却惊奇地发现,毕业后儿子每月的工资根本没有办法将以前欠下的债还掉。更让老韩想不明白的是,儿子每月的收入竟然还没有自己高。
这样的情况是老韩万万也没有想到的,韩培印悲切地说:“我现在觉得上大学也没什么用,是不是?”以前闪耀在脸上的骄傲神色已经荡然无存啦!
韩培印也许知道考上大学是一件光耀门楣的事,但他并不清楚在2002年,全国高校展开了第四次大规模扩招,共有320万名考生进入大学——这一数字几乎是1998年扩招前的三倍。
这个故事之所以能够引起社会人群的广泛关注,是因为它说明了一个问题: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遭遇着各种各样的难题。
首先,在大学时代,多是群居生活,一起上课,一起下课,一起睡觉,一起逛街,一起追女孩子……毕业之后,从学生转变为工作人员,角色的突然转换让很多大学生无法适应,感到浑身的不自在。在人际关系复杂的职场里,终日都要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少说多做。学生时代的叛逆、无拘无束、张扬的个性在这种环境里受到了禁锢。以前悠闲惬意的学生时代和现在你争我夺的职场生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种种压抑使他们逐渐对工作感到厌倦,失去兴趣,工作效率自然就无法提高。特别是来到新城市的应届生,要先适应这座陌生的城市,然后才能适应自己所在的公司,微薄的薪酬使他们看不到未来的方向和前景,也找不到工作应有的激情。
刘涛大学毕业后,保留着大学时代的纯真,性格开朗的他立刻受到了同事们的欢迎。当时办公室的小团体现象非常严重,不少人有意无意地拉拢他,相约下班后出去吃饭、唱歌等。夹在不同的“派系”之间,刘涛感觉应酬得很吃力。由于每日在人际关系中周旋,他逐渐变得圆滑世故起来,读书、听音乐等业余爱好也渐渐地搁置。大学里的好朋友都认为他越来越圆滑、世俗,没有以前生活得那么认真了。
面对这样的现状刘涛自己也很苦恼,不世故就会被当炮灰使,在公司也很难发展下去,但现在这个样子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于是刘涛逐渐不知道该怎样定位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其次,步入职场,签劳动合同是第一步,试用期的月数、薪资以及转正后的薪资又是怎么样?试用期与业绩、转正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这些问题都是应届毕业生非常上心的事。但世事险恶,一不留神就会走入别人布下的陷阱中,社会不像学校那么单纯,信誓旦旦的承诺,到最后往往变成了美丽的谎言。对法律知识一窍不通的毕业生更是如此。公司当时所说的最终并没有兑现,毕业生们开始无奈和迷茫:是力争自己的权利,还是得过且过?他们陷入无措中……
最后,学生时代有太多的梦想和理想,毕业以后总是豪情壮志地宣布“施展才华的机会到来了”,但当真正步入职场时,才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有着太大的差距,这种差距足以让人心生胆怯。职场上的工作是每天在做重复性的事情,知识有限,进步较小,感觉能学到的东西真是太少了,但是每天要做的事情却是成千上万,仿佛都看不到尽头。做得不好,做得太慢,本身又没经验,还会遭上级的批评,似乎根本无法按时完成任务。况且,来到公司是从最底层的小职员做起,何时升职加薪还是个问题,加班熬夜好像已成了家常便饭,身体不断地透支。时间长了,往日的豪情壮志与顽强拼搏的精神开始消磨殆尽,只剩下一颗沧桑无奈的心。
吴洁是金融专业的一名应届毕业生,毕业后进了一家银行工作,待遇还不错。因为是新人,刚开始的时候被安排到柜台点钱。“工作日复一日,要有多枯燥就有多枯燥!”在银行干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吴洁毅然决然地辞掉了这份比较稳定的“金饭碗”,跳槽到一家公关公司。
进了公关公司的吴洁依然只能从最底层干起,她被安排处理一些繁杂的琐事,打字复印、接待、端茶倒水,发送邮件,接收邮件。渐渐地,新工作的“美丽光环”在吴洁心里褪了色,随之而来的是像第一份工作那样的焦虑和烦躁。终于,吴洁又无法坚持下去了,不到两个星期,她再次放弃了这份工作。在辞去第二份工作后,吴洁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产生了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上班?现在只要一提到“上班”,吴洁就会充满恐惧,没有信心再继续找下一份工作。
赵龙大学毕业后接连跳了三次槽,终于得偿所愿地进了一家知名的外企。在进公司前,赵龙信誓旦旦,一定要做够两年,可是刚刚过了一个星期,他发现目前的公司也不过如此,便犯了心神不宁的老毛病,工作不能认真对待,也无法和同事融洽相处。
渐渐地,赵龙感到有点力不从心,原本的自信也消磨殆尽。他的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经常失眠、做噩梦,记忆力也开始减退,心情终日烦躁不安。一些别人常犯的小错误,若是以前根本都不会放在心上,现在却变得无法容忍,总有有一种发泄的冲动,对工作的厌倦情绪也越来越严重,一些重要客户的电话也懒得去接。
面对这样的现状,应届毕业生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杀出重围呢?从一个面呈菜色的新职员,到一个精光四射的职场老鸟,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可以看做是一个小坎,过得去就逐渐成长,过不去那就爬在地上学飞!
第一坎,瞎子摸象。
刚入职场的菜鸟,有点像一个失明的人——突然发现十几年所学习的东西,几乎毫无用处,课本所学的99%用不到实际工作中。于是开始感慨自己学无所用,空怀一身屠龙术。却对职场一无所知,只能用最原始的触觉去一点点探索,无法、也没有能力去顿悟或者看穿。
这个阶段的主要疑问是:“这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代表了菜鸟对职场最直接的无知。